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卫星通信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95
宽带卫星通信一、基本概念宽带卫星通信是指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站之间转发高速率通信业务,是宽带业务需求与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前卫星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是与互联网技术相联系的,运行TCP/IP 协议族的卫星通信系统。
它是数字多媒体、卫星广播、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为一系列新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服务平台,是卫星通信宽带化的一个方向。
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结构是地面宽带IP 技术在通信领域内的演变和应用,是适应卫星分组业务和降低系统复杂性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用户满意的大流量分组数据业务,而无须ATM的干预。
它以卫星系统为基础,以IP 为网络服务平台,以Internet 应用为服务对象。
宽带是通信的发展方向,卫星通信在卫星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宽带卫星通信对卫星应用产业来讲可为举足轻重。
Internet 的结构决定其不对称性。
而卫星通信网具有广播特性,上、下行链路也不对称,且具有空间跨越大、覆盖面积大、远程连接、直接一次投送到户、实时传输等优点,而这正是目前Internet 网所需求的。
卫星通信是Internet 网的重要补充,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技术上的必然结果。
二、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如下分类:1. 根据用途可分为中继型和面向用户型两类。
中继型卫星可作为中继链路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宽带网络提供互连的能力,即所谓的“宽带岛互连”;面向用户型卫星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直接为大量的终端用户(尤其是对移动用户)提供B- ISDN 网的接入链路,即是面向用户的“空中交换机”。
2. 根据轨道情况可分为静止(高)轨道(GEO,高度约为36000km 的赤道轨道)、中高度轨道(MEO,高度为10000- 20000km 范围内)和低高度轨道(LEO,卫星高度在1500km 以下)。
采用静止轨道需用卫星数量少、星座结构简单;而低轨道卫星信道传输延时小、适合实时业务。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1. 引言1.1 引言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为海事行业提供宽带通信服务的技术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船舶通讯、船舶监控、船舶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特点、应用场景、技术发展趋势、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和海事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事行业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海事行业的需求,因此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采用卫星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能够保障海事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将会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功能,满足海事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海事行业将更加依赖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和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1. 高速传输: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拥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实现海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2. 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船只在何处,都可以进行联络和数据传输。
3. 高可靠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即使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连接。
4. 多样化的服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满足海事行业的不同需求。
5. 高安全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障通信内容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高速传输、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多样化的服务和高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得该系统在海事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海事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双向、带宽按需分配的宽带系统,其设计兼顾网络速率和效率。
该系统将宽带前向信道和高速回传信道相结合,满足基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宽带IP数据通信需求。
系统支持DVB-S、DVB-S2等DVB开放标准。
DVB-S2技术中包括先进的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方式,具有逼近香农理论极限的超低译码门限,同时采用8PSK、16APSK或32APSK调制方式,可比传统编码节省高达30%的带宽。
自适应编码(ACM)和调制技术能够补偿雨衰的影响。
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下行速率70Mbps,上行速率可达2Mbps,可应用于数据通信、互联网接入、交互式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应急通信及数据采集等场合。
主要优势:•国防科工委唯一支持的卫星通信项目,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专为宽带卫星IP接入网络设计的VSAT 系统,符合DVB-RCS标准。
•国内首个大规模的完整VSAT系统。
•完全自主开发,采用先进保密加密技术,具备与中办机要局指定的网络加密设备互联互通能力,不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中文网管系统,采用个性化设计,可依据需求定制,使用、维护方便。
•提供本地化售后服务,性价比高。
功能介绍基于标准的平台可实现与基于IP的设备、网络等的互联互通。
是支持DVB-S和DVB-S2协议的标准化系统,可兼容标准的第三方单收设备(DVB机顶盒或卡)。
室外单元1U机箱式室内单元宽带连接提供70Mbps的下行载波速率和2Mbps的上行载波速率。
先进的IP路由功能支持单播和组播、RIP、IGMP、UDP、TCP等协议。
系统规模单个节点最大支持4000个终端,可扩展。
多种入境信道访问机制带宽按需分配(BoD):根据用户业务量需求和传输时间,系统实现动态按需分配带宽。
BoD 适用于多用户企业网访问和互联网应用,以及大文件的传输。
信息速率保证(CIR):为用户提供类似专线的固定资源分配,以保证传输带宽,适用于VoIP 和电视会议等。
CIR再分配:CIR只在用户需要时才提供。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日本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WINDS”技术详解】系统概述及用途21世纪初,日本政府制定了名为“e-Japan Strategy”信息化发展战略,“WINDS”项目是“e-Japan Strategy”中的一部分,旨在解决基于卫星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关键技术,该系统是由日本宇航局(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和国家信息及通信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ICT)共同开发。
该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实现星上ATM交换的宽带卫星,第一次实现了卫星吉比特通信,第一次采用了收发Ka频段的相控阵天线,独具特色的综合采用了弯管式、再生式、混合式三种工作模式,各项技术都堪称卫星通信技术的里程碑。
在该通信系统中,普通用户通过口径为45cm的小型天线便可达到上行1.5/6Mbps、下行155Mbps的传输速率,企业用户通过口径5m的天线,可实现高达1.2Gbps的点对点传输,可广泛应用干线网、接入网、组播等多种网络模式。
空间段的组成及关键技术1. 卫星星体“WINDS”系统使用“KIZUNA”卫星,该卫星星体为三轴稳定的洛克希德-马丁标准星体如图1。
表1显示了该通信系统中“KIZUNA”卫星星体的主要指标。
2. 通信有效载荷“WINDS”系统的有效载荷由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ABS)、中频交换子系统、两种天线系统(APAA和MBA)以及多端口放大器(MPA)等组成如图2。
其中,“WINDS”系统的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由NICT 负责研发,可与地面ATM交换系统兼容。
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ABS)可高速高效地在多个波束之间建立连接,有效地统计复用无线链路资源。
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数字信号处理解调器(DDEM)、模拟信号处理调制器(MOD)以及ATM 基带交换系统(ATMS)“WINDS”系统为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ABS)配备3个数字信号处理解调器(DDEM)、3个模拟信号处理调制器(MOD)以及2个ATM基带交换系统单元如图3所示。
2012.446卫星宽带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薛中伟92941部队 辽宁 125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卫星宽带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通过研究和分析,证明了卫星宽带网络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卫星宽带网络;无线通信;无线ATM0 前言卫星宽带网络系统是将卫星通信技术和Internet 宽带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的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系统,也称为卫星因特网系统。
卫星宽带网络系统通过卫星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以及视频信息的处理和传送。
由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带宽远小于光纤线路,因此几十兆比特每秒就称为宽带通信。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能力不受各种地区条件限制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无线宽带网络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通过卫星宽带网络可以实现和城市一样共享互联网资源。
1 卫星宽带网络的基本原理 1.1 系统建设卫星宽带网络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一种是专门研制、发射专用的宽带卫星,利用宽带卫星转发器进行信息传递,用它运行宽带业务;另一种是利用通信或广播卫星现有的透明转发器,在地球站建设宽带终端来实现宽带网络业务。
可以看出,前者是专门的卫星宽带网络系统,具有带宽大、速率高的优点,但是前期需要很大的投资,市场风险较高。
另一种做法是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开展卫星宽带服务,即开发适合卫星宽带服务的技术、技术产品(系统设备),用它建设卫星宽带网络,具有系统建设简单、技术基础完善的优点,但是在使用中带宽容易受到限制。
1.2 工作模式由于人们在宽带网络上接收数据量远远大于发送数据量,因而卫星宽带网络系统是一种非对称的卫星高速数据接入系统。
采用卫星高速下载和地面反馈的外交互的工作模式,即采用卫星链路作为下行数据链路,将其他通信网络如电话拨号、局域网等作为上行数据链路,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带宽成本。
用户在电脑上安装一块卫星网络PCI 卡和卫星接收天线相连,所有低带宽的网络业务可以通过MODEM 从电话网络上传送出去。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为海上船舶和海洋平台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
它通过卫星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海事信息的广域覆盖和实时传输,极大地提高了海上通信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基本特点1. 宽带高速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的是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传统的海上通信系统受制于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传输速度较慢,而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能够提供高达几百兆甚至更高的带宽,满足海上通信对于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2. 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覆盖,无论船只身处何处,都能够使用卫星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这使得海上船舶和海洋平台能够实现与陆地的实时通信,及时获取和传输信息,为航行安全和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可靠性高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卫星通信技术,不受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不会因为地域条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通信中断。
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确保海上通信的畅通和安全。
5. 多样化应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语音通信和短信传输,还可以传输图像、视频、数据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这为海上船舶和海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通信方式和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满足了海上通信的多样化需求。
二、应用领域1. 海上航行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上航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船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航行信息、天气预报、海图更新等数据,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船舶之间和船舶与岸基通信中心之间也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快速便捷的通讯联系。
2. 水产养殖在海洋平台上,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产养殖场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时获取水质监测数据、养殖情况、市场信息等,对养殖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3. 海上救援在海上遇险时,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发挥出色的救援作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它主要是以海事卫星为基础建立一种宽带行业特定通信形式,它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高速宽带功能: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支持高速宽带传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卫星通信信号可以被加速传输,以达到高速宽带传输要求。
2、多媒体通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支持多媒体通信,从单一的文件传输到多媒体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传输,都将大大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3、智能定制: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将提供定制的通信场景,比如实时海上作业、海洋应用、搜救以及数据挖掘等,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宽带通信技术。
4、丰富的应用场景: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不仅支持国外广播电台运营,同时也支持复杂的远程商务通信,可用于海上航行、搜救、视频通话、视频会议等。
1、海洋管理: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用于海洋管理,实时监控海洋水质和环境,行政管理数据的获取以及各种海洋安全作业的监督等。
2、船舶导航: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用于船舶导航,它可为船舶用户提供实时海图数据和良好的通信环境,可以帮助船舶安全顺利航行。
3、船舶安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非常适合于船舶安全,不仅可以为可疑的船舶提供实时的监测,而且还可以通过卫星广播系统实现基于卫星的可视电视警务通信。
4、海洋应急救援: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提供多种应用场景,可以为受灾的船舶提供快速的信息传输和应急救援,以确保海上船只的安全。
总之,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速宽带功能、多媒体通信、内容定制等优点,可以为海洋管理、船舶导航、船舶安全以及海洋应急救援等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可以说,它将为海洋研究和人员海洋行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
卫星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1.卫星通信技术选择: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技术对于卫星宽带接入至关重要。
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LEO)或中地球轨道卫星(MEO)等不同类型的卫星。
同时,还需要考虑卫星的带宽和频谱资源等因素。
2.卫星地面站建设:卫星地面站是实现卫星通信的必要设施,它负责将卫星上行和下行的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
地面站一般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设备等设备和系统。
根据卫星通信系统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地面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合理的布局和优化的设计。
3.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是实现卫星宽带接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将卫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同时也将计算机产生的数据通过卫星信号传输到卫星上。
用户终端设备的种类有多种选择,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卫星路由器等。
4.服务商网络:卫星宽带接入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支持。
服务商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架构,包括网络核心节点、传输线路、网络管理系统等,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5.频谱资源管理:卫星宽带接入需要使用有效的频谱资源来传输数据,因此频谱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对频谱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频谱资源进行监管和维护,以保障卫星宽带接入的功能和服务。
6.安全保障:卫星宽带接入的安全问题需要被重视。
由于卫星通信涉及到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服务商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7.服务质量保障:卫星宽带接入的用户通常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要求。
服务商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检测和解决网络故障,同时也需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上是卫星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宽带接入的技术和服务也将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更多的用户提供高速可靠的互联网接入。
LT50051卫星上网设备介绍(卫星电话、卫星宽带)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设备让你无论走到哪里,即使没有手机信号,也可使用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设备与卫星进行连接,用它拨打电话,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亲友进行通话。
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设备可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卫星通信服务,实现与各国电信运营网络互联互通。
与普通卫星电话相比,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提供通过卫星接入互联网的服务,网络带宽和速率接近普通的光纤宽带,可以提供上行512kbps、下行2Mbps 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而且,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还具有无线路由功能,提供WIFI接入,一支驴友队伍配备一台LT50051卫星通讯终端,就可以满足全队人的互联网使用需求。
1、主要功能特点:●高质量、可靠的卫星通信服务,与各国电信运营网络互联互通●终端内置BD、GPS,可将位置信息发到控制中心用于定位追踪●支持同时的语音和数据通讯,最多满足10个用户共享一个设备●电视、电话会议●支持ISDN丽音、HSD,支持G3、G4传真业务●系统安装及使用简单方便●支持增值业务(来电显示、电话本、呼叫保持、呼叫转接、呼叫禁止)●防水、震、尘,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具有无线路由功能,提供WIFI接入,高达2Mbps的高速数据2、突出性能:1)满足各种接口需求:RJ45 ×2、RJ11、SMA、充电口;2)易操作:可一键开机、10秒连接WIFI 、傻瓜式连线、3分钟对星;3)拥有TCP 加速模块,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不必等待漫长的传输时间;4)拥有电压检测、功率检测、温度检测以及对ODU 监测等模块,提高系统性能,对外界环境了如指掌;5)硬件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人机交互界面简单易用;6)wifi 上网超稳定、高速率、保安全、易使用a 、采用WIFI 联盟IEEE802.11n 技术,无线传输速率高达300Mbps ;b 、采用2*2 MIMO 双内置天线设计,野外覆盖范围高达150m2;c 、支持QoS 带宽控制功能,可自由分配宽带,公平享用,互不干扰;d 、WPS 无线一键加密连接,快速,安全;7)拥有GPS 芯片 BD2/GPS 双系统导航,定位、授时更精准;8)可实时、直观地显示卫星状况、信噪比、高度角。
二、宽带卫星通信终端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三、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四、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热点中星16卫星通信地面应用系统主要为个人用户和企业集团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并可支持传统的话音业务和线路租用业务;系统同时还可为机动用户终端提供通信服务,支持特殊场景下的应急通信;另外系统还可用于环境信息采集和减灾防灾信息分发。
1、系统应用背景(3)企业应用:集团用户或虚拟运营商利用卫星网络组建虚拟私有网络,并具有相应管理权限;(2)应急应用:作为地面网络的备份,为特定用户点对点通信提供保证性带宽;(1)个人应用:终端用户通过卫星网络接入互联网;用户可以局域网形式共享带宽;(4)行业应用:新闻采访、数据采集应用信关站Internet企业应用个人应用SOHO 行业应用:新闻采访应急应用2、系统应用场景2、系统应用场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星16 号Ka 宽带卫星具有26 个用户波束、3 个馈电波束,在北京、成都和喀什三地设置了三个关口站。
与目前国际先进的卫星相比,中星16 号Ka 宽带卫星的系统容量、区域覆盖等还相对有限,随后建设的中星18 号Ka 宽带卫星将对此进行全面的补充和完善。
届时,除了我国陆地、北海、东海、南海都可以全部覆盖之外,还有几个海洋移动波束可以用于机动应用。
这将为我国应急通信提供大范围、全时空的系统保障。
3、波束覆盖情况-中星16卫星配置26个用户波束及相应的3个信关波束,覆盖中国部分区域。
每用户波束覆盖区域约为20万平方公里。
右/左旋圆极化,八色复用,前向340MHz,返向120MHz。
3、波束覆盖情况-大平台设计容量大约在120G~150G,该指标与国际高端Ka多点波束卫星容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