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正浓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梅香正浓》课文原文阅读[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课文]8岁寒三友梅香正浓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
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
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
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
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十天后,扬州陷落。
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手下众将争着抱住他,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史德威泪如雨下,不能举刀。
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
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
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叫人感叹不已。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
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
《梅香正浓》读后感《《梅香正浓》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梅香正浓》读后感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本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岁寒三友"中的《梅香正浓》,令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
书中主要是写民族英雄史可法在国亡城破的危难时刻,面对高—官厚禄丝毫不心动,反而大骂敌人而气绝身亡,他的英雄气概令人十分崇敬。
现在的我们在面对各种欲望时,是否该想想史可法?在扬州陷落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的这种举动是否引人深思?在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时,那些圣上身边所谓的"贤臣"又在哪?想到史可法掷地有声说的那句"吾誓殉城",那是何等的铿锵。
我不禁泪流满面,心想:"老天太不公平!为何这样忠诚,英勇,耿直廉洁的人会那么早死呢?"在扬州史可法的墓前有着这样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多么的贴切,道尽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让世人景仰。
正如文中所说,史可法就是那类有邦国而无自身,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人。
我和作者一样,永远崇敬那些留下"梅香"的英雄们……今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梅香正浓》这篇文章。
借梅喻人,以梅花的品质描写了一位有邦国而无自身的人——史可法。
是我深受感动的是史可法做人的那种坚贞,那种贞洁,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每一个字眼都能体现出史可法的品格。
我们不难发现,梅花,在最寒冷的冬季,在别的鲜花正在凋谢时,她,正在舒展枝叶,正在怒放着。
史可法?梅花?两者之间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好像毫不相干。
梅花的坚毅,她的贞洁,不正是史可法的品质吗?清兵入关,多么令人着急的事,史可法竟然出乎我们意料的平静,又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
史可法有着与梅花相同的品质,大家想着史可法,就好似看到了梅花……2、《正能量》读后感励志正能量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课文解读
史可法守扬州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史可法英勇为国捐躯的凛然正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读到、提起,都不能不令今人肃然起敬。
本文作者借登临扬州梅花岭之机,追述了史可法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自己对这位民族英烈的崇敬。
因为原文较长,有些事情中学还要学到,所以选入教材时删去了“自己”九岁时的一件事、关于史可法老师左光斗的事迹、扬州屠城十日、洪承畴与孙兆奎的对话等内容,附在“参考资料”中。
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是作者游史公祠后的留言。
课文基本上是游记,吊古怀今。
第1自然段写探访民族英烈的缘由,点出主题,表达对英烈“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的崇敬之情。
第2自然段叙述自己探访的地方是扬州的梅花岭。
由梅花岭联想到《梅花岭记》以及史可法镇守扬州的历史事迹。
第3~5自然段详细记述史可法守扬州的事迹,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受命——坚守——殉国,段段惨烈。
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际,困守孤城,为国家的命运“日夜忧虑”,几次上表奏章,“泪流满面”,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感动了部将士卒。
清军兵临城下,史可法知大势已去,做了这样几件事:①血书告急;②拒降;③召集众将发誓言;④安排后事。
件件都围绕“吾誓以身殉城”展开。
六年级教案《梅香正浓》优秀5篇六年级教案《梅香正浓》篇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导入。
2、梅花,以她的超凡脱俗,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梅花,以梅喻人的诗词,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词?3、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英雄辈出,他们如松一样挺拔,如竹一样高洁,如梅一样清香。
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民族英雄史可法,看看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为何会光耀千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将文章读通读顺。
正音:寡廉鲜(xiǎn)耻纵情逸(yì)乐高官厚禄(lù)拜谒(yè)崇(chóng)敬虬(qiú)枝峥嵘(zhēng róng)捐(juān)躯昏庸(yōng) 自刎(wěn)尸骸(hái)飨(xiǎng)楹(yíng)联体恤(xù)戕(qiāng)害伫(zhù)立怂恿(sǒngyǒng)2、指名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全面感知。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1.再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文章写了史可法哪几件事?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史可法的所作所为,无愧于英雄二字,请你挑选出最令你感动的事朗读,并说出你的感受。
3、“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月明故臣心”a.指名读,引导谈体会。
b.思考:文中还能赞美那些具有梅花品质的人呢?4、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再次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史可法那崇高的民族气节与英雄气概。
梅香正浓基础训练一、给加点字注音。
虬.枝()怂恿..()尸骸.()飨.堂()戕.害()二、比一比,组词语。
墓()崇()暮()祟()刎()骸()吻()骇()三、补全下列成语。
()()正气()官()禄()廉()耻视死()()四、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用加点词语造句)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改为“把”字句)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改为陈述句)五、给下列句子排排序。
()他让一束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
()于是他断定,明亮的太阳并不是单一的白色,而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1665年的一天,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
()牛顿又做了许多次试验,出现的都是这种情景。
()当光束从一块玻璃制的三棱镜上通过时,这束光折射在墙上,映出了一条美丽的七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同天上的彩虹完全一样。
阅读提升六、阅读理解。
铁骨铮铮在中华名族的史册上,爱国主义是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志士的名字如繁星浩瀚,壮烈的业绩与日月同光。
民族英雄们以“铁骨铮铮”挺起了中华民族坚贞勇毅、自强不息的脊梁。
抗元将领文天祥,于国家危亡之际,竭诚全力,率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赴死。
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成为激励后人、砥砺气节的千古绝句。
抗金名将岳飞,以。
还我河山,,为铭言,为收复失地,率领岳家军精忠报国,冲锋陷阵,二十年金戈铁马,边关鏖战,英雄们的名字使侵略者闻风丧胆。
爱国诗人陆游心系国家的危亡,两鬓苍苍仍壮心不已,临终时仍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苏武出使被扣,荒漠牧羊十九载,仍手持节杖,心向汉廷。
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这些古代民族英雄一腔浩然气,耿耿忠烈心,历来被人们景仰和称颂。
他们的爱国精神浇铸了后人的钢筋铁骨,鼓舞着近现代英雄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做拼死的抗争。
梅香正浓阅读答案【篇一:精选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考试题】=txt>元考试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些小吾曹州县吏,()。
2.直干壮川岳,()。
(),千年方未已。
3.不要人夸好颜色,()。
4.你的雄姿像(),每一根针叶都闪烁着骄傲。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如果……就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即使……也既然……就1.现在()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2.()松树具有不屈不挠的品格,()我要赞美松树。
3.()豫亲王许给史可法高官厚禄,史可法()不投降。
4.尖尖的竹笋()顶开压在头上的硬土,()还能顽强地生长。
5.()你答应帮助他,()应该尽力去做。
6.()王冕愿意向统治者妥协,()不会过着隐居的生活。
尽管……却不是……而是因为要是……就1.()他脸上的笑纹明显含着被克制的怒意,我()奇迹般地因此逃脱开一个惩罚。
2.“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
你()不用功读书,()太对不起妈妈了啊!……”3.有人叫它“月牙泡”,()它的形状像月牙。
4.每每从眼孑l里望见爸爸阴沉含怒的脸,我就觉得自己()关老爷,()个可怜虫了!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第二部分详细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
共分三件事。
第一件:();在民族危亡之时;第二件事:在明朝大势已去时,();第三件:扬州陷落,()。
2、《梅香正浓》一文赞扬了具有“梅花般品格的()”。
其中重点介绍了明朝遗臣()的感人事迹,并使用()的写法,歌颂了民族危亡之时英雄们的崇高气节。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在括号里1、清兵浮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衷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绿,劝他降清。
()。
3、我自幼哭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簇英列的诗文。
()五、写出下列的修辞方法。
1、再看爸爸,他像老虎一样直瞪着我。
()2、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3、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品读《梅香正浓》语文教案:课文阅读策略与分析引言《梅香正浓》是一篇情感饱满的散文,以美丽的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从课文阅读策略和分析两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品读这篇文学作品。
一、课文阅读策略1.预读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预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预读,可以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便于后续的细读和理解。
在预读《梅香正浓》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标题、开头和结尾,大概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还可以注意一下文章的篇幅、段落以及字体大小等格式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例如,通过预读,我们可以发现,《梅香正浓》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梅花的美丽和与之相关的情感,以及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理解在预读之后,就可以进入到文章的细读阶段。
此时,我们应该仔细地阅读文章的每个段落,对文章中的词语、句子和情感细致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
例如,在阅读《梅香正浓》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描写,例如“巍然屹立”、“如白云从天降世”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受到梅花的美丽。
同时,也可以注意到作者对梅花情感的描写,例如“看到梅花,我就仿佛披上了一件芬芳馥郁的衣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者对梅花情感的表达。
3.分析在理解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作者的立意和表达手法、文章的背景和情感色彩等。
通过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分析《梅香正浓》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梅花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对梅花的情感等。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
二、课文分析1.主题《梅香正浓》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说是“梅花的美丽和与之相关的情感”。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梅花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审美观念。
梅香正浓的意思《梅香正浓》嘿,咱今天就来唠唠“梅香正浓”是啥意思。
你想啊,梅花那可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呀!在那冰天雪地的,别的花都缩起来不敢露头了,梅花却独自绽放,那股子坚韧劲儿,真让人佩服。
那香气,幽幽的,淡淡的,却能飘得老远老远,闻到那味儿,就好像能感受到梅花的骄傲。
“梅香正浓”说的不就是这种坚韧和独特的魅力嘛。
就像咱生活中那些有骨气的人,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像梅花一样挺得住,还能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比如说那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努力奋斗的人,他们身上就有这股梅香。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那真是遇到了不少挫折。
工作不顺利,感情也出问题,就好像被冬天的冷风使劲吹着。
但他可没趴下,就像梅花迎着寒风开放一样,努力调整自己,一点点解决问题。
后来呀,他不仅工作有了起色,还找到了真正适合他的人。
他那时候的状态,就像是梅花绽放时散发的香气,浓郁而又让人难忘。
还有那些在关键时刻坚守原则的人,他们也有这梅香。
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会遇到很多阻碍。
这种人就像那香气扑鼻的梅花,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其实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梅香”。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善良,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梅香正浓啦。
总之呢,“梅香正浓”就是告诉我们要像梅花一样坚韧、独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散发出属于自己的香气。
不管遇到啥样的风风雨雨,都能坚定地开放,让那香气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
哎呀,这么一说,我都觉得自己好像闻到那浓浓的梅香啦!哈哈!怎么样,这下你对“梅香正浓”的意思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呀?咱就这么唠着,希望你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梅香,让生活变得更有味道哟!。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
2、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的乾坤。
天地因有正气而万劫不衰,一个民族也因为有英雄而万代不朽,他们是照耀星空的日月!他们是贯穿古今的永不枯竭的江河!他们是民族的脊梁!这些英雄的品质比松挺,比梅香,比翠竹更挺拔!今天,让我们借助《梅香正浓》这篇课文回到那民族危亡的时刻,感受他们的气概。
二、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
1、读标准音:
2、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过渡语:同学们请看,一位明朝官员,身着明朝官服,端坐堂中,只见他气宇轩昂,正襟危坐,目光深邃,审视远方,这就是史可法。
这座塑像位于扬州史公祠内,每年慕名来此拜谒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那么史可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记述了发生在史可法身上的哪几件事?[
三、合作解疑
1.课文重点写了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共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写在民族危亡之时几次起草奏章,提出救亡方略,规劝皇帝,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
第二件:写史可法在明朝大势已去之时,发誓与扬州城共存亡。
第三件:扬州陷落,史可法宁死不降,最后“大骂气绝身亡”。
2、同学们,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四字短语比较多,你们能不能尝试用四字短语归纳每件事的大意?规劝皇帝――忧国忧民;誓守扬州――英勇无畏铮铮气节浩然正气;气绝身亡――宁死不屈
师:这时,大家对“亡国泪”“故臣心”有了更深的了解吧!那么,带给作者感动得难道仅仅是史可法一个人吗?
3.感情线索:崇高——感动——伤感而肃然——感慨万分
4、朗读
感慨两类人:前一类人,正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应读出崇敬与钦佩;而后一类人,则是中华民族的败类,要读出对他们的痛恨与蔑视。
四、难点探究
1、文章的结尾“梅香”的含义?
“梅香”指梅花的品格,及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身上所体现的凛然正气;“浓”字代表这种精神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永久的……
2、写作方法
文章结尾出现了“浓浓的梅香”与文题“梅香正浓”形成了结构上的首尾呼应。
课文以“虬枝峥嵘”的古梅树点题,中间以死后“葬于梅岭”自勉,结尾又以“浓浓的梅香”作结,梅花的品质与史可法的精神交相呼应,融为一体。
看则写梅,实则写人,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结束语: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浩瀚的夜空,那么,这些在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英烈们无疑就是那璀璨的星斗,是他们将夜空点缀的如此壮丽;如果再将这些英雄们比作那傲雪怒放的梅花,那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铮铮气节有如那浓浓的梅香,必将久久地弥漫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