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7.25 KB
- 文档页数:3
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概述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使用适当的配筋是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
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下面将对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进行概述。
一、混凝土梁柱配筋类型根据梁柱的承载力和受力方式,混凝土梁柱配筋通常分为压力区配筋和拉力区配筋两种类型。
压力区配筋主要是增加梁柱的承载力,拉力区配筋则主要是为了抵抗外力引起的拉伸应力。
二、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几何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几何要求包括截面尺寸、配筋数量和位置等方面。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梁柱的截面尺寸和形状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和要求。
配筋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混凝土梁柱配筋的钢筋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钢筋要求包括钢筋的级别、直径、张力和间距等方面。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受力分析,选取适当级别的钢筋进行配筋。
钢筋的直径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要注重施工的可行性。
钢筋的张力和间距需要根据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布置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布置要求主要涉及配筋的排布方式和间距。
配筋的排布方式可以采用单排、双排等不同方式,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配筋的间距需要根据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混凝土梁柱配筋的连接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连接要求包括钢筋之间的连接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钢筋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绑扎等方式,确保钢筋之间的协调和相互支撑。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锚固等措施,确保钢筋能够牢固地嵌入混凝土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混凝土梁柱配筋的施工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施工要求涉及钢筋的加工、安装和固定等方面。
钢筋的加工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的尺寸和形状满足配筋的要求。
钢筋的安装需要按照结构设计图纸进行,保证配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钢筋的固定需要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确保配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柱柱设设计计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汇汇总总结结构构类类型型注注意意部部位位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箍箍筋筋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框框架架柱柱截截面面尺尺寸寸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梁配筋中易错问题总结1.梁截面是否和模型中一致(注意变截面位置)。
2. 梁配筋是否满足计算结果。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9.2.1.3条4.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
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9.2.6条5.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9.2.13条6.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当XL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也需满足此条)。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6.3.3条(强条)7.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框架柱是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其结构设计和配筋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下面是框架柱构造配筋需要满足的一些规范要求:1.柱截面的选择:柱截面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高度、柱间距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要足够大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配筋率的确定:配筋率是柱截面中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截面面积之比,可以衡量柱受力的能力。
根据规范的要求,柱的配筋率一般不得小于0.01、为了保证柱的抗震性能,柱的配筋率一般较高,一般在0.02至0.08之间。
3.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合理、紧凑,以保证柱的受力性能。
钢筋的布置要考虑受力方向和大小,以及抗震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分布在四周,且纵向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
4.构件间的连接: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预埋钢筋等。
5.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受力情况,柱中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一般来说,柱顶部和底部的钢筋直径要较大,以增强柱的承载能力。
6.端部处理:柱端部的处理对于柱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柱端部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加粗、加密钢筋、设置加固片等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7.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了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损坏,柱外部应设置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不得小于柱的最大粗径钢筋直径的2倍。
总之,框架柱的构造配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这些规范要求包括柱截面选择、配筋率确定、钢筋布置、构件连接、钢筋直径和间距、端部处理以及保护层厚度等。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框架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它的强度和耐久性取决于混凝土中的钢筋配筋。
混凝土梁柱配筋需要符合规范,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梁柱配筋的标准。
二、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分类混凝土梁柱配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钢筋混凝土梁柱,另一类是预应力混凝土梁柱。
两者在配筋标准上有所不同。
三、钢筋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1. 梁的配筋标准(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梁的配筋率应在0.5%至4%之间。
(2)最小配筋率:梁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15%。
(3)梁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45%。
(4)梁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25%。
2. 柱的配筋标准(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应在0.8%至6%之间。
(2)最小配筋率:柱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2%。
(3)柱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5%。
(4)柱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35%。
四、预应力混凝土梁柱配筋标准1. 梁的配筋标准(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梁的配筋率应在0.5%至4%之间。
(2)最小配筋率:梁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15%。
(3)梁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45%。
(4)梁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25%。
2. 柱的配筋标准(1)受弯构件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应在0.8%至6%之间。
(2)最小配筋率:柱中任何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得小于0.2%。
(3)柱的受拉区配筋:受拉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5%。
(4)柱的受压区配筋:受压区的配筋率不得小于0.35%。
五、结论混凝土梁柱配筋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符合标准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梁柱配筋标准略有不同,但都需要符合最小配筋率和受拉区、受压区的配筋率要求。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梁柱配筋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施工,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框架柱纵筋直径:《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
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
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间距:《砼规》(Ⅰ)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4 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汇总梁板柱配筋是建筑结构中关键的一环,配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梁板柱配筋的设计与施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规范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配筋规范。
一、梁板配筋要求:1.梁的最小配筋率:新规范中规定了梁的最小配筋率,该值是指梁截面钢筋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
梁的最小配筋率要根据结构的类型和使用条件来确定,通常在1%~3%之间。
2.梁的最大配筋率:新规范中也规定了梁的最大配筋率,该值是指梁截面钢筋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最大比值。
梁的最大配筋率要根据构件尺寸和受力要求来确定,一般不超过5%。
3.钢筋的最小间距:梁截面的受力性能与钢筋的间距密切相关。
新规范规定了梁中钢筋的最小间距,以确保钢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中。
最小间距根据钢筋直径和梁的尺寸来确定。
4.钢筋的最大间距:为了充分利用钢筋的作用,梁截面中的钢筋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
新规范规定了梁中钢筋的最大间距,以避免出现钢筋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的情况。
最大间距要根据受力要求和混凝土质量等因素来确定。
二、柱配筋要求:1.柱截面尺寸:新规范规定了柱截面的尺寸范围,以确保柱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柱截面的尺寸要根据受力要求和建筑结构的使用条件来确定,一般要求柱的宽度和高度比不得超过1:52.柱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的面积与柱截面混凝土面积的比值。
新规范中规定了柱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要根据柱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来确定,通常在0.8%~1.5%之间。
最大配筋率要根据结构形式和受力条件来确定,一般不超过4%。
3.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新规范中规定了柱中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范围。
钢筋的直径要根据受力要求和柱截面尺寸来确定。
柱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间距要保证钢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中,而最大间距要避免钢筋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综上所述,新规范对于梁板柱配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梁板柱配筋率的有关知识一、公式错误!配筋率ρ=As/bho错误!最小配筋率ρmin=As/bho错误!公式说明ho-有效高度ho=h-as(保护层厚度)错误!板的配筋面积As=配筋率×板厚×1米板长(1000)得出构造配筋(板厚应减去保护层厚度)二、经济配筋率ρ1、板0.4 %~0.8 %2、梁 0.6 %~1.5% (矩形梁0.85%~1.25% ,T形梁1.1%~1.6% )3、柱0.8%~1.2 %三、最小配筋率ρmin1、板错误!I级钢0.24%~0.37%错误!II级钢 0.2 %~0.26%2、梁错误!I级钢0.24%~0.37%○2II级钢0.2 %~0.26%3、柱错误!中柱0.6 %~1 %错误!角柱 0.8 %~1.2%错误!非框架柱0.6%四、以下有关表格供查询梁板柱的最小配筋率板最小配筋面积(㎜2)fy=210N/㎜2(I级钢)表(一)板最小配筋面积(㎜2)fy=300N/㎜2 (II级钢) 表(二)ρmin=45ft/fy(%)ρ=As/b*h0梁最小配筋率fy=210N/㎜2(I级钢)表(三)双排筋as=60㎜ρ=As/bh0ﻫﻫ梁最小配筋率fy=300N/㎜2(II级钢)表(四)双排筋as=60㎜ρ=As/bh0 as-钢筋保护层厚度ﻫ说明:以上表中板最小配筋面积据公式ρmin=As/b*h0 所以As=ρmin×b×ho其中ho=h-as 举例板厚h=100 fy=300N/㎜²砼标号C25as=20㎜ρmin=0.2% 板厚有效高度ho=h-as=100-20=80㎜板的宽度b=1000㎜故板最小配筋面积As=ρmin×b×ho=0.2%×1000×80=160㎜²ﻫ梁最小配箍率(%)ρ=As/bho 表(五)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 表(六)柱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0.2%ﻫ当柱主筋配筋率>3%时柱筋直径≥8㎜ﻫ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表(七)ρv≥λvfc/fyv柱筋非加密区配箍率不小于加密区的一半,箍筋间距对一二级抗震等级≤10d, 箍筋间距对三四级抗震等级≤15d,d为柱中主筋直径较小者箍筋面积配筋率:拿箍筋的面积除以梁宽度和箍筋间距的乘积。
梁配筋框架梁的有关规定抗震结构截面要求纵向钢筋计算要求目的:通过“强柱弱梁”措施引导框架中的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形成,控制梁端塑性铰具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端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
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构造要求【配筋面积】《混规》11.3.6、《抗规》6.3.3条文2【钢筋间距、直径要求】《混规》9.2.1注:条文说明【框架梁钢筋选筋直径要求】(1)应考虑在边柱内的水平端锚固长度不小于0.41 l ae,例如:边柱的边长为300,则梁上下纵筋的最大直径为16mm(2)本着经济性原则,框架梁上部贯穿钢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例如:支座处计算值贯通筋可采用<10cm2C14;10~12 cm2C16;12~15 cm2C18;15~18 cm2C20;配筋率要求1、非抗震《混规》8.5.12、有抗震要求《混规》11.3.6《混规》11.3.7《混规》9.2.6适用于框架梁、次梁、连梁等形式的梁特别注意点铰接的次梁应当满足!!!!受扭纵筋《混规》9.2.5注:构造要求1、通长钢筋注:通长钢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至少是搭接,且两端需受拉锚固的直线钢筋。
2、钢筋直径要求《抗规》6.3.4柱截面为400*400时,钢筋直径应小于20原柱布置时应居中布置《混规》9.2.64、梁纵向钢筋连接位置图集06G901 1-1图集06G901 2-23、腰筋《混规》9.2.13受扭腰筋:《混规》9.2.5箍筋1、配置要求《混规》9.2.9梁高在150~300区间时,箍筋间距宜取150mm。
第1条第2条第3条次梁没有抗震要求,最低要求满足本条即可。
2、加密区要求《混规》9.2.13注:(1)对于300的框架梁,工程默认不论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一般取两肢箍,对于梁宽大于300的梁,一般用四肢箍。
(2)当框架等级为一级时,如梁纵筋选用C16或C14,则加密箍筋间距分别不大于84mm及96mm。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结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梁板柱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在设计和构造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本文将从规范的角度出发,总结一下梁板柱配筋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梁的配筋规范
1.梁的受力特点:梁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梁截面布置要求:梁的截面应该布置合理,能够满足受力要求,同时尽量减小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
3.配筋率:梁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
0.01~0.08之间。
配筋率过小会导致截面受力不均匀,配筋率过大则会浪费材料。
4. 钢筋直径和数量:梁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16mm、20mm等。
5.最小配筋率:梁的最小配筋率是指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面积占截面面积的比例。
一般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计算。
6.钢筋的保护层:钢筋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
二、板的配筋规范
1.板的受力特点:板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板的厚度和配筋率:板的厚度和配筋率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板的厚度越大,配筋率越小。
3. 钢筋直径和数量:板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6mm、8mm、10mm等。
4.面筋和肋筋:板的配筋主要有面筋和肋筋两种形式。
面筋一般平行于板的一侧,用于抵抗板的弯矩。
肋筋一般垂直于面筋,用于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
5.钢筋的保护层:与梁相同,板的钢筋也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三、柱的配筋规范
1.柱的受力特点:柱一般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3.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
0.01~0.08之间。
配筋率过小会导致截面受力不均匀,配筋率过大则会浪费材料。
4.主筋和箍筋:柱的配筋主要有主筋和箍筋两种形式。
主筋沿纵轴方向布置,用于抵抗柱的受压作用。
箍筋一般垂直于主筋方向,用于加强柱的受弯能力和抗震性能。
5.钢筋的保护层:与梁和板相同,柱的钢筋也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的要点包括受力特点、截面布置、配筋率、钢筋直径和数量、最小配筋率、钢筋的保护层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
据具体的结构受力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筋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以确保结
构的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