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
- 格式:ppt
- 大小:962.00 KB
- 文档页数:238
《国际商务》复习题考试题型及分数:一、单项选择题:15分二、多项选择题:10分三、填空题:10分四、名词解释:15分五、简答题:30分六、论述题:20分第一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 A 重商主义 B 重农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超保护贸易主义2.下列各项中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是 A A贸易乘数理论 B绝对成本论 C比较成本论 D要素禀赋说3.晚期重商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B A 斯塔福德 B 托马斯·孟 C 凯恩斯 D 李斯特4.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 斯塔福德 B托马斯·孟 C 凯恩斯 D李斯特5.下列各项中,属于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D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凯恩斯6.为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期提出了DA重商主义学说 B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C比较成本理论 D投资乘数理论7.下列理论中,属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 CA 贸易乘数理论B 货币差额论C 绝对成本论D 贸易差额论8.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的理论是AA绝对成本论 B比较成本论 C重商主义 D要素禀赋说9.认为在劳动要素的质的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有利于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理论是 DA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B绝对成本论 C比较成本论 D人力技能与人力资本理论10.林德从需求方面,即由人均收入水平的相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商品流向的理论是 DA产业内贸易理论 B.新贸易理论 C比较成本论 D偏好相似理论11.二战后50年代到60年代上半期,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一般都是从实施 AA进口替代战略开始的B出口导向战略开始的 C国际投资战略开始的D保护贸易战略开始的12.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后,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等转向何种贸易战略 BA 进口替代战略B 出口导向战略C 国际投资战略D 保护贸易战略13.最早的现代跨国直接投资理论是 CA竞争优势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 垄断优势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4.产品周期理论的首创者是 BA海默 B维农 C邓宁 D波特15.目前对跨国公司及直接投资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是 DA竞争优势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 垄断优势理论 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6.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为 DA 国际贸易B 出口C 进口D 进出口贸易17.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之和称为 A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国际贸易额 D国际贸易量18.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为 BA对外贸易额B国际贸易额 C净出口额 D累计出口额19.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称为 AA 贸易条件B 贸易差额C 出超D 入超20.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交易的其他条件称为 CA支付方式 B无形贸易 C贸易术语 D国际贸易21.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是 B A.FOB B.CIP C.CFR D.CIF22.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货物的有关保险手续应当由卖方负责办理的是 A A.CIF B.FOB C.FCA D.CPT 23.“CIF天津”贸易术语中,“天津”表示的是 C A装运港名称B装运地城市名称 C目的港名称 D目的地城市名称24.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称为 A A 支票 B 汇票 C 本票 D 托收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有 ADE A重商主义B比较成本论C绝对成本论D贸易乘数理论E凯恩斯主义2.贸易保护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CD A 斯塔福德B托马斯·孟 C 凯恩斯D李斯特E亚当•斯密3.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由贸易理论的有 BCE A重商主义B比较成本论C绝对成本论D凯恩斯主义E要素禀赋说4.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BCDE A汉密尔顿B亚当·斯密C赫克歇尔D俄林 E大卫·李嘉图5.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影响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变量有 ABD A内部化优势 B所有权优势C资源优势D 区位优势E政策优势6.当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时,可称之为 AD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贸易盈余E出超7.当出口贸易额小于进口贸易额时,可称之为 BCE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赤字D出超E入超8.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是 ABC A FOB B CFR C CIF D FCA E CPT9.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是 ADE A CIP B CFR C CIF D FCA E CPT10.下列国际贸易术语中,货物的风险在船舷转移的是 ABE A FOB B CFR C CIP D FCA E CIF三、填空题1.贸易保护的起点是(重商主义)。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1.试述国际商务的概念、类型与特征。
答:(1)国际商务主要是指国际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或者说国际商务是研究围绕这些跨国经营活动产生的相关事务,包括企业的国际战略、策略,资源配置及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与拓展,如何遵守、规避国际规则,如何适应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环境,以及如何使自己的思想、产品或服务适应国际市场等。
(2)概括起来讲,国际商务可以分为三大类:①国际贸易,即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②国际直接投资;③特许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国际信贷与融资等贸易与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国际经济活动。
(3)国际商务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①国际商务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综合反映;②国际商务以进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③国际商务复杂多变、风险大。
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原因与特征。
答:(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上各国和地区之间通过商品、服务及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寻求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并不断深化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贸易、生产、科技、金融、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国际化与自由化。
(2)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①“自由派”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
具体来看这种观点包括两种主要看法:第一,全球化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第二,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化。
②“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
③“怀疑派”认为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
④“变革论”认为全球化是21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
韩玉军《国际商务》第一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一、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1国际商务的含义国际商务或国际商务学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
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二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而不是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
非商业性经济活动不在国际商务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有所不同,如美国学者科斯认为,国际商务包括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几乎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和资本转移;加拿大学者艾伦·鲁格曼和美国学者理查德·霍杰茨认为,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学科。
这里的交易包括贸易,如进出口,以及对海外企业的直接投资。
但总的来说,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最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是跨国界的经济交易活动。
国际商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
国际商务主要是指国际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或者说国际商务是研究围绕这些跨国经营活动产生的相关事务,包括企业的国际战略、策略,资源配置及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与拓展等等。
2.国际商务的类型和特征(1)国际商务的类型(来源:静业学习网,转载请注明出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活动日趋频繁,国际商务的形式与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概括起来讲,国际商务可以分为三大类:①国际贸易,即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②国际直接投资;③特许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国际信贷与融资等贸易与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国际经济活动。
(2)国际商务的特征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商务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国际商务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综合反映;②国际商务以进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③国际商务复杂多变、风险大。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1-20章)【圣才出品】第Ⅰ篇引言和概论第1章全球化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
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答:(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
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①美国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但在相对规模上较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许多。
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韩国,它们的世界产出份额显著增加。
②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中所占的份额的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在稳步增长,而发达国家在稳步下降。
③多国企业的性质也在变化。
多国企业的统计构成中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非美国的多国公司增多了,尤其是日本;二是小型多国公司的增长。
④许多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对国际企业而言,这种情形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些国家和西方的国际企业实质上已有所接触,现在则提供了极多的出口与投资机会。
(2)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的影响①对英国和北美国际企业的影响:美国和英国曾经主导世界,很少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但现在却受到一定的威胁。
如今,美国和英国的制造商必须与全世界的竞争者竞争订单,但发展中国家对其高新产品和技术的需要也能促进它们的出口份额。
此外,出于成本的考虑,英国和北美的公司可能会在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设立分公司。
②对中国香港国际企业的影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接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其他亚洲市场,这为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希尔《国际商务》(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网>免费在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Ⅰ篇引言和概论第1章全球化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详解第Ⅱ篇国家差异第2章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中的国家差异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经济发展中的国家差异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文化差异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详解第Ⅲ篇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政府政策与国际贸易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国际直接投资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区域经济一体化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详解第Ⅳ篇全球货币制度第10章外汇市场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国际货币体系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全球资本市场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详解第Ⅴ篇国际企业的战略与组织结构第13章国际企业的战略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国际企业的组织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进入战略和战略联盟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详解第Ⅵ篇国际商务运营第16章出口、进口和对等贸易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全球生产与供应链管理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全球营销与研发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国际企业的会计和财务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详解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希尔《国际商务》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第14章进入战略和战略联盟14.1 复习笔记一、基本进入决策1.进入哪个外国市场一个国家作为潜在市场对于国际企业的吸引力有赖于在那个国家从事经营活动时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平衡。
一个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长期经济利润是市场规模(从人口统计数据看)、该市场消费者的现有财富(购买力)以及取决于经济增长率的消费者未来可能财富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收益—成本—风险平衡对有着自由市场体制,同时没有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率和私营部门债务的政治稳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更有利。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国际企业在外国市场所能创造的价值,这取决于它能为那个市场提供的产品的适用性以及当地竞争的性质。
通过思考这些因素,企业可以根据它们的吸引力和长期盈力潜力来为各个国家评级。
那些级别高的市场就可考虑作为进入的首选。
2.进入时机一旦企业找到了有吸引力的市场,它必须考虑进入时机(timing of entry)的问题。
当国际企业在其他外国企业之前进入一个外国市场,这种进入很早;而在其他国际企业已经建立了分支机构后再进入,就是晚。
与早进入一个市场相关的经常具有的优势通常被称作第一进入者(先入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s)。
第一进入者优势之一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抢先阻止竞争对手和赢得需求的能力。
另一个优势是在那个国家扩大销售量,并在经验曲线上领先于竞争对手,使先入者对后来者拥有成本优势的能力。
这种成本优势能使先入者把价格降低到后来者之下,从而把后者驱逐出市场。
第三个优势是先入者创造出转换成本,从而把消费者牢牢地捆绑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的能力。
这样的转换成本使后来者很难赢得顾客。
在其他国际企业之前进入一个外国市场的做法也有其劣势。
这通常被称为第一进入者(先入者)劣势(first-mover disadvantages)。
先进入者主要的劣势可能包括开拓成本(pioneering costs)。
韩玉军《国际商务》第一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一、国际商务的基本概念1国际商务的含义国际商务或国际商务学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科学。
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跨国界的活动;二是国际商务学研究的是国家、企业或个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商业性经济活动,而不是非商业性的跨国经济活动。
非商业性经济活动不在国际商务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有所不同,如美国学者科斯认为,国际商务包括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几乎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和资本转移;加拿大学者艾伦·鲁格曼和美国学者理查德·霍杰茨认为,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学科。
这里的交易包括贸易,如进出口,以及对海外企业的直接投资。
但总的来说,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最基本的国际商务活动是跨国界的经济交易活动。
国际商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
国际商务主要是指国际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跨国经营活动,或者说国际商务是研究围绕这些跨国经营活动产生的相关事务,包括企业的国际战略、策略,资源配置及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与拓展等等。
2.国际商务的类型和特征(1)国际商务的类型(来源:静业学习网,转载请注明出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交往活动日趋频繁,国际商务的形式与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概括起来讲,国际商务可以分为三大类:①国际贸易,即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②国际直接投资;③特许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国际信贷与融资等贸易与直接投资以外的其他国际经济活动。
(2)国际商务的特征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商务从原来单纯的货物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各国间的经济合作。
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国际商务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综合反映;②国际商务以进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③国际商务复杂多变、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