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车身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69
第1章汽车车身概论汽车车身是指汽车的外部结构,包括车身框架和车身板材组成的整体。
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车身的承重和保护功能,还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外观和 aerodynamics 以及行驶性能。
本章将从汽车车身的定义、重要性、结构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介绍。
汽车车身是整车的骨架,它起到承载和固定其他组件的作用。
除了起到支撑作用外,车身还具有保护车内乘员和驾驶员的作用,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
同时,车身还是外部环境与车内空间的隔离屏障,保证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
车身结构主要分为单壳式和车架式两种。
单壳式车身是指整车的骨架和外板材料是一体成型的,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强度,重量轻、安全性高,适用于大多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
而车架式车身是将车框架和车身外板材料分离,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改装的特点,在重型商用车和越野车中较常见。
车身板材是构成车身的重要部分,通常使用钢铁、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材料。
钢铁是车身板材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性,同时价格相对较低。
铝合金车身板材比钢铁更轻、更耐腐蚀,有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
复合材料车身板材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具有超强的强度和轻量化特点,但价格较高。
除了车身结构和材料,车身外形设计也非常重要。
外形设计不仅能够使车辆更加美观,还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优秀的外形设计能够降低风阻,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汽车车身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钣金加工、焊接、喷涂等工艺。
钣金加工是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切割、弯曲、冲孔等工艺,使其成为符合车身形状的零部件。
焊接是将车身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连接的关键工艺,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点焊、线焊、激光焊等。
喷涂是对车身进行防锈和美观处理的工艺,通常包括底涂、面漆和清漆等工序。
总结起来,汽车车身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载荷和保护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外观和性能。
车身结构和材料的选择、车身外形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的控制都是汽车车身概论中重要的内容。
第一章车身概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社会的象征,汽车工业在带动其它各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显示出其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
车身,作为汽车上的三大总成之一,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
(发动机、底盘、车身)据统计:客车、轿车、专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40~60%;货车——车身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的16~30%;各类车身的制造成本,则高于上述比例。
车身的定义:运送人、货物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结构。
车身的特点:10、是使生产工艺、壳体力学、人体工程学、工业设计、材料学、运输学、心理学、经济学、销售学等众多各不相同的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工业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20、车身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技术条件;舒适性30、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货物完整性保护乘员安全40、汽车的更新换代,关键在车身;50、车身是汽车工业中一个最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分支;60、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车身;70、对销售和用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80、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技术密集型——大量采用最尖端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加工、装配线、机械手、机器人等;劳动密集型——相当一部分仍需手工完成——车身钣金件的手工打磨、补焊、涂胶、内饰及附件装配等。
可以说,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支柱产业),其重中之重为车身。
车身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要求高、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车身技术的开发历来为发达国家所重视。
我国车身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近二十年的事,水平十分落后,尚不完全具备设计开发能力,任务十分艰巨。
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特别是几大轿车基地的建设,已使我国的车身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1 轿车车身的演变轿子→轿式马车→汽车车身。
早在5000年前的古代,世界上就有轿子出现,成为奴隶主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的乘坐工具;3000年前,随着动物的训化,牛车、马车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