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39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用药及其区别(全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常见的以排尿障碍为主的慢性病,是泌尿科的常见疾病,通常在男性40岁以后发生。
BPH是由前列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区域的上皮和纤维肌组织的增生所致,主要表现为解剖学上的前列腺体积增大(BPE)、组织学上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和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的症状。
其中LUTS症状可分为储尿期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尿等待、尿流变细等)和排尿后症状(排尿不完全/尿不尽感、尿后滴沥等)。
BPH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αl受体阻滞剂、M受体拮抗剂、5a-还原酶抑制剂、β3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等。
一.al受体阻滞剂包括选择性al受体阻滞剂(包括特拉嘤嗪、多沙嘤嗪、阿夫嘤嗪)和高选择性al 受体阻滞剂(包括坦索罗辛、赛洛多辛、禁哌地尔)。
al受体阻滞剂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缓解尿路症状与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并改善储尿期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失禁及夜尿增多等)与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及间断排尿等),同时提高尿流率,但不影响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较少产生心血管不良反应。
αl受体阻滞剂连续使用4-6周无明显症状改善时,可考虑更改剂型、剂量或换用不同类型药物。
注意事项: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困倦、乏力、体位性低血压(易发生于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同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异常射精等。
体位性低血压者慎用。
αl受体阻滞剂使用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可能出现虹膜松弛综合征,建议白内障手术前停用。
二.M受体拮抗剂包括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等)和选择性M3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
M受体拮抗剂可缓解逼尿肌过度兴奋、降低膀胱敏感性,而改善BPH者的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可用于无明显的梗阻症状、以储尿期症状为主、残余尿量无明显增加的患者。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疗治疗方案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疗治疗方案
精癃,也被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
中医学提供了一些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中医疗法:
1.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精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牛膝等。
这些中药被认为具有消炎、利尿、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缓解症状,降低前列腺的肿胀。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前列腺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轻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
通过按摩腹部、盆底等部位,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前列腺的充血和肿胀,改善尿流,缓解排尿困难的症状。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前列腺增生症密切相关。
患者
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C、E、锌和硒等的食物,如西兰花、核桃、葵花籽等。
此外,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
摄入,如辣椒、大蒜等。
请注意,以上中医疗法是基于经验和一些研究的结果,但并不
代表每个患者都适用。
在选择中医疗法时,建议患者咨询专业的中
医师,并配合西医的诊疗。
此外,如出现严重症状或急性并发症,
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参考文献:
2. 杨洁,会谊. (2012). 综合治疗在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临床应用. 结合中西医杂志, 8(3), 273-275.。
前列腺问题的中医治愈案例分析与展望前言:近年来,前列腺问题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传统的中医疗法在前列腺问题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旨在通过对几个前列腺问题中医治愈案例的分析,展望中医在前列腺问题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
案例一:王先生,49岁,前列腺增生王先生在体检中发现前列腺增生,各项指标均超出正常范围。
他选择了中医药作为治疗方式,并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诊治。
通过中医师的详细询问和望诊、闻诊等手段,中医师判断为“肾阳虚引起的前列腺增生”,并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
方剂主要包括固肾壮阳的药物,并结合了中医经络疏通和针灸治疗。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前列腺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症状明显减轻。
案例二:李先生,56岁,慢性前列腺炎李先生一直苦于慢性前列腺炎,饱受腰酸、尿频等症状的困扰。
经过多方治疗无效后,他寻求了中医的帮助。
中医师通过望诊和问诊,初步诊断为“湿热下注引发的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方案主要使用中草药,根据李先生具体情况选用了疏风清热、利湿排毒的药物,并结合针灸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先生的炎症明显减轻,症状逐渐消失。
案例三:张先生,60岁,前列腺癌张先生被确诊为前列腺癌,面临治疗的抉择。
他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团队的指导下,选择了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方式。
中医师对张先生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并与西医的手术、放疗等治疗方案相结合。
中医的治疗方案主要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并结合针灸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张先生的前列腺癌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稳定。
展望:中医在前列腺问题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得益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理念,注重调整患者的体内环境,提升自身免疫力。
中医药的治疗方案具有个体化的特点,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调整,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具备降低治疗副作用、提供辅助治疗的作用,对于前列腺问题的康复和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综述作者:郭溟浩殷颖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良性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西医的治疗方案虽能缓解尿频、尿急等症状,但是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消瘦、骨质疏松、贫血、脱发等副作用也逐渐显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肥大;中西医结合;三焦理论;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697+.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2-02良性前列腺肥大(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50岁以上男性中的发病率可达70%[1],其临床症状以尿频,排尿困难,排尿迟缓、断续,尿流细而无力,射程短,终末滴沥为主。
随着增生的进展,尿路的梗阻不断加重,出现小便不通,膀胱残余尿量增多,膀胱尿潴留,逼尿肌功能受损,输尿管积水,最终影响到肾盂而出现肾盂积水,甚至肾衰竭。
根据患者“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则小便不通”的症状,该病属中医“癃闭”、“小便不利”的范畴。
其中早期以小便不畅为主症时称之为“癃”,晚期以小便闭塞,点滴不出为主症时称之为“闭”。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至今不完全清楚,西医认为年龄和雄激素是两个重要因素[2],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即运用a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坦索罗辛)和5a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但是这类药物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尿道平滑肌收缩和双氢睾酮的产生来改善患者症状,需长期甚至终生服药。
但长期应用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后会出现机体消瘦、贫血、骨质疏松、脱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完善,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等药物长期应用的副作用逐渐被临床医生重视。
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殷颖教授在多年临床治疗中,总结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理论和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