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中的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48
一、概述在分布式系统中,进程间通信是非常重要的。
而zeromq作为一个高性能的消息中间件,提供了多种进程间通信的方式。
其中,IPC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是zeromq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zeromq IPC的实现原理。
二、zeromq简介1. zeromq是一个轻量级、高性能、开源的消息中间件,提供了一系列简单易用的API,用于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
2. zeromq支持多种通信模式,包括REQ/REP、PUB/SUB、P本人R 等,以及多种传输协议,如TCP、IPC、inproc等。
三、IPC通信方式1. IPC,即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是指进程间通信的方式。
在zeromq中,IPC通信方式可以用于同一台机器上的进程间通信。
2. IPC通信方式可以实现进程间的高效数据传输,同时也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来实现并行计算。
四、zeromq IPC的实现原理1. zeromq基于消息队列的方式实现了IPC通信,它采用了多线程并发、IO复用等技术来实现高效的消息传输。
2. 通信流程在zeromq IPC通信中,通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a) 服务端创建Socket并绑定到相应的位置区域b) 客户端创建Socket并连接到服务端位置区域c)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消息d) 服务端接收消息并处理e)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响应消息f) 客户端接收响应消息并处理3. 基于消息队列在zeromq IPC通信中,消息队列是一个核心概念。
通过消息队列,zeromq可以实现异步、无阻塞的消息传输,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4. 多线程并发在IPC通信中,zeromq利用多线程并发来处理多个Socket的消息传输,从而实现了高并发的能力。
5. IO复用zeromq使用了IO复用技术,来实现对多个Socket的高效监控和消息处理。
六、总结zeromq IPC作为一个高性能的消息中间件,在分布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系统。
它起着连接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作用,提供了界面和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下面将详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一、功能1.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中运行的所有进程。
它分配CPU时间片、调度进程的执行顺序、处理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同步等。
进程管理使得计算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保证它们正确地协同工作。
2. 存储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内存,确保每个进程都能被正确加载和运行。
它将内存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分配给不同的进程。
同时,操作系统还管理虚拟内存,以增加内存的利用率。
3. 文件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系统。
它控制文件的创建、读写、删除和重命名等操作,并管理文件的目录结构。
文件管理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存储和获取文件。
4. 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它分配设备资源、处理设备的中断和错误,并提供设备驱动程序,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外部设备。
5. 用户界面: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
它可以是命令行界面或图形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计算机,并使用各种应用程序。
二、分类1. 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是最早的操作系统之一。
它将一系列命令和程序按照预定顺序批量执行。
批处理操作系统适用于需要批量处理的任务,效率较高。
2. 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通过终端访问计算机。
它将CPU时间分为若干时间片,并轮流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分时操作系统适用于多用户环境下的计算机。
3. 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要求对于任务的处理时间有严格要求。
它可以分为硬实时操作系统和软实时操作系统。
硬实时操作系统要求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旦超时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而软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处理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但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
1.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定义:随着高性能和低价格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人们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广泛和深入的需求,分布式系统正日益被人们普遍重视和广为使用。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定义所谓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只由多台分散的计算机,经互连网络的联接而形成的系统,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分布在各个计算机上。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又简称为分布式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各台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之分(2)任意两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通信交换信息(3)系统资源为所有用户共享(4)若干台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一般的计算机网络不具本特点。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功能(1)支持同样的通信结构:通信结构是指支持各个计算机联网,以提供分布式应用的软件。
在分布式系统中,尽管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并且这些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种类又可以是不同的,但它们都应该支持同样的通信结构。
(2)由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网络服务功能:分布式系统的硬件环境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个人计算机可以是单用户工作站或服务器,因此它需要由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并提供网络服务功能。
(3)有一个公共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各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由内核以及提供各种系统功能的模块和进程所组成。
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保存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内核,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控制。
2.分布式操作系统定义分布式操作系统是指配置在分布式系统上的操作系统。
它能直接对分布式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动态分配,并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分布式系统中各任务的并行执行,同时还向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透明的使用整个分布式系统的界面。
分布式操作系统功能(操作系统课程相联系)分布式操作系统除了需要包括单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外,还应该包括分布式进程通信、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进程迁移、分布式进程同步和分布式进程死锁等功能。
(1)分布式进程通信分布式系统的进程通信是由分布式操作系统所提供的一些通信原语来实现的。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各种系统服务并支持应用程序的运行。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批处理系统(1950s-1960s):早期计算机系统没有操作系统,程序员需要手动控制硬件来执行指令。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批处理系统出现,可将一系列作业连续地执行,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其中,UNIVAC和IBM System/360等是代表性的操作系统。
2. 分时操作系统(1960s-1970s):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分时操作系统应运而生,使得多个用户同时共享计算机资源并实现交互式操作。
MIT的CTSS和Multics以及贝尔实验室的UNIX是这一时期的知名分时操作系统。
3. 微内核操作系统(1970s-1990s):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微内核操作系统逐渐兴起。
微内核将操作系统内核的功能分为多个模块,只保留最基本的功能在内核中运行,其他功能通过进程在用户态执行。
此时期,UNIX的Minix和QNX等操作系统代表了微内核的发展方向。
4. 客户端-服务器操作系统(1980s-1990s):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逐渐面向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进行设计。
这种操作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来管理和分配资源,客户端提供用户接口,服务器端负责资源管理。
Novell NetWare和Microsoft Windows NT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操作系统。
5. 分布式操作系统(1990s至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分布式操作系统成为主流。
分布式操作系统将计算机资源分散在多个节点上,并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和协作。
Linux和Windows等操作系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6. 实时操作系统(2000s至今):实时操作系统用于需要严格时间限制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军事控制等领域。
它们具有快速响应和高可靠性的特点,能够处理实时任务。
例如,QNX和VxWorks是广泛应用于实时系统领域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调度名词解释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操作系统的调度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调度算法,操作系统能够合理分配和管理计算机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对操作系统调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 进程调度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操作系统通过预设的调度算法,合理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进程,并分配CPU时间片给该进程执行。
进程调度的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以确保各个进程都能得到公平的执行机会。
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等。
2. 线程调度线程调度是对操作系统中线程的分配和执行进行管理和调度的过程。
线程调度的目标是合理分配CPU时间片,使得多个线程能够并发执行,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常见的线程调度算法有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多级反馈队列等。
3. 中断调度中断调度是操作系统对中断事件的处理和分配过程。
在计算机运行中,发生中断事件时,操作系统需要及时响应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中断调度的目标是尽快响应中断事件,将控制权转移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并在处理完之后返回原来的进程继续执行。
4. IO调度IO调度是操作系统在处理IO请求时的调度过程。
由于独立于CPU的IO设备存在速度差异,操作系统需要合理调度IO请求的顺序和时间,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常用的IO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电梯算法等。
5. 内存调度内存调度是指操作系统对内存中进程的分配和管理过程。
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操作系统需要合理选择和分配内存资源,以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和性能。
内存调度的目标是实现内存的最佳利用和动态分配。
常见的内存调度算法有分页调度、分段调度、段页式调度等。
6. 磁盘调度磁盘调度是指操作系统中对磁盘访问请求的调度过程。
由于磁盘访问需要相当的时间,操作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优化磁盘访问顺序,以提高磁盘的读写效率和响应时间。
一、选择题概述1、下列哪项描述不是分布式系统的特性( C )A、透明性B、开放性C、易用性D、可扩展性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基于中间件的系统要比网络操作系统的透明性高√B、网络操作系统要比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透明性高×C、基于中间件的系统要比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透明性高×D、分布式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在异构多计算机系统中4、从下面关于网络操作系统的原理图中可以看出( B )A、网络操作系统是紧耦合系统,因而只能运行在同构多计算机系统中×B、网络操作系统不要求各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同构√C、运行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取得很高的透明性×D、网络操作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全局的单一的系统进行方便的管理×5、在网络操作系统之上采用中间件技术加入中间件层,主要可以( D )A、弥补网络操作系统在可扩展性方面的缺陷B、弥补网络操作系统在可开放性方面的缺陷C、提高网络操作系统的稳定性D、提高网络操作系统的透明性1、下列描述不是分布式系统目标的是( C )A、连接用户和资源B、透明性C、异构性D、开放性以及可扩展性。
2、下列系统中有共享内存的系统是( B )A、同构多计算机系统B、多处理器系统C、异构多计算机系统D、局域网系统3、下述系统中,能运行于同构多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是( A )A、分布式操作系统B、网络操作系统C、中间件系统D、嵌入式操作系统4、多计算机系统的主要通信方式是( B )A、共享内存B、消息传递C、文件传输D、TCP/IP协议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C/S三层模型中是( C )A、用户界面层B、数据层C、通信层D、处理层2、透明度最高的操作系统是( A )A、多处理器分布式操作系统B、多计算机分布式操作系统C、网络操作系统D、基于中间件的操作系统3、下图所示典型C/S模型交互过程中,假设客户端是阻塞的,则其阻塞时间为( A? )A、T4-T1B、T4-T2C、T3-T2D、T3-T14、分布式系统的中间件协议位于网络通信协议体系的( D )A、传输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6、C/S模型中,核心处理函数由哪一层实现( D )A、用户界面层B、数据层C、通信层D、中间层11、网络操作系统要求其管理的各计算机( B )A、硬件同构(不要求)B、通信协议一致或者相互兼容C、操作系统同构(不要求)D、安装相同的中间件1、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是指( B )A、用户不需要关心任何操作B、用户不需要关心系统实现的细节C、系统不需要关心用户的操作细节D、系统不需要关心用户的操作过程3、下列处理器与内存关系示意图中,属于多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是( D?)A、B、C、D、4、中间件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有比较好的 A ,与网络操作系统相比有比较好的 AA、可扩展性和开放性,透明性和易用性B、可扩展性和透明性,开放性和易用性C、透明性和易用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C、透明性和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17、透明度最高的系统是( C )A、网络操作系统B、中间件系统C、分布式操作系统D、松耦合系统5、中间件协议位于网络协议体系的( D )A、传输层B、会话层C、网络层D、应用层通信5、异步通信中,消息由客户进程首先送给( A? )A、服务器缓冲区B、服务器进程C、客户端缓冲区D、网络10、RPC中,客户调用的接口称为( A? )A、客户存根B、服务器存根C、远程对象接口D、消息接口14、电子邮件系统通信方式属于( B )A、暂时通信B、持久通信C、中间层通信D、RPC通信7、RPC通信过程中,服务器存根把服务器执行的结果打成消息包,提交给( A )A、服务器操作系统B、客户存根C、客户操作系统D、服务器( A? )6、RPC 通信中,客户存根和服务器存根都包含一组调用接口,它们是否包含这些接口的实现? ( D??? ) A 、客户存根包含,服务器存根不包含B 、都不包含C 、客户存根不包含,服务器存根包含D 、都包含进程8、下图为重复服务器与并发服务器组织方式。
专利名称:一种面向分布式非易失内存系统的进程持久化方法及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薛栋梁,黄林鹏,孙鹏昊
申请号:CN202010553640.0
申请日:20200617
公开号:CN111736996A
公开日:
202010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分布式非易失内存系统的进程持久化方法及装置。
在该方法中,周期性地生成运行在主节点上的持久化进程的进程副本,本将副本通过网络分发至各副节点中;主节点以及各从节点将进程副本存储在PM模块中,以便副节点可以根据进程副本恢复重建该持久化进程。
本发明主要针对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科学计算进程长时间运行没有可靠性保障的问题,利用PM非易失、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自动地维护进程的检查点以及进程副本,并能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恢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孟旭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fdbus使用范例-回复FDBus使用范例【什么是FDBus?】FDBus(Fast Distributed Bus)是一个开源的进程间通信(IPC)框架,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进行快速高效的消息传递。
它允许不同的进程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并提供了灵活的消息传递和流量控制机制,以确保高效的系统通信。
【FDBus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在分布式系统中,进程间通信是非常重要的。
FDBus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机制,使得不同进程能够高效地进行通信,从而解决了分布式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问题。
它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FDBus使用了高性能的消息传递机制,能够实现快速的消息传递。
它通过减少系统开销、优化网络传输和提供灵活的流量控制等方式,保证了通信的高效性。
2. 可扩展性:FDBus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包括共享内存、TCP/IP等。
这使得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分布式系统环境,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和扩展。
3. 可靠性:FDBus提供了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确保消息能够正确地传递并且不会丢失。
它使用了多种机制,如消息重传和超时处理,以保证消息的可靠性。
4. 易用性:FDBus提供了简单易用的API,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使用它进行进程间通信。
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发布/订阅机制、异步消息处理等,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开发。
【如何使用FDBus进行进程间通信?】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地介绍如何使用FDBus进行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步骤:1. 安装和配置FDBus:首先,我们需要从FDBus的官方网站上下载并安装它。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工作,如设置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等。
这些配置信息将用于后续的通信。
2. 定义消息结构:在使用FDBus进行通信之前,我们需要定义消息的结构。
消息结构包括消息类型、消息内容等信息。
可以使用C或C++等编程语言来定义消息结构,具体的格式和规范可以参考FDBus的文档。
3. 创建FDBus实例:在进行FDBus通信之前,我们需要创建一个FDBus 实例。
银行家算法概述银行家算法是一种用于避免死锁的算法,它最初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在1965年提出的。
银行家算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预测资源分配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死锁,并且在不产生死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进程对资源的需求。
一、什么是死锁?死锁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进程互相等待对方所持有的资源,导致所有进程都无法继续执行下去。
这种情况下,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并且需要通过强制终止某些进程来解除死锁。
二、银行家算法原理银行家算法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概念:1.资源:指系统中可供分配的资源,如内存、CPU时间等。
2.进程:指正在运行或等待运行的程序实体。
3.请求:指进程向系统申请获取某种资源。
在使用银行家算法时,首先需要确定每个进程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数目和当前系统中可用的资源数目。
然后,在每次有新请求时,系统会检查该请求是否能够被满足。
如果该请求能够被满足,系统会尝试为该进程分配资源,并且更新当前系统中可用的资源数目。
如果该请求无法被满足,系统会将该进程置于等待状态。
三、银行家算法的应用银行家算法主要应用于操作系统中,用于避免死锁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银行家算法通常被用于以下场景:1.多用户操作系统:在多用户操作系统中,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资源,因此需要使用银行家算法来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够得到所需的资源。
2.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节点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并且可能会出现死锁情况。
因此需要使用银行家算法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3.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不同的事务可能会竞争相同的资源。
因此需要使用银行家算法来避免死锁情况。
四、银行家算法优缺点优点:1.能够有效地避免死锁的发生。
2.能够尽可能地满足进程对资源的需求。
3.可以根据当前可用资源数目进行动态调整。
缺点:1.需要预先知道每个进程所需的各类资源数目和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
2.无法处理资源的动态分配和释放情况。
3.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