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word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8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废物不废》的第一节“一天产生的垃圾”,重点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68页至第70页的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一天中个人和班级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养成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视频。
学具:垃圾记录表、垃圾分类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展示前一天收集的垃圾,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讨论垃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垃圾分类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展示垃圾分类图卡。
学生动手实践,将垃圾进行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第69页的练习题,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垃圾减量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回收利用等。
6. 垃圾处理方式学习(15分钟)观看垃圾处理视频,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减量:减少一次性用品、回收利用、环保购物等。
3.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周内家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分析如何减少垃圾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环境与我们》的第五节,重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随堂练习: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分享经验和建议。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一天的垃圾2. 内容: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b. 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垃圾分类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b. 请举例说明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b. 垃圾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土地、空气、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一天的垃圾教科版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天的垃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
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的处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的过程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垃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记录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收集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处理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3.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垃圾处理过程: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6. 观察分析:观察垃圾处理模型,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过程:收集、运输、处理、利用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绿色消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方法,列出家庭常见垃圾的分类指南,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蔬菜残余等;其他垃圾:烟蒂、尘土、卫生间废纸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问题。
本节课通过研究一天的垃圾,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观察垃圾、垃圾来源、探讨垃圾处理方法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处理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垃圾,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垃圾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探讨等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2.探究活动一:观察垃圾,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分类。
3.探究活动二:垃圾处理方法,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4.探究活动三:探讨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探究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技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垃圾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处理技术以及回收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处理技术和回收利用。
2.教学难点:垃圾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表、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垃圾的来源和分类方法:介绍垃圾的来源、分类方法及分类后的处理情况。
3.分析垃圾处理技术:讲解垃圾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4.探讨垃圾回收利用:介绍垃圾回收利用的方式和好处,引导学生关注垃圾的再利用。
5.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过程。
6.总结提升: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一天的垃圾一、教材简析:本课是环境与人单元的起始课。
内容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这部分要求学生研究一天的垃圾情况:垃圾堆里有什么?有多少?分别称重,并给垃圾分类。
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把作为垃圾扔掉的物品名称和重量记录下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判断这些垃圾各属哪类。
第二部分: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数量惊人,以及垃圾的危害。
二、教学背景: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二)过程与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
教学流程课前收集垃圾一天垃圾的统计关于垃圾的讨论课外了解垃圾的处理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1.调查农村与城市学生数量。
2.要求将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涉及章节为《41一天的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认识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重点: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以及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过程图解、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校园垃圾堆放点,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卡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资源化利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讨论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2. 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减少校园垃圾产生?答案: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设立分类垃圾桶,方便同学们投放垃圾;开展垃圾减量活动,如“光盘行动”等。
2. 作业题目:简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答案: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分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知识,但减少垃圾产生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和观察,了解自己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垃圾的处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参观垃圾处理场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垃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垃圾处理信息有限,对于垃圾处理的最新技术和方法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垃圾处理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垃圾的处理方法,学会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垃圾处理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参观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垃圾处理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参观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3.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结果,讨论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垃圾处理的知识。
4.参观垃圾处理场:安排实地参观垃圾处理场,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流程和最新技术。
5.讨论垃圾处理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和参观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天的垃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
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学生调查、亲身体验,教师引导、探讨等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动脑动手动口。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交流等。
养成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们一天要消耗许多食品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
一天中要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垃圾里都有哪些成分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题《一天的垃圾》。
环节2回报同学课外统计的情况,教师引导,这部分要求学生研究一天的垃圾情况:垃圾堆里有什么?有多少?分别称重,并给垃圾分类。
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把作为垃圾扔掉的物品名称和重量记录下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判断这些垃圾各属于哪类。
塑料袋、纸片等难以称重的也可以记录数量。
根据同学们的统计情况,试着给这些垃圾分类,链接垃圾分类的小知识。
环节3说一说各种垃圾的来源,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环节4组织学生对全班家庭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学生分组活动,再交流反馈。
让学生感受生活垃圾之多,并以北京为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垃圾的多。
环节5提出3个想一想题目,即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谈谈你家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利用媒体播放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节6谈谈今天所学的体会,对校园内同学们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写一封倡议书,让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青春去谱写奉献的乐章!用心灵去传唱爱的故事!用行动去实现更美好的明天!关注环境、奉献爱心、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