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_2013-10-30
- 格式:ppt
- 大小:9.98 MB
- 文档页数:39
良性前列腺增生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良性前列腺增生吃什么药*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典籍偏方*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护理知识良性前列腺增生吃什么药1、抗雄激素药物此类药物中应用最广者为孕酮类药物抗雄激素药使用一段时间后能使症状及尿流率改善残余尿减少前列腺变小。
乙烯雌酚:每日2~3毫克,口服连用4周为1疗程,长期使用将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男子乳房发育阳痿。
甲地孕酮用法:40毫克,每日3次,抑制5-α还原酶活性,可降低血浆中睾丸酮水平。
氟硝西酰胺用法: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用3个月为1疗程,可使患者前列腺体积缩小,残余尿量减少,副作用有男性乳房发育,恶心、呕、吐肝功不正常。
2、α-受体阻断剂前列腺为腺体组织。
但有大量的平滑肌分布,并含有大量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当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前列腺平滑肌收缩,引起动力性梗阻α-受体阻断剂,可缓解病人的尿路梗阻症状,对有急性尿潴留者,有利于早期拔去导尿管此类药物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酚苄明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连用2周副,作用常可见头晕、视力障碍、及体位性低血压。
酚妥拉明用法:10毫克,静脉缓慢滴注与酚苄明为同类药物,但因本药显效快作用时间短,一般可用于急性尿潴留副作用同酚苄明。
哌唑嗪首剂:0.5毫克,无反应改为1毫克,每日3次,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性功能无影响。
高特灵用法:首剂1毫克,以后2毫克,睡前1次服,为选择性α-受体抑制剂,主要用于缓解膀胱颈部梗阻,改善排尿情况,本品副作用较少,一般不会引起头晕及体位性低血压。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典籍偏方1、银耳炖瘦肉银耳50克,猪瘦肉50克。
猪瘦肉洗净,切成小片;银耳水发,同置锅中。
加黄酒、葱、姜、食盐、味精,隔水清蒸30分钟,即可食用。
滋阴补肾,化气利尿。
前列腺肥大,属肾阴亏损型,小便不畅,甚至无尿,耳鸣,口干,腰膝酸软者。
2、杞子粥杞子20克,粳米50克。
杞子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分次食用。
执业药师考试药综常见考点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药综常见考点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多发和病情进展缓慢的老年男性疾病。
前列腺位于男性膀胱下方,形似栗子,重量为8~18g,其有一个发育、成熟、衰老的过程。
自出生到青春期,前列腺生长缓慢;自青春期后生长速度加快,并逐渐发育完善,至35-45 岁时其体积相对稳定;以后则出现两种趋向:一部分趋于萎缩,腺体逐渐缩小;另一部分则趋于增生,主要在精索以上的前列腺部的尿道周围腺体的增生,体积渐大,形成前列腺增生,压迫膀胱颈,引起尿路梗阻及尿路感染、肾盂积水等并发症。
第一节临床基础一、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目前,认为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是由于睾丸的存在。
所支持的论据有:1.青春期前切除睾丸者不发生前列腺增生;2.已发生前列腺增生者切除睾丸后可发生退行性变化,腺体渐小;3.患者生化测定伴有雄激素——双氢睾酮异常的凝集。
[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二、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增生前列腺阻塞尿路产生的梗阻性症状;一类是因尿路梗阻引起的并发症。
1.梗阻症状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增生阻塞尿路、压迫膀胱颈所引起,同时也包括了膀胱本身为克服梗阻产生的反应。
①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的早期信号,尤其夜尿次数增多。
一般来说,夜尿次数的多少往往与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平行。
原来不起夜的老年人出现夜间1~2 次的排尿,常常反映早期梗阻的来临,而从每夜2 次发展至每夜4~5 次甚至更多,说明病变的发展和加重。
②排尿无力:尿线变细和尿滴沥,由于增生前列腺的阻塞,患者排尿要使用更大的力量克服阻力,以至排尿费力;增生前列腺将尿道压瘪致尿线变细;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排尿中断,排尿后滴沥不尽等症状。
③血尿:可有血尿,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
④尿潴留:前列腺增生较重的晚期患者,梗阻严重时可因受凉、饮酒、劳累、憋尿时间过长或感染等原因导致尿液无法排出而发生急性尿潴留。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一、意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PE)、尿动力学上的膀脱出口梗阻(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
二、流行病组织学上BPH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
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LUTS。
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的BPH相关症状。
三、病因学BPH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的增长及有功能的率丸两个重要条件。
国内学者调查了26名清朝太监老人,发现21人的前列腺已经完全不能触及或明显萎缩。
但B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问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
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闯质一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四、病理McNeal将前列腺分为外周带、中央带、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
所有BPH结节发生于移行带和尿道周围腺体区。
早期尿道周围腺体区的结节完全为间质成分;而早期移行带结节则主要表现为腺体组织的增生,并有问质细胞数量的相对减少。
间质组织中的平滑肌也是构成前列腺的重要成分,这些平滑肌以及前列腺尿道周罔组织受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或其他酶类递质神经支配,其中以肾上腺素能神经起主要作用。
在前列腺和膀脱颈部有丰富的α受体,尤其是αl受体,激活这种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尿道阻力。
前列腺的解剖包膜和下尿路症状密切相关。
由于有该包膜的存在,增生的腺体受压而向尿道和膀脱膨出从而加重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后,增生的结节将腺体的其余部分压迫形成"外科包膜两者有明显分界。
增生部分经手术摘除后,遗留下受压腺体,故术后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仍可以探及前列腺腺体。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者:董春来魏永进徐波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35期[摘要]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无力、尿不尽。
BPH的发病率占泌尿外科的首位,因此对该病的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西医治疗本病多应用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及手术治疗,但这些治疗效果仍不够满意,而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痛苦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中医为该病的非手术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近年来BPH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分述本病的中医治则治法、中医内治法、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及单味中药治疗。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药;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 R6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13-0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排尿无力、尿程缩短、尿不尽或淋漓。
有资料表明,50岁男性的发病率超过50%,80岁以上的男性,超过80%会出现组织学BPH[1]。
BPH作为一种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疗效,现将BPH的中医药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中医治则治法徐福松认为本病应先分虚实,虚者多为肾阳不足,治以益肾化气、软坚散结;实者多为湿热瘀阻,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李曰庆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2],其主张治疗应以补肾活血为主,实践证明只要气行血畅,症状多可改善。
王琦认为在病机上尤重血瘀,治疗上以疏通为第一要义[3]。
秦国政认为本病属肾虚血瘀水阻、膀胱决渎失司,治疗以扶元补虚治其本,以通瘀消积治其标[4]。
崔学教认为,肾气虚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基础病因,治法以补肾益气、祛瘀软坚为主[5]。
前列腺增生概述、定义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 BPE)、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
组织学上BPH 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最初通常发生在40岁以后,到60岁时大于50%,80岁时高达83%。
与组织学表现相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尿困难等症状也随之增加。
大约有50%组织学诊断BPH 的男性有中度到重度下尿路症状。
有研究表明似乎亚洲人较美洲人更易于产生中-重度BPH相关症状。
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
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
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储尿期症状(1)尿频、夜尿增多尿频为早期症状,先为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
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
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尿急、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
2.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随着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排尿困难加重,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
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