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莽张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38.19 KB
- 文档页数:14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寒假考试化 学 试 题 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l -35.5Al -27 Cu -64 Mg-24第I 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
在每个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A .②④⑤⑥B .①②C .②③⑤D .②④⑥2.下图所示的四个原电池装置,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 .①中Mg 作负极,电子流向:Mg→稀硫酸→AlB .②中Al 作负极,OH‾迁移方向:Al →外电路→MgC .③中Fe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2H + + 2e‾=== H 2↑D .④中Cu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O 2 +4e‾+2H 2O=== 4OH‾3.已知:△H <0,一定温度下,2molA 和2molB 在2L 密闭容器中反应,10min 后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压强降为原来的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从开始到平衡,A 的反应速率为0.08mol·L 1-·min 1-B .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C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0/3243①②③④D.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0%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马口铁镀锡的表面即使破损后也能起到很好的防锈作用B.FeCl3饱和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并继续煮沸,可得到Fe(OH)3沉淀C.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D.除去某溶液中的SO2-4,选择加入可溶性钡盐要比加入钙盐好5.、如图所示的装置,两烧杯中均为相应的水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中某电极质量增加2.16g,乙池中某电极上析出0.24g某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盐溶液可能是Mg(NO3)2溶液B.甲池是a极上析出金属银,乙池是d极上析出某金属C.甲池是b极上析出金属银,乙池是c极上析出某金属D.某盐溶液可能是CuSO4溶液6..下列性质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个数是()①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10﹣2mol•L﹣1②CH3COOH以任意比与H2O互溶③在相同条件下,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④10mL1mol•L﹣1的CH3COOH溶液恰好与10mL1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⑤同浓度同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HCl溶液与Fe反应时,CH3COOH溶液中放出H2的速率慢⑥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⑦0.1mol•L﹣1的CH3COONa溶液pH为8.2.A.6 B.3 C.5 D.47.现代家居装修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甲醛、苯及苯的同系物等有毒物质,如果不注意处理就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按照有机物的分类,甲醛属于醛.下列各项对有机物的分类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8.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 3OH+3O 2+4KOH=2K 2CO 3+6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 .甲池通入CH 3OH 的电极反应为CH 3OH ﹣6e ﹣+2H 2O=CO 32﹣+8H +C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 (OH )2固体,能使CuSO 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 .甲池中消耗560 mL (标准状况下)O 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2.9g 固体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 +、Al 3+、SO 42-、Cl -B .c(AlO 2-)=0.1 mol•L -1的溶液中:Na +、K +、HCO 3-、Cl -C .)( H c K W=1×10-13mol·L -1的溶液中:NH 4+、Ca 2+、Cl -、NO 3-D .水电离的c(H +)=1×10-13mol·L -1的溶液中:K +、Na +、AlO 2- C O 32-10.被称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在其一边镀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作为传导体。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第三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 食盐水B. 淀粉溶液C. 水D. 氢氧化铁胶体【答案】C【解析】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体系即为混合物;C错,水为纯净物;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 B.水银 C.不锈钢 D.黄铜【答案】B【解析】A.硬铝是铝合金,故A错误;B.水银是纯净物,不属于合金,故B正确;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故C错误;D.黄铜是铜锌合金,故D错误.故选B.3.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CH2=CH—CN B.CH2=CH—CH=CH2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H2=CHCN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CN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C≡N中两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A不符合题意;B、CH2=CH-CH=CH2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乙烯基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B不符合题意;C、苯为平面结构,苯乙烯相当于苯环上的一个氢被乙烯基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乙烯基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不符合题意;D、该分子中含有甲基,与甲基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共面判断4.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NaNO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B.HN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NO2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D.0.1mol/L的HNO2溶液的PH为2【答案】AB【解析】只要说明亚硝酸是部分电离的即可。
A中只能说明NaNO2是强电解质;B中只能说明HNO2电离,并不能说明HNO2是部分电离;而C中说明HNO2中自由离子浓度少,说明HNO2是部分电离;D中0.1mol/L的HNO2溶液中[H+]为0.01mol/L,说明HNO2是部分电离。
河南省信阳市实验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粗镍经过下列过程可以转化为纯度99.9%的高纯镍,发生的反应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80℃时,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B.180~200℃时,气态的Ni(CO)4 会分解出纯NiC.提纯过程中,CO(g)的量不断减少D.温度越高,Ni(CO)4 (g)的转化率越低【答案】AB【解析】2.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把握自然规律至关重要。
下列与其他物质变化类型不同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B.浓硫酸腐蚀纸张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属于化学变化;C.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属于物理变化;D.胆矾的研碎是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用水就可以鉴别四氯化碳、苯和乙醇B.C2H4、C3H6、C6H6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光照条件下,氯气与乙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有6种D.有机物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5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乙醇与水互溶,则只用水就可以鉴别四氯化碳、苯和乙醇,A正确;B.C3H6、C6H6分子中,所有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因为不能确定C3H6、C6H6是哪种有机物,B错误;C.光照条件下,氯气与乙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有6种卤代烃。
另外还有一种无机物氯化氢,C错误;D.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分为4类,则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4种,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4.镁条在含有较多CO2的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中没有A.MgO B.Mg3N2 C.Mg(OH)2 D.C【答案】C【解析】镁在空气中点燃,与空气中的氧气燃烧2Mg+O22MgO,生成了氧化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3Mg+N2Mg3N2,生成了氮化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和黑色固体碳,所以生成物中没有Mg(OH)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镁的化学性质,掌握镁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向一定量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中加入250ml 2mol./L的硝酸溶液,反应完全后生成1.12L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A.400ml B.450ml C.500ml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向一定量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中加入250ml 2mol./L的硝酸溶液,发生反应:Fe+ 4HNO3=Fe(NO3)3+NO↑+2H2O,Fe2O3+6HNO3= 2Fe(NO3)3+ 3H2O,3Fe3O4+10HNO3= 9Fe(NO3)3 +NO↑ +5H2O,也可能发生反应:Fe+2Fe(NO3)3=3Fe(NO3)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Fe3+、Fe2+发生沉淀反应形成Fe(OH)3、Fe(OH)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形成的溶液为NaNO3溶液。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马畈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C物质的质量分数[w(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ΔH<0,m+n<p+qB.ΔH>0,m+n>p+qC.ΔH>0,m+n<p+qD.ΔH<0,m+n>p+q【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在压强相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的含量逐渐降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当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C的含量越低,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即m+n<p+q,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图像识别和分析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图像,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该类试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ν-t 图像或 c-t 图像:1.ν-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等)。
2.下列各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物质的量的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为一恒定值的是()A.C3H6和C3H8B.C2H6和C2H4O2C.C5H10和C6H6D.C2H6和C3H8【答案】C【解析】3.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SiH4<PH3<H2O B.酸性:H3PO4>H2SO4>HClO4C.碱性:NaOH > Mg(OH)2> Al(OH)3 D.金属性:Na > Mg > Al【答案】B【解析】答案:BA、正确,Si 、P为同一周期,P、O为同一主族;B 、不正确,酸性:H3PO4〈H2SO4〈HClO4 C正确,Na到Mg金属性减弱,Mg到Na碱性减弱,:NaOH > Mg(OH)2> Al(OH)3 D.正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 > Mg > Al4.某品牌洗衣粉的主要成分如下:成分质量百分含量(%)成分质量百分含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硅酸钠25.5三聚磷酸钠30狡甲基纤维素钠 1.4硅酸钠6荧光增白剂0.1上表数据说明()A.该洗衣粉是纯净物B.钠盐的含量最高C.此品牌属无磷洗衣粉D.该洗衣粉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聚磷酸钠【答案】B【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洗衣粉是含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中三聚磷酸钠中含有磷,故C 项错误,但聚磷酸钠只占30%,不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
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某元素R n-核外有x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质量数为A,则原子里的中子数为:A.A-x-n B.A+x+n C.A-x+n D.A+x-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R n-离子有x个电子,电荷数为n,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A-n,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A-(x-n)=A-x+n,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2.同温下,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酸溶液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C.a=5时,B是强酸, A是弱酸D.若A、B都是弱酸,则5>a>2【答案】D【解析】略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A.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试液,红色褪去,说明有H+存在B.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C.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D.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A、碱遇酚酞变红,H+与碱反应使颜色消失,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也能使颜色褪去,则不能说明有H+存在,故A错误;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故B正确;C、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则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C正确;D、因AgCl 不溶于水,则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D正确;故选A。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河南省信阳市光山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部分示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D.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水变成冰,是物理变化,错误,不选A;B、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选B;C、峰从磨砺出,是物理变化,错误,不选C;D、雪化成水,水变成冰,都是物理变化,错误,不选D。
考点:化学反应的判断【名师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转变。
2.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B.N2为0.15 mol·L-1C.N2、H2均为0.18 mol·L-1D.NH3为0.4 mol·L-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N2(g)+3H2(g)2NH3(g)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也不能完全转化为反应物。
A.若N2为0.2 mol·L-1,H2为0.6 mol·L-1,则反应产生N2为0.1 mol·L-1,H2为0.3 mol·L-1,消耗NH30.2 mol·L-1,不再含有NH3不可能存在上述关系,错误;B.N2为0.15 mol·L-1,则氮气的物质的量浓度逐渐0.05mol/L,反应消耗NH30.1 mol·L-1,还有NH30.1 mol·L-1,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正确;C.由于在某时刻N2、H2的浓度比是1:3,反应改变的二者的量的比也是1:3,因此不能过一段时间后均为0.18 mol·L-1,错误;D.NH3为0.4 mol·L-1,则反应产生NH30.2 mol·L-1,消耗N2为0.1 mol·L-1,H2为0.3 mol/L,容器中不再含有氮气和氢气,不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错误。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1.有3份等质量的小苏打,第1份直接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2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3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假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21V V 、和3V ,则21V V 、和3V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321V V V >>B.132V V V >>C.321V V V ==D.231V V V >>【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钠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NaCl ,所以三者消耗盐酸体积相等。
2.常温下,K sp (CaSO4)=9⨯10-6,常温下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任何溶液中,c (Ca 2+)、c (SO 42-)均相等B .b 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c (SO 42-)一定等于3⨯10-3 mol ·L —1C .a 点对应的K sp 等于c 点对应的K spD .d 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 点【答案】C【解析】略3.据报道,碳纳米管是碳原子形成的大分子,其导电性是铜的1万倍;N 5可用作烈性炸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与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B .N 5与N 2互为同素异形体C .14C 的质子数为14D .乙醇和二甲醚属于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金刚石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同素异形体,A正确;B.N5与N2都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C.14C的质子数为12,C错误;D.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答案C。
考点:考查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和同位素。
4.下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c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最高C.相同条件下b和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d<b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氧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两种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是He; b是O;c是Si;d是Cl;e是As。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12110W -=⨯。
该温度下,将pH=4的24H SO 溶液与pH=9的NaOH 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稀硫酸与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A.1∶10 B 。
9∶1 C 。
1∶9 D.99∶21【答案】B【解析】中和后pH=7,呈碱性;设盐酸为V 1,氢氧化钠为V 2;有c (OH -)=10—6=错误!;解得V 1:V 2=9:12.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 A 个氧气分子和N A 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6∶1B .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N AC .11.2L 氯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个D .2L 1mol/L Na 2SO 4溶液中Na +离子数为2N A 个【答案】A【解析】3.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有机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 .C .CH 3Cl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相邻α碳上无氢原子,因此不能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B.能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且产物只有苯乙烯,B正确;C。
只有一个碳原子,不能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D.有两个相邻α碳,因此能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且产物有两种,D错误。
故答案B。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4.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1的NaCl B.25 mL 2 mol·L-1的FeCl3 C.150 mL 3 mol·L-1的KCl D.75 mL 2 mol·L-1的Ca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50mL1 mol·L—1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3 mol·L-1,根据溶质化学式计算各选项中的Cl-物质的量,进行比较可知.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
河南省信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A.2,3-二甲基丁烷B.3,4-二甲基戊烷C.2-甲基-3-乙基丁烷D.2-乙基己烷【答案】A【解析】2.只用一种试剂(可加热)就能将NH4C1、(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Ba(OH) 2溶液 D.BaCl2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四种溶液中有2中阴离子,2种阳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常用碱溶液,所以该试剂中含有OH-,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常用可溶性钡盐,氯离子的检验常用硝酸银溶液,与OH-结合形成溶液的只能是Ba(OH) 2溶液,所以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3.铁氧体(Fe3O4)法是处理含铬废水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用FeSO4把废水中Cr2O72-还原为Cr3+,并通过调节废水的pH,使生成物组成符合类似于铁氧体(Fe3O4或Fe2O3·FeO)的复合氧化物。
处理含1 mol Cr2O72-废水至少需要加入a mol FeSO4·7H2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x=1,a=5 B.x=0.5,a=8C.x=2,a=10 D.x=0.5,a=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重铬酸根中铬元素为+6价还原为+3价,硫酸亚铁中铁元素被杨华伟+3价,且铁元素部分化合价没有变化,根据电子转移计算,3x=2-x,解x=0.5.处理1摩尔重铬酸根离子,根据电子守恒被氧化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1×2×(6-3)/(3-2)=6摩尔,复合氧化物中+2价的铁元素与+3价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x)=1:(2-0.5)=1:1.5,所以复合氧化物中+2价铁的物质的量为6/1.5=4,摩尔,根据铁元素守恒可知绿矾的物质的量为6+4=10摩尔,选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mo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质量的单位是g不是g/mol;B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不是g;C项3.01×1023个SO2分子是0.5mol,质量是32g,正确;D项应该是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固体或液体不满足此条件。
河南省信阳市莽张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的CH 3COOH 溶液;②pH=3的盐酸;③pH=11的氨水;④pH=11的NaOH 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c (H +)=3.0 mol·L -1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c (Na +)=c (CH 3COO -)+c (CH 3COOH)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c (Cl -)+c (H +)>c (NH 4+)+c (OH -)D .四种溶液稀释100倍,溶液的pH :③>④>②>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pH=3的CH 3COOH 溶液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PH=3,c (H +)=3110-⨯mol·L -1,故A 错误; pH=3的CH 3COOH 溶液的浓度大于pH=11的NaOH 的浓度,等体积混合c (Na +)<c (CH 3COO -)+c (CH 3COOH),故B 错误;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c (Cl -)+c (H +)=c (NH 4+)+c (OH -),故C 错误;四种溶液稀释100倍,盐酸的PH =5;醋酸是弱酸3<PH<5,氨水是弱碱:9<PH<11;NaOH 溶液PH=9,③>④>②>①,故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1)CH 4(g)+2O 2(g)=CO 2(g)+2H 2O(g); △H 1=-Q 1 kJ ·mol -1(2)CH 4(g)+2O 2(g)=CO 2(g)+2H 2O(l); △H 2=-Q 2 kJ ·mol -1A .Q 1>Q 2B .△H 1>△H 2C .Q 1=Q 2D .△H 1<△H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在气态时含有的能量比液态时多,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燃烧产生气体水放出的热量少,所以Q 1<Q 2;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就越小,所以△H 1>△H 2 。
河南省信阳市莽张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常温下,有体积相同的四种溶液:①pH=3的CH 3COOH 溶液;②pH=3的盐酸;③pH=11的氨水;④pH=11的NaOH 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混合溶液中:c (H +)=3.0 mol·L -1B .①和④混合溶液中:c (Na +)=c (CH 3COO -)+c (CH 3COOH)C .②和③混合溶液中:c (Cl -)+c (H +)>c (NH 4+)+c (OH -)D .四种溶液稀释100倍,溶液的pH :③>④>②>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pH=3的CH 3COOH 溶液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PH=3,c (H +)=3110-⨯mol·L -1,故A 错误; pH=3的CH 3COOH 溶液的浓度大于pH=11的NaOH 的浓度,等体积混合c (Na +)<c (CH 3COO -)+c (CH 3COOH),故B 错误;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c (Cl -)+c (H +)=c (NH 4+)+c (OH -),故C 错误;四种溶液稀释100倍,盐酸的PH =5;醋酸是弱酸3<PH<5,氨水是弱碱:9<PH<11;NaOH 溶液PH=9,③>④>②>①,故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1)CH 4(g)+2O 2(g)=CO 2(g)+2H 2O(g); △H 1=-Q 1 kJ ·mol -1(2)CH 4(g)+2O 2(g)=CO 2(g)+2H 2O(l); △H 2=-Q 2 kJ ·mol -1A .Q 1>Q 2B .△H 1>△H 2C .Q 1=Q 2D .△H 1<△H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在气态时含有的能量比液态时多,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燃烧产生气体水放出的热量少,所以Q 1<Q 2;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就越小,所以△H 1>△H 2 。
则△H 1>△H 2,故选项B 正确。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判断的知识。
3.关于下列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装置①可用于分离I 2与NH 4Cl 混合物B .装置②收集并测量Cu 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C .装置③制取氯气D .装置④制取无水MgCl 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I 2受热会升华,遇冷会凝华转化为固体I 2;NH 4Cl 受热会分解产生NH 3和HCl ,遇冷又化合为NH4Cl,用装置①无法分离,错误;B.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 SO2能溶于水并有部分和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用装置②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错误;C.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错误;D.MgCl2在加热水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Mg(OH)2和HCl,故需在HCl的氛围中加热制取无水MgCl2,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4.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 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g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A m+(A-N+m)mol B.aA(A-N)molC.aA m+(A-N)mol D.aA(A-N+m)mo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H m X分子中含有质子数为:A-N+m,agH m X分子的物质的量为a/(A+m),所以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A+m)×(A-N+m)。
考点:原子结构与微粒数的计算。
5.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B.盐酸与氧化钙反应C.铜与稀硝酸反应 D.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C、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A不选;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选;C.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Cu、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D.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Fe、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中Fe3+、Al3+、NO-3不能大量共存B.AlCl3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AlCl3C.在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D.pH=3的醋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答案】C【解析】A.不正确,酸性溶液中Fe3+、Al3+、NO-3能大量共存;B.不正确,AlCl3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C.正确,是质子守恒的式子;D.不正确,pH=3的醋酸溶液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浓度大,过量,溶液pH小于7;选C。
7.(2014秋•怀化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D.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C正确.D、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个化学用语,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及掌握程度.8.下图是模拟电化学反应的装置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碳棒B.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该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X为铜棒,Y为CuSO4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棒质量将增加,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铜棒D.X为铜棒,Y为CuSO4溶液,开关K置于N处,铁棒质量将增加,溶液中Cu2+浓度不会改变【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开关置于N处时,X作电解NaCl溶液的阳极,铁作阴极,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阴极,而非阳极,故A错误;外加电源的电解池中,锌棒作被腐蚀的阳极,铁是受保护的阴极,这就是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而非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错误;开关K置于M 处,铜棒作原电池的正极,铁作负极,则外电路中电子流向铜棒,内电路CuSO4溶液中的Cu2+移到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析出单质铜覆盖在铜棒上,铜棒质量增加,故C正确;开关置于N处时,铜棒作阳极,反应为Cu-2eˉ==Cu2+,铁作阴极,CuSO4溶液中的Cu2+移到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u2++2eˉ==Cu,则铁棒质量增加,阴极消耗Cu2+的量等于阳极生成Cu2+的量,因此溶液中Cu2+的浓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9.以下对氧化还原关系认识错误的是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金属阳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作氧化剂C.含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作还原剂D.非金属原子越容易得到电子,其单质氧化性越强【答案】B【解析】选项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选项B:对于有变价的金属阳离子,如Fe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可作还原剂;选项C:含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如ClO‾,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可作氧化剂;选项D:非金属原子越容易得到电子,说明金属性越强,则单质氧化性越强。
10.2012年12月,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引起大家关注,塑化剂中主要含有的是邻苯二甲酸酯( R和R’为不同的烷基)类物质,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R为甲基,R’为乙基,其分子式为C11H13O4B.1mol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和2mol NaOH反应C.1mol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和5mol H2加成D.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题意可知:若R为甲基,R’为乙基,其分子式为C11H12O4,错误;B.1mol 邻苯二甲酸酯含有两个酯基,因此可以和2mol NaOH反应,正确。
C.酯基有独特的稳定性,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只有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所以1mol邻苯二甲酸酯可以和3mol H2加成,错误;D.若苯环上两个酯基上的烃基不同,则应该有4种一氯代物,若两个烃基相同,则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11.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NO 2(g)+SO2(g)SO3(g)+NO(g)的可逆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答案】B【解析】A错,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平衡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B正确;C错,平衡的本质是体系内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而体积比为化学计量数比不一定达平衡;D错,每时每刻都是这样反应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③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④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⑤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爆炸,故错误;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所以选择溶解度大的氢氧化钠,所以多余的氯气可以不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故错误;③新制氯水中含在量的氯气分子和少量的次氯酸,两者都有强氧化性强,而久置氯水是稀盐酸,稀盐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的氧化性,较弱,所以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故正确;④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而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最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其中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除去Cl2气体中的HCl,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故正确;⑤氯水的成份之一也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故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氯气的性质和氯水的成份,结合检验和氧化性的强弱综合考查13.在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无白色沉淀产生。
若将氯化钡溶液分装在两只试管中,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NaOH溶液,然后再分别通入适量的SO2,结果两支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加入NaOH,溶液pH升高,c(SO32-)增大B.氯化钡有两性C.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是BaSO4D.SO2具有两性且水溶液有酸性【答案】A【解析】14.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不一定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xLi+Li1-x NiO2放电LiNiO2 放电时此电池的负极材料是Li1-x NiO2C.在铅、银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铅板上有5.175 g铅溶解,正极上就有1120 mL(标准状况)气体析出D.在理论上可将该反应:CH4(g)+2O2(g)→CO2(g)+H2O(l)ΔH<0,设计成原电池【答案】D【解析】A、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Li;C、溶解的铅为0.025mol,失0.05mol电子;正极生成0.025mol氢气,为560ml;D、正确1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0.2 mol/L)的弱酸HX与NaX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错误的是A.c(Na+)+c(H+)=c(X-)+c(OH-)B.c(HX)+c(X-)=c(Na+)C.若混合液呈酸性,则c(X-)>c(Na+)>c(HX)>c(H+)>c(OH-)D.若混合液呈碱性,则c(Na+)>c(HX)>c(X-)>c(OH-)>c(H+)【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A、正确,为电荷守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