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尾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 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危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博绝丽” 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k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气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气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靛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气主要体栽是绝句0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 或“半山绝句二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2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代号:2409;资料整理于2022年10月14日。
一、填空题 1.《诗经》分为三局部,共305篇诗歌作品。
其中的民歌主要保存在《_____》里,《_____》里也有局部是民歌作品。
国风;小雅 2.“岂日无衣?_____。
王于兴师,_____,与子同仇。
”〔《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袍;惰〔修〕我戈矛 3.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包括两大类:_____散文〔即哲理散文〕和_____散文。
诸子;历史 4.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中最重要的是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
宋玉;九辩 5.枚乘的大赋代表作《_____》是汉赋史上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张衡的《_____》是魏晋以后大兴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七发;归田赋 6.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_____,无韵之《_____》”。
绝唱;离骚 7.汉代两位最出色的史学家是_____和_____。
他们的史学著作里的许多人物传记是传记散文的杰作。
司马迁;班固 8.汉代民歌《上山采蘼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_____,_____。
”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9.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是《典论•论文》《_____》《_____》和《诗品》。
文赋;文心雕龙 10.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儿子_____和_____。
他们都是建安时期的著名的诗人。
曹丕;曹植 1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前者以干宝的_____成就最高,后者的代表作那么是刘义庆的_____。
《搜神记》;《世说新语》 1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练习题库(选择题)1、为汉代文学创作揭开序幕的作家是A 、陆贾B、贾谊C、晁错D、邹阳2、把汉代政论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作家是A、贾谊B、晁错C、枚乘D、邹阳3、给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当受推A、梁孝王刘武B、贾谊C、枚乘D、邹阳4、贾谊可视为汉初散文的典范之作的作品是A、《过秦论》B、《论积贮疏》C、《陈政事疏》D、《时变》5、《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鸿”的意思是A、广大B、光明C、鸿沟D、鸿鹄6、下列作品的作者为东方朔的是A、《答客难》B、《难蜀父老》C、《解嘲》D、《解难》7、刘向所讲的“洁妇秋胡”的故事,载于他的A、《列女传》B、《新序》C、《说苑》D、《战国策叙录》8、刘向所讲的“叶公好龙”的故事,载于他的A、《列女传》B、《新序》C、《说苑》D、《战国策叙录》9、下列作品的作者为王符的是A、《潜夫论》B、《政论》C、《昌言》D、《论衡》10、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赋家是A、司马相如B、枚乘C、扬雄D、张衡11、赋的鼻祖是A、宋玉与荀子B、宋玉C、荀子D、屈原12、汉代文坛成果最多的作家是A、枚皋B、枚乘C、司马相如D、张衡13、司马相如创作《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宗旨是A、艺术地再现盛世景象B、生动地描绘奢华生活C、彰君恶D、通过以上表现作者的讽喻之意14、司马相如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的一篇赋是A、《长门赋》B、《大人赋》C、《美人赋》D、《哀二世赋》15、晚年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无补于规谏,又不能匡正时俗,愤而不作辞赋的作家是A、扬雄B、司马相如C、东方朔D、王褒16、开创京都赋范例的作品是A、班固的《两都赋》B、张衡的《二京赋》C、杜笃的《论都赋》D、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17、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的作品是A、张衡的《二京赋》B、班固的《两都赋》C、杜笃的《论都赋》D、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18、有“辞赋英杰”声誉的作家是A、王延寿B、张衡C、班固D、杜笃19、纪行赋源于A、刘歆的《遂初赋》B、班彪的《北征赋》C、班昭的《东征赋》D、蔡邕的《述行赋》20、《归田赋》是A、张衡的一篇述志赋B、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C、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D、以上都对21、《史记》的体例有五种,其中起纲领作用的是A、“本纪”B、“世家”C、“列传”D、“表”与“书”22、《史记》之后的史传文学著作,唯一可与《史记》比肩的是A、班固的《汉书》B、赵晔的《吴越春秋》C、袁康、吴平的《越绝书》D、以上都不是23、作为史传文学,《汉书》有不少传记写得很成功,但最著名的是A、《苏武传》B、《李陵传》C、《朱买臣传》D、《霍光传》24、一般认为,“乐府”一名最早见于A、秦代和汉初B、汉武帝时C、汉成帝时D、汉哀帝时25、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始于A、汉初B、汉武帝时C、汉成帝时D、汉哀帝时26、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是A、(宋)郭茂倩《乐府诗集》B、(梁)沈约《宋书·乐志》C、(梁)萧统《文选》D、(陈)徐陵《玉台新咏》27、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是A、五言诗B、七言诗C、四言诗D、杂言诗28、从内容到形式都模仿乐府民歌《陌上桑》的文人五言诗是A、辛延年的《羽林郎》B、宋子侯的《董娇饶》C、张衡的《同声歌》D、秦嘉的《赠妇诗》29、下列诗作的作者是蔡邕的是A、《翠鸟诗》B、《见志诗》二首C、《疾邪诗》二首D、以上都是30、《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A、(梁)萧统《文选》B、(宋)郭茂倩《乐府诗集》C、(梁)沈约《宋书·乐志》D、(陈)徐陵《玉台新咏》【参考答案】1.C2.B3. B4.A5. 6 A. 7.A 8. B 9. 10. 11.C 12.C13.D 14. A 15.A 16. A 17. A 18. A 19. A 20.AC 21.A22.A 23.A 23A 24A. 25.B 26.A 27. B 28. A 29. A 30.A。
2018-千钧一发成语解释-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千钧一发成语解释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释义比喻极其危险
故事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
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
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不能取上来了。
所以,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
“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扩大知识面,拓宽人文视野,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一笔财富。
希望提供的成语千钧一发的讲解,能让大家更加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神,享用这一笔知识财富!。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二汉代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汉代的论说文主要分__哲理文_____和__论证文____两大类。
2.汉代诗坛最重要的诗歌是汉代_____乐府___________民歌和《__古诗十九首_____》。
3.贾谊的政论文,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文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是《__治安策_____》和《__过秦论_____》。
4.汉赋从其思想内容和其艺术形式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__骚体赋________,另一类是___散体大赋_____。
5.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___枚乘___的《__七发___》,此后主客问答成了大赋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6、《___子虚赋____》和《___上林赋__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
7.班固的《___两都赋___》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而张衡的《__二京赋___》以规模宏大被称为京都赋之极轨,推动了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文学创作的发展。
8.汉代两位最伟大的历史散文作家分别是西汉的__司马迁___和东汉的___班固______。
9.张衡的《__归田赋___》是魏晋时期流行的“__抒情小赋__”的先驱。
10.班固的《__汉书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是继《___史记___》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11.“乐府”原是__音乐机关__的名称,始创于__秦___代,在汉武帝时期发展成一个庞大官署。
12.郭茂倩编《__乐府诗集__》,汉乐府民歌多收入其中的“相和歌辞”、“___鼓吹曲辞__”和“杂歌谣辞”三类中。
13.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____班固__的《咏史》,秦嘉的《___赠妇诗___》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1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___叙事诗___,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__玉台新咏____》。
古一名词解释1试36.孔子删诗说:⑴关于《诗经》编订的一种说法。
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汉代的司马迁。
⑵实际上此说难以成立。
它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写而成。
⑶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
37.楚辞:⑴战国后期楚国屈原开创的一种新体诗。
当时,它没有特定的名称。
“楚辞”这一名称始见于西汉。
⑵“楚辞”又是一部诗集的名称。
东汉时,刘向始编集屈、宋等人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赋纳入进来,辑为十六卷,命名《楚辞》。
东汉王逸又加入自己一篇作品,成十七卷,并为之作注,名为《楚辞章句》。
⑶作为一种诗体,楚辞句式参差,多用兮字,语言铺排夸饰,主观抒发韵味浓38.韩孟诗派⑴中唐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韩愈、孟郊。
⑵主张以文为诗,尚怪奇、重主观,鄙视元白的浅近之作。
⑶对促成中唐诗歌创作的新变和繁荣有重大贡献39.花间词派⑴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⑵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收录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五百首词。
词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
⑶花间派开启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40《诗经》抒情与写实统一的特点。
⑴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真实的。
⑵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⑶叙事性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41.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⑴格调鲜丽明快,不仅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⑵语言上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
(⑶体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对唐代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2.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⑴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
⑵注重锤炼字句,词采瑰丽。
⑶注意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⑷对七言诗的发展贡献巨大。
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的自由换韵。
43.简述唐传奇兴起的原因。
⑴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小说文学的发展。
⑵得力于唐代科举,与唐代“行卷”(或温卷)之风有关。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单选题1.在宋初词坛上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单选题] *A.范仲淹B.晏殊(正确答案)C.欧阳修D.王安石2.一生身居要职,有“太平宰相”和“富贵词人”的作家是(C)A.杨亿B.范仲淹C.晏殊D.欧阳修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宋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 [单选题] *A.晏殊(正确答案)B.欧阳修C.柳永D.苏轼4.晏殊的词集是(D) A.《小山词》B.《片玉词》C.《漱玉词》D.《珠玉词》[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承五代南唐词的情韵,下启东坡词的疏隽与少游词的深婉,开宋词士大夫化的风气的作家是() [单选题] *A.柳永B.晏殊C.欧阳修(正确答案)D.周邦彦6.在慢词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A.晏殊B.柳永C.欧阳修D.周邦彦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柳永的词集是(C)A.《珠玉词》B.《清真词》C.《乐章集》D.《樵歌》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淮海集》的作者是() [单选题] *A.贺铸B.周邦彦C.黄庭坚D.秦观(正确答案)9.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成为宋代婉约词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作家是(A)A.秦观B.周邦彦C.欧阳修D.苏轼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晏几道的词集是(B)A.《珠玉词》B.《小山词》C.《淮海集》D.《乐章集》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东山词》的作者是() [单选题] *A.晏几道B.贺铸(正确答案)C.秦观D.王令12.北宋大晟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单选题] *A.秦观B.柳永C.贺铸D.周邦彦(正确答案)13.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 [单选题] *A.苏轼B.周邦彦(正确答案)C.柳永D.秦观14.最能体现清真词艺术特色的是他的() [单选题] *A.以写男女艳情为主的词B.应制和酬唱之词C.咏物词和羁旅行役之词(正确答案)D.反映农村生活的词15.周邦彦的号是() [单选题] *A.清真居士(正确答案)B.美成C.白石道人D.庆湖遗老16.强调“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单选题] *A.周邦彦B.柳永D.李清照(正确答案)17.易安居士就是() [单选题] *A.晏几道B.朱敦儒C.李清照(正确答案)D.辛弃疾18.《樵歌》的作者是() [单选题] *A.贺铸B.张孝祥C.朱敦儒(正确答案)D.吴文英19.南宋词坛上讴歌隐逸生活和出世思想的词作大为盛行,首开其端的作家是()[单选题] *A.李清照B.朱敦儒(正确答案)C.朱淑贞D.吴文英1.北宋初期词,承续花词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其代表作家有()。
千年绝调、笔力千钧的史论名篇作者:高长江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1期摘要: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传记创作继承了前代传记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以《伶官传序》为例,对其立意运笔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伶官传序》艺术特色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欧阳修把人物分成几种类型,采用类传的方式,如《一行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等,他还在传前发表一段议论,说明作传的原因和意义,这就是各传的序论。
《伶官传序》这篇序论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文章,同时也是一篇精辟的政论文章。
欧阳修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后又失天下的兴亡史中,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深刻的论断。
同时,在写法上也颇具艺术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持论中肯;感慨淋漓,唱叹有情;语言精炼,警句迭出。
明人茅坤誉之为“千年绝调”,颇能代表欧阳修议论文的杰出成就。
以下即以该文为例,择要谈谈欧阳修议论文立意运笔方面的三个艺术特色:第一,立足现实,立意深刻。
欧阳修十分注重文章的致用性。
他的不少政论性散文都是立足现实,直接为当时的政治斗争服务的。
如《与高司谏书》痛斥谏官高若讷趋炎附势、毁谤讥讽范仲淹的行径,揭露他自私、虚伪、狡诈的伪君子面目;《朋党论》反击保守派对范仲淹等革新人物的诬蔑,规劝仁宗要进贤退恶,整饬朝纲,这些文章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十分密切,是参与政治、影响政治的有力手段。
《伶官传序》作为一篇史论,作者自然不会在文中对当时的政治实践直接发以议论;但是却寓严肃的历史教训于深沉的历史回顾中。
文章通过叙述五代时后唐由盛而衰的过程,推导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论断,说明国家的“盛衰之理”非由天命,实由人事的道理,立意极为深刻。
本文立意之深刻,除了在于作者摆脱了当时流行的天命论的束缚,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状、社会人事入手,寻找唐庄宗失国因由之外,更在于作者是以历史家的严峻,政治家的敏锐,叙史事以鉴今,述往昔以讽世。
渔父形象及其意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渔父形象及其意蕴在我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文人们喜欢用一些含蓄蕴藉的形象来传达一定的意义。
于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意象,“渔父”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学内涵的,饱含文化传统的意象之一。
在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学著作流域中,渔父形象多次出现,并且在不同的处境和不同的人物中,它所传达的具体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
从渔父形象初见端倪的道家著作《庄子·渔父》篇、《楚辞·渔父》篇,到《后汉书》中的严子陵,再到陶渊明,唐代柳宗元笔下仕途失意,人生苦闷的孤独的“渔父”形象……中国古代的文人仕子在各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境遇之下,利用“渔父”这一意象传达出个人崇尚的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不同体验和感悟。
通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学实践,并且在儒家、道家、禅文化等的影响下,“渔父”形象被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有了更多更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本文将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古代文化传统大背景之下的“渔父”精神文化意蕴等方面对古代文学中的渔父形象加以分析和探究。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渔父形象渔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基于这种生活方式,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渔夫这种职业,他们以捕鱼为生,生活在江河湖海边,经常与水打交道,有着身体上的劳动与付出。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中最早提到有关于渔的描写大概是《诗经》了。
《诗经》的《卫风·竹竿》篇写到:“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1]《小雅·采绿》:“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鱮。
”[2]然而这些仅仅是有关于渔这一类活动的描写,渔父作为一个具体的形象出现,最早应该是在《楚辞·渔父》篇中了。
《楚辞·渔父》篇中的渔父形象,在整个古代文学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屈原,楚国三闾大夫,遭人诬陷被流放,“颜色枯槁,形容憔悴”[3]。
他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江边。
苏轼《志林》发覆◎王 芊内容提要 《志林》是苏轼晚年著述的一部史论专书,由于最终未完成,方以十三首单篇散文的形式收录于《东坡后集》。
这十三篇史论文通过两个整体性的议论方式而展现出“经史相资”的史学思想,一是“历史实录中寻致用常法”的经学化议论,二是与《东坡书传》互构立论的辅经式议论。
《志林》整体性的思想旨归、一致的编集形式与书写体例,在著述形态上接近于汉魏子书,其著述性质实为史论体的子书专著。
然而在世代累积的编纂下,其著述性质经历了从子书到笔记小说的异变,从中折射出著述史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苏轼 志林 著述性质〔中图分类号〕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6-0095-09 苏轼手编《东坡后集》的第十一卷名为“志林十三首”,收录了十三篇无题古文,内容系史论,这一卷文章是苏轼史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苏轼的史论文在宋代具有典范意义,被当作举子应试的范文,然而其独特的议论方式却在后世引发了纷纭聚讼,形成两极分化的评价现象。
各家异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认为其议论理路不合于正统理道或历史实际;①二是认为其立论观点缺乏统一的史学指归或思想宗旨,这一看法几近成为现代学界之共识。
②实际上,苏文的议论方式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特定的著述性质有关。
他的史论文由早晚年两部分构成,而这两部分其实都是整体性的著述专书,具有各自的书写体例与议论方式,在苏轼手编集中分别以“进论”与“志林”的形式编录于《应诏集》与《东坡后集》。
然而在后世编集中,这两部分史论文大多被混编重排,依文体统一收录于“论”类,导致各自的议论方式与逻辑体系被破坏,进而影响到对苏轼史学思想的认识。
本文以《东坡后集》所载一卷《志林》为对象,从苏轼的创作意图入手,总结出其中①②例如朱熹认为文章“到得东坡便伤于巧,议论有不正当处”(黄士毅编:《朱子语类汇校》第139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3262页)。
明代王世贞《读书后》一书有多篇从史实角度反驳苏轼史论的议论观点,如评《诸葛亮论》云“吾以为苏子书生也,不识理势,且又不读书,不考其时事”,评《论项羽范增》云“苏子之论范增甚奇,而其为书生,于事体则甚暗”(参见氏著:《读书后》卷1《书苏子范增论后》及卷2《书苏子瞻诸葛亮论后》,四库全书本)。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出自唐诗人窦庠的《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
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
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
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
高僧访古稽山曲,终日当之言不足。
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
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假设用一跟头发来绑住很重的东西(跟千钧一发类似,古人常说千丝万缕,“丝、缕”都有头发丝的意思,喻时间紧迫、情况危急的状态),将其悬挂在很高很高的地方(无极喻没有边际,很高很远,悬应该是悬挂的意思或者说是面对着),下方面临的是不知道深度的悬崖、深壑(两个连一起看,大概意思应该是将其悬空,上面没有任何东西托着,下面也没有东西垫着),即使再愚笨的人都知道那样肯定是行不通的(肯定会断开)。
敌方敲鼓来震吓,危急方(有可能是指我方)断然的再次改变策略(马方推测是指敌方,后面“绝又重镇之”觉得是贸贸然然的改变最初的策略,有可能是隐指,吴王的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头发跟重物的系法)是已经决定好了不能再重新来过的,落入深渊是很难再重新启用的了。
在当出手(出兵)的时候没有出手(出兵),那时间是不容片刻耽搁跟考虑的(间隙容不下一丝头发,喻时间非常的紧迫)。
能够听进忠臣的话,采取措施是肯定能化险为夷的(百喻多)。
如果一定任由自己的性子来,为所欲为,危险就会一个个累积起来,很难有办法逃脱(很难逃出生天了);能够容忍性子,那跟翻手掌一样简单,(国家)安全如泰山了。
现在想要将命运跟天上寿星一样长,享受无尽的快乐,保住王族的大气势,不做出一点点力(不出如翻手掌那么最简单的力气是不行的),想要国家安泰(是不行的),反而想要趁着危机在累积的时候,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愚臣(我)最不明白的地方了。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②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故父子之道,天性也。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
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
”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
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用仁政来治理天下。
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
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
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
(2)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
其出不出,间
不容发。
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3)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
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
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
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
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4)泰山之霤③ 穿石,殚极之绠断幹④。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
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①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于是,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②三光:日月星。
③霤liù:本指水从屋檐流下来,这里指山水流下山。
④幹:通“榦”,指井梁
译文:我听说“能够行为完美无瑕的人一定会昌盛,做不到的人就会灭亡。
”舜没有立锥之地,而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
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上天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特异的自然现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是因为有可以用来称王天下的策略(即仁政)。
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
(如果)忠臣不惧怕杀头而(对君主)进
行直谏,那么,就没有被遗漏、谋划不周到的事情,功绩将流传万世。
枚乘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以怜悯之心对我的话稍加考虑。
凭一根线的负重,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没有顶点的高处,下面垂在不可测度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忧线将断绝。
马正惊骇,(却还)击鼓去惊吓它;系物的线就要断绝,(却)又去重压它。
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接好;重物掉进深渊,难以再把它取出来。
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就在一念之间,十分危急。
假使能听从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
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堆叠起来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
(但如果)改变自己想要做的,那比翻手掌还容易,使地位比泰山还安稳。
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却)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居处得像泰山那样安稳,却要冒着如累卵的危险,经历如登天的困难,这就是我非常疑惑的。
有一个害怕自己影子和讨厌自己脚印的人,他转身奔跑,结果脚印却更多,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
(其实)还不如在阴暗处歇息一会。
那样,影子与足印自然就消失无踪了。
想要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
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想要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多大帮助,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
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
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
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
杨叶丁点大,(却)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
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所见甚远)相比,(他)简直是不懂得拿弓持箭了。
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来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断井栏。
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摩擦才使它这样。
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地量,到一丈就一定会有差错。
以石和丈来称量,
简捷又少差错。
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像树木被伐后新长出来的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指就可以把它拔出,这是凭借趁它还没有长成,没有成形。
打磨砥砺,(一下子)看不见它被损坏,(但)一段时间后终究会被毁坏;种树养畜,不能看见它的生长,(但)一段时间后它就长大了;积累德行,不能马上看见它的好处,(但)时间长了自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一时间)不知道它的危害,(但)时间久了就会(因此而)灭亡。
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