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加热炉水梁及立柱制作缺陷的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加热炉水梁、立柱检修快速更换施工工法加热炉水梁、立柱检修快速更换施工工法一、前言加热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而其水梁和立柱的检修和更换是必要的维护工作。
然而传统的水梁、立柱检修工艺周期长、费时费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采用一种快速更换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具有高效快速、可靠稳定的加热炉水梁、立柱检修快速更换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快速高效: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预制构件和组装方式,实现加热炉水梁、立柱的快速更换。
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2.可靠稳定:采用优质材料和专业工艺,确保水梁、立柱的质量和强度,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灵活可调: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根据加热炉的尺寸和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4. 维护简单:水梁、立柱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可拆卸结构,方便维修和更换,减少了维护成本和维修困难。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加热炉,如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中的加热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我们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 预先准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和材料准备,确定施工工期和施工队伍。
2. 拆卸准备:将原有的水梁、立柱进行拆卸,检查和评估旧件的状况,确定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
3. 模块化设计:根据加热炉的尺寸和要求,设计并预制模块化构件,提前准备好。
4. 组装安装:根据工程设计,将预制的模块化构件进行组装和安装,确保水梁、立柱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5. 调试验收:完成安装后,对水梁、立柱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1. 拆卸:拆卸旧的水梁、立柱,并进行检查和评估。
2. 预制:根据加热炉的尺寸和要求,设计并预制模块化构件。
3. 组装:将预制的模块化构件进行组装,确保结构稳固,并进行调整。
4. 安装:将组装好的水梁、立柱进行安装,确保其稳固性和平衡性。
5. 调试:完成安装后,对水梁、立柱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其正常运行。
加热炉检修规程(完整正式规范)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炉检修规程1. 检修类别检修类别周期检修内容时间大修8-10年除基础有所保留, 其余均重建60天中修1年电气仪表、机械设备检修、水管包扎大面积脱落修补、管路水垢清除、炉墙水梁检查修补、检修其它损坏部位7天小修15天不停炉状态下的损坏修补8小时2. 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1.1检修的准备工作1) 检查加热炉运行情况, 确定需要检修的项目及内容, 并制定出详细的检修方案;2) 掌握加热炉设备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检修的顺序与方法, 并准备必须的工具、备件与材料;3) 制定出安全预防措施与检修安全操作规程。
1.2检修前的工作1) 按照操作规程, 首先关闭烧嘴阀门, 停止供应煤气;而后关闭热工仪表的煤气调节阀和切断阀;关闭煤气总管Dg800蝶阀;打开煤气各段放散阀门, 通入氮气进行吹扫, 同时在各个放散阀处使用煤气检测仪检查关内煤气含量, 当确认煤气含量为零时, 方可停止吹扫, 开始煤气管路相应的检修工作;2) 刚停炉时, 不准向加热炉内喷水和向炉内鼓入过量的冷风;当炉温降至800℃以下时, 方可适当增加风量, 通过炉压调节来控制炉温;3) 当炉温降至350℃--400℃时方可停运风机, 关闭风扇;4) 当炉温降至200℃时, 方可停转炉内出入炉辊道, 关闭冷却水, 开始各项检修工作。
1.3检修完毕后1) 检修完毕后, 将加热炉内清理干净, 密封加热炉各个人孔、烟道口, 将现场清理干净;2) 检查冷却水水压、流量、温度, 水封槽液位, 一切正常后, 开始氮气吹扫;3) 吹扫完毕后, 通入煤气, 作防爆试验, 确认正常后, 点火烘炉, 按加热炉操作规程升温加热钢坯。
3. 加热炉冷却管路检修3.1管路酸洗:加热炉管路酸洗时, 使用专用酸洗液在整个冷却管路内打循环, 一般由外委专门队伍来施工。
加热炉水梁立柱对接接头的检测工艺探讨今年暑假,本人在参加广东番禺某公司一检测项目中,涉及到步进梁式加热炉的安装,加热炉的水梁立柱管道对接接头要求100%射线检测。
水梁表面比较特殊,焊有锚固钉。
立柱对接接头检测合格后其附近将补焊锚固钉,锚固钉补焊完后接头将无法检测。
本人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法。
水梁立柱管道材质为20#钢,设计压力为3.0 MPa,坡口为“V”形,焊接方法为: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J506焊条电弧焊填充盖面。
如图1所示:管道规格为:φ180×20 mm,内套小管规格为:φ60×5 mm。
该单位射线检测设备有:定向X射线机XXG-3005一台,γ射线探伤机Ir-192一台(当时强度为65Ci),γ射线探伤Array机Se-75一台(当时强度为82Ci)。
按JB/T4730-2005标准,透照方式选择双壁单影透照,根据AB级检测技术,射线源选择γ射线探伤机Ir-192(65Ci),焦点为:φ3×3mm。
计算焦距F:AB级检测技术规定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3/2≥,本次检10bf⋅d测中b=20+2=22mm,d=3mm,mm⨯≥。
为获得最大一次103/2=⨯323522f5.透照长度,所以焦距取最小焦距F=235.5+20+2=257.5mm≈258mm。
确定透照次数:因为T/D o=20/180=0.11,D o/F=0.70,K值取1.1,查JB/T4730-2005标准图D.4得出透照次数为6次。
一次透照长度=πD o/6=94.25mm≈95mm。
依据以上数据制定射线检测工艺卡1。
表一根据表1工艺卡得到的射线照相底片模拟图如下:图2由图2图像可看出,底片两端搭接标记附近(一次透照长度范围内)各有10mm左右的区域黑度较低,达不到最低要求,影响评片结果,易造成缺陷漏检。
(实测值为:中心位置母材黑度D=2.7左右时,搭接标记附近焊缝中心黑度D=0.9左右)分析原因:因为φ180×20 mm管内套有φ60×5 mm的小管,依据表1的检测工艺卡,在透照范围内射线将穿过φ60×5 mm的小管,如图3所示。
推钢式轧钢加热炉水梁漏水原因分析及技术改造作者:龙静涛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4期摘 ;要:简要分析了推钢式轧钢加热炉水梁漏水的原因,提出了技术改造方案和具体的实施对策,有效地解决了水梁漏水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改造效果。
关键词:推钢式轧钢加热炉;水梁;漏水;热应力中图分类号:TG307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DOI:10.15913/ki.kjycx.2015.14.1401 ;加热炉结构简介重钢中厚板厂中板线现有2座加热炉(分别为1#加热炉和2#加热炉),2座加热炉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基本一致。
加热炉有效长度为32.2 m,内宽6 m,采用连续推钢式加热的方式,方便坯料端进端出。
加热炉燃烧系统分为6段供热,包括均热段上下、第二加热段上下和第一加热段上下,并设置一定长度的不供热的热回收段。
全炉采用蓄热式烧嘴沿炉长方向侧向供热,对侧全分散换向。
加热炉设纵水管4根,以满足双排料板坯的布料要求。
加热炉在预热段、加热段和均热段均为炉底水管架空结构,坯料双面加热。
加热炉炉底水管采用汽化冷却的方式。
2 ;水梁漏水情况和原因分析2.1 ;水梁漏水情况简介中板线2座加热炉于2011-06投产,但是,从当年9月开始,2座加热炉陆续发生了多次水梁漏水事故。
漏水部位全部位于加热炉高温段区域,即均热段纵水梁上,修复后复发的仍然集中在此区域。
在此区域,纵水梁上的耐热滑块与其水梁采用耐热焊条满焊,漏水点就出现在耐热滑块与水梁的焊缝处,而且在该区域发现,有多处耐热滑块和水梁的焊接部位都发生了裂纹,个别耐热滑块本身也有贯穿性裂纹。
2.2 ;原因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水梁漏水的直接原因是水梁母材出现了贯穿性裂纹,而造成裂纹的原因有以下3点:①耐热滑块的设计存在缺陷。
从设计上来看,没有充分考虑热应力的产生和消除。
加热炉耐热滑块材质为Co50(长×高×宽:150 mm×110 mm×50 mm),滑块间距为50 mm,纵水梁材质为20#钢(Φ159×20 mm无缝钢管),两者是刚性连续焊接成整体,而两者存在较大的热膨胀差异,因此,在耐热滑块与水梁的焊接点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
加热炉炉内水梁结瘤的控制和预防DOI:10.3969/j.issn.l006-110X.2020.03.014加热炉炉内水梁结瘤的控制和预防张彦鹏,吴玉霄,郑岩岩,秦世宽(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063000)[摘要]针对轧制汽车钢时发现的加热炉内水梁结瘤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推测出水梁结瘤产生是因为钢坯表面的FqO o和Fe2C)3被还原为熔点较低的FeO,FeO在高温区粘结在水梁上形成结瘤。
采取了适当调节炉内气氛和调整板坯间距的方法,使水梁结瘤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结瘤;水梁;加热炉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water-cooled beams nodulation in heating furnace ZHANG Yan-peng,WU Yu-xiao-ZHENG Yan-yan and QIN Shi-kuan(Tannshan Stainless Sted Co.,Ltd.,HEBEI063100)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nodule of water-cooled beam in heating furnace found in the rolling of automobile steel,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water-cooled beam nodulation is due to Fe(O4and Fe2O(are reduced to FeO with lower melting points,FeO bonded to the water-cooled beam to form nodules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region.Take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of furnace atmosphere and adjust the slab spacing method,the water-cooled beam nodula-tion problem has been effectively prevented.Key words nodulation,water-cooled beam,heating furnace0引言加热炉是轧钢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炉内水梁则是步进式加热炉最为关键的设备,是加热炉加热质量良好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部分,板坯的承重和在炉内的运动是靠炉内水梁前后的循环运动完成。
Equipment technology 装备技术123钢铁厂步进式加热炉水梁立柱安装技术姚习红刘敏(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 430064)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7)06-0123-01摘要:随着轧制工艺的创新和优化,在轧制工艺中广泛应用步进式加热炉。
水梁立柱安装是加热炉安装的关键工序,水梁立柱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加热炉的运行工况和使用寿命,本文小结了步进式加热炉水梁立柱安装技术。
关键词:步进式加热炉;水梁立柱;安装技术1 概述为了提高连铸坯料的轧制温度,步进式加热炉在轧制工艺中广泛应用。
步进式加热炉运行工况对加热炉机械设备安装质量要求高,对水梁立柱的安装精度要求严格,尤其是立柱的垂直度精度要求更高。
立柱纵向、横向垂直度允许误差分别为1/1000(预拉前)和0.5/1000(焊接后)。
立柱的垂直度在施工过程中受焊接应力和环境温差的影响,允许误差值是动态的,传统安装方法很难控制,在施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资源和时间。
通过几座加热炉的安装实践,总结出水梁立柱垂直度调节的简易方法,节约资源,缩短安装工期。
2 水梁立柱安装加热炉水梁立柱常规找正方法:使用多组垫片对立柱进行预定位(立柱上焊接垫板,在垫板与加热炉底板之间垫上若干组垫片),再在立柱0度和90度两个方向上焊接带调节螺栓(花篮螺栓)的斜撑,使斜撑一端固定在水梁立柱上,另一端固定在加热炉炉底板上,通过调整花篮螺栓来达到调整立柱垂直度的目的。
使用斜撑调整立柱垂直度的过程很繁琐,一根立柱需要几个工人反复多次调整,另外,使用斜撑调整完成后的立柱在未焊接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施工环境温差)影响,立柱放置一段时间后垂直度偏差超标,因此,斜撑的方法调整立柱垂直度效率不高,同时还不稳定。
为了提高加热炉立柱安装效率,简化立柱垂直度的找正过程,通过几座加热炉立柱垂直度控制的安装实践,小结步进式加热炉水梁立柱安装技术如下。
热轧 3#加热炉水梁积渣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文章针对天铁热轧3#加热炉出现的均热段局部水梁积渣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通过分析加热炉体构造及工艺后,找出了水梁积渣的原因,经过对蓄热烧嘴喷口的堵塞及对加热工艺的优化,大大改善了水梁积渣的现象,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加热炉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加热炉、水梁积渣、蓄热烧嘴喷口、空燃比1引言天铁热轧3#加热炉自2020年6月投入运行以来,虽然在能耗方面表现抢眼,但出现了均热段局部水梁积渣的现象,最高积渣达到230mm厚,导致板坯在炉内歪斜,出炉时需手动调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运行,降低了加热炉的生产效率。
为了保障的生产的正常运转,解决水梁积渣的问题,对3#加热炉炉内烧嘴及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通过对烧嘴喷孔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空煤比的分析,找出了问题原因。
经过对均热段和三加段空气烧嘴喷孔的堵塞及对加热温度、待轧保温控制、空煤比,提高热装热送比例等方面工艺的优化后,改善了水梁积渣的现象,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加热炉的生产效率。
1.加热炉结构和控制2.1 加热炉的结构加热炉分为4段供热步进式连续加热炉。
长度为50.1m、炉宽11.1m、长51.2m,装出料辊道中心线距56m。
步进梁预热段和加热段由4根活动梁和5根固定梁组成,均热段由4根活动梁和6根固定梁组成。
加热炉的生产能力为320t/小时(冷装20℃,板坯230*1650*10400)。
主要以生产普碳钢为主2.2控制方式预热段、加热二段和加热三段大三通阀门集中控制,均热段为分散控制。
通过对该控制段的煤气、空气管道的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行控制,实现对燃料量的调节,从而保证出炉板坯达到工艺要求的加热温度。
加热炉使用的煤气为经过加压站加压的高转混合煤气。
3水梁积渣原因分析3.1燃烧系统结构3#加热炉均热段共有12组烧嘴,空气和煤气烧嘴各12个。
其中空气烧嘴有4个喷孔,煤气烧嘴有8个喷孔。
由于蓄热烧嘴喷孔数量和烧嘴前手阀开度的大小不一,不能有效的控制空气过剩系数,达到合理的空煤配比,增加了氧化铁的产生,导致了水梁积渣的产生。
加热炉水梁漏水原因及对策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研,并对几座炉子的水梁图纸、结构分析,确定了水梁产生裂纹漏水的根本原因,即在高温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受力变形不均、以及水梁本身和在其上焊接的耐热垫块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疲劳应力裂纹,其疲劳应力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最后造成水梁漏水。
根据分析计算,将耐热垫块长度减小,将大大减小裂纹的产生,延长水梁的使用寿命。
标签:加热炉水梁裂纹对策1 概述目前,国内各大钢铁公司热轧厂所使用的加热炉大部分为步进式。
该炉采用水梁结构,分为固定梁和活动梁两部分。
水梁是钢坯前进和被支撑的焊接部件,高温下受交变载荷作用,并且由于加热钢种不同,加热炉炉温变化较大,造成水梁热胀冷缩较严重。
本文作者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研,并对几座炉子的水梁图纸、结构分析,确定了水梁产生裂纹漏水的根本原因,即在高温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受力变形不均、以及水梁本身和在其上焊接的耐热垫块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疲劳应力裂纹,其疲劳应力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最后造成水梁漏水。
2 水梁漏水原因及分析2.1 漏水原因某线材厂共有6座加热炉,1、2、3号炉的结构基本相同,4、5开坯号炉的结构基本相同,但这6座加热炉在水梁的断面尺寸和数量上均有区别。
由于漏水集中在1、2号炉,因此以2号炉为例介绍其结构及技术要点。
该炉为2001年10月投入使用的上、下加热步进梁式加热炉,有效炉长16.9m,炉内宽度12.76m。
加热炉分为预热段、加热段(两侧各有6个调焰烧嘴和顶部28个平焰烧嘴)和均热段(24个平焰烧嘴和端部8个反轴向直焰烧嘴)。
若按标准160mm*160mm*10900mm的普通碳素钢计算每小时产量,则额定能力100t,最大能力110t。
该炉水梁的结构:由无缝钢管和耐热垫块组成,耐热垫块与无缝钢管的连接形式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耐热垫块直接焊在无缝钢管上,见图1,这种形式主要分布在加热炉的预热段;另一种是耐热垫块通过压块直接压在无缝钢管上,见图2,这种形式主要分布在加热炉的加热段和均热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给、排水部分1、管道连接预防措施:(1)螺纹加工时,无论是用套丝、车丝机床加工或手工套丝板牙加工,应严格按标准进行。
要求螺纹端正、光滑、无毛刺、不断丝、不乱扣等。
螺纹的主要尺寸应符合要求;(2)管螺纹加工后,可以用手拧入2-3扣,再紧就需用管钳子继续上紧,最后螺纹留出距连件处1-2扣。
在进行螺纹安装时,选用的管钳子要合适。
用大规格的管钳上小口径的管件,会因用力过大使管件损坏,反之因用力不足而上不紧。
上配件时,不允许因拧过头而用倒扣的方法找正;(3)管道找正完毕,要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严密性试验或强度试验,认真检查管道及接头有无裂纹、沙眼等缺陷,丝头是否完好;(4)管道支、吊架距离要符合设计规定,安装要牢靠;(5)地下管道覆土回填时,管道周围的覆土要用受夯分层夯实,避免管道局部受力过大从而造成丝头断裂。
2、管道支架固定不牢、固定方法不对预防措施:(1)支架横梁应牢固地固定在墙、柱子或其他结构物上。
横梁长度方向应水平,顶面应与管子中心线平行,不允许上翘下垂或扭斜;(2)无热位移的管道吊架的吊杆应垂直于管子,吊杆的长度要能条节。
无热位移的管道,吊架的吊杆应在位移相反方向,按位移值的1/2倾斜安装;(3)固定支架应使管子平稳地放在支架上,不能有悬空现象。
管卡应紧卡在管道上。
由于固定支架承受着管道内介质压力地反力及补偿器地反力,因此固定支架地位置必须严格安装在设计规定地位置;(4)活动支架不应妨碍管道由于热膨胀所引起的移动。
同时管道的保温层不得妨碍热位移。
3、阀门安装不合理或不符合规定预防措施:(1)安装前,应根据要求仔细核对型号、规格,鉴定有无损伤,清除通口封盖和阀内杂物;(2)根据施工规范规定,凡出厂没有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单的阀门,安装前都应补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属于安装在主干道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3)一般阀门的阀体上印有流向箭头,箭头所指即介质流动的方向,不得装反;(4)在安装位置上要从使用操作和维修方便着眼,尽可能便于操作维修,同时还要考虑道组装外型的美观。
防止锻造加热缺陷的对策锻造是我厂生产环节巾的重要性工种,每年锻造毛坯达400余t,由于加热不规范,造成锻件缺陷较多,严重时可造成废品。
经过在日常生产过程与其他技术人员的研究,总结了一些锻件缺陷形成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坯料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有氧化、脱碳、过热、过烧、内部开裂等。
适当加热应尽量减少或防止这些缺陷的发生。
1 氧化缺陷氧化是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0:,CO:,H20,SO )与铁化合,形成氧化皮,最外层是Fe20,氧化皮的现象。
形成氧化缺陷的因素有:(1)炉气成分。
火焰加热炉的炉气通常是由以下3种气体成分组成,即氧化性气体(0 ,co ,H:0,SO:);还原性气体(CO,H )和中性气体(N:)。
炉气的性质取决于燃烧期间的空气消耗量。
当供给空气过多时,炉气性质为氧化性,促进氧化,形成较厚的氧化皮。
相反,如供给空气不足时,炉气则呈还原性,氧化皮很薄但不易去除。
(2)加热温度。
随着钢的加热温度升高,由于氧化扩散速度加快,因此氧化过程就越剧烈,结果形成氧化皮也越厚。
一般睛况,加热温度在低于570℃ 600℃时,氧化速度很慢;当温度超过900 oC- 950℃以后,氧化急剧增加,到1 375 oC时,氧化皮开始熔化。
(3)加热时间。
钢的加热时间越长,氧化扩大的量便越大的,形成氧化铁则越多。
尤其是当它被加热到高温时,加热时间的影响就更大的。
(4)钢的化学成分。
当钢质量分数大的于0.3%时,随着钢含量的增加,形成的氧化皮将减少,这是因为含碳量高时,由于钢表面的氧化过程中生成了CO,它可以减弱氧化气体对钢表面的影响。
如钢巾含有Cr,Ni,AI,Mo等合金元素,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薄膜。
由于这层氧化薄膜透气性很小,能阻止氧化性气体向内扩散,又闪其膨胀系数和钢接近一致,在加热时又能牢固附在钢的表面,起到保护作川,从而减少氧化。
当钢巾Nj,Cr质量分数大的于13%一20%时,几乎就不产生氧化缺陷。
氧化缺陷的危害性很大的:它直接造成了钢铁的损耗;降低锻件尤其是模锻件的表面质量;加剧工具、模具的磨损;使加热炉底腐蚀损坏,降低它的使刚寿命。
电石炉节能减排以及炉气余热综合利用发布时间:2023-03-16T06:11:30.34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2期作者:王永祥[导读] 加热炉能耗是集输系统耗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热炉能效水平不高会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企业应该从加热炉余热处理技术入手,提高余热的利用效率,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改善能源消耗问题,同时也有效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本文分析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新疆圣雄电石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 838100摘要:加热炉能耗是集输系统耗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热炉能效水平不高会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企业应该从加热炉余热处理技术入手,提高余热的利用效率,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改善能源消耗问题,同时也有效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本文分析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加热炉;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引言:加热炉在集输系统中广泛应用,其能耗较高,在集输系统总能耗中占很大比例占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左右,降低加热炉热损失、提高其热效率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造成加热炉能效较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加热炉现场使用条件变化较大,环境温度等经常变动。
如果加热炉参数不能自动适应,就会导致加热条件与物料参数不匹配,使加热炉运行效率降低;或者炉型落后,本身设计效率不高,也会导致燃料利用率不高,造成损失。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对能源利用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指标。
相关企业针对加热炉在高效清洁燃烧、节能环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加热炉是生产中的耗能大户,进一步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仍是非常紧迫的一个问题。
一、电石炉气成分工业电石是以石灰和碳素材料为原料,混合均匀后进入电石炉内,炉料凭借电弧热和电阻热产生1900~2200℃,原料熔融状态下反应制得。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及时排出反应产生的CO,有利于反应地进行。
CHUANGXINKEJI2013.04前言安钢第一炼轧厂高线步进式加热炉自投产至今已安全运行了十年,为安钢降本增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出于对安全生产方面考虑,需对加热炉进行专项大修;经过安钢建安分公司领导与总公司多方协调,同意对加热炉中水梁及立柱进行针对性试制,试制件经相关技术人员及专家检验,各项性能远远超出原设计制作水平,在制作过程中有效避免了焊接变形、热袭纹等焊接缺陷。
现将制作工艺总结介绍供大家探讨。
制作工艺1.材料的选择首先用于制造水梁立柱的钢管应是同一生产厂家同批次产品,以防止出现由于钢管的允许公差不同而引起钢管外径的尺寸变化,钢管的尺寸公差必须符合GB/T8162的较高级要求,壁厚公差符合国标高精度等级要求;所需钢管必须按照制作图纸的材料表选用热轧成品管,钢管矫直、定尺下料以及加工焊接坡口等工作必须按照制作图纸技术要求进行加工。
为了防止由于耐热垫块固定时焊接而造成的钢管收缩,在钢管下料时按照千分之四的比例延长尺寸进行下料;所有管件下料均采用“金属带锯床”下料,避免采用火焰切割或其他任何热切割方式,以确保管口光滑整齐;在管口倒棱应采取机械加工棱角,保证其结合端薄厚公差一致,从而保证坡口圆弧平滑过渡;其同心度可使两部件之间能够正确结合,并及时清理金属屑;在不进行焊接期间应对对接部位涂抹油膜进行保护处理,焊接时要及时清理。
2.制造工序根据制作图纸的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制造方案,焊接前首先对焊接结合端油污进行清理,确保无锈斑,为防止焊料长期暴露在外受潮,特别制作一个保温箱,焊接操作前及时进行预热处理;焊条的选用也至关重要,碳钢之间的焊接应采取E4316焊条,碳钢和耐热钢及耐热钢之间的焊接采用E309~16焊条。
工件应采取连续焊接,以氩弧焊打底,保证焊透、焊实,为了保证完全焊透,使焊缝底部正常融化,以防出现焊渣痕迹和焊缝排列不规则等缺陷;在焊一、二道时,采用直径为2.5mm 的焊条,第二道焊接时采用正常支撑其他道次的焊料,随后的道次均采用直径3.15mm 和4.0mm 的焊条;进行最后一道焊接时,应注意焊接均匀、外观整齐、无明显凹凸现象,与母体金属表面比较,焊缝厚度均匀;各组合件焊接完毕后必须进行尺寸和直线度的校正。
加热炉质量控制要点总则..1.本规范适用于工业炉砌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包括各种工业炉砌筑的共同规定,以及所列各专业炉砌筑的特殊要求。
..2. 工业炉砌筑工程必须按设计施工。
..3. 工业炉砌筑工程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并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
..4. 工业炉砌筑工程应于炉子基础、炉体骨架结构和有关设备安装经检查合格并签订工序交接证明书后,才可进行施工。
工序交接证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 炉子中心线和控制标高的测量记录;2、 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3、 炉体冷却装置、管道和炉壳的试压记录及焊接严密性试验记录;4、 钢结构和炉内轨道等安装位置的主要尺寸的复测记录;5、 可动炉子或炉子可动部分的试运转记录;6、 炉内托砖板和锚固件等的位置、尺寸及焊接质量的检查记录。
..5. 在施工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技术应经过试验和鉴定后,才可推广使用。
采用新技术,如本规范的内容未能包括时,可补充制订专门规程。
..6.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工业炉砌的基本规定第一节 材料(I) 材料的验收、保管和运输..1. 耐火材料和制口应按现行有关的标准和技术条件验收、保管和运输。
运至施工现场的耐火材料和制品应具有质量证明书。
有时效性的耐火材料应注明其有效期限。
耐火材料和制品的牌号、级和砖号等是否符合标准、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均应按文件和外观检查或挑选。
必要时应由试验室检验。
注:①有可能变质或必须作二次检验的材料,应经过试验室检验,证明其质量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才可使用。
②利用拆炉回收的耐火砖时,应清除砖上的泥浆和炉渣,旧砖经检查合格,可砌于工业炉的次要部位。
..2. 耐火材料仓库及通往仓库的运输道路,均应于耐火材料开始向现场运送前建成。
..3. 在工地仓库内的耐火材料,应按牌号、级、砖号和砌筑顺序放置,并作出标志。
运输、装卸耐火制品时,应轻拿轻放。
..4. 大型工业炉砌筑工程,耐火制品宜采用集装方式运输。
防范加热炉水梁及立柱制作缺陷的措施
作者:王高志,王校锋
来源:《创新科技》2013年第04期
前言
安钢第一炼轧厂高线步进式加热炉自投产至今已安全运行了十年,为安钢降本增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出于对安全生产方面考虑,需对加热炉进行专项大修;经过安钢建安分公司领导与总公司多方协调,同意对加热炉中水梁及立柱进行针对性试制,试制件经相关技术人员及专家检验,各项性能远远超出原设计制作水平,在制作过程中有效避免了焊接变形、热袭纹等焊接缺陷。
现将制作工艺总结介绍供大家探讨。
制作工艺
1.材料的选择
首先用于制造水梁立柱的钢管应是同一生产厂家同批次产品,以防止出现由于钢管的允许公差不同而引起钢管外径的尺寸变化,钢管的尺寸公差必须符合GB/T8162的较高级要求,壁厚公差符合国标高精度等级要求;所需钢管必须按照制作图纸的材料表选用热轧成品管,钢管矫直、定尺下料以及加工焊接坡口等工作必须按照制作图纸技术要求进行加工。
为了防止由于耐热垫块固定时焊接而造成的钢管收缩,在钢管下料时按照千分之四的比例延长尺寸进行下料;所有管件下料均采用“金属带锯床”下料,避免采用火焰切割或其他任何热切割方式,以确保管口光滑整齐;在管口倒棱应采取机械加工棱角,保证其结合端薄厚公差一致,从而保证坡口圆弧平滑过渡;其同心度可使两部件之间能够正确结合,并及时清理金属屑;在不进行焊接期间应对对接部位涂抹油膜进行保护处理,焊接时要及时清理。
2.制造工序
根据制作图纸的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制造方案,焊接前首先对焊接结合端油污进行清理,确保无锈斑,为防止焊料长期暴露在外受潮,特别制作一个保温箱,焊接操作前及时进行预热处理;焊条的选用也至关重要,碳钢之间的焊接应采取E4316焊条,碳钢和耐热钢及耐热钢之间的焊接采用E309~16焊条。
工件应采取连续焊接,以氩弧焊打底,保证焊透、焊实,为了保证完全焊透,使焊缝底部正常融化,以防出现焊渣痕迹和焊缝排列不规则等缺陷;在焊一、二道时,采用直径为2.5 mm的焊条,第二道焊接时采用正常支撑其他道次的焊料,随后的道次均采用直径3.15 mm和4.0 mm的焊条;进行最后一道焊接时,应注意焊接均匀、外观整齐、无明显凹凸现象,与母体金属表面比较,焊缝厚度均匀;各组合件焊接完毕后必须进行尺寸和直线度的校正。
焊接耐热钢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易产生两种缺陷,其中一种为晶间腐蚀,在煤气、空气、水等介质作用下,会在金属晶粒边界之间产生晶间腐蚀;进而在应力作用下,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丧失,是奥氏体不锈钢最危险的一种破坏形式。
影响晶间腐蚀的主要因素是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耐热钢在焊接过程中加热温度应小于450 ℃或大于850 ℃,焊接才不会产生晶间腐蚀,若小于450 ℃时温度较低,不会形成碳化铬化合物,温度超过850℃时,晶粒丙的铬扩散能力大大加强,有足够的铬扩散至晶界和碳结合,也不会在晶界形成贫铬区。
所以产生晶间腐蚀的加热温度一般是在450 ℃~850 ℃之间,该区间被称之为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以650 ℃为最危险,在450 ℃~850 ℃危险温度区焊接时的冷却速度越快,则产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越小。
因此应尽量缩短在450 ℃—850 ℃时停留时间,即加快冷却速度。
另一种缺陷为焊接热裂纹,是因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系数只有低碳钢的一半,而线膨胀系数却大得多,因此焊后在接头处出现较大的焊接内应力,而奥氏体不锈钢中化学成分如C、S、P、Ni等会在熔池中形成低熔点共晶;奥氏体不锈钢的液相线、固相线的距离较大,结晶时间较长,且奥氏体结晶的枝晶方向性强,因此杂质偏析现象比较严重。
防止热裂纹的措施如下:
①采用双向组织的焊条,保证焊缝金属具有与母材化学成分大致相近,同时增加焊缝金属中的Mo、W、Mn元素含量。
严格控制S、P等有害元素含量。
②焊接尽量选用小电流、快速焊方式;在多层焊接时,为防晶粒长大,要等前一层焊缝冷却后再焊接次一层焊缝;厚板焊接时,为加快冷却,可从焊缝背面喷水或用压缩空气吹焊缝表面。
③降低接头刚度和拘束度,合理布置焊缝。
焊接作业时合理安排焊件的装配顺序和每道焊缝的先后顺序,避免每条焊缝处在刚性拘束状态焊接。
④收尾时尽量填满弧坑。
⑤及时清洁坡口表面20—30 mm内污物,防止油、水、锈等杂质,焊接时应严格控制焊接线能量及层间温度。
3.工件应力消除
以往传统消除水梁、立柱所有焊后应力的办法是加热退火或机械拉伸,但是加热退火温度不宜掌控,而机械拉伸操作不当易造成设备损伤;现在则采用“超声波时效仪”消除应力,此方法已在安钢炼铁系统3#5000 m3高炉热风炉和8#2200 m3高炉热风炉制作中得到了印证,其效果完全满足图纸设计的技术要求;水压试验采用“试压泵”打压,试验压力为0.6 MPa,保压时间不低于4个小时,从而确保试压无泄漏。
结论
上述制造工艺,不仅能避免水梁及立柱的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缺陷,也能满足加热炉生产使用要求,更填补了单位制作成套设备方面的空白,为安钢内挖潜力、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