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针灸学》歌诀(一)十四经经穴歌01、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0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03、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04、足太阴脾经经穴歌(共21穴):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05、手少阴心经经穴歌(共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穴,神门少府少冲寻。
0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歌(共19穴):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数,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0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歌(共67穴):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长,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骶后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乃胃仓,肓门志室续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针灸必背8首歌诀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中医疗法。
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背诵一些与针灸相关的歌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针灸的知识。
下面是针灸必背的8首歌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一首歌诀:「星屑情深拳无歌,九针奇功养生多。
静心定神寻腧穴,调理经络保健康。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是一门深奥的技术,可以通过调理腧穴和经络来维护我们的健康。
它能够帮助我们静心定神,促进身体的自愈功能。
第二首歌诀:「太阳之火消阴毒,阳亏阴盛神摇曳。
斜劲针刺养阴阳,平衡气血齐生发。
」这首歌诀讲述了阳气与阴气的相互关系。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斜劲刺激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第三首歌诀:「十二经脉穿云凿,上下途中经络通。
取穴痛处调阴阳,碰痛肌肉可放宽。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在十二经脉中选择适当的穴位来调理身体。
只有找准痛处并调动阴阳,才能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第四首歌诀:「风湿寒热筋骨重,湿热瘀血痛如梦。
祛风散寒活血脉,调理机体迎接春。
」这首歌诀指出了针灸疗法在治疗风湿、寒热、瘀血等疾病方面的作用。
通过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使机体调整,更好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第五首歌诀:「固本培元增免疫,针刺腧穴送药丸。
补气养血益阳和,调理内外强身体。
」这首歌诀强调了针灸疗法在增强免疫力、补气养血方面的作用。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起到传递药物的作用,进而调理我们的身体。
第六首歌诀:「五脏六腑奇经络,肾心肺肝脾脑络。
针刺穴位调阴阳,调理脏腑保健康。
」这首歌诀告诉我们,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经络来维护人体健康。
通过刺激适当的穴位来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
第七首歌诀:「寒湿阴虚要去湿,燥热阳亢可扶阳。
寒热湿症三气退,阴阳调和保健康。
」这首歌诀指出了针灸疗法在治疗寒湿、阴虚、燥热、阳亢等症状上的应用。
通过去湿燥、扶阳退三气的方法,可以达到调和阴阳、维护健康的效果。
最后一首歌诀:「针灸护脑身心愉,穴位腧穴疗病愈。
针灸经典穴位速记歌诀中医之声公众号1、精【梦遗泄精】心俞、白环俞、膏肓俞、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或针或灸。
【无梦泄精】肾俞、关元、中极,灸之。
【精溢失精】中极、大赫、然谷、太冲,针之。
【精浊自流】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灸之。
【虚劳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2、气【一切气疾】必取气海、或针或,灸之。
【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针之。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针之。
【短气】大陵、尺泽、,针之(属气实者);大椎、肺俞、神阙、肝俞、鱼际,灸之(属气虚者)。
【少气】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下廉、行间、然谷、至阴、肝俞、气海,或针或灸之。
【上气】太冲,灸之。
【欠气】通里、内庭,针之。
【气急食不消】太仓,灸之。
【冷气脐下痛】关元,灸百壮。
3、神【精神萎靡】关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内关、阴陵泉、侠溪、行间针灸之。
【心憺憺大动】大陵、三里,针之。
【失志痴呆】神门、中冲、鬼眼、鸠尾、百会、后溪、大钟,灸之。
【妄言妄笑】神门、内关、鸠尾、丰隆,针之。
4、血【衄血吐血下血】隐白、大陵、神门、太溪,针之。
【衄血不止】囟门、上星、大椎、哑门,俱灸之;或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之,再针合谷、内庭、三里、照海。
【吐血】针风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三里;或灸大陵。
【呕血】上脘、大陵、曲泽、神门、鱼际,针之。
【大便血】关脉芤。
大便出血数斗者,膈俞伤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肺俞,针之【虚劳吐血】中脘、肺俞、三里,灸之【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下血不止】脐心对过脊骨上灸七壮5、梦【惊悸不眠】阴交,针之【烦不得卧】浮郗,针之【沉困睡多】无名指第三节尖,屈指取之,灸一壮【胆寒不得睡】窍阴,,针灸之【多梦善惊】神门、心俞、内庭,针之6、声音【卒然无音】天突,针之【厥气走喉不能言】照海,针之【喉痹卒喑】丰隆,针之【暴喑】合谷,针之;天鼎、间使,亦针之7、言语【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通谷、大椎、支沟,针之【舌强难言】通里,针之【舌缓不能言】哑门,针之【舌下肿难言】廉泉刺之8、津液【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盗汗】阴郗、五里、间使、中极、气海,针之【盗汗不止】阴郗泻之【虚损盗汗】百劳、肺俞,灸之【伤寒汗不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9、痰饮【痰饮】诸凡痰饮,必取丰隆、中脘【胸中痰饮不食】巨阙、足三里,灸之【溢饮】中脘,灸之【痰饮久患不愈】膏肓,灸之,愈多愈妙10、胞宫【月经不调】中极、三阴交、肾俞,针之【月经断绝】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四满、三里,针灸之【崩漏不止】血海、阴谷、三阴交、行间、太冲、中极,针灸之【赤白带下】中极、肾俞、三阴交、章门、行间,针灸之【白带】中极、气海、委中,针之【白带】曲骨、承灵、中极,针灸之11、虫【劳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12、小便【癃闭】照海、大敦、委阳大钟、行间、委中、阴陵、石门,针之【小便淋闭】关元、三阴交、阴谷、阴陵、气海、太溪,针之【石淋】关元、气海、大敦,针之【气淋】气海、关元,针之【血淋】阴陵、关元、气冲,针之【小便滑数】中极灸、肾俞、阴陵、气海、阴谷、三阴交,针之【遗尿不禁】阴陵、阳陵、大敦、曲骨,针灸之【茎中痛】行间,灸之,中极、太溪、三阴交、复溜,针之【白浊】肾俞,灸之;章门、曲泉、关元、三阴交,针之【妇人阴中痛】阴陵泉,针灸之【妇人转脬不得尿】曲骨、关元,针灸之13、大便【渴饮欲泻】大椎灸三五壮【泄泻久年不愈】百会灸五七壮【久泄痢】天枢、气海,灸之【泄痢不止】神阙灸七壮;关元灸三十壮【溏泄】脐中、三阴交,灸之,以多为妙【飧泄】阴陵、巨虚、上廉、太冲,灸之【泄泻如水,肢冷脉绝,腹痛短气】气海灸百壮【下痢血脓腹痛】丹田、复溜、小肠俞、天枢、腹哀,灸之【冷痢】关元灸五十壮【里急后重】合谷、外关,针之【痢不止】合谷、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关元、神阙、中极,针灸之【一切下痢】凡诸下痢,皆可灸大都五壮、商丘、阴陵各三壮。
26首中医针灸穴位歌诀
1. 人中央,隆冬腮;太阳穴,舒通血脉。
2. 耳垂下,迎香馥;听官穴,疼痛损寿。
3. 整齐眉,天柱峰;本神门,调和情绪。
4. 丝竹状,外关丹;阳白穴,头痛神清。
5. 人墙描,掌中心;中腔穴,消食去痰。
6. 肩井穴,委中尖;大椎背,舒缓疼痛。
7. 辨正膝,足三里;太乙穴,治疗气滞。
8. 衡门穴,中极会;窗脉穴,头晕快散。
9. 苦参穴,金堂棱;太冲穴,寒湿亡。
10. 足堂穴,下兑膀;液门穴,调经止痛。
11. 气舒郎,仰山岗;阴囊穴,行气通阳。
12. 幽门穴,黄帝第;颊车穴,解除牙痛。
13. 通谷穴,中央谷;丰隆穴,舒经血脉。
14. 提肓穴,不去汤;大溪穴,镇定心慌。
15. 血穴鱼,相三里;关元穴,益精无疲。
16. 海仓穴,下谷操;腹结穴,去肠胀痛。
17. 俞府穴,太阳台;百会穴,疏风明目。
18. 承山穴,神仙洞;仰鱼状,止泪光。
19. 心穴腹,大椎狮;肾俞穴,益生发育。
20. 下巨源,负心谷;冲门穴,月经不调。
21. 陶道穴,与溪索;地摊穴,消散湿气。
22. 廉泉穴,本体关;太平山,平衡腰痛。
23. 五劳藏,中膻关;命门穴,壮阳补肾。
24. 阳池穴,三阳侧;地机穴,安胎固宫。
25. 建里穴,男女间;大包穴,通经活血。
26. 四白草,消胸痛;巨阙穴,调节气机。
中医针灸治疗学记忆歌诀中医学考研必然是枯燥的,如何利用有效有趣的方法将知识掌握也是一门学问,下面给带来的是关于中医考研针灸学的口诀,希望对大家有用。
针灸治疗歌诀(一)恶寒发热风寒证,大椎曲池合谷并,能清里热兼解表,暑湿外邪亦参用,头项强痛若明显,风池风府穴不忘,热盛心烦兼尿黄,内关两穴效非常,谵语便秘胃家实,足三里配丰隆治,胁痛呕吐少阳症,支沟阳陵泉共用,气逆而致咳嗽喘,鱼际穴再加少商,倘若过敏荨麻疹,合谷去掉三里增。
大椎、曲池、合谷相配,一切风寒暑湿邪可祛,能清里达表。
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二)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能升且能散,二穴同为手阳明,上焦风热能清散,头面诸窍若有病,选配各穴效更专,风池头维头晕痛,睛明丝竹目翳生,迎香素髎鼻渊痔,听会翳风耳鸣聋,支沟劳宫治口臭,鱼际可医咽肿痛,龈肿齿痛下关穴,口眼歪斜地(仓)颊(车)针。
曲池、合谷为清热散风之要穴。
二穴属大肠经,曲池行气;合谷升而能散,使轻清之气上浮。
人之头为诸阳之会,耳目口鼻咽喉皆禀清阳上升之气,故和清窍。
合谷配曲池能起清散作用,扫荡一切邪秽。
(三)环跳阳陵调气血,搜风祛湿通经络,二穴俱属足少阳,性能舒筋利关节,诸痹不仁及不遂,腰腿疼痛及痿躄。
环跳、阳陵泉通经络,调气血,搜风祛湿。
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可舒筋利节。
环跳搜经络之风及四肢风邪,主治中风偏瘫以及诸痹不仁、瘈疭筋挛、腰腿疼痛,环跳合阳陵泉,二穴相应,功效相得益彰。
(四)曲池在肘阳陵膝,具在四肢关节地,清肺走表行气血,舒筋利节能泻里,肝肺气郁胸胁痛,热结肠胃俱可医。
为半身不遂,历节诸痹主方。
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
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
穴位歌诀
1、五输穴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
肝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大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三关冲、液门、中诸、支沟、天井;
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胃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
胆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
膀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2、原穴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3、十五络穴肺经列缺胃丰隆,心经通里肾大钟
小肠支正大偏历,心包内关肝蠡沟
膀胱飞扬焦外关,胆是光明脾公孙
督脉长强任鸠尾,脾之大络大包同。
4、十二募穴
肺募中府心巨阙,肝募期门脾章门;
肾募京门胃中脘,胆募日月焦石门;
小肠关元大天枢,膀胱中极膻中络。
5、八脉交会八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6、八会穴歌诀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7、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经阴郄小养老,肝胆中都与外丘,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
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8、本经母子补泻
肺太渊尺泽大曲池二间
脾大都商丘胃解溪厉兑
心少冲神门小后溪小海
肾复溜涌泉膀至阴束骨
包中冲大陵焦中渚天井
肝曲泉行间胆侠溪阳辅。
针灸师取穴必背120条歌诀1、五劳七伤少药医,膏肓百劳灸三里。
上穴隔姜用艾灸七壮。
2.气喘咳嗽灸肺俞,膻中俞府丰隆炷。
肺俞、膻中、俞府用米粒大艾炷平灸各三壮,丰隆隔姜灸五壮。
3.气急哮喘难履步,膻中气海又俞府。
膻中、气海、俞府三穴用米粒大艾炷各灸三壮。
4.寒热往来潮如芳,膏肓身柱三里详。
膏肓、身柱、足三里穴各隔姜灸五壮。
5.肩背瘙痒多缠绵,三角肌边分肉间。
用米粒大艾炷灸三壮。
6.痈毒流注多发疡,腰尻气海俞加壮。
气海俞平灸七壮。
7.慢性阑尾炎痛甚,左手间使补泻灵。
左手间使穴先补后泻。
8.阳狂阴痫厥无知,百会鸠尾穴太冲。
百会、鸠尾穴用米粒大艾炷灸五壮,针泻太冲穴。
9.全身瘙痒多疹斑,风门肘尖气海俞。
用米粒大艾炷平灸各三壮。
10.胃脘疼痛连背胸,中脘三里内关补。
用银针针中脘八分,针柄用艾烧三壮,内关用银针针一寸,火灼针柄三壮,足三里穴隔姜灸五壮。
11.痞块疟母痛坚满,痞根脾俞泻太冲。
痞根穴、脾俞穴用艾灸,太冲穴针泻。
12.阴水腹胀脾肾虚,水分气海三里炷。
以上三穴隔姜灸七壮。
13.七疝痞气及偏坠,大敦阑尾太冲追。
大敦、阑尾穴用米粒艾灸三壮,针泻太冲穴。
14.暑秽入络难举立,阳陵承山委中血。
15.脑炎头痛人昏迷,上星太阳及人中。
16.虚腰闪痛动呻吟,温补尺泽及腰缝。
用银针温补尺泽。
腰缝(肾俞、气海俞)。
17.儿童遗尿灸不愈,温补命门白环俞。
18.小儿足痿步难行,委中承山填虚针。
19.偏正头痛有二般,有疾无疾细推看。
痰饮解中脘,还加艾炷灸安然,风患合谷丝竹空,外加三里泻自安。
20.正头大痛及顶星,虚痛实痛最难分,实则手按更见痛,虚则搭扪痛停。
虚则温补实则泻,百会合谷太上星。
21.破伤风损肌肉破,外传风毒牙关紧,角弓反张吐涎沫,抽搐不宁动即惊,凤池、曲池腰背缝,委中申脉照海寻。
22.眼生翳膜何穴治,睛明合谷四白穴,太阳出血光明泻,大小骨空灸之灵。
23.迎风冷泪风串目,攒竹针之灸骨空,妇人还防秽经冲,泻刺三阴灸泪空。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
十二针灸口诀顺口溜大全包括:
1.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 胸胁弱有病,授予内关经,酸痛取阿是,百病用膏肓。
3. 天枢足三里,胀满还后溪,脉病取血海,脾伤找公孙。
4. 伤寒过经期,气海当相宜,诸般中毒症,可以下涌泉。
5. 刺在腰俞上,多行气血通,鸠尾针出血,能使痢疾松。
6. 中风须防己,热病大椎当,黄疸取阳陵,腹满刺中脘。
7. 伤寒并堆积,期门穴有功,妇人心下痛,少府穴最灵。
8. 委中出血主腰痛,项强反张风府中,脾胃生病归足三,腹胀公孙与内关。
9.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10.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背痛宜先,膻中内关大椎间。
11. 肾强腰痛不能行,须把委中穴下针。
12. 眩晕欲倒不用慌,太阳印堂并风池。
针灸45个必背口诀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针灸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针灸知识和技巧,以下为大家总结了45 个必背口诀。
一、经络穴位口诀1、任督二脉走正中,十四经脉紧相连。
2、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5、心经穴位九穴真,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小肠经穴十九中,少泽前谷后溪隆,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中,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连天窗逢,天容颧髎听宫终。
二、穴位定位口诀7、尺泽肘中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8、孔最腕横纹上 7 寸,太渊掌后横纹桡侧端。
9、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0、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1、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2、合谷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3、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4、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处。
15、曲池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三、针刺手法口诀16、进针手法要轻柔,缓慢刺入防疼痛。
17、提插捻转要适度,得气感应细心求。
18、补泻手法分阴阳,徐疾轻重各有方。
19、烧山火能补虚寒,透天凉可泻实热。
20、迎随补泻看经脉,顺经为补逆为泻。
四、针灸配穴口诀2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2、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3、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24、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25、上肢取曲池,下肢阳陵泉。
26、酸痛取阿是,昏厥人中苏。
五、针灸禁忌口诀27、孕妇针刺要谨慎,腰骶腹部穴位禁。
28、小儿囟门未闭合,头部穴位莫深针。
29、大醉大怒与过劳,饥饿过饱皆不宜。
30、皮肤破损有炎症,避开病灶防感染。
六、常见病针灸治疗口诀31、感冒风池和大椎,头痛太阳加印堂。
32、牙痛下关与颊车,面瘫地仓透颊车。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精心整理
常用针灸穴位治疗歌诀
1、外感头痛北风太烈。
(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内伤头痛【实证】北风微。
(百会,风池,头维)
【虚证】北风足。
(百会,风池,足三里)
2、漏肩风阵前聊语。
(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3、腰痛阿是大肠畏重。
(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4、痹证:(阿是穴、局部经)
(1)行痹:割血。
膈血。
(膈俞,血海)
(2(3(45
15、耳聋,耳鸣【实证】侠医在中渚听开会。
(侠溪,翳风,中渚,听会)
【虚证】照海宫,光太稀。
(照海,听宫,太溪)
16、牙痛何故下车。
(合谷,下关,颊车)
17、咽喉肿痛【实热】何故内庭斥责关绍商。
(合谷,内庭,尺泽,关冲,少
商)
【虚热】光照海,鱼太稀。
(照海,鱼际,太溪)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顺口溜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胱,小趾肾经胸包镶。
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
穴位归类
1、补气穴:气海、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理气穴:膻中、内关、气海、太冲、行六、大陵。
4、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5、散瘀穴: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