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篇
- 格式:docx
- 大小:14.48 KB
- 文档页数:5
第12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纤.维 B.纤.细 C.纤.夫 D.纤.巧答案:B解析:分析:B项“纤”读qiàn,其他都读xiān。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釉.彩(yòu) 镌.刻(juān) 草莽.绵连(mǎnɡ)B.灵柩.(jiù) 门楣.(méi) 隐约参.错(cēn)C.田圃.(pǔ) 入殓.(liàn) 丘岗坡陀.(tuó)D.汲.取(jí) 深邃.(suí) 断垣.颓壁(yuán)答案:D解析:分析:D项中“邃”应读suì。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找出下列词语描写对象不同的一个词()A.栩栩如生B.造型各异C.巧妙绝伦D.心旷神怡答案:D解析:分析:D项“心旷神怡”是描写心情的。
其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艺术类的词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或拼音有误的一项( )A.wǔ(庑)殿挑xìn(衅)B.qióng(穹)隆静mì(谧)C.周定舫.(fāng )镏.(liú )金D.上溯.(sù)摒.(bìng)弃答案:C解析:分析:C项“舫”应读fǎng。
其余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书写、拼音。
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的原因是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D.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11课巍巍中山陵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断垣.( ) 纤.细( ) 门méi ( ) qióng ( ) 隆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迭,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慕的气氛之中。
②当日出日末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默山水。
3.下面是中山陵的三幅照片,假如你是中山陵风景区的解说员,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景点向游客作一个解说。
解说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把你的解说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
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
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
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
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①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
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的形态描摹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第12课巍巍中山陵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深(suì) 灵(jiù) 变(huàn) _无穷断壁残(yuá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圆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茵大道。
②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樽,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祥,栩栩3.阅读下列有关苏州园林的文字,概括其建筑特点。
①拙政园池水面积占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态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②网师园以池水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周亭阁造型秀丽,石板曲桥,低矮贴水,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③环秀山庄假山座座,池水湾湾,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望全园,山重水复,峥嵘雄伟;入其境,移步换景,变化万端。
④怡园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
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
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但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⑤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林北面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雾弥漫,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古建筑是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经典古建筑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课堂阅读]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
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以一座三室三层的石拱门为标志。
明朝屋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匾额。
什邡以北有一条通往陵门的长坡道,汽车可以直接从这里驶向陵门的前方。
墓道北端有一个斜台,东侧和西侧各有一间三室的硬山滚棚屋,是过去陵墓守卫的住所。
陵门建在正面,高15米,宽24米,深8米。
山顶上有蓝色的琉璃单檐。
房屋主体由花岗岩制成,无梁大厅风格,中央拱门的门楣上刻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几个金字:“世界就是公众”。
1.选段第一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B.基于行踪的空间顺序C.从总到分的逻辑顺序D.从近到远的空间顺序3。
把孙中山的笔迹做成一块横匾,刻在门楣上,因为(a)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当然,他的笔迹应该用B.这是孙中山的遗愿c.“博爱”、“天下为公”是孙中山思想的体现,精神的写照d.孙中山的书法独树一帜,颇具个性4.从选段中你觉得陵墓的建筑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你是一名评论员,你会如何介绍岭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改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① 202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南北轴线交汇的核心地带,东边有云。
巍巍中山陵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釉.彩(yòu) 镌.刻(juān) 草莽.绵连(mǎnɡ)B.灵柩.(jiù) 门楣.(méi) 隐约参.错(cēn)C.田圃.(pǔ) 入殓.(liàn) 丘岗坡陀.(tuó)D.汲.取(jí) 深邃.(suí) 断垣.颓壁(yuán)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表格里。
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座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
许多叱诧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簏。
3.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________(形成构成结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
(2)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________(展览展示展开)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3)蓝色的天幕下,山腰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相互________(映衬照应对称),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 ) (2)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
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 ) 5.快乐学习吧。
(1)图文转换下面两幅图画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祭堂,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一段介绍性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文聊吧课文有这样一句话:“陵园用地面积2 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一、字词。
〔ch 〕〔zh 〕风云〔cu 〕峨断〔yu n〕颓壁〔ch n〕朴灵〔ji 〕〔ju n〕刻参〔c 〕〔xi n〕细入微〔x x 〕如生南〔l 〕〔ch n〕岩深〔su 〕远〔ti o〕突〔w 〕二、填空。
那个地点视野〔〕〔〕,气象万千,〔〕便近观,〔〕宜眺望。
当阳光辉煌时,远处方山如〔〕,秦淮〔〕带;近处村舍相望,〔〕〔〕纵横,道路〔〕〔〕,行人车马,无不〔〕〔〕入微,看起来眼前展开了一〔〕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落之〔〕,在晨烟夕雾的迷漫中,城〔〕潜蛇,山假设〔〕〔〕,馆阁楼台,〔〕〔〕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人们又看起来面对着大〔〕的泼墨山水。
三、揣摩词语。
1、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闻名的古都之一——南京。
〔课文把〝之一〞删去,你认为删得好不行?什么缘故?〕答:。
2、第3段有如此一句话:〝专门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重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
〞查对原文〝孙中山先生〞这五个字是编者加的,你认为加得好不行?答:。
3、在讲明陵园大道时,用了〝宽敞〞、〝长6千米〞、〝许多〞、〝密植〞等词,这些词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答:。
四、阅读«巍巍中山陵»第9、10、11段后回答。
1、第九段中详细描写了登上祭堂前的平台所见,平台所见不属于中山陵建筑本身,什么缘故作者要用许多笔墨来写呢?假如你登上平台眺望,会有什么感想呢?答:。
2、假如依照这三段的内容来写一段导游的讲解词,介绍石阶、平台、祭堂和墓室,你看应抓住哪些要点?答:。
3、文中用许多数词来讲明,其中有确数,如〝石阶尽处,确实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的〝135”和〝30”;也有概数,如〝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中的〝30余〞和〝50余〞。
请再从文中找出运用数词讲明建筑物的例子来,并讲讲如此写的作用。
答:。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基础知识多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zhà()()风云 jùn()工深suì() zhān()仰 xǔxǔ()()如生2、从上面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2)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4、课文第二段说“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你知道哪些“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请举出一例。
5、【人民网】2005 年5月7日上午9时15分,宋楚瑜率亲民党访问团一行抵达中山陵。
9时36分,司仪宣布祭祀典礼开始。
宋楚瑜向孙中山坐像敬献了金菊编成的花环。
献花毕,访问团成员向孙中山坐像行三鞠躬礼。
谒陵结束,宋楚瑜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他说,“中山先生精神不死”,中山先生心心念念所想的,就是希望中国人不要像一盘散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让我们所有的华夏子弟,所有中国人,能够心心念念了解到,富强尚未完成,两岸仍需努力。
华夏一统尚未完成,两岸的兄弟们,我们要加油,我们要更加努力。
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人民希望两岸团结,这是大势所趋,让我们共同努力。
看了这则消息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本课内容,运用对偶的知识补出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下联:拳拳赤子心期盼一家亲【语段阅读精品析】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
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园,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
钟山源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南,ù( ) 草,ǎ,ɡ( ) 灵,,ù( ) 深,,ì( )门,é,( ) ,ù,( )工安,,á,ɡ( ) ?,ó,ɡ( )隆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许多叱宅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
( )1(2)它的山顶坡陡涯峭,蜂石突兀,十分险俊。
( )(3)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敝日的林荫大道。
( )(4)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即便近观,又宜远眺。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分别用它们造句。
(1)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断垣颓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庄严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
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这些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
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吸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1小题)1.下列是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B.“你看的这么仔细!”我惊讶的叫了起来。
C.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
D.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
2.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这篇文章主要是运用了逻辑的说明顺序。
C.全篇文章突出中山陵的一个显著特点:巍巍。
D.当阳光灿烂时,远方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3.下列加线字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A.长眠(mián)山麓(lù)突兀(wù)叱咤风云(chà)B.草莽(mǎng)巉岩(chán)嵯峨(cuò)断垣颓壁(yuán)C.淳朴(chún)灵柩(jiù)竣工(jàn)枝繁叶茂(mào)D.牌坊(fāng)田圃(pǔ)入殓(liàn)栩栩如生(xǔ)4.下列对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中山陵园。
(指能呼风唤雨)B.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第宅、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C.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
(比喻兼备中国和西洋的特色、精华)D.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的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千米,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
②陵园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距灵谷寺、西距明孝陵各约1千米,其间以道路相连。
一、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常常容易读错,请你先注音,然后再逐个查字典,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准。
纤细()气氛()机械()城犹潜蛇()凹穴()牌坊()分外()隐约参错()二、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要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深suì()险jùn()丘líng()突wū()肃mù()灵jiù()横biǎn()门méi()diàn()基三、请你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然后和原文对照一下,如果不同,想想哪个好,为什么?如果你觉得你用的词语比原文还准确、生动,可以把修改意见寄给作者。
(钟山)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________,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________,松柏________,草莽________。
蓝色的天幕下,________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________,形成了一幅十分________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画图。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A.石阶B.平台C.祭殿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一、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常常容易读错,请你先注音,然后再逐个查字典, 看看自己有没有读准。
纤细( ) 气氛 ( 凹穴 ( ) 牌坊 ( 二、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机械 ( ) 分 外( 要注意书写正确、 ) ) 规范。
城犹 潜 蛇( 隐约 参 错( ) ) 深su ( ) 险 j On
()
丘 1 ng ( ) 突w U( ) 肃 mu ( )
灵 ji u (
) 横 bi On (
)
门 mei (
)
di n (
)基
三、请你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词语,然后和原文对照一下,如果 不同,想想哪个好,
为什么?如果你觉得你用的词语比原文还准确、生动,可以把 修改意见寄给作者。
(钟山)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 _____________ ,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
,松柏 ,草莽。
蓝色的天幕下, 的林海与山巅 紫红色的页岩相互 ,形成了一幅十分 而又和谐的大自然的画
图。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
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50余步不等,共
290级。
石阶尽处, 就是宽 135米、 深 30 米的大平台, 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 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 70 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 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 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 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 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 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
A •石阶
B .平台
C .祭殿
2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答: 3. 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 、“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如 似 犹 若
5. 读了这一段文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一下中山陵, 并说给别人听听, 介绍时要尽量让你的 “游客” 对中山陵有个总体的了解 (如位置、 外形、设计者等) 。
(300 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略
二、邃峻陵兀穆枢匾楣奠
三、略
四、1. B 2 .使用数字可以精确具体的说明建筑物。
3.工笔长卷:当阳光
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
马,无不纤细入微。
泼墨山水: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
4•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5 .略。
五、略
巍巍中山陵•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脉(A
.mciB . mo)( ) 崖峭
(
A
.
y aB . ye)( )
中轴(A
.zh du B . zh u)( ) 灵柩(A
.
ji
uB .
qu)( )
穹隆(
A
.
qi dig B . qi mg)( ) 纤细
(
A
.
qi ai
B
. xi ai )( )
参错(
A
.
c 宙B . c oi)( ) 门楣(A
.
mi
eB .
mei )( )
称道(
A
.
ch ai B . ch aig)( ) 龟趺(A
.
f uB . f u)( )
2.解释加粗的字。
南麓
草莽
深邃
津
梁: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蓝色的天幕下,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巉岩__________ ,形成了一幅________ 而又_ _______ 的大自然的图画。
(2)道外的丘岗坡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_____________,莽苍________ ,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___________ 、_________ 的气氛之中。
(3)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____________ ,山若________ ,馆阁楼台,
_______ ,远峰近树, _________ ,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 _________ 。
4.介绍中山陵,作者采用了
()
A.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
B.以作者的行踪为主的空间顺序。
C.以建筑先后的时间顺序。
D.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5.文章开头介绍中山陵的地理环境是为了
()
A.说明孙中山独具慧眼。
B.说明此地确是罕见的风水宝地,最宜于安葬伟大人物。
C.渲染气氛,说明中山陵环境与陵园表现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和谐一致。
D.具体表现祖国山河多姿多彩,激发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6.根据句意和句后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站在 ______ (山顶),果然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2)这件事太 _______ (突然发生,出乎意料)了,我简直无法接受!
(3)你画的奔马真是________ (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4)山势一直平缓,到了这里_________ (突然改变或变化)增高,我简直喘不过气来。
(5)他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丝毫不求回报,确实 ___________ (值得表扬)的。
能力题
7 •阅读理解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A 高峻,由此上至祭台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②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
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
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一一祭殿。
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
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便近观,()宜远眺。
⑤
当阳光灿烂时,__________________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
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炉()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们展示它那B 的奇妙景
色。
(1 )在第④句和第⑥句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处。
A ________ (突然忽然居然陡然果然)
B ________ (变幻无穷变化万千变化莫测)
(3)选文中的括号内应填的关键词是
()A.既又即使也B •不但而且无论都
C.既又无论都 D •不但而且即使也
(4 )填上第⑤句横线上空缺的语句,并分析第⑤、⑥句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5 )文中与加粗的“高峻” 一词照应的句子是:
(6)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
(7)“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
创新题
&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文字构成排比句。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
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
9•你到过哪些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陵园、纪念碑、纪念馆等)?请举一例,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主体建筑的特征。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A A A A A B A B B B
2.山脚密生的草深远渡口
3.(1)相互衬映鲜丽和谐
(2)复叠深邃安祥宁静庄严肃穆
(3)潜龙伏鳖隐约参错依稀可辨泼墨山水
4.B 5 .C
6.(1)山巅(2)突兀(3)栩栩如生(4)陡然(5)值得称道
能力题
7.(1)犹-若眺-望出-没远-近
(2)陡然变幻无穷
(3)C
(4)略。
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作者用形象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在平台上看到的美丽景色,令人身临其境。
(5)与入口处石坊垂直高度差超过70 米。
(6)D
(7)不能。
“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不符事实;而“至”表示一个范围。
创新题
8.大地无语,却展示了广博;天空无语,却隐藏着奥妙。
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