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检查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95 MB
- 文档页数:44
小儿体格检查一、1、望其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2cm,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小儿前囟增大要注意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
4、检查肋骨有无外翻。
5、心肺听诊:(1)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
(2)各年龄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下表)6、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阴道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7、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在3个月之前均存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8、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
乳母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9、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检查牙齿:(1)人有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岁有6~8颗乳牙,约在2~岁出齐20颗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直到20~30岁出齐20颗恒牙。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2、若有先天不足后后天护养失宜,均可导致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10、三个月以内婴儿检查其反应与听力能力时,在距离其眼睛20cm处放置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1、检查完毕,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
观察小儿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二、(一)、测头围:1、测量方法: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
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小儿体格检查1、望其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1.5~2cm,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小儿前囟增大要注意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
4、检查肋骨有无外翻。
5、心肺听诊:(1)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
(2)各年龄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下表)&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阴道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7、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在3个月之前均存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8、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
乳母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9、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检查牙齿:(1)人有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岁有6~8颗乳牙,约在2~2.5岁出齐20颗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直到20~30岁出齐20颗恒牙。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乳牙数= 月龄-4 (或6)。
2、若有先天不足后后天护养失宜,均可导致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10、三个月以内婴儿检查其反应与听力能力时,在距离其眼睛20cm 处放置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1、检查完毕,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
观察小儿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一)、测头围:1、测量方法: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
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儿科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范文儿科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应当详细、准确,涵盖儿童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以下是一个儿科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简单范例,具体内容可能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实际观察而有所不同:就诊日期:[日期]患儿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主诉:[主诉内容]一、现病史:患儿[姓名],[年龄]岁,主要症状为[主诉内容]。
症状发生于[症状出现时间],病程[病程时长]。
伴随症状包括[伴随症状]。
二、既往史:1.出生史:•足月/早产:[足月/早产]•体重:[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分娩方式]2.生长发育史:•头围、身高、体重等生长参数:[生长参数]3.喂养史:•母乳/奶粉:[母乳/奶粉]•吃奶情况:[吃奶情况]三、家族史:患儿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症状或相关疾病,有无遗传史等。
四、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神志:[神志状态]•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吸气/呼气:[呼吸状态]2.生命体征:•体温:[体温]•心率:[心率]•呼吸频率:[呼吸频率]•血压:[血压]3.头颅:•头围:[头围]•颅缝状态:[颅缝状态]•头皮:[头皮检查]4.眼部:•眼球运动:[眼球运动状态]•瞳孔:[瞳孔状态]5.耳鼻喉:•外耳:[外耳检查]•鼻孔通畅:[鼻孔通畅情况]•咽喉:[咽喉检查]6.口腔:•牙齿:[牙齿状态]•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状态]7.心肺听诊:•心音:[心音状态]•肺音:[肺音状态]8.腹部:•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情况]•腹部压痛:[腹部压痛情况]9.四肢:•活动度:[四肢活动度]•关节:[关节状态]五、实验室检查:患儿进行了[实验室检查项目],结果如下:[实验室检查结果]。
六、诊断与治疗建议:根据患儿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初步诊断]。
建议[治疗建议],并计划随访。
七、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用药、饮食、活动等建议]以上为儿科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一个简单范例,实际书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儿科体格检查顺序和内容开始查体时,首先询问患儿及家长一些简单问题,如名字、姓名、年龄、哪里不舒服等,观察患儿反应,是否能回答问题、是否切题。
坐位:记录一分钟的脉搏和呼吸次数,如快慢不均匀,记录2分钟。
(体温可参照护理记录)1.观察一般情况:发育是否正常,营养是否良好,神志是否清楚,有无特殊病容,表情是否自如,体位是否自主,查体是否合作。
2.观察头部头颅:头颅有无畸形,有无隆起、凹陷及压痛。
前囟大小,有无膨隆或凹陷(1.5岁以下)。
面部皮肤:有无苍白及黄染,有无皮疹及皮下出血。
眉毛有无稀疏、脱落。
耳: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是否通畅,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双耳有无牵拉痛。
双侧乳突有无压痛。
鼻:鼻外形是否正常,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及穿孔,各鼻窦部位有无压痛。
淋巴结: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的浅表淋巴结能否触及,大小、硬度,能否活动,是否粘连等。
3.观察颈部:颈部皮肤有无皮疹及出血点。
颈静脉是否充盈及怒张、颈动脉异常搏动。
甲状腺是否肿大(必要时配合吞咽,肿大时听诊血管杂音),气管是否居中。
颈部是否闻及血管杂音,颈部活动是否正常。
平卧位:待患儿平静后先测血压。
4.观察胸肺部视诊:胸廓是否两侧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等,胸部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静脉曲张,肋间隙有无狭窄或饱满,呼吸运动是否两侧对称,是否以胸式呼吸为主,节律是否规整。
触诊:探及腋窝淋巴结。
胸壁有无压痛和皮下捻发感,胸廓扩张度是否两侧对称,有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双肺对比叩诊是否为清音。
听诊:双肺对比听诊,至少听吸气、呼气一个周期,呼吸音是否清晰,无异常呼吸音,重点听肩胛下和肩胛间区,能否闻及干、湿性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5.观察心脏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能否看到心尖搏动,6岁以下以左侧乳头线为界,6岁以上以左锁骨中线为界,观察搏动范围。
有无心前区异常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是否同上,是否触及抬举性心尖搏动。
儿童专科体格检查儿童体格检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定期系统检查,对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使其能得到及时矫治的重要手段。
一、一般检查体格检查的对象为0~6岁儿童,检查的内容包括体格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等。
二、营养状况营养状况是根据膳食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体重体重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测量时最好空腹,尽量排空大小便,因为婴幼儿代谢较旺盛,必须精确测量摄入食物量、排尿、排出的量及丢失的水分,否则影响对真实体重的判断。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体重在出生后前半年增长较快,平均每月增长600克,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300克。
2.身高身高是衡量小儿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在2岁以前小儿身高可用下列公式粗略计算:1~6个月小儿身高(厘米)=出生时身高+月龄×2.5;7~12个月小儿身高(厘米)=出生时身高+月龄×1.5。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1岁时可达75厘米。
3.胸围在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到1岁左右胸围和头围相等,以后则超过头围。
4.头围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头围约33~34厘米,1岁时约46厘米,2岁时约48厘米,5岁时约50厘米,10岁时约53厘米。
头围的测量应以软尺自眉弓上缘绕到后脑枕骨结节处绕一周的长度为一周长。
三、头部检查1.囟门囟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小,囟门大小以颅骨软标记为准。
正常情况下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最迟于2~4个月闭合。
2.颅骨颅骨大小、形状及骨缝闭合情况可反映颅骨发育情况。
颅骨早闭可引起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晚闭可引起巨人症。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多于12~18个月闭合。
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则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小儿;囱门关闭和融合过早多见于小头畸形;过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或呆小症等。
3.头发发质与色泽可反映营养状况及疾病消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