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15.99 MB
- 文档页数:50
《医学微生物学》第2章细菌的生理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规律。
2.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
3.了解:(1)细菌的理化性状及其意义(2)细菌的营养及人工培养方法。
(3)细菌分类与命名的原则【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二、细菌的物理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二、细菌的营养物质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五、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五节细菌的分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专性需氧菌2.兼性厌氧菌3.专性厌氧4.菌落5.生长因子6.热原质7.细菌素8.培养基9.抗生素10.纯培养11.细菌的种12.细菌的属二、填空题1.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菌落。
2.含5g/L琼脂的半固体培养基上,___________细菌生长后出现混浊,___________细菌则沿穿刺线生长。
3.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________,液体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
4.细菌色素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5.根据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要,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营养类型,而病原微生物多属于________。
6.菌群体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8.培养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度;最适酸硷度,即pH为______________。
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条件。
时间:20分钟 了解细菌特性时间:15分钟重点: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知识要点:细菌的理化性状光学性质外表积带电现象细菌的新陈代谢细菌的生化反响合成代谢产物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有的化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 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1•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
可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计数。
相差显微镜观察。
2•外表积生物体代谢与外表积/体积比有关系。
细菌体积微小,相对外表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 电现象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前者所带电荷更多。
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响、凝集反响、抑菌和杀菌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4. 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5. 渗透压一般革兰阳性菌的渗透压高达20〜25个大气压,革兰阴性菌为5〜6个大气压。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 自养菌〔autotroph 〕:以无机物为原料,如利用C02、CO32—作为碳源,利用N2、NH3、N02—、N03—等作为氮源,合成菌体成分。
2•异养菌〔heterotroph 〕:以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
3•腐生菌〔saprophyte 〕;寄生菌〔parasite 〕。
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教学进程提问、演示、重点、难点、教具、时间分配、教法等病原菌多属哪种营养类型?了解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时间:30分钟重点掌握: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难点: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环养菌,大局部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三、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1•被动扩散:营养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驱动力是浓度梯度,不需要提供能量。
2. 主动转运系统:营养物质从浓度低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并需要提供能量。
第三节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一、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能量和适宜的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备条件。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绪论[要求]1、熟悉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其发展简史[内容]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自学内容)[重点]1、什么是微生物?2、微生物分哪几类?各有何特征?3、什么是病原微生物?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2、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原则[内容]1、细菌的大小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重点]1、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的功能是什么?2、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哪些?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4、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是什么?5、细胞壁有何功能?[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第二章细菌的生理[要求]1、掌握细菌的细菌的合成代谢及生长曲线2、掌握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3、熟悉细菌的理化性状4、熟悉物理学消毒灭菌法,了解化学消毒灭菌法5、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6、了解细菌的分类命名[内容]1、细菌的理化性状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3、细菌的新陈代谢4、细菌的人工培养5、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6、细菌的分类(自学内容)[重点]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和医学意义?2、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意义?3、常用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第三章噬菌体[要求]1、掌握噬菌体的概念2、掌握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3、了解噬菌体的应用[内容]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2、毒性噬菌体3、温和噬菌体4、噬菌体的应用[重点]1、什么是噬菌体?2、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3、毒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的概念与复制周期[难点]噬菌体与遗传变异的联系第四章遗传与变异[要求]1、掌握细菌的变异机制2、熟悉细菌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现象3、了解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内容]1、细菌基因组2、细菌基因突变3、基因的转移与重组4、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意义[重点]1、常见细菌的变异现象有哪些?2、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有哪些?[难点]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要求]1、熟悉细菌的耐药性2、了解控制耐药性的策略[内容]1、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2、细菌的耐药性(自学内容)3、细菌耐药的防治(自学内容)[重点]控制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策略是什么?[难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要求]1、掌握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2、掌握细菌的致病性3、掌握医院感染4、熟悉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感染的类型5、了解机体的抗菌免疫[内容]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2、细菌的致病作用3、宿主的抗感染免疫4、感染的发生发展5、医院感染[重点]1、什么是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医院感染?2、什么是细菌的毒力?其物质基础是什么?3、内毒素与外毒素有何区别?4、细菌全身性感染的临床类型有哪些?[难点]内外毒素的区别第七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要求]1、熟悉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2、熟悉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治疗[内容]1、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2、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3、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重点]1、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有何区别?2、细菌标本采集与送检时应注意什么?第八章球菌[要求]1、掌握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求和防治原则,链球菌的分型3、熟悉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4、淋球菌的培养、标本采集与致病特点[内容]1、球菌概述2、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3、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4、奈瑟菌属:脑膜炎奈菌与淋病奈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重点]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2、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类型有哪些?3、淋球菌的感染方式及所致疾病如何?4、常见化脓菌的微生物检查的采样、检测方法与鉴别依据是什么?第九章肠杆菌科[要求]1、掌握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埃希菌属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2、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性3、熟悉肠道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步骤[内容]1、肠杆菌科的共性2、埃希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3、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4、沙门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5、其它菌属:克雷伯菌属与变形杆菌属[重点]1、比较几种重要肠道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为:A.pH6.5-6.8 B.pH7.2-7.6 C.pH7.8-8.4 D.pH8.2-9.0 E.pH8.6-9.2 2.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是:A.28℃-30 ℃B.32℃-35℃C.37℃D.38℃-40℃ E.20℃-25℃3.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中,其形态.大小.染色性典型,对抗生素敏感的时期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E.任一时期4.大多数病原菌属:A.专性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专性厌氧菌 E.需氧及二氧化碳菌5.一般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呈现:A.光滑型菌落B.粘液型菌落C.粗糙型菌落D.卷发状菌落 E.棉絮状菌落6.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A.菌种B.菌属C.亚种D.型E.标准株7.破坏细菌热原质的干烤温度:A.250℃B.170℃C.100℃D.65℃E.160℃8.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温度是37℃,但应除去:A.大肠杆菌B.结核杆菌C.浅部真菌D.痢疾杆菌E.霍乱弧菌9.下列哪种细菌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A.破伤风杆菌B.结核杆菌C.霍乱弧菌D.绿脓杆菌E.枯草杆菌10.IMViC试验常用于鉴定:A.产气荚膜杆菌和伤寒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和大肠杆菌C.产气杆菌和大肠杆菌D.副伤寒杆菌和伤寒杆菌E.以上都不对11.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A.维生素B.细菌素C.色素D.毒素E.抗毒素12.下列那些细菌产物对人体无害: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D.维生素E.侵袭性酶13.生长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霍乱弧菌D.结核杆菌E.淋球菌14.保存菌种的最佳方法是;A.半固体培养基B.冷冻真空干燥法C.肉汤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E.厌氧培养基培养15.在菌体中含量较多的无机盐主要有:A.磷和硫B.钙和镁C.钾和铁D.锰和锌E.钴和铜16.能以简单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原生质的细菌是:A.异养菌B.自养菌C.腐生菌D.寄生菌E.致病菌17. 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试验:A.靛基质试验B.动力试验C.甲基红试验D.糖发酵试验E.硫化氢试验18.大肠杆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是:A.18小时B.20分钟C.72小时D.60分钟E.20秒19.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A.11%~20%B.6%~10%C.0.3%~0.5%D.0.01%~0.1%E.1%~5%20.细菌糖分解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型不同B.酶系统不同C.糖的种类不同D.氧气存在与否不同E.酸碱度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是:A.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B.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C.缺乏碱性磷酸酶和环式磷酸腺苷酶D.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和脂酶E.缺乏细胞色素.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常可观察到的现象有:A.均匀混浊B.沉淀C.形成菌膜D.形成菌丝E.形成菌落3.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是:A.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某些生物制品的制备C.抗生素.维生素等的生产D.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如胰岛素的生产E.某些氨基酸的生产4.与致病有关的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有:A.脂多糖B.大肠菌素C.血浆凝固酶D.色素E.热原质5.关于细菌的培养,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根据细菌的营养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B.根据细菌对气体的需求选择必须的气体环境C.大多是细菌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37℃D.大多数细菌培养时间为18~24小时E.为获得大量细菌可采用连续培养法三、名词解释1.专性厌氧菌2.培养基3.Colony4.热原质5.pure culture6.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四、问答题1.细菌生长繁殖可分为哪四个时期?各期有何实际意义?2.简述IMViC试验3.简述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的原因4.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那些?有何意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C5.A6.A7.A8.C9.A 10.C11.E 12.D 13.D 14.B 15.A 16.B 17.B 18.E 19.C 20.B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BCDE4.ACE5.ABCDE三、名词解释1.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由于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长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质1、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
水占总重量的75%~90%2、细菌的物理性状:①光学性质,半透明,悬液呈混浊状态,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可粗略估计细菌数量;②表面积;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③带电现象;④半透性⑤渗透压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类型1、自养菌:以简单无机物为营养物质2、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营养物质,分为腐生菌、寄生菌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二、细菌的营养物质1、水2、碳源3、氮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指,某些细菌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3、温度:嗜冷菌生长范围-5~30℃,最适生长10~20℃;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最适生长50~60℃;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最适20~40℃,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37℃。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无氧和高氧压时生长不良。
③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有氧存在时受到毒害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5、渗透压:一般培养基的低盐浓度和低渗透压对大多数细菌安全。
嗜盐菌在高浓度的NaCl环境中才能生长良好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多数细菌约20-30min。
第一篇细菌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群体生长的规律,培养基的种类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概念;熟悉细菌的营养物质、常见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类型,常见消毒灭菌方法及应用;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及影响因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内容:1.细菌的营养类型与营养物质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和渗透性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二分裂无性繁殖和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发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4.细菌的代谢产物(1) 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IMViC试验(2) 细菌的合成性代谢性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5.细菌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概念、种类与主要用途,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6.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防腐、清洁、无菌、无菌操作、。
7. 消毒灭菌的方法:(1)物理消毒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的种类、应用范围;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应用;滤过除菌的原理、应用;干燥与低温。
(2)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及常见试剂。
8. 物理消毒灭菌方法的应用9.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0. 细菌的分类原则第三章噬菌体目的要求: 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定义; 熟悉噬菌体引起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 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教学内容:1.噬菌体的定义2.噬菌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宿主特异性和抵抗力3.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过程,噬斑的定义4.温和噬菌体的定义、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及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 掌握质粒、转座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整合子、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等概念; 熟悉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过程,基因的突变,突变型细菌的种类,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了解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