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党争 为文学提供丰富的表现内容;政治诗文多形
象性不足,显露而不含蓄
二、经济
商业、手工业、农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俗文学发展
三、文化学术的繁荣
1.儒学发展 理学 内转 文人老练深沉、正经规矩;文学深沉、平稳、 内敛,重理智 2.儒释道的融合 宋人的别号 仕、隐调合;审美情趣变化
3.文化教育 教育:政府兴学、私家讲学 文化传播:印刷术;书籍流通 学术水平、学术修养提高;议论
记有独特性
3.通俗文学 宋话本:市民文学色彩、白话文学特点
民间戏曲
4.词 (1)繁荣气象 (2)繁荣原因
(3)发展
北宋前期:一是继承“花间”、南唐遗风,反 映达官贵人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形式小令为 主,风格典雅、清丽、含蓄,代表人物晏殊、
欧阳修、张先。
二是远承敦煌民间词风,反映市民阶层生 活情趣为主体,多慢词长调,风格通俗、平易、
绪论
2020/2/10
一、政治
“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产生的缘由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宋史·赵普传》,《宋史纪事本末》卷二
具体方法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逐强 蕃于穷漠,凯旋而归,献捷太庙,其荣不可
及也。”
结果 1.难以抵御外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32) 2.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和价值取
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3.与长短句有关
(三)体制特点 1.依曲调为词调,不另立题。
2.依乐段分片,片有定式。 3.依词腔押韵,韵位疏密无定。 4.依曲拍为句,句式长短不齐。
5.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
(四)分类 1.从音乐节拍的不同来区分,有令、引、近、
慢。 2.从字数不同来区分,有小令、中调、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