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 描述翻译学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4
《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安德烈•列夫维尔著《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是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列夫维尔(AndréLefevere)主编的《翻译学丛书》(1992)之一;由安德烈•列夫维尔撰著。
1978年,列夫维尔建议学术界将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学的正式名称;他与霍姆斯(James Holmes)及巴斯奈特等人均为“翻译研究派”(Translation Studies)的中坚人物。
其后巴斯奈特和列夫维尔成为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被视为列夫维尔的代表作。
该书以“重写”文学者而非文学创作者为对象。
著者认为,评论、选编、史学、编辑等都是重写;翻译也是一种重写,它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力量。
正如《丛书》前言所云:“翻译确是一种对原文本实施的重写。
凡重写,不论其意图何在,均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及诗学传统(第五章;第六章),从而使文学以某种方式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重写乃借权力以施为;在促进文学及社会演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该书揭示了重写如何在文学作品的接受、意识形态及诗学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作者坚持将文学的创作与接受置于文化及其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给读者展示了在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文学的社会语境及其历史语境中的重写如何对文学领域中诸如原创性、灵感、臻美等神旨圣典产生颠覆发表了富有争议的看法。
此外,该书涉猎文献丰富,包括古典拉丁文、法文、德文;使有兴于文论、比较文学、文学史及翻译学的师生耳目一新。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赞助体系第三章:诗学体系第四章:范畴之于翻译第五章:意识形态之于翻译第六章:诗学之于翻译第七章:话语之于翻译第八章:语言之于翻译第九章:史学第十章:文选第十一章:批评安德烈·列夫维尔:比利时人,曾先后在香港、安德卫普等地的大学、最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日尔曼语言及比较文学系任教。
语言吉迪恩·图里与描述翻译学研究述评程 可 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译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关注文本的翻译实证、翻译过程描写以及文学翻译本身,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学派的兴起和翻译理论”文化转向”则给西方翻译学界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作为翻译研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吉迪恩·图里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詹姆斯.霍姆斯的翻译理论观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观和方法论,在西方译学界影响深远。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研究;多元系统;翻译研究学派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是上世纪七、八年代西方译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他沿袭“翻译研究学派”先驱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的理论思路,兼以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研究出发点,系统阐述了霍姆斯关于描述翻译的理论观,并有创见的成体系的提出了翻译描述研究的理论观和方法论。
图里的译学著作较多,其中较著名的有《描述翻译学及其他》、《翻译规范与希伯来语文学翻译研究(1930-1945)》以及《翻译理论探索》等。
一、吉迪恩·图里的翻译理论图里的研究工作可分为阶段:第一阶段自1972年至1977年,主要与佐哈尔(Itamar Even Zohar)合作,采用多元系统理论框架对1930-1945年间影响外国小说移入希伯莱语的诸多文化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社会学研究,其代表作是《翻译规范与希伯莱文学翻译研究》;第二个阶段自1975年至1980年,其理论范式仍然是多元系统理论,但已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和相应的理论假说,主要根据自己从调查中所采集到的资料数据致力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描述翻译学研究。
从1980年到1995年大约十五年的时间是图里对该理论的修正期。
他的著作《描述翻译学及其他》就是实践和发展霍姆斯描述翻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翻译学涉及面最广大,系统性最强的专著”(蒋晓华,1998)。
图里翻译规范论评介作者:吴欣欣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9期摘要:随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应运而生。
本文以图里的代表作《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图里翻译规范的主要思想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贡献以及不足,希望能对当代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规则;规范;特异倾向;描述性翻译引言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逐渐由传统的翻译规范研究转向描述翻译研究,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
描述性翻译研究避免了由于规范性的翻译标准而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以及无止休的争论,将翻译置于译入语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的概念。
执教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吉迪恩·图里是描述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一文中,图里分析了“规则(rules)”“规范(norms)”和“特异倾向(idiosyncrasies)”的区别,本文围绕图里翻译规范论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意义与局限性,期望能对翻译理论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图里翻译规范论的理论来源和主要思想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将社会符号置于相互影响的多元系统中,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和系统性的新途径。
自此以后,西方译学研究从理论阐述向文本描述转移。
到图里对翻译进行描述研究时,这种研究范式得以进一步完善。
图里的描述翻译学特别强调研究两种不同系统中作家、作品、读者及其文学翻译规范之间的关系,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和接受关系,甚至包括出版发行等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在《翻译中规范的性质与作用》一文中,图里分析了规则、规范和特异倾向的区别并指出翻译是受到社会文化规范限制的活动,其社会、文化特点使之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因素限制。
翻译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译者们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篇章传统规范之间取舍的产物。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评介与思考季艳龙(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要:描述性翻译理论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至吉迪恩·图里1995年出版的《描述性翻译学及其他》,该部著作是吉迪恩·图里描述性翻译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翻译规范理论、个案研究和译者培训。
其中翻译规范理论是图里理论的核心。
该文就其主要框架内容进行了简单评述,并结合当下描述翻译学理论的发展现状,就翻译规范理论、个案研究和译者培训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描述翻译学理论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翻译规范理论;个案研究;译者培训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1-0140-02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翻译研究方面的探讨基本以原文为中心,试图在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加以归纳总结,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或是标准,以指导翻译实践。
而在1972年,霍尔姆斯(James Holmes)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上发表的《翻译学的名与实》中提出描述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他将翻译学分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纯理论”研究又分为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并将描述翻译研究纳入纯翻译学分支之下(Toury,2001:10),自此描述翻译学派作为翻译研究学派一大分支应运而生。
描述翻译学派自20世纪80年代,其阵营不断扩大,他们在翻译界的影响也不断加深(曹佩升、刘绍龙,2011),在此背景下,1995年,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出版了《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这本书被视为描述翻译学理论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相较以往“规范性”理论研究,图里提出了从目标语及其文化为出发点来探讨翻译实践的新研究视角,即“翻译就是在目的系统当中,呈现为翻译或者被视作是翻译的任何一段目的语文本,不论其理由是什么。
”(Toury,2001:22-39),通过大量个案研究分辨了翻译行为趋势,概括译者决策过程,同时重构翻译过程中的规范。
吉迪恩·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发展了描述性的方法,也就是描述翻译理论。
他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他发展了霍姆斯的描述翻译理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
他强调了描述翻译学的重要性及描述翻译学的对象和范围,以及制约翻译抉择的翻译规范。
他介绍了三种翻译规范。
分别是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
预备规范出版社的态度、目标读者的期待以及译者的个人喜好。
初始规范是指翻译策略和翻译的直接性;操作规范是在译者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微观因素,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
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为理论依托,通过对美国翻译家葛浩文《酒国》的英译本分析,包括他对文本的选择,相应采取的翻译策略,译文的遣词造句,探讨图里提出的三种翻译规范如何体现在葛浩文的翻译过程中、见之于其译文文本。
参照图里的规范理论,通过对莫言《酒国》译本所做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预先规范:译者对文本的选择取决于政治环境、读者喜好需求,也取决于译者的个人喜好,以其译者对原文本体裁的选择。
初始规范:葛浩文在《酒国》的可译性和可接受性之间尽量取得平衡,主要以可接受性为主。
操作规范:在具体操作层面,即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酒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删节、增补、分割变位、注脚增加,微观层面的词语、句子结构、遣词造句和语篇特点都一定程度上的体现。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评述及其理论思考[摘要]Toury的《描述翻译学及其他》是描述翻译研究的主要著述,标志着翻译研究从规定性研究向描述性研究的重大转向已形成。
本研究从描述翻译研究产生的起因开始,详细地介绍了该著述成书的背景及著作所包含的主要结构及理论内容,并就其基本理论框架进行了简单评述,对描述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及理论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翻译研究;翻译实践;语境一、成书背景《描述翻译学及其他》(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Gideon Toury所著的一部翻译理论力作。
[1]图里教授专门从事翻译研究,是操纵学派的重要成员,主要著述除了《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之外,还有《翻译理论探索》(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及多篇学术论文。
[2]20 世纪70年代以前翻译研究主要是规定性的,即利用语言学的某些基本原理对翻译实践进行总结,得出某种不变的规范、标准或理论,用以指导翻译实践[3]446,评判翻译作品,规约翻译行为。
这显然不是对翻译现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描述翻译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Holmes 1972年提出了翻译研究的图谱[4]67-80,他在其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中把翻译研究分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纯理论研究又分为描述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从此描述翻译研究开始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描述学派的阵营不断扩大,他们在翻译界的影响也不断加深[6]90。
Toury是其中主要的代表。
他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在他早期的研究中(1972~1980),他曾与Even Zohar合作,基于多元系统理论的框架,主要从事翻译基础理论及文学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研究。
根据他多年翻译研究的总结和思索,[1]7-10对Holmes的翻译研究框架进行了阐释,认为描述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
《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安德烈•列夫维尔著《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是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列夫维尔(André Lefevere)主编的《翻译学丛书》(1992)之一;由安德烈•列夫维尔撰著。
1978年,列夫维尔建议学术界将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学的正式名称;他与霍姆斯(James Holmes)及巴斯奈特等人均为“翻译研究派”(Translation Studies)的中坚人物。
其后巴斯奈特和列夫维尔成为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被视为列夫维尔的代表作。
该书以“重写”文学者而非文学创作者为对象。
著者认为,评论、选编、史学、编辑等都是重写;翻译也是一种重写,它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具有巨大力量。
正如《丛书》前言所云:“翻译确是一种对原文本实施的重写。
凡重写,不论其意图何在,均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及诗学传统(第五章;第六章),从而使文学以某种方式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重写乃借权力以施为;在促进文学及社会演进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该书揭示了重写如何在文学作品的接受、意识形态及诗学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作者坚持将文学的创作与接受置于文化及其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给读者展示了在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文学的社会语境及其历史语境中的重写如何对文学领域中诸如原创性、灵感、臻美等神旨圣典产生颠覆发表了富有争议的看法。
此外,该书涉猎文献丰富,包括古典拉丁文、法文、德文;使有兴于文论、比较文学、文学史及翻译学的师生耳目一新。
该书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赞助体系第三章:诗学体系第四章:范畴之于翻译第五章:意识形态之于翻译第六章:诗学之于翻译第七章:话语之于翻译第八章:语言之于翻译第九章:史学第十章:文选第十一章:批评安德烈·列夫维尔:比利时人,曾先后在香港、安德卫普等地的大学、最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Austin)分校日尔曼语言及比较文学系任教。
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文赋》两英译本比较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以《文赋》为代表的图里翻译规范理论(TroyTheory)在中外两英译本中的不同表达,来探究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中英文间文本翻译的重要影响。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由拉丁文Troy文章的翻译首先应用于文本翻译的古希腊学者英国塞尔吉(George Troy)提出,它认为文章的翻译以源文本的原意传达为主,不允许任意臆译和曲解源文本,并将书面语言译成口语,强调翻译的感情性与审美性。
因此,可以说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是文本翻译学的一个重要意义。
《文赋》是一篇古希腊文本,两英译本都是以Troy Theory作为翻译指导,并且把原文按照这一理论翻译成了英语。
比较两英译本可以看到,两种译法都尽量将源文本的原意传达出来,但也有可能存在翻译者的意译和经验偏差。
比如,源文本为“醇金古酒与昨日的醉和今日的欢愉”,在中文译本中被译作“古醇的金酒,昨日的醉意和今日的喜悦”,而在英文译本中被译作“fine old wine, Yesterday Drinking and Today Joy”,可以看出,英文译本对源文本的细节有所忽略,翻译者也有意译的地方,比如“昨日的醉意”被译成了“Yesterday Drinking”,而“今日的喜悦”被译作了“Today Joy”。
另外,两种译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英文译本更加准确,使用了更多文本原意相近的词汇,而中文译本比较自由,允许更大的改动和臆译,以达到原文的意境表达。
比如,英文译本中“fountain”被译为“溪流”,而中文译本中“溪流”被译为“泉水汩汩”,使用了更多的意象描述,达到了加强原文意境表达的效果。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文本翻译具有重要影响,而以《文赋》两英译本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首先,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强调了文本的感情性和审美性,而以《文赋》两英译本的比较,可以看出英译本更加言简意赅,准确的传达了源文的原意,而中文译本更加臆译,更多的使用意象以达到原文的意境表达,表明了图里翻译理论对文本翻译的重要作用。
Total.355July 2016(A)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55期2016年7月(上)4摘要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是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发展了霍姆斯的描述翻译理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形成了一套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图里翻译思想的三个方面,依据其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探讨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规范以及描述性翻译理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译语文化描写翻译研究译入语为导向On Gideon Toury 's Translation Studies //He Xinxin Abstract Gideon Toury developed Holmes'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Even Zohar's poly system theory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descriptive studies of Hebrew language.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analysis of hi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reference of three aspec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theory;this paper tries to carry on a study of those cases in which translation campsites are normalized by target cultur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theory.Key words target culture;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tar-get-orientation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学界研究的重点是文本的实证,翻译过程的描写和文学翻译本身的研究,从80年代起,西方译学开始了跨学科整合以及文化转向方面的发展。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评价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评价
秦文杰
【期刊名称】《速读(中旬)》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吉迪恩·图里是低地国家翻译理论界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对希伯来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他的研究成就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指出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该翻译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力图为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总页数】1页(100)
【关键词】图里;描写翻译研究;翻译规范
【作者】秦文杰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论评价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以桂林旅游文本翻译为例[J], 张璐
2.赫曼斯翻译规范理论评述 [J], 李天普
3.当代西方翻译规范理论评介 [J], 胡平; 胡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