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二章细菌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15.72 MB
- 文档页数:50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280040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学分:3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教材:1、医学微生物学,李凡、徐志凯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2、《现代医学微生物学》闻玉梅主编,第一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3、Medical Microbiology, David Greenwood, (15th Edition), 北京科学出版社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
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以后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
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2、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四.考核(小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必须包括如下2项)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2.了解对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3.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绪论[要求]1、熟悉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其发展简史[内容]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自学内容)[重点]1、什么是微生物?2、微生物分哪几类?各有何特征?3、什么是病原微生物?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2、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原则[内容]1、细菌的大小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重点]1、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的功能是什么?2、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哪些?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4、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是什么?5、细胞壁有何功能?[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第二章细菌的生理[要求]1、掌握细菌的细菌的合成代谢及生长曲线2、掌握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3、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4、熟悉物理学消毒灭菌法,了解化学消毒灭菌法5、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6、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内容]1、细菌的理化性状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3、细菌的新陈代谢4、细菌的人工培养5、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6、细菌的分类(自学内容)[重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和医学意义?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意义?3、常用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第三章噬菌体[要求]1、掌握噬菌体的概念2、掌握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3、了解噬菌体的应用[内容]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2、毒性噬菌体3、温和噬菌体4、噬菌体的应用[重点]1、什么是噬菌体?2、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3、毒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概念与复制周期[难点]噬菌体与遗传变异的联系第四章遗传与变异[要求]1、掌握细菌的变异机制2、熟悉细菌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现象3、了解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内容]1、细菌基因组2、细菌基因突变3、基因的转移与重组4、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重点]1、常见细菌的变异现象有哪些?2、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哪些?[难点]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要求]1、熟悉细菌的耐药性2、了解控制耐药性的策略[内容]1、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2、细菌的耐药性(自学内容)3、细菌耐药的防治(自学内容)[重点]控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策略是什么?[难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要求]1、掌握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2、掌握细菌的致病性3、掌握医院感染4、熟悉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感染的类型5、了解机体的抗菌免疫[内容]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2、细菌的致病作用3、宿主的抗感染免疫4、感染的发生发展5、医院感染[重点]1、什么是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医院感染?2、什么是细菌的毒力?其物质基础是什么?3、内毒素与外毒素有何区别?4、细菌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类型有哪些?[难点]内外毒素的区别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要求]1、熟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2、熟悉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治疗[内容]1、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2、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3、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重点]1、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有何区别?2、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时应注意什么?第八章球菌[要求]1、掌握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求和防治原则,链球菌的分型3、熟悉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4、淋球菌的培养、标本采集与致病特点[内容]1、球菌概述2、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3、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4、奈瑟菌属:脑膜炎奈菌与淋病奈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重点]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2、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类型有哪些?3、淋球菌的感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如何?4、常见化脓菌的微生物检查的采样、检测方法与鉴别依据是什么?第九章肠杆菌科[要求]1、掌握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埃希菌属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2、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性3、熟悉肠道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步骤[内容]1、肠杆菌科的共性2、埃希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3、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4、沙门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5、其它菌属:克雷伯菌属与变形杆菌属[重点]1、比较几种重要肠道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练习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考纲要求】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放线菌 C.衣原体D.真菌 E.立克次体答案:D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考纲要求】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荫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
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荫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荫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肽聚糖B.外膜C.脂蛋白D.脂多糖E.类脂A答案:A2.细菌芽胞最显著的特性是A.抗吞噬性B.具有毒素活性C.耐热性D.粘附性E.侵袭性答案:C3.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A.mRNAB.核蛋白体C.质粒D.异染颗粒E.性菌毛答案: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4.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答案:A5.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答案:E6.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答案:B第三章细菌的生理【考纲要求】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第一篇细菌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群体生长的规律,培养基的种类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熟悉细菌的营养物质、常见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类型,常见消毒灭菌方法及应用;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及影响因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内容:1.细菌的营养类型与营养物质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和渗透性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二分裂无性繁殖和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发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4.细菌的代谢产物(1) 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IMViC试验(2) 细菌的合成性代谢性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5.细菌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概念、种类与主要用途,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6.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无菌操作、。
7. 消毒灭菌的方法:(1)物理消毒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的种类、应用范围;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应用;滤过除菌的原理、应用;干燥与低温。
(2)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及常见试剂。
8.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的应用9.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0. 细菌的分类原则第三章噬菌体目的要求: 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定义; 熟悉噬菌体引起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 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教学内容:1.噬菌体的定义2.噬菌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宿主特异性和抵抗力3.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过程,噬斑的定义4.温和噬菌体的定义、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及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 掌握质粒、转座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等概念; 熟悉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过程,基因的突变,突变型细菌的种类,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了解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76b5e49a-6ea5-11ec-b543-7cb59b590d7d绪论1.微生物的三种类型和八种类别是什么?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术语解释:细菌L型;中介的质粒;孢子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描述一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机理。
5.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1.术语解释:imvic测试;热原;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文化2。
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专性厌氧菌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3.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类型及其医学意义?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6.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文化媒体?请列出一种常见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过程中对分子氧的需求,可将细菌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1.术语说明:消毒;消毒;不育;无菌手术;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效果及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需要什么条件和用途?4.请描述紫外线的杀菌机理、特点和注意事项。
5.根据杀菌能力,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哪三类?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感染后对个人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分为哪四类?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是什么?每个类别的代表是什么?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第4章噬菌体1.术语解释:噬菌体;原噬菌体;有毒噬菌体;溶原细菌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一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名词释义:转换;共同的转导;溶原转化;耐药变异;卡介苗2。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质1、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
水占总重量的75%~90%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光学性质,半透明,悬液呈混浊状态,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可粗略估计细菌数量;②表面积;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③带电现象;④半透性⑤渗透压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自养菌:以简单无机物为营养物质2、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营养物质,分为腐生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2、碳源3、氮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3、温度:嗜冷菌生长范围-5~30℃,最适生长10~20℃;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最适生长50~60℃;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最适20~40℃,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无氧和高氧压时生长不良。
③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有氧存在时受到毒害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5、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低盐浓度和低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安全。
嗜盐菌在高浓度的NaCl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多数细菌约20-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