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566.50 KB
- 文档页数:39
第四章生产论成本理论和生产理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把生产函数和成本结合起来,就可以分析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或厂商的利润函数。
本章讨论的企业或厂商,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得其利润最大化,具体体现为利润最大化。
本章分析生产者行为,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对供给定理的理解,本章只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不涉及货币因素,因而是一种实物关系。
难点在于各种产量的变化规律、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一部分考查重点1、生产和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3、长期生产函数4、等成本线和最优生产要素组合5、生产的经济区域6、规模报酬7、齐次生产函数与欧拉定理8、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二部分主要内容解析一、生产和生产函数1、生产(1)厂商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合伙和公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
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2)生产要素生产中的投入程总生产要素。
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①劳动(L):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②土地(N):包括土地和地上、底下的一球自然资源。
③资本(K):包括资本品(实物形态)和货币资本(货币形态)。
④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如果1x ,2x ,…,n x 表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数量,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21n x x x f Q =假定生产者只投入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K L f Q =3、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①概念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五章市场理论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名词解释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适度规摸短期长期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原则二、填空题1.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
2.相对于劳动而言大量使用资本的生产过程称为技术,而相对资本而言大量使用劳动的生产过程称为技术。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对产量的影响。
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6.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________达到最大。
7.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在相交之前,MP AP,在相交之后,MP AP。
8.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
9*.如果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很大,等产量线就接近于一条,如果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并不密切,等产量线就非常。
10.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两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 。
减少四个单位的资本投人量,则有MRSTLK11.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转换成之比。
12.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或。
13.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研究的问题是对产量的影响。
14.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等比例增加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5.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总成本与边际成本先,然后再的变动规律。
16.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___________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边际成本_________平均成本;相交时,边际成本__________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__________。
第四章对偶性¡一、生产技术和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偶关系¡二、生产技术和条件要素需求函数之间的对偶关系¡三、对偶关系的推广¡四、对偶关系的一种几何说明¡五、对偶性的意义¡六、应用¡七、补充:一个重要的命题12第四章对偶性一、生产技术和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偶关系¡已知成本函数具有以下特征(1),,0(2)000(3),,,tw y t w y t w y w y w y w y w w w y w ϕϕϕϕϕϕ∀>≥∀≥∀≥≥≥,,一次齐次性:()=()非负性:(,)单调性:()()当(4)凹性:()在上是凹的。
3第四章对偶性¡定理1给定一个可微的成本函数,如果它满足以上的条件(1)-(4),则它是下列生产技术的成本函数:¡证明,w y ϕ(){}()0:,0V y x wx w y ϕ∗=≥≥∀≥()第四章对偶性¡证明第一步:建立一个表达式。
根据Shephard ’s lemma, 对于任何的w >0 有再由于j (w,y )在w 上是一次齐次的,故根据数欧拉定理有其中根据j (w,y )的单调性,有x(w,y)≥04nw y w y x w y w w 1(,)(,)(,)(,)ϕϕ∂∂=∂∂LL ni i i i w y w y w w wx w y w 1(,)1(,)(,)ϕϕ=∂⋅==∂∑于是,得到如下表达式:第二步:根据j (w,y )的凹性特征,给定一个w ’≥0,有5w y wx w y w (,)(,)0(1)ϕ=∀≥w y w y D w y w w w y x w y w w w y x w y w x w y w w y x w y w w y by w x w y xi e w y w x w y w x w V y x y ''''''''''(,)(,)(,)()(,)(,)()(,)(,)(,)(,)(,)(,)((1)(,)(2).(,)(1)(,)(,)(3))ϕϕϕϕϕϕϕϕ≤≤∀+−=+−=+−=+−∈=∀¡由(3)式显然可知,对于w ’≥0 ,x(w ’,y)和x(w,y) 都可以生产y ,而j (w ’,y )=w ’x(w ’,y)为最小成本。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
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
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
(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习题:1、 名词解释: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2、 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C )。
A .AP L 递减且AP L <0B .MP L =0C .MP L 递减且MP L <0D .AP L =0(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填空题:l.生产要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5.TP=————,AP=———,MP——————。
6.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在相交前,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在相交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7.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达到最大。
8.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
9.引起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第二,——————。
10.在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是————————。
11.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1)——————;(2)——————。
12.等产量线是一条————原点的线。
13.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与————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的线。
14.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的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之点一定是——————。
这就是————或者————————。
15.短期成本分为————、——————、——————。
16.短期总成本等于————加——————。
17.短期平均成本分为————与——————。
18.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曲线的最低点,说明在这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19.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只有在相交时,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这时,平均成本处于——————。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公式为:TP=f (L,K)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公式为:AP=TP/Q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MP=△TP/△Q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为:TR=P×Q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AR=TR/Q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
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
即STC=STFC+STVC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
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微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04(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生产论和成本论第一部分生产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标准是: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D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2、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 平均产量递减B 平均产量递增C 平均产量不变D 边际产量递减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当总产量达到最高值时().A 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B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C 边际产量为零D 平均产量为零4、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A 总产量B 平均产量C 边际产量D 以上都不是5、当总产量曲线TP下降时,().A 平均产量递增B 平均产量为零C 边际产量为零D 边际产量小于零6、生产的第二阶段从()到().A AP L =0,MP L =0B AP L = MP L,MP L =0C AP L = MP L,MP L <0D AP L >0,MP L =07、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A 边际替代率B 边际技术替代率C 等成本线的斜率D 边际报酬率8、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A 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B 边际技术替代率C 边际替代率D 边际成本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0、当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替代率大于劳动和资本的价格比时,厂商怎样调整( ).A 减少资本 增加劳动B 增加资本 增加劳动C 增加资本 减少劳动D 减少资本 减少劳动二、名词解释1、短期生产2、长期生产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4、规模报酬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 简答题1、等产量线的含义及特征2、简述规模报酬变动的三种情况及其原因。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A.会计成本B.隐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2.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3.正常利润()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4.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固定成本B.机会成本C.平均成本D.隐成本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B.一直趋于减少C.一直趋于增加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7.固定成本是指()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大B.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D.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9.收益是指()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10.平均收益是指()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1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A.总利润减少B.总利润增加C.对利润无影响D.使单位利润减少1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C.边际产量等于零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16.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D.边际产量等于零17.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D.总产量处于递减阶段18.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 B.100 C.120 D.2519.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2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横轴相交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2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增加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A.3<L<8 B.5<L<8C.3<L<5 D.0<L<524.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25.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A.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B.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D.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等成本曲线C.等产量曲线D.生产可能线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2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3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31.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32.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C.发生平行移动D.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3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A.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B.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D.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3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A.MPA/PA <MPB/PB B.MPA/PA >MPB/PBC.MPA/PA = MPB/PB D.MPA=MPB35.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D.生产扩展路线36.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37.平均成本等于()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3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3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40.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A.上升B.既不上升,也不下降C.下降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4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A.会计成本B.隐成本C.机会成本D.边际成本2.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A.总成本曲线B.生产函数C.生产可能性曲线D.成本函数3.正常利润()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4.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固定成本B.机会成本C.平均成本D.隐成本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在开始时减少,然后趋于增加B.一直趋于减少C.一直趋于增加D.在开始时增加,然后趋于减少7.固定成本是指()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大B.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D.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9.收益是指()A.成本加利润B.成本C.利润D.利润减成本10.平均收益是指()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1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A.总利润减少B.总利润增加C.对利润无影响D.使单位利润减少1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品价格C.可否调整产量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B.递减但是边际产量大于零C.边际产量等于零D.无法确定边际产量值16.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D.边际产量等于零17.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B.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D.总产量处于递减阶段18.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20B.100C.120D.2519.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2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横轴相交D.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2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增加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A.3<L<8B.5<L<8C.3<L<5D.0<L<524.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25.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B.会使边际产量减少,直到等于零时为止C.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但不会等于零D.总产量能继续保持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会越来越小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A.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B.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D.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等成本曲线C.等产量曲线D.生产可能线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2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3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31.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32.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C.发生平行移动D.发生移动,但不一定是平行移动3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A.等成本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B.等产量曲线与等利润曲线的切点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D.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的切点3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A.MPA/PA<MPB/PBB.MPA/PA>MPB/PBC.MPA/PA=MPB/PBD.MPA=MPB35.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收入消费曲线D.生产扩展路线36.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A.固定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B.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和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和37.平均成本等于()A.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边际成本之和B.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D.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和3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3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40.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A.上升B.既不上升,也不下降C.下降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4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理论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教学目的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规模报酬分析;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6、等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
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
与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
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
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一)企业的定义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动的经济组织。
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
(二)企业的本质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
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
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条件等施加的。
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一)生产1、生产:就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2、投入:也称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就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它包括有土地(land,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劳动(labor,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资本(capital,指的是人造的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各项建筑及存货等三种形式)和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指企业家结合其他三种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的经营能力)。
3、产出output 就是指企业提供的各种实物产品和劳务。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于生产的区别: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过程包含有两层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价值、剩余价值)和人与物的关系(生产力,具体劳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微观经济学关心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生产的技术关系。
(二)企业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及其比例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技术(对应)关系2。
用公式表示为:LfX (4-1)NK),,,(EX表示一定投入要素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K、L、N、E表示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投入量。
f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由生产要素以外的所有因素决定3。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3关于生产函数需要说明:第一,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多种对应关系,生产函数之所以选择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明生产在技术上是效率的。
生产函数的定义是利润最大化假定的体现。
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和资本。
因此,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X (4-2)Kf),(L2、企业生产函数的性质(1)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投入量和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包含了生产在技术上的有效性;(2)生产函数也反映了投入要素比例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3)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下降;(4)生产函数表示的是技术效率条件下,特定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时的最大可能性产出。
因此,不可能出现某种投入品的使用反而带来产出下降的情况。
3、生产函数的分类⑴根据生产要素的变动范围,把生产函数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始终有一部分生产要素不变)和长期生产函数(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变动)。
根据这一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得到生产理论中的短期和长期的概念,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在短期中无法改变投入量的生产要素,被称为不变投入(或固定投入),可以改变投入量的生产要素,被称为可变投入。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投入。
⑵根据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把生产函数分为可变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和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由于为了生产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被称为技术系数,所以,生产函数也可相应地被称为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和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
微观经济学关心的是资源配置问题,或称选择问题。
所以,它重点分析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4、生产函数:一个例子上图概括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生产理论的三个方面:1、在特定的资本水平上(例如K=3),画一条水平线来观察劳动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短期生产函数分析。
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劳动的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报酬递减。
2、用一条曲线把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要素的不同组合点连接起来,观察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投入要素和另一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等产量线分析,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3、 从原点引出一条射线,观察两种投入要素等比例增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分析。
由于假设企业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所以,等产量线分析和规模报酬分析都属于长期分析。
三、企业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微观经济学通常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短期生产理论。
因此,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L f L K f X == (4-3)(一)分析短期生产函数的三个工具(概念)1、劳动的总产量: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公式为:)(),(L f L K f X TP L ===(4-4) 2、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或者说,每单位劳动投入的平均产出,也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为:LL f L X L TP AP L L )(===(4-5) 3、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dLL df L X L TP MP L L )(=∆∆=∆∆=(4-6)根据表4-1(书P130),我们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见图4-2、4-3(书P130、131)。
XTP L第II 阶段第I 阶段 投入合理区 第III 阶段AP L0 L 1 L 2 MP L L 图4-1 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函数三个阶段的零界点。
第I 、II 阶段的零界点是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第II 、III 阶段的零界点是边际产量等于零。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与总产量在性质上的关系: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和公式,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导数的集合含义);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数量关系为:①当MP L 大于零时,TP L 曲线斜率为正,TP L 曲线上升;Ⅰ当边际产量递增并大于零时(0,0' L L MP MP ),TP L 曲线斜率递增,即总产量将以递增的速度上升;Ⅱ当边际产量递减并大于零时(0,0' L L MP MP ),TP L 曲线斜率递减,即总产量将以递减的速度上升;Ⅲ当边际产量等于零时(0' L MP ),TP L 曲线存在拐点,即总产量达到最大;②当MP L 等于零时,TP L 曲线斜率为0,TP L 达到最大;③当MP L 小于零时,TP L 曲线斜率为负,TP L 曲线下降; 只要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只要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根据平均产量的定义和公式我们知道,平均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线段的斜率。
因此,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与原点连线恰好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并与边际产量相等。
3、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将上升;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将下降。
从数学上证明,根据(4-5)式得到:()L L L AP MP L L L f dL L df L L L f L dL L df dL dAP -=⎪⎭⎫ ⎝⎛-=-⨯=1)()(1)()(2 (4-7)0>L ,所以,当L L AP MP >时,L AP 曲线的斜率为正值,L AP 曲线上升;当L L AP MP <时,L AP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L AP 曲线下降;当L L AP MP =时,L AP 曲线的斜率为0,L AP 曲线达到最大值。
又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L P M 曲线先升后降,所以,当L P M 曲线和L AP 曲线相交时,L AP 曲线达到极大值。
劳动的产出弹性 指劳动投入变动1%导致总产量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的产出弹性是针对生产函数TP L =X=f (x )来说的,是对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关系的一个补充。
L L L AP MP L X L X L L X X E =∆∆=∆∆=E L 可以大于1、小于1、等于1、小于0。
E L >1表明在资本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投入每增加1%,将导致产量增加大于1%。
(四)短期生产函数的三个阶段4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以及基于劳动的产出弹性,我们可以将短期生产函数划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