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2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内蒙古固阳县十八顷壕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赵光磊摘要:十八顷壕矿区金矿位于内蒙古固阳县,归西斗铺镇管辖。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十八顷壕金矿床属变质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矿体明显受含金蚀变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构造控制,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产于千枚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各种混合片麻岩中,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十八顷壕;金矿;含金石英脉;中低温热液矿床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Ⅳ)华北地块(Ⅳ2)阴山隆起(Ⅳ22)。
该区经历了早元古代—新生代的历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褶皱变动强烈。
1.1 地层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L)、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Ar3Sr)、中元古界渣尔泰群(Pt2Sh),零星出露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
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 l)。
出露面积4km2,为一套区域中深变质岩,岩石具混合岩化。
由辉石二长片麻岩夹大理岩透镜体组成,厚度980m,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5°。
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
为一套受区域低中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绿色岩系,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为断层接触,与花岗岩体接触带有混合岩化现象。
根据岩性组合、混合岩化作用划分三个岩段。
混合岩段(Ar3Sr1)。
主要岩性组合为混合岩化片麻岩、条痕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厚度1250m。
原岩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建造。
走向为北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3°~58°。
片麻岩段(Ar3Sr2)。
为一套火山喷发沉积岩系。
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厚度2500m。
走向为北西,倾向南西和北东,倾角40°~72°。
片岩段(Ar3Sr3)。
岩性为灰绿色斜长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厚度1800m。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内蒙古红花沟金矿是典型的石英-硫化物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矿床呈幅长3.5km、宽0~120m的条带状型式,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本文根据对红花沟金矿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微区成分等研究,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和成因。
关键词: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探讨一、矿床地质特征1.矿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背景内蒙古红花沟金矿位于阿荣旗境内,是北纬50°4',东经122°32',距阿荣旗城区约15km。
矿床位于呼伦贝尔-科尔沁旗-小兴安岭勘查区的中东部,处于东北造山带北段特提斯洋闭合、欧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时期的花岗岩成矿带上。
2.矿床的产出和矿化类型矿床产出的矿石类型多样,石英脉是典型的矿化岩体。
金矿以亚微细粒的游离金和金硫化物为主,主要伴生石英、硫化物、黄铁矿、菱铁矿等。
3.矿床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内的变形剪切带与接触带内,矿体选在石英脉中发育较好,石英脉常伴生蚀变带、接触变质带。
岩石类型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辉长岩和橄榄岩等为主。
二、成因探讨1.成矿物质来源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矿物质来源包括地壳物质和岩浆物质。
岩浆物质主要是来自于上覆花岗岩的分异熔体,地壳物质主要是来源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的古变质岩地壳中的矿物元素。
2.矿床形成环境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形成是在板块构造运动的复杂背景下,发生了造山活动,从而形成的高级别热液成矿。
热液的成因和成矿作用主要是来自于岩浆热源及热流体对地壳的作用和后期反应。
3.成矿流体演化内蒙古红花沟金矿床成矿流体是在花岗岩的热液演化条件下,由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时所携带的高温流体,其成分具有集中性、同质性和相似性,为硫化物质高温溶液,热液温度在250~300℃之间,pH为5.5~7.5之间,氧化还原电位Eh值为70~150mV之间。
新疆哈巴河县阿希勒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3T10:28:03.40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上作者:曹强强路航吴元伟[导读] 勘查区位于哈巴河县城30°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86°35′54″~86°41′24″,北纬48°10′01″~48°13′01″。
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本区找矿潜力较大。
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作者:曹强强路航吴元伟陕西省 710611摘要:勘查区位于哈巴河县城30°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86°35′54″~86°41′24″,北纬48°10′01″~48°13′01″。
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本区找矿潜力较大。
关键词:哈巴河县;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属天山-兴安地层区,以玛尔卡库里大断裂为界,西侧属额尔齐斯地层分区;东侧属阿勒泰地层分区,又以哈巴河大断裂—呼吉尔特断裂和科勒迭能布拉克大断裂为界,由北向南依次分别属喀纳斯地层小区、阿勒泰镇地层小区和哈巴河地层小区。
区域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呈北西—北西西向。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
区域成矿条件良好,分布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已知发现的矿种20余种,金属矿以金、铜、锌为主,稀有金属为铍,非金属矿主要为石灰岩,其次为高岭土矿、耐火材料。
2.矿区地质特征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呈较大的岩基侵位造成地层缺失,仅在山间洼地及小河沟中见有少量第四系坡积及洪冲积物。
勘查区处于哈巴河复式岩体中心位置,大面积出露华力西中晚期中-基-酸性侵入岩,构造表现为区域性阿希勒断裂斜穿整个勘查区,并派生多条次级断裂,其中伴有金矿化。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一、引言辽宁省宽甸县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区。
沙窝沟金矿床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本文旨在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地质背景沙窝沟金矿床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境内,属于蛇河金矿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金矿床之一。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丰富,金矿资源潜力巨大。
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次矿床的成矿作用,金矿床呈现出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成因特征。
三、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层位主要是上古生代的沉积岩系,包括变质岩和沉积岩。
具体包括片麻岩、黑云母片岩、硅卡岩等。
这些地层的形成为沙窝沟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构造特征沙窝沟金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主要为中生代的叠前构造,这种构造对于金矿的成矿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构造的活动性使得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大量的热液脉和矿脉。
3.矿体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砂金和金化物,矿体呈现出了脉状和层状分布。
矿体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
4.矿石特征沙窝沟金矿床的矿石主要以含砂金的石英脉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铁矿、辉石等。
矿石质地较硬,颜色呈黑灰色,质地坚实。
2.岩浆活动在叠前构造带中,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在地下不断运动,同时也向地表抬升,形成了石英脉和热液脉,这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3.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受到加热和压力的影响,形成了含有金等矿物质的热液,这些热液在地下运动并逐渐形成了金矿床。
4.地下流体活动地下流体活动也是沙窝沟金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和热液在地下通过脉状岩缝的流动,逐渐沉淀形成了金矿体。
地下流体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金矿床的形成。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可经济开采处采的金矿石的自然地质体。
金矿矿床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其中包括了矿床成因、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矿化地质特征等方面。
下面,本文就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做详细的分析。
1.矿床成因金矿的生成来自于多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矿床、火山喷出矿床、剪切带矿床、堆晶岩矿床均可以形成含金矿床。
其中以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中的石英脉为主要富集体,这些石英脉又被称为金矿脉。
金矿脉通常位于糜棱岩或者变质硅岩中,最常见的矿化类型为脉状矿化和块状矿化。
2.岩石类型金矿矿床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变质岩、火山岩、沉积岩等,其中变质岩和火山岩矿床占主导地位。
变质岩大多为含糖性片麻岩、花岗岩和角闪岩等;火山岩矿床主要为含斑点的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3.矿床分布金矿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成因类型,通常,金矿矿床分布在岩浆脊、板块边界和火山山脉等地质构造。
例如,在中国,最著名的金矿是浙江省天台山地区的金华金矿,其位于强烈的构造带和重力反演带之间。
4.矿化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包括了岩石的氧化还原状态、硫酸盐还原、脱氧化等方面。
此外,金矿矿床中的金、铜、银、席金等元素富集主要依据于岩浆及其后期流体的深度显热过程。
由于金矿成因多彩多姿,所以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也不尽相同。
金矿矿床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它的成因也极为复杂。
根据国际地质学会的定义,金的成因可以分为前矿化期、矿化期和后矿化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硫酸盐积累和氧化还原过程,第二阶段主要是岩浆活动、固体热交换和流体富集,第三阶段主要是地球系统,包括年代学改变和成熟度提升等。
金矿的形成有多种成因类型,其中包括了火山喷出、变质岩交代、深成岩侵入、剪切带矿化等。
具体而言,火山喷出的金矿来自于富含硫的流体以及热的岩浆和气体,在火山喷发期间,这些物质会聚集在熔岩流、火山杂石堆和火山口周围等地方。
变质岩中的金矿是由于矿化流体穿过岩层间的裂隙,溶解出其中的金属离子,然后沉积和结垢成金矿石,因此常见的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是在石英矿化脉中形成,它们是金矿矿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
地质学家对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大致划分为5类1.破碎蚀变岩型属于这一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有:山东焦家式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床;河南上宫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新疆哈图齐依球I号石英脉及蚀变岩型金矿床。
2. 石英脉型这一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有:山东玲珑石英脉型金矿床和河北迁西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
3.变质热液型这类典型矿床的例子有:吉林桦甸夹皮沟变质热液型金矿和河南小秦岭变质热液金矿床。
4. 热液型典型矿床的例子有:贵州兴仁紫木凼热液型金矿床和四川松潘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5.火山岩型如湖北竹山银铜沟火山岩型银-金矿床;黑龙江团结沟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和山西繁峙义兴寨次火山岩型金矿床。
邵跃(1986)对我国热液金矿床原生晕模式特征作的初步总结热液金矿床的原生晕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在金矿化探的异常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热液金矿床中均发育有较规律的原生晕。
一般,中高温或蚀变岩型金矿床其原生晕较宽大,且有较好的浓度分带现象,而中低温矿床或石英脉型金矿床原生晕较窄,浓度分带不明显。
2.金矿床中除Au外常伴生有Hg、As、Sb、Pb、Zn、Ag、Cu、Bi、Mo、Co、Ni等元素的异常。
在一个矿床上,这些元素的异常不一定全部出现,但会出现其中的大部分。
中高温热液金矿床中还伴生有W、Sn、Be等元素的异常。
普查时,上述元素均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但其指示的作用不相同。
3.热液金矿床或矿体.其原生晕存在元素分带现象。
一般,Hg、As、Sb、Ag为矿体或矿带前缘元素;Pb、Zn、Cu、Bi(有时有Mo)常出现在矿体或矿带的中下部;而Mo、W、Co、Ni、Sn、Be总是为矿体或矿带尾部的异常元素。
4.中高温热液金矿床一般含Cu、Bi较高,Hg、Sb含量较低。
矿床中Cu、Bi 含量高的部位金品位往往也较高。
5.热液金矿床,不论是出露矿或盲矿,地表土壤中均会有Hg异常存在。
Hg 异常一般出现在矿体正上方及其前缘的构造带上,矿体或矿带尾部Hg含量低,比较而言,高温矿床Hg异常弱(或几乎没有),低温矿床的Hg异常强。
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南部,属于岷山—叠层式金矿类型,已经探明储量达到30吨以上,是我国一座重要的金矿矿床。
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床开发和勘查工作。
歇马岭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花岗质基底上,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石和变质岩石。
该地区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走向主要为南北向和东北向,断裂性质多为逆冲断裂和逆侧断裂。
此外,该矿床还存在一些代表性的地质特征,如类石英脉和脉带、变色带等。
在找矿标志方面,歇马岭金矿床主要表现为几种类型的矿化带和矿化脉带。
其中,含矿岩体及其周围围岩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一般来说,含矿岩体常常具有块状、片状的分布形式,且由于矿床中黄铁矿含量较高,因此岩体表现出一定的磁性特征。
同时,黄铁矿也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之一,黄铁矿脉及黄铁矿带都具有很好的找矿价值。
除此之外,歇马岭金矿床中还存在一些微细的矿化带,包括黄麻带、铁麻带等。
这些微细的矿化带具有储量较小但品位较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勘查和开发中也非常有价值。
综上所述,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是一座具有较高勘查价值的矿床,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矿床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未来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中,应更加关注矿床周边地质构造和含矿岩体表现特点,而在微区尺度上的细节勘查也应有所加强。
数据分析是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过程。
对于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储量、金品位等情况,为后续的矿床勘查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首先,歇马岭金矿床的探矿储量达到30吨以上,属于中型金矿,平均品位为4.8g/t,且矿石中还含有银、铅等贵重金属。
这个数据表明了该矿床的潜力和重要性。
同时还表明了在后续勘查和开发中,需要更加注重提高金品位和综合利用多种贵重金属资源。
其次,该矿床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露天开采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以上,年产金矿量达到600千克以上,年均交纳税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老挝班康姆铜金矿是一种典型的红土型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老挝班康姆铜金矿的地质特征以及如何从中寻找黄金矿床。
一、地质背景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老挝南部的南环带,是一个含铜金矿床。
该地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中生代。
在该地区的构造活动中,前三叠纪时期发生了强烈挤压和变形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韧性剪切带以及断层和褶皱。
这些结构构造成为班康姆矿区金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二、矿化类型及特征班康姆铜金矿为红土型金矿,其矿床主要分布在了东北方向的粗麻面等熔岩流周围的韧性剪切带中。
矿床主要成分为黄铜矿、黄铁矿、白铁矿、自然铜,金矿石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
黄铜矿、黄铁矿处于近典型成矿温度条件下,主要形成于400-420℃下的热液沉淀过程。
在班康姆金矿床中,矿体呈不规则形态,分布不均匀,但总的来说矿体都在粗麻面附近或沿剪切带产出。
矿体主要有矿化断层、矿化巨石体、矿床周围的硫化带和厚度较薄的矿化带等。
三、找矿方向班康姆铜金矿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其找矿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寻找铜金分布区:通过了解矿区之前的勘探资料,可以预测地下矿体的分布情况。
铜金矿床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南等方向,因此,在这个方向寻找矿体会更加容易。
2. 针对不同类型找矿:不同类型的矿床中黄金含量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矿化带进行分析,对黄金含量高的矿体重点寻找。
3. 寻找矿化特征:在矿床以及矿化带的寻找过程中,需要注意寻找矿化特征,比如脉状矿化、火山热液沉淀矿化等矿化特征。
4. 筛选矿体:在挖掘时,除了注意找到矿体外,还要注意一些地理特征,如剪断带、石英脉、硅化岩等特征,这些地层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都会对矿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值得重点关注和挖掘。
综上所述,老挝班康姆铜金矿是一种典型的红土型金矿,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从其地质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寻找的方向。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物的矿床,是金属矿产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和成因分析对于金矿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主要矿物金矿矿床中含有金的矿物主要有金簇石、金铜矿、赤铁矿、黄铁矿等。
金簇石是最常见的金矿石,其化学成分为(Au,Ag)Te2和(Au,Ag)Te4,具有金黄色、针状晶体等特点。
2. 矿床产状金矿矿床产于岩层、石英脉、石英岩体等地质构造体中。
常见的产状有石英脉结构、石英脉充填、石英脉延展等。
金矿石以簇状、条状、粒状等方式出现。
3. 地质构造金矿矿床常伴随有构造变动或构造活动的地质构造带。
这些地质构造带包括断裂带、褶皱带、断裂和褶皱共同发育的构造带等。
金矿矿床在这些地质构造带中分布广泛,成矿规律明显。
4. 地质气候条件金矿矿床的形成受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富含金矿石的矿床经历了长期的变质作用和热液活动,形成于破碎带、断裂裂隙中。
这些地质条件为金矿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5. 成矿阶段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个成矿阶段,包括原生金矿物的生成、充填矿石的形成、金矿矿床的富集和成矿期的结束等。
这些成矿阶段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金矿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地下水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溶解了金、银等贵重金属元素,并侵入矿石中形成了金簇石等矿物。
热液活动的程度和规模直接影响了金矿矿床的规模和产量。
2. 变质成因金矿矿床的形成还与变质作用密切相关。
在地壳变质作用的影响下,含有金的岩浆在地下形成了石英脉结构,其中富集了金、簇石等贵金属矿物。
变质作用还使得地下金矿矿床在形成后产生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富集。
3.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
在海底或湖底环境中,富含金元素的水体沉积形成了金矿层,随着地质作用的影响,金矿层被挤压和变形,逐渐形成了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金矿物赋存丰富、矿石中金品位较高且可经济开采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富集地层:金矿矿床一般藏于沉积岩系中的特定层位,如含金砂矿石的砂岩、页岩、泥岩等。
这些地层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球历史时期形成的,矿石富集程度较高,有利于开采。
2. 手感性特征:金矿矿石常具有明显的手感性特征,即矿石质地比较硬、重,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黄色。
这是由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具有很高的密度和金属光泽。
3. 矿石矿物组合:金矿矿床主要由含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常见的含金矿物有金石、黄铁矿、白钨矿等。
伴生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通过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合可以判断矿床类型和成因。
4. 矿床构造:金矿矿床常与构造带相关,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地下流体的运移路径,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二、矿床成因分析:1. 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中的高温物质,在冷却过程中,金矿物可以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并在岩浆经过地下流体的作用下富集起来,形成岩浆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神兽、高山金等岩浆型矿床。
2. 热液活动:热液是指地下流体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当富含金的热液穿过含金矿物的母岩时,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金矿物重新沉淀,形成热液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崇明、涠洲岛等热液型矿床。
3. 沉积过程:金矿矿床也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
当河流或海洋运输含金的沉积物时,金矿物可以随着沉积物的沉积而聚集起来,形成沉积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杨树山、峨眉山等沉积型矿床。
4. 超级衰变:超级衰变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能,这种热能可以熔化周围的岩石,同时使地下流体活跃,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加拿大的乌拉尼亚超级衰变金矿。
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特征,如富集地层、手感性特征、矿石矿物组合和矿床构造。
2022年 1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8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塔吉克斯坦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王垚波(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广东 肇庆 526020)摘 要:塔吉克斯坦某金矿位于中亚成矿带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交汇部位,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矿体数量较多,形态不一,主要呈层状和脉状,规模较大的主要为Ⅵ-1和Ⅳ-2。
矿体空间位置主要受矿区中酸性侵入岩、波依马扎尔背斜、石炭系马尔古佐尔岩系中不同岩性之间形成的硅/钙岩性界面以及氧化还原界面共同控制。
关键词:塔吉克斯坦;金矿;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23-0085-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a Gold Deposit in TajikistanWANG Yao-bo(The Fif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angdong Geological Bureau, Zhaoqing 526020, China)Abstract: A gold deposit in Tajikistan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Tethys Himalayan metallogenic belt. It is a magmatic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There are many ore bodi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mainly layered and veined, and the larger ones are mainly VI-1 and IV-2.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ore bod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mining area, the Boymazar anticline, and the silicon/calcium lithologic interface and redox interface formed between different lithologies in the Carboniferous Marguzor rock series.Keywords: Tajikistan;gold deposits;characteristics;genesis收稿日期:2022-10作者简介:王垚波,男,生于1983年,汉族,湖南邵阳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床勘查。
胶东地区金矿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胶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一个金矿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胶东地区,金矿的类型特征多种多样,包括砂砾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硫化物型金矿等。
这些金矿类型在地质构造、成矿规律、矿床特征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分布规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金矿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金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一、砂砾型金矿砂砾型金矿是胶东地区最为常见的金矿类型之一。
这类金矿通常分布在河流河床、沉积岩地层中,形成于古河流、古冲积扇和古河滩等地质环境中。
砂砾型金矿的主要特征是产于流水作用下的砂砾岩中,属于砂砾矿床。
其含金砂砾通常不规则分布,大小不一,砂砾中金矿的粒度多为粗砂至细砂,有时也伴生有淤泥和粘土。
在胶东地区,砂砾型金矿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如山东省淄博、滨州等地。
砂砾型金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古冲积扇的发育和古河流的沉积环境控制。
通常情况下,这类金矿与古冲积扇的地貌特征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的沉积时代特征。
根据历史勘探资料资料显示,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新生代晚期,以及第四系地层中,其具体分布位置和规模受古河道、冲积扇发育规模、河流干流及支流的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
二、石英脉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是胶东地区另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
这类金矿通常呈脉状产出,石英脉中含有金矿物,是一种典型的石英矿床。
胶东地区的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分布在山区地段,沿着断裂构造线分布,尤其在山东省临沂、诸城等地。
这类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受地壳构造活动的控制,成矿物质多来源于地壳深部,受到了构造变动和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
石英脉型金矿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脉状特征,通常呈东北向、东西向等不同走向。
这类金矿多分布在地壳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带,如断裂带、褶皱带等,其规模和含金量通常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胶东地区的石英脉型金矿也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多金属矿化特征,如伴生有铅锌、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现象。
三、硫化物型金矿硫化物型金矿是胶东地区另一类有代表性的金矿类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一、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
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为主。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有银金矿和碲金矿,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
金品位为5.37~9.01g/t,一般在7 g/t以上。
(二)混合岩化~重熔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山东招~掖地区。
与矿床有关的混合花岗岩仅出露于滨太平洋成矿带,并受中生代板块俯冲带的控制。
招~掖金矿带分布于胶东台隆西部沂水大断裂以东。
基底为太古代~下元古代胶东群,以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和云母片岩为主。
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相当于太古代绿岩系中火山岩组合的一部分,18亿年前曾发生过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
在燕山期,地台活化,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是在含金建造变质岩系的基底上,经原地和半原地的混合~交代重熔形成,并且有明显的突变和不连续现象。
区内有大小百余处的矿床(点),而大部分产于混合花岗岩的岩体内。
本类型中的矿石铅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10亿年,多数集中在1~4亿年,等时线年龄为1.28亿年。
因此,主成矿期在中生代,而古老矿石铅是从老地层继承下来的。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可分为“玲珑式”和“焦家式”两种类型。
两者的成矿机制相同,但成矿环境和赋存的构造部位有所差异。
前者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后者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
焦家金矿床:焦家金矿位于山东省掖县,它是该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被称为“焦家式”金矿。
金矿床受北北东向的焦家主干断裂控制。
焦家断裂带长12km,最宽200m,平均走向北40o东,倾向北西,倾角30o~45o,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为一宽大的混合花岗质均粒糜梭岩,沿走向和倾斜均呈开阔舒缓的波状(图2~5)。
该矿床已发现5个矿体,以I号矿体的规模最大,约占总储量的85%。
矿体长1220m,厚0.31~15.44m,平均厚3.52m,沿倾斜一般深度500~670m,最深达850,走向北东10o~30o。
倾向北西,倾角40o~600,由浅至深渐变缓,矿体呈宽大的脉状,沿走向和倾向膨胀、狭缩、分枝复合现象显著。
Ⅱ号矿体长850m,厚0.30m~7.28m,平均厚1.56m,沿倾斜延深850m;走向北东7o~30o,倾向北西,倾角410~63o。
沿走向及倾斜有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图1~6);矿化连续性较1号矿体差。
Ⅲ号矿体为隐伏矿体,沿走向长240m,厚度0.30~3.25m平均厚1.48m,控深150~300m。
走向北东38o ,倾向北西倾角42o,矿体赋存于单一的黄铁矿化,硅化花岗岩中,黄铁矿呈网脉状分布。
矿石主要组分为金、银、硫。
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黄铁矿,而铜、铅、铅硫化物少量。
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
金品位3.07~52.59g/t。
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
(三)接触交代~热液金床矿国内矽卡岩型金矿床少见,多以伴生金的形式出现。
近年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接触交代的矽卡岩体中找到了单一的金矿体(尽管矿体的规模不大)。
此类型实际上是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在成因和时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矿化是发生在矽卡岩形成之后的晚期中低温热液阶段,并迭加于矽卡岩体之上,中酸性侵入体可以是中深的,也可以是浅成的。
本类型有两种矿石建造;①金~铜建造,如山东沂南、辽宁华铜;②铅~锌~金建造,如河南水口山。
山东沂南冶官墓矽卡岩金矿床:冶官墓金矿是山东沂南金矿金厂矿区的一个矿床,位子沂沐断裂的西侧,鲁西构造和沂沐断裂交汇部。
矿区的次火山岩体,基本上属钙碱性系列,由花岗斑岩、闪长纷岩和霏细班岩等组成,侵入于寒武系地层中,均为燕山期产物.花岗斑岩岩枝(同位素年龄159.2百万年)侵入于寒武系下统灰岩中,接触交代的含矿矽卡岩多呈透镜状、串珠状、似层状等。
金和金属硫化物呈脉状和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钙质矽卡岩中。
矿石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方铅矿、硫锑铅矿和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和碳酸盐。
可见自然金呈片状集合体出现,并与黄铜矿和斑铜矿密切共生。
自然金呈片状、浑圆状细脉状产出,有些银金矿沿裂隙定向排列成丝状。
金的成色为943。
在矽卡岩中普遍存在晚期的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它们交代了矽卡岩矿物,迭加在矽卡岩之上。
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愈强,金矿化愈富,反映了金和晚期中低温热液蚀变的密切关系。
二、火山~次火山岩热液金矿床此类型金矿床与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有关。
分布在滨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边缘区,包括东北、华北东部和东南沿海的陆源区。
在分布区内,火山岩带和火山岩盆地往往位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的背景之上,因此金矿化可能与潜在触层存在着内在联系。
根据火山岩相可分为两类:火山岩型和次火山岩型(包括火山颈和火山作用相关的超浅成浸入体)。
(一)火山热液金矿床本类型金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有关,属中~新生代的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玄武岩、英安岩、安山质碎屑岩和安山质凝灰岩。
成矿时间晚于火山岩喷发之后,赋存于火山喷发中心、火山管道、火山口相的喷发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中。
矿石建造可分两类。
1、铜~金建造:此类组合与中生代陆相钙碱性火山岩和破火山口关系密切。
江苏铜井金矿的含铜金石英脉,主要产于火山颈相的火山角砾岩中。
矿脉大小不一,围岩蚀变明显,以钾化,硅化和绢云母化为主,矿物共生组合有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等。
2、银~金建造:矿化与晚第三纪,中新统~上新统的安石岩、流纹岩及凝灰岩有关,也与中生代侏罗系的中性火山岩系有关。
如台湾金瓜石,吉林刺猥沟,矿床以近地表为特征。
在距地表100~300m 范围内,向下迅速变贫,具典型的低温矿物组合,含银量高。
吉林刺猥沟金矿床:矿床位于刺猥沟~金仓构造~火山地堑之西部。
该地堑是由褶皱基底断块下沉和随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负向构造。
地堑周围被线状断裂限定。
其内的火山岩层向中心倾斜,倾角一般为200~30o,外陡内缓,中心部位倾角<10o,并且在地堑内部和外围都有次火山岩分布。
破火山口周围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见图2~8。
矿区内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屯田营组下段的安山质角砾岩、安山岩等。
其下伏为上二迭统的浅变质岩系。
在安山岩中次火山岩的脉岩发育,在空间上与金矿体密切伴生。
含金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受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矿脉长数百米至千米,沿走向断续分布,平均厚2~3m,呈陡倾斜产出,其两侧见强烈硅化叠加在青盘岩化之上。
矿石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针碲金矿、碲银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硬锰矿和辰砂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冰长石和明矾石等。
自然金呈粒状、树枝状。
粒径0.05~0.lmm,金的成色为712,金的平均品位为10~16g/t,金银比值平均为1.249。
围岩蚀变:早期青盘岩化、中期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晚期为碳酸盐化。
成矿温度180~240℃(均一法);压力14.8~20MIPa;深度0.49~0.67km(超浅成)。
图2-8刺猾沟破火山口构造及含金脉体分布1、破火山界限门;2、含金脉体;3、破碎蚀变带;图2—9吉林省汪清刺猾沟金矿地质图;4、第一旋回火山喷发岩;5、第二旋回火山喷发岩;6、第三旋回山火喷发岩;7、二迭纪钱变质岩系;8、石英闪长岩;9、次安山岩;l0、断裂带;11、安山质熔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12、流纹岩岛组凝灰质板岩、砾岩等;1~第四系冲积层;2~侏萝系中统屯田营组安山3~二叠系统上柯; 4~次安山岩;5~次安山玄武岩;6~石英方解石脉;7~金矿体;8~二州变带界线;9~断层及编号;(二)次火山热液金矿床本类金矿床主要产于酸性、中酸性和少数为偏碱性的浅成、超浅成的次火山小侵入体或火山通道中。
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岩体顶部或接触带中,一般受断裂带控制。
围岩蚀变有钾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
团结沟金矿床:矿床产于元古界黑龙江群变质岩系的复背斜西北翼和中生界火山岩系组成的乌拉嘎断陷盆地边缘部(见图2~10)。
北北东向乌拉嘎深断裂控制了本区的岩浆活动。
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南部接触带为北西向角砾岩带,它控制了主矿体的分布。
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侏罗纪末~早白堊纪前。
早期以中、酸性熔岩为主,包括玄武岩和英安岩的一套火山岩系。
中期为次火山岩相的花岗闪长斑岩。
晚期为各种中、酸性火山碎屑岩。
花岗闪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00~112.6百万年,属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经岩石化学计算,应属岛弧区弱造山带火山活动的产物。
该斑岩体呈不规则的岩床状,出露长度大约4000m,最大宽度750m,产状大致近东西向,向北倾斜、向西隐伏于地下。
控矿构造为花岗闪长斑岩与结晶片岩的接触构造破碎带~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和结晶片岩中的层间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