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28
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一、人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的起源、进化、文化、社会组织、语言、艺术、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
人类学概论是人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二、人类学概论的考点:1. 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人类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2. 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不同分支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 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文化、社会结构、人类进化、文化相对主义、功能主义等理论和概念的解释和应用。
4.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5. 人类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应用人类学、发展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等人类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的撰写要点:1. 定义和概念的准确性,对于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准确理解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解释。
2. 分支和研究领域的介绍,对于不同的人类学分支和研究领域,要了解其研究对象、方法和重要成果,并能够进行比较和综合。
3. 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要能够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解释社会现象、分析文化差异等。
4. 实例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对人类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5. 综合和扩展,将不同主题和概念进行综合,拓展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四、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的组织结构:1. 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人类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概述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意义。
2. 主体部分,按照不同的分支和研究领域进行组织,介绍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列举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说明。
3. 综合部分,对不同分支和概念进行综合和扩展,探讨人类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应用。
4. 结尾部分,总结人类学概论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对于重要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起来,人类学概论考研笔记的撰写需要准确理解和解释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注重综合和扩展,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学科。
该学科涵盖了多个子领域,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以下是对人类学中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
1. 文化(Culture)-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一套价值观、信仰、惯例、行为模式、艺术和科学知识等。
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建筑、工具等,还包括非物质的东西,如语言、符号、价值观等。
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变迁过程。
2.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它包括社会等级、社会团体(家庭、部落、宗教组织等)、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等。
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个体之间的互动方式。
3. 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 集体记忆是指一个群体共同记忆和传承的历史、经验和文化。
集体记忆通过口头传统、象征符号、宗教仪式和文化表演等方式传递给后代,并塑造着一个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意识。
4. 批判人类学(Critical Anthropology)- 批判人类学是一种对传统人类学进行批判的学派。
它强调研究中体现的权力关系、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批判人类学挑战旧有人类学研究中的偏见和正当性,提倡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自省和批判。
5.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 跨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叉。
人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许多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等密切相关。
跨学科研究可以在不同学科的视角下对人类和人类社会进行深入理解。
6. 田野调查(Fieldwork)-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指研究者亲自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实际场所进行观察、交流和参与。
田野调查能够帮助人类学家以第一手资料了解和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表达。
一、名词解释(8×8=64')1、种族主义2、民族考古学3、萨林斯4、《金翼》5、话语分析6、亲属称谓制度7、历史人类学8、万物有灵论二、简答题(30')1、简述你对生态人类学的看法(14')2、“制度性宗教”与“扩散性宗教”(16')三、论述题1、试述民族志作为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实践谈谈你对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看法。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一、名词解释(15×4=60')1、田野工作2、濡化3、象征人类学4、民族志二、简答题(15×2=30')1、结构主义的基本思想2、弗雷德里克·巴特的行为交易理论三、问答题(30×2=60')1、试述本尼迪克特的基本思想2、试评述六十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的三大学术思潮题号可能有误,表述可能不完整,其它没问题,仅作参考。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年试题人类学理论01年 人类学理论 简答: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
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2. 文化相对主义3. 意义(meanings )4. 濡化5. 人类学包括-- 分支A._B._C._D._ 6. 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 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 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 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 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 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 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 莫斯(marcel Mauss)许琅(火字旁的)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 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1、认知人类学2、形的标准与量的标准3、《古代社会》4、社会学年刊派5、多线进化论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民族学产生的三个标志是什么?2、何谓埃及中心论?3、何谓基本人格?4、何谓文化相对论?5、博厄斯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持什么态度?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心理学派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学术思想。
人类学的英文单词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这说明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最经典的是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早期人类学(16~20世纪)的特征:人类学=人体测量学、人种学→体质人类学。
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广义)。
文化人类学(广义)分为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重在研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以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己任,具有明显的人文色彩。
虽然人类学这个词在16世纪就出现了,但“文化人类学”一词却是1901年由美国考古学家、曾任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馆和华盛顿史密森学会人类学部主任的霍姆斯创用,当时指的是人类的文化史研究,1920年后,又将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等纳入文化人类学范畴,也就基本奠定了现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框架。
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
田野工作,又常被称为参与观察,即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被视为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
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不仅是人类学史上第一本现代民族志著作,而且还对人类学研究方法进行了一次“马林诺夫斯基革命”,开创了人类学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现代田野工作的基石。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主要描述了一种特别的交换制度——库拉。
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经济生活和技术知识,浸透了土著人的理想、荣誉和智慧。
体现了人类学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西方世界兴起的产物:人类学主要是为帝国主义收集殖民地中关于土著人的情报。
最典型的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所写的《菊与刀》。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1、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
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
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
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