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配筋应注意的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8
配筋图中,符号为┗—┛和┓为下排筋,┛┏—┓和┏为上排筋┗在现浇板的配筋图中,钢筋的上下是这样规定的:1,标注为弯钩的是现浇板配筋!2,短跨的为底层,长跨的上层!3,标注为直角的为负弯曲筋(加铁)!4,负弯曲筋下部,不管是在施工还是计算,都要用6毫米直径钢筋200间距绑扎!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 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
再者就是板的一些细部构造问题了。
需说明的有如下几点:1、跨度小于2m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
2、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
3、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
4、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板应加厚并双层双向配筋。
5、支承在砖混结构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矩。
一般:板厚>150mm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6、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7、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层双向配筋。
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矩,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
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矩,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
9、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注。
未浇注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
10、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
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板配筋拉通的情况通常如下:情况一:厚板,一般超过160厚的板。
情况二:温度变化较敏感的外露板,例如屋面板、阳台、露台、过街桥。
情况三:对于防水要求比较高地板,如厨房、卫生间、蓄水池。
情况四:受力复杂的板,例如放置或者悬挂重型设备的板。
钢结构楼承板的配筋问题及要求天津洪晟基业建材具有20年厂家经验,是高新技术企业,我厂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建筑塑料模壳公司。
1, 公司有自己的空心楼盖,密肋梁楼盖技术团队,可在前期结构设计中提供技术支持,可配合建模,配筋以及出计算书等等。
2, 在施工过程中,公司可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提供施工工艺,为您顺利施工保驾护航。
3, 如果您要索取任何技术资料,请直接电话联系(微信同号)或直接发送邮件4, 另外,本网站公布的空心楼盖薄壁箱体价格为小样品价格,如需订购,请根据尺寸和材质,电话咨询,另行报价,谢谢配合;1、组合楼板是各向异性版,判断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要根据各向异性系数,根据各向异性系数计算有效(换算)边长,按有效边长的比判断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
2、判定为双向板,垂直肋方向配筋配在波峰上,顺肋方向配在波谷处,但应注意应有不小于20mm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主要是保证钢筋的粘结力。
抗力计算则是垂直肋方向为肋以上混凝土厚度作为板厚,顺肋方向则从波谷算起,即组合楼板厚度为板厚。
3、延顺肋方向,压型钢板(将压型钢板换算成钢筋)如能满足正截面承载力要求,且满足剪切粘结承载力要求,可以不配顺肋方向的钢筋。
特别注意应计算剪切粘结承载力,组合楼板一般是被剪切粘结控制的。
《高钢规》没有剪切粘结计算,这是疏忽。
4、如果按双向板计算,波峰处的钢筋必须配置,压型钢板在垂直肋的方向没有任何作用。
5、组合楼板绝大多数都是单向板,极特别的,比如角部可能是双向板,因为有斜梁一般跨度很小,不计算按其他部位同样配置基本可以满足。
6、板顶的分布筋是必须满足GB50010规定的。
7、顺肋方向在梁支座处,是连续还是铰接,不取决于压型钢板,而取决于负弯矩钢筋,压型钢板受压忽略不计。
垂直肋方向一般认为是铰接,但应配置抗裂构造筋。
8、组合楼板并不要求栓钉按组合梁设计,但必须有一定的构造栓钉以保证板与梁的整体性。
9、如果是设计组合梁,一般次梁按组合梁计算,主梁(框架梁)不宜按组合梁计算承载力,因为框架梁承担反复荷载,组合梁没有抗震试验报告--这一点被规范忽略了,GB50017与GB50010不同,GB50017没有抗震的内容。
房建屋板现浇板钢筋布置要求及配筋注意事项一、现浇板钢筋布置要求:1.钢筋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的要求,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等技术要求。
2.钢筋间距应合理,一般不应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大间距。
3.钢筋的直径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4.锚固长度和钢筋弯曲部位应符合规范要求。
5.预留孔洞和施工孔洞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钢筋应准确放置在设计中要求的位置,并保证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移位。
7.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钢筋绑扎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二、配筋注意事项:1.配筋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包括梁板连接部位、开孔部位、跨度变化等。
2.配筋的净空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钢筋在混凝土内部的覆盖层厚度。
3.配筋时应注意细节处理,如避免钢筋冲击、穿越、将钢筋连接部位放在相应的位置等。
4.配筋应尽量减少连接点,减小钢筋的交叉和交叉面积,以提高钢筋布置的工作性能。
5.配筋应注意钢筋与模板、钢筋与露出部分的保护层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过于密集或过于紧密的情况。
另外,以下是一些与钢筋布置和配筋有关的常见注意事项:1.在施工前,应对钢筋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2.钢筋应保持干燥、洁净,避免与水泥、湿沙浆等接触,以防生锈和腐蚀。
3.钢筋应正确放置,避免弯曲或超过允许的变形限度。
4.钢筋的连接应采用规定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扭结等,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5.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以免阻碍钢筋布置。
6.在施工现场应设置钢筋的储存和保护措施,避免弯曲、变形、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7.钢筋的焊接操作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8.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避免对钢筋造成冲击和压力。
综上所述,房建屋板现浇板钢筋布置和配筋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包括布置合理、连接可靠、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规范要求、减少连接点、注意细节处理等内容,施工时应注意钢筋质量和规格、保持钢筋干燥洁净、正确放置、正确连接、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杂物等,以保证钢筋布置和配筋的质量和工作性能。
混凝土板配筋技巧及注意事项一、前言混凝土板是现代建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结构,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施工简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而混凝土板的配筋是混凝土板能够承受外部荷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板配筋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混凝土板配筋技巧1. 确定混凝土板的荷载在进行混凝土板配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混凝土板的荷载,包括自重和外部荷载。
自重可以通过混凝土板的厚度和密度计算得出,而外部荷载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例如人流、车流、风压等因素。
2. 计算混凝土板中钢筋的数量和位置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决定了混凝土板的强度和刚度,其计算需要根据混凝土板的荷载和尺寸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越小,混凝土板的强度和刚度就越高。
3. 确定钢筋的截面积钢筋的截面积需要根据混凝土板的荷载和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混凝土板的钢筋截面积为混凝土截面积的1%~2%。
4. 采用合适的钢筋连接方式钢筋连接方式对混凝土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很大。
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有焊接、搭接和机械连接等。
在选择钢筋连接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例如荷载大小、钢筋直径、板厚等因素。
5.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会对混凝土板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常用的措施包括增加混凝土的含水量、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方、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施工工艺等。
三、混凝土板配筋注意事项1. 确保钢筋的质量和规格钢筋的质量和规格对混凝土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选择质量可靠、规格合适的钢筋。
在选用钢筋时,需要检查其质量证明和规格,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确保钢筋的粘结性能钢筋的粘结性能对混凝土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粘结剂和加强措施,以确保钢筋和混凝土的良好粘结。
3. 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采用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和合适的混凝土配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现浇楼板钢筋配筋标准现浇楼板钢筋配筋是指在施工现场对楼板进行钢筋的安装和配筋工作。
正确的钢筋配筋标准对于楼板的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现浇楼板钢筋配筋的标准和要求,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1. 钢筋的选材。
现浇楼板钢筋一般采用的是HRB335级别的钢筋,其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都符合国家标准。
在选材时,要注意钢筋的表面应无裂纹、疤痕和明显的锈蚀,且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此外,在施工前应对钢筋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在进行现浇楼板钢筋配筋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钢筋直径为10mm、12mm、14mm等,间距一般为150mm、200mm等。
在进行配筋时,要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布置,保证钢筋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3. 钢筋的连接和焊接。
在现浇楼板钢筋配筋中,钢筋的连接和焊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两种方式。
在进行连接时,要确保连接的牢固和稳定,不得出现松动或者错位的情况。
而在进行焊接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4. 钢筋的保护层和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现浇楼板钢筋配筋后,需要对钢筋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损坏。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的浇筑要均匀、密实,确保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紧密结合。
5. 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
在现浇楼板钢筋配筋完成后,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
检验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确保钢筋的配筋质量符合要求。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修复,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现浇楼板钢筋配筋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进行现浇楼板钢筋配筋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配筋及制图原则8.1配筋原则8.1.1 板配筋(1)建筑半砖隔墙,当无门洞长度≤2.1米或有门洞长度≤2.4米时,结构不做梁,将墙体荷载折算成板上面荷载。
但墙高较高,线荷载较大时应慎重。
(2)正常楼板配筋应根据支座、长宽比、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区分板面、板底钢筋,不能笼统上下一样配筋。
板配筋可用PMCAD、Morgain等工具计算,板底钢筋根据周边约束情况适当放大,支座不乘放大系数。
(3)板配筋应考虑较大跨度板的相邻板的板面配筋过渡问题,一般3.9米跨以上考虑,以下可不考虑。
当板跨度、厚度相差较大时,大跨度板支座按铰支考虑,相连的小跨度板按连续考虑,将负钢筋伸入大跨度板内。
(4)相邻板面有高差时的板底钢筋的搭接、锚固做法,对于楼面板和地下室底板两种不同情况应该予以区别。
对于地下室底板,相邻板底钢筋应相互搭接;而对于楼面板,相邻板底筋分别锚入梁内即可,见通用节点图。
(5)坡屋面板配筋:板面宜用 10@150,板底可用 10@200;平屋面板配筋:可用 10@200双层双向;上述屋面板配筋均须满足计算要求。
8.1.2 梁配筋(1)一般框架梁底筋放大10%,负筋不放大;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如较大跨度挑梁的支座筋、框支梁配筋等应适当放大。
(2)连续梁配筋时,支座两侧的钢筋直径应尽可能相同,以便钢筋穿过支座,避免两侧不同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造成节点钢筋过密,影响节点混凝土浇注。
(3)连续梁邻跨跨度较大时,应根据弯矩包络图设计,有时小跨的负筋要通长设置。
(4)梁底纵筋不宜出现只配两根的情况,因此在总配筋面积满足的前提下,宜改为3根直径小一级的钢筋。
(5)横向附加筋优先选用箍筋。
当有较大次梁搭过来时,应检查附加箍筋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应设置吊筋。
(6)框架梁/剪力墙连梁上部纵筋一般贯通2根,当梁宽≥350mm时,不足4根贯通筋时补架立筋2 12;当梁宽为300mm、纵筋多于4根时,中间应加单肢拉筋。
(7)梁腹板高≥450mm时,需设侧向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构造设置时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首先是配筋一般问题,建议尽量按建设部推荐采用三级钢,钢筋间距尽量用 200mm(一般跨度小于6.6m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其次是计算问题。
8m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
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
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厨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我们也可采用PMCAD 软件自动生成,但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
再者就是板的一些细部构造问题了。
需说明的有如下几点:1、跨度小于2m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
2、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
3、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
4、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板应加厚并双层双向配筋。
5、支承在砖混结构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矩。
一般:板厚>150mm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6、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7、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层双向配筋。
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挑板內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矩,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
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矩,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
9、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注。
未浇注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
10、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
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最后需注意的就是楼梯梯段板的设计了。
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mm,梯段板厚100~130mm,梯段板跨度小于4m 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mm,梯段板厚160~200mm,梯段板跨度约6m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
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
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m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
配筋图中,符号为┗—┛和┓为下排筋,┛┏—┓和┏为上排筋┗在现浇板的配筋图中,钢筋的上下是这样规定的:1,标注为弯钩的是现浇板配筋!2,短跨的为底层,长跨的上层!3,标注为直角的为负弯曲筋(加铁)!4,负弯曲筋下部,不管是在施工还是计算,都要用6毫米直径钢筋200间距绑扎!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 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三、构造钢筋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
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痩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
(2)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配置);对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见图2-21。
2、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该构造钢筋伸人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开洞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2、当300≤D≤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A10,3、当D>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
五、板柱节点在板柱节点处,为提高板的冲切强度,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箍筋应配置在柱边以外不小于1.5h0范围内,其间距不应大h0/3,如图2-25a,箍筋外形宜为封闭式。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弯起钢筋可由一组或二组组成,如图2-25b。
其倾斜度应与冲切破坏斜截面相交,其交点应在柱周边以外h/2~2/3h的范围内。
弯起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应小于3根。
4抗震配筋要求2.4.1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并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的规定。
2.4.2一般规定1、结构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HRB400级钢筋。
2、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为1.15La,对***抗震等级为1.05La,对四级抗震等级为La。
3、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l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lE=ζLae。
4、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5、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2.4.3 框架梁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般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抗震等级箍筋加密区长度(二者取大值)箍筋最大间距(三者取大值)箍筋最小直径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三(四) 8d、h/4、150mm Φ8(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