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筛查的分析结果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用于检测新生儿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
筛查结果通常以“通过”或“未通过”来表示。
如果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为“通过”,通常意味着他们的听力正常。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听力完全没有问题,因为一些听力问题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显现出来。
如果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为“未通过”,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有听力问题。
有时候,新生儿可能因为耳朵里有羊水、耳塞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筛查结果不准确。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新生儿的听力是否正常。
如果进一步的检查确认新生儿有听力问题,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早期发现和治疗听力问题对于新生儿的语言和认知发展非常重要。
新生儿体检评价报告详解(0~28天)报告编号:XXXXX报告类型:新生儿体检评价报告受检人信息: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日期:XXXX年XX月XX 日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年龄:0天一、总结经过本次新生儿体检,对受检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相关指标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可知,受检儿童在生长发育、脏器功能等方面表现良好,无明显异常。
以下是对各项检测指标的详细评估。
二、体格发育1. 体重:该婴儿出生时体重为X.XXkg,目前体重为X.XXkg,生长良好,符合正常发育水平。
请家长继续保持良好的喂养习惯,并监测孩子的体重变化。
2. 身长:该婴儿出生时身长为X.XXcm,目前身长为X.XXcm,在性别和年龄相对应的生长曲线上位于正常范围内,身高发育正常。
3. 头围:该婴儿出生时头围为XXcm,目前头围为XXcm,在性别和年龄相对应的生长曲线上位于正常范围内,头围发育正常。
三、脏器检查1. 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心音,肺部呼吸音正常。
排除心脏疾病和呼吸系统异常的可能性。
2. 腹部触诊:腹部柔软无压痛,无腹部包块,肝脾大小适中。
无腹部器官肿大或包块的体征,腹腔内脏器官功能正常。
四、神经系统检查1. 反射:婴儿在光刺激下双眼闭合反射良好,吸吮反射正常,吞咽反射正常,肢体反射正常。
表明婴儿神经系统的基本反射正常。
2. 运动:婴儿四肢肌张力稳定,运动协调良好,能躯干抬头,手臂能向前伸展。
神经系统发育良好。
五、血液指标评估1. 血红蛋白含量:本次检测显示婴儿血红蛋白含量为X.X g/dL,位于正常范围内,没有贫血的迹象。
2. 血小板计数:本次检测显示婴儿血小板计数为X X 10^9/L,正常范围内,无出血或凝血异常的风险。
六、听力筛查1. 听力筛查:本次听力筛查结果显示受检儿童通过了OAE(耳蜗发射性听力筛查)。
七、建议...根据以上评估结果,受检儿童在体格发育、脏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液指标和听力筛查等方面均表现正常。
渝东北1 583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渝东北1地区是一个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开展的地区,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基因筛查,及早发现并干预耳聋疾病。
本次项目共筛查了583例新生儿,下面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筛查结果,583例新生儿中筛查出40例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占总样本数的6.9%。
其中男性患者占到了61.3%,女性患者占到了38.7%。
这说明男性患者在新生儿耳聋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
对于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根据突变的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患者携带的是单基因突变,占到了95%。
其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GJB2基因突变,占到了75%。
还有少量患者携带了多基因突变,占到了5%。
这些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表明GJB2基因突变是新生儿耳聋的主要原因。
除了突变类型,筛查结果还显示了耳聋的发生时间分布。
结果显示,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新生儿中,37.5%的患者在出生前就已经发生了耳聋,而62.5%的患者是在出生后发生的。
这说明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早期进行耳聋筛查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筛查结果对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新生儿进行了干预和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通过患者的随访情况来看,筛查项目的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部分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渝东北1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新生儿耳聋的发生率为6.9%,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携带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新生儿主要是单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耳聋的发生时间主要分布在出生前和出生后早期。
通过干预和治疗,部分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改善。
这些结果为新生儿耳聋的早期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结果分析和解决措施(不必太担心)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时,让父母非常担心。
即使向医生咨询,他们只会按照流程回答,而不会提供更多专业知识。
询问其他人也只会得到安慰性的回答,这使得父母更加恐慌。
他们可能整日泪流满面,有些甚至会感到绝望。
我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煎熬,当时我家宝宝三个月时三次听力筛查均未通过。
我翻遍了整个网络,但几乎找不到像样的材料,无法获得可靠的信息,这让我感到非常绝望。
第一次听力筛查未通过是在宝宝出生的第三天。
当时,我不小心撞了一下躺椅,隔壁邻床的宝宝都被吓哭了,但是我家宝宝没有任何反应。
这让我开始怀疑他的听力是否正常。
第一次听力筛查时,除了右耳一瞬间出现三个格子外,两个耳朵几乎没有反应。
医生告诉我,要通过筛查,需要四个格子,宝宝的右耳可能比左耳好,而且大多数宝宝第一次筛查都能通过。
医生还告诉我,像宝宝这样几乎没有反应的情况很少见。
医生建议我不要担心,因为大多数宝宝在出生42天后的第二次筛查会通过。
当时我非常担心,但是因为其他事情比较忙,所以减轻了一些忧虑。
我还抱着一丝希望,毕竟42天后还有第二次筛查。
当时我感到非常茫然,因此翻阅了很多资料。
我相信现在的父母也会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
但是,网上的信息往往杂乱无章,甚至相互矛盾。
有些人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些人则说是隐性遗传。
这些说法让人感到非常困惑。
经过多种专业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听力损伤可能由无限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有些因素仍未被完全摸清。
网上充斥着各种说法,很多人对自己的观点信心十足,但实际上这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水平。
就像一个小学生只知道地球是圆的,到了高年级才知道它是椭球体,到了更高年级才明白它其实是不规则的椭球体,需要用数据来说明。
同样,高中生物课本只会介绍先天性聋哑遗传基因只和两条染色体有关,甚至只会说和隐性遗传有关,不会涉及其他知识点。
因此,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是无限的,其中一些还没有被发现或研究,即使在已知领域中也有未知因素。
2021年4月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2021年4月1日至4月30日,质控员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共进行了9次质量监控,分别在宣传教育、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采血操作标准、血片质量、电脑信息录入以及各类相关资料填写等方面,逐一检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本月共出生123名新生儿, 儿科医生及护士均及时向新生儿家长详细宣教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每位家长均同意进行疾病筛查并签署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情同意书,签署率达100%。
2、采血人员的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质控员每日检查血片质量,要求血片收集员收集血片时协助检查血片质量,本月血片质量均符合要求,无需要重新采血等情况发生,无不合格、被退回血片。
3、本月发生1例新生儿信息未及时录入,发现后立即通知当班护士及时补录,其余出生的新生儿信息均能及时电脑录入,且无重复录入及录入错误等情况发生。
4、各类登记本如血片卡片、冰箱温度监控记录、物流交接本等相关资料均能及时登记、签名、完善,本月发生1例筛查后护士未及时在筛查登记本上签字,发现后已及时补签,确保新筛相关资料的完整完善。
5、本月共转院4名新生儿,提前出院1名,每次质量监控均及时追踪上述新生儿的血片及听力筛查情况,与新生儿家属沟通1次,与上级医院沟通3次,以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进行,4名转院及1名提前出院的新生儿均已及时完成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本月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率达100%。
5、每周一,对报表数据进行统计、检查,两人核对,以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本月共进行4次周报,1次月报,数据准确,并按规定时间上报。
6、存在问题及对策:①本月发生5人次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情同意书无医护人员签名已及时纠正,分析原因:与儿科医生人力缺乏,工作量大,医生未及时签名的知情同意书归纳入病历后未再给予足够关注有关,针对此种情形,已与儿科医生进行沟通,强调不签名的法律效应,并加强监控,以确保每一份知情同意书均能完善签名。
②本月出生信息未及时录入及筛查后未及时签名各发生1例,针对此情形,分析原因: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未给予重视有关,已向当事护士强调新筛工作信息录入及资料完善的重要意义,加强其责任心。
新生儿疾病筛查自查报告尊敬的家长:您好!感谢您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要求,我们将向您汇报贵宝宝的疾病筛查结果,以及提供一些关于新生儿健康的建议。
筛查结果如下:1. Fen,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根据我们的筛查结果,贵宝宝的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为阴性,也就是未发现异常。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于酵素缺乏导致苯丙酮在体内累积的遗传代谢疾病。
贵宝宝的筛查结果表明他/她在这方面是健康的。
2. Biotinidase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根据筛查结果,贵宝宝的Biotinidase缺乏症筛查结果为阴性,也就是未发现异常。
Biotinidase缺乏症是一种由于酶活性不足导致维生素生物素不能正常代谢的疾病。
贵宝宝的筛查结果好消息是他/她在这方面也是健康的。
3. Galactosemia,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根据我们的筛查结果,贵宝宝的半乳糖血症筛查结果为阴性,也就是未发现异常。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由于酵素缺乏导致半乳糖不能正常代谢的遗传疾病。
贵宝宝的筛查结果证明他/她在这方面也是健康的。
4.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根据筛查结果,贵宝宝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结果为阴性,也就是未发现异常。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或甲状腺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
贵宝宝的筛查结果显示他/她在这方面也是健康的。
根据贵宝宝的疾病筛查结果,我们很高兴地告诉您,您的宝宝在这次筛查中没有发现异常。
然而,疾病筛查只能覆盖部分潜在疾病,因此我们仍然建议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宝宝的健康:1. 早期喂养和合理饮食:请坚持母乳喂养或合适的配方奶粉喂养。
注意避免添加过多糖分和盐分的食物,也要注意均衡饮食的摄入。
2. 规律体检:请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及时、准确地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疾病的发生,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婴儿的生存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现就此进行总结如下: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参与度。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家长的参与度至关重要。
我们加强了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他们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家长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完善筛查机制,提高筛查准确性。
针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对筛查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建立了健全的筛查流程和标准,明确了各项指标的判定标准,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加强了对筛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提高了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信息管理,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们加强了对筛查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了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了数据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筛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了筛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加强了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了筛查工作的整体效能。
总的来说,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筛查机制,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协作配合,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生儿筛查的分析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新生儿血液检查,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在未出现临床症状前进行筛查,使机体在受到损害之前就得到有效治疗,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一项有效措施,对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2009年12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活动以来,从2010年的120例增加到2012年的650例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采血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采血对象:在出生的活产儿,低体重儿、严重感染性疾病、转院抢救的新生儿均在出生3~20天采血。
采血时间:应在出生72小时后,哺乳6次以上。
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其他原因当时不能采血者,应告之家人采血时间不得超过20天,20天内跟踪追访采血。
一般在沐浴,哺乳后20分钟采血为宜。
采血部位:可目测或划痕确定部位。
穿刺部位在内外踝水平连线的足跟两侧进行。
采血方法:置新生儿于操作台上,室温控制在22~26℃,再次查对,暴露一足。
按摩足跟部使之温暖充血,如足发冷,可用38~40℃温湿毛巾热敷,也可38~40℃温水足浴并按摩,使之暖和,血管扩张。
用75%酒精棉签消毒2次待干,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包绕新生儿足跟部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无菌采血针,沿新生儿外踝向足底外缘做一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处,以30°~40°斜刺进
针,动作快、稳、准,刺入深度2~3mm,针停留片刻或旋转1~2周拨针。
早产儿、低体重儿稍浅一些,但要达皮下组织。
血流出,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再待血流出成足够大血球时,将血球轻点滤纸中心处,让血自然均匀渗透滤纸正反两面,采集3个血斑,直径8mm~1cm,如血流不畅,可从穿刺部位远端向近端轻轻推压,不能在近穿刺部挤压,以免组织液挤而影响结果。
血标本存放:采集后的血标本在清洁环境中自然晾干2~4小时,避免日晒,紫外线照射和其他污染。
凉干后保存于密闭的塑料袋内,置2~8℃冰箱内保存。
7~10天内送检。
结果
筛查采血275例,其中假阳性2例,经复查后为阴性。
2例假阳性是因为血液太浓,血小板凝集造成的。
讨论
健康教育: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让家属了解筛查目的、项目和意义,使其积极配合,这是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指定专人宣传。
做好知情同意书和拒绝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签字。
告之家属结果单返回会电话通知,并将报告单贴于病历保存。
阳性病例者,做好随访。
采血人员培训:①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②严格掌握采血时间,部位,血标本存放与送检;③严格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及规范的采血技术;④专人填写卡片,不得漏项,尤其是联系电话和地址。
采血用物,血标本存放,标本送检,检验报告单均
专人负责,并做好血片与检验报告单交接签字。
严防血片及检验报告单遗失。
新生儿安全与保护:室温22~26℃,冬天26~28℃,防止新生儿受凉。
采血前再次查对,严防采血及血片弄错,避免重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和延误诊疗的时间。
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告之家属穿刺处2天不要接触水,以免感染。
严把标本质量关: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采用在新生儿沐浴后采血,理由是新生儿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而四肢少,一旦足跟温度偏低则血管收缩,往往不易采到足够血量;而温水浴后足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因而采血成功率大大提高,确保了采血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
确保阳性召回率:对每例筛查的新生儿都留下了详细有效的电话以便联系。
严格执行阳性召回制度。
在受到筛查中心可疑阳性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其尽快来院采集第2份血标本送检。
开展此项工作1年来,经过我科医护人员努力,不断总结失败原因,在采血技术,标本合格率、筛查率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筛查率从刚开始的60%上升到了80%,采血一次性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95%,标本合格率从去年80%提高到现在98%。
为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从2003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至2008年,血标本量逐年递增,血标本质量逐年提高。
《母婴
保健法》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让医务人员、孕产妇、家属都能真正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提高筛查率和筛查质量,及时召回阳性患儿,及时治疗,预防残疾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