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 格式:ppt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20
国际经济学习题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习题(一) 选择题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a)D 、A(b) C 、B (c) A、D (d) B ,、C(二) 简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的区别是什么?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4.假定在短期内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因此每个国家一定是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点生产,在这种情形下允许进行国际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吗?为什么?你的答案与交换利益和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怎样的联系?5.请评价下面的说法:“李嘉图模型假设每个国家固定的劳动禀赋在封闭条件下或者在自有条件下都是充分就业的。
该模型还假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不会改变。
因此,世界经济通过贸易不会生产出比自给自足更多的产品。
”(三) 计算题1. 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
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1)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为什么?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为什么?(3)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为什么?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4)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2)和(3)的问题。
2.假设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为:La=2000, Lb=2000; 两个国家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使用量分别为:A lx=10; A ly=20; B lx=20;B ly=10(1)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为什么?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3)现在假设A国只使用原来每种商品所使用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和Y的方法,即Alx=5;Aly=1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递增原因:2、机会成本: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表达式:-△dY/△dX3) 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
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 推导:P21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1、起因:1) 生产技术差异2)要素禀赋差异3)要素禀赋差异4)要素禀赋差异5)要素禀赋差异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A、绝对优势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B、比较优势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国际经济学题库09专业姓名学号班级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3、国际均衡价格4、生产可能性边界5、开放经济6、封闭经济7、贸易条件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 商品上具有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资源交流和商品交易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贸易中,特定要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贸易的影响。
一、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的概念特定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这些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配置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国际贸易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使得各国利用其特定要素实现最佳发展效益。
二、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1. 特定要素的禀赋差异不同国家的特定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差异。
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发达国家则具备较为充裕的资本资源。
这种差异促进了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
2. 特定要素的国际流动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并非静止不动的,它们可以通过国际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吸引外国的资本投资,进而获得资本的流入,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一些劳动力较为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劳动力输出实现收入的增长。
3. 特定要素的价值转移国际贸易使得特定要素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发生转移。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特定要素,赢得了贸易收益。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劳动力输出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机会。
特定要素的价值转移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三、特定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资本要素资本是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
资本的流动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了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
同时,资本的投资也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加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2. 劳动力要素劳动力作为一种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一些人口稀缺的国家,通过劳动力输出获得了贸易收益,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机会。
专注考研考证第4章 特定要素模型4.1 复习笔记一、基本假设1.假设有三种要素:L 、C K 和W K ;两种产品:布和麦。
劳动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不可流动,是特定要素。
2.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都用三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
要素在国际间完全同质,并且给定。
L 、C K 和W K 为本国要素,L *、C K *和W K *为外国要素。
3.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
两国不仅劳动与资本的比例不同,而且两种特定资本的比例也不同。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要素充分就业,并且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5.技术给定,并且相同,即两国的单位要素投入相同。
6.消费者偏好相同,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给定商品价格下,两国对两种产品的消费比例相同。
7.市场完全竞争,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8.劳动在国内部门间可流动,在国家间不可流动,资本都不可流动。
9.商品自由贸易,没有壁垒,没有运输成本。
二、没有贸易时的均衡1.特定要素情况下的要素组合和工资/租金比例专注考研考证特定要素情况下的效率轨迹线与完全流动要素下是不同的,因为两者的组合不同(图4-1)。
图4-1 特定要素情况下的工资/租金比例在特定要素情况下,除了一点(图4-1中的P点)外,两部门的工资/租金比例都不同,这是因为当只有劳动是可流动要素时,随着劳动在某一部门的增加,其边际生产率就不断下降,工资也就不断减少。
2.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生产可能性边界只有当两部门的劳动投入达到边际生产率相同的时候,两部门的工资才相等。
由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如图4-2所示),即生产的机会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如图4-3所示)。
由于特定要素生产的效率不如完全流动要素那么高,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会比一般H-O模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小。
均衡取决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
图4-2 劳动的边际产出专注考研考证图4-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三、国际分工和贸易均衡1.比较优势假定CK和CK*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织布部门的特定资本,W K和W K*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种麦部门的特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