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背记 针灸歌诀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6
针灸歌诀配方1、头部头风——囟会、玉枕。
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百)偏头痛——悬颅、颔厌。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
(百)头痛——强间、丰隆。
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百)项强恶风——束骨、天柱。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
(百)项强伤寒——温溜、期门。
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百)瘿气——浮白。
瘿气须求浮白。
(百)疬疮——五里、臂臑。
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百)头风头痛——申脉、金门。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
(标)偏正头痛——列缺、太渊。
列缺头痛以偏正,重泻太渊无法应。
(席)头风——神庭。
神庭理乎头风。
(玉赋)项急——风府。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
(通)头晕目眩——风池。
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通)脑晕目赤——攒竹。
脑晕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通)头项强——承浆。
头项强,承浆可保。
(通)头痛难忍——丝竹空。
丝竹空疗头痛不忍。
(通)头项痛——后溪。
头痛,拟后溪以安然。
(通)偏正头痛——列缺。
偏正头痛泻列缺。
(灵)头部痛——列缺。
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兰)伤寒头痛——外关。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动泻自安然。
(兰)头风——神庭。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玉歌)头项强痛——承浆、风府。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玉歌)偏正头痛——丝竹空、率谷。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玉歌)偏正头痛——风池、合谷。
偏正头风痛难移,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玉歌)眉间疼痛——攒竹、头维。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玉歌)乳鹅——少商乳鹅之症少人医,必用金针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后,即时安稳免灾危。
(玉歌)头痛、眩晕——百会。
头痛眩晕百会好。
(胜)瘰疬——少海、天井。
瘰疬少海天井边。
(胜)头风——风池。
头风头痛灸风池。
(胜)头痛发热——外关。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1. 《穴位分布口诀》一背头面五官穴,睛明攒竹丝竹空。
二记上肢手上穴,合谷曲池肩髃中。
三想下肢脚上穴,足三里和三阴通。
四忆胸腹穴位多,膻中中脘气海逢。
五思腰背穴位密,肾俞命门大肠俞。
六念四肢关节处,环跳阳陵阴陵谷。
七记特殊穴位妙,人中涌泉百会好。
八背经络走向线,手三阴来手三阳。
九记穴位功效奇,止痛安神与调气。
十要反复多温习,针灸知识心中记。
2. 《针灸手法口诀》一针轻刺像蚊虫,慢慢推进不疼痛。
二提微微向上抽,感觉针下轻且松。
三捻左右旋转动,如同螺丝慢慢攻。
四插深深往里送,谨慎小心莫匆匆。
五捣如同鸡啄米,快速轻点有作用。
六刮针柄轻轻划,好似竹枝把风刮。
七弹针尾轻轻弹,微微震动经络欢。
八摇针体左右摆,好似小船水中来。
九飞进出针速度快,眨眼之间穴位在。
十留留针时间要恰当,病情不同细思量。
3. 《经络走向口诀》一手太阴肺经走,从胸走向手外头。
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行至头面中。
三足阳明胃经忙,头面一直到足旁。
四足太阴脾经行,从足走向腹内停。
五手少阴心经连,从胸走向手下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通往头侧迎。
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经脉成。
八足少阴肾经通,从足行至胸当中。
九手厥阴心包经,从胸到手路途定。
十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行至头侧情。
4. 《穴位定位口诀》一找眉间印堂穴,两眉之间很明确。
二寻鼻翼外迎香,鼻旁五分记心房。
三定耳屏前听宫,张口凹陷在其中。
四察手腕太渊处,桡侧横纹脉搏抚。
五测膝盖外犊鼻,屈膝就能找得齐。
六量外踝尖申脉,轻松定位不费猜。
七探肚脐下关元,四指距离正中边。
八寻肘横纹曲池,屈肘骨头外凸起。
九观背部大椎突,低头最高骨节处。
十认内踝尖照海,凹陷之中把它待。
5. 《常见病症针灸口诀》一遇感冒针灸帮,风池大椎合谷良。
二有头痛寻太阳,印堂百会效果强。
三患咳嗽肺俞用,列缺膻中止咳功。
四逢胃痛选中脘,足三里穴疼痛缓。
五遇失眠针神门,三阴交和安眠寻。
井荥输原经合歌-五输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十二原穴歌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胱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原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为“十二原”。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则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
十六郄穴歌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郄穴: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
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上(只有梁丘在膝上)。
中医针灸歌诀完整版大全,每日必背2020-02-12 10:55 来源:好大夫教育4583人中医针灸歌诀完整版大全,每日必背,好大夫教育整理详细资料如下:第一章: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针灸歌诀全汇总
针灸歌诀全汇总,分部位、病症、操作技巧如下:
一、头部:
1.针灸头痛,脑门三分,太阳、风池、承浆;
2.眼疾眩晕,太阳、攒竹、肝俞;
3.耳鸣耳聋,太阳、听会、耳门;
4.面瘫口眼斜,趺跖、颊车、四白;
5.鼻塞流涕,大椎、印堂、迎香。
二、颈部:
1.肩颈痛楚,肩井、风池、天柱;
2.痰喘咳嗽,夹脊、风门、肺俞;
3.颈椎不适,风府、大椎、太阳;
4.眩晕目眩,风池、攒竹、迎香;
5.头晕烦躁,百会、大椎、足三里。
三、背部:
1.肩背疼痛,颈肩、肺俞、脊中;
2.腰背酸痛,大椎、腰俞、中脘;
3.乳腺增生,膀胱俞、丰隆、涌泉;
4.背部道素,大椎、脊中、腰俞。
四、手臂:
1.手臂酸痛,肩井、劳宫、外关;
2.手指麻木,心俞、极泉、大椎;
3.手腕扭伤,手三里、内关、神门;
4.肘骨折伤,深邃、内关、肘髎。
五、腰部:
1.腰椎间盘,肾俞、中脘、命门;
2.腰肌劳损,腰俞、大椎、肺俞;
3.坐骨神经痛,大殿、膀胱俞、承山;
4.男性阳痿,伏兔、气海、命门。
六、腿部:
1.膝关节疼痛,阳陵泉、曲池、足三里;
2.脚肿水泡,太溪、涌泉、荥穴;
3.脚底肌肉疼,太溪、足三里、夹足;
4.腿筋扭伤,风池、曲骨、膝关、外关。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速记——针灸特定穴歌诀针灸特定穴歌诀:
1. 头部:百会、风池、太阳、阳白、承浆、耳门、颞车、迎香、印堂、神阙。
2. 面部:足三里、地仓、巨骨、颊车、桑枢、四白、迎香、印堂。
3. 胸部:足三里、曲池、中府、天突、巨阙、天枢、胸口、鱼际、心俞、抱郎。
4. 腹部:足三里、曲池、中府、关元、气海、气冲、神阙、天突、下腹俞、天枢。
5. 腰部:大敦、丰隆、鲁巷、脊中、中脘、命门、悬针、长强、筋缩、静脉海。
6. 上肢:臂口、肩井、曲池、大陵、天宗、侠溪、手太阴心包经及相应穴位、手阳明大肠经及相应穴位。
7. 下肢:长强、伏兔、足三里、太溪、曲泉、足太阳膀胱经及相应穴位、足阳明胃经及相应穴位。
温馨提示:以上穴位是针灸考试重要的穴位,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与记忆。
针灸治疗趣味记忆歌诀外感头痛北风太烈。
(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2,内伤头痛【实证】北风微。
(百会,风池,头维) 【虚证】北风足。
(百会,风池,足三里) 3,落枕警钟外公,后妻。
(肩井,悬钟,外劳宫,后溪) 4漏肩风阵前聊语。
(肩贞,肩前,肩髎,肩髃) 5,腰痛阿是大肠畏重。
(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6中风【中经络】三阴天,水沟内唯剩几尺泽水。
(三阴交,水沟,内关,委中,极泉,尺泽) 【中脏腑闭证】何故十二水沟内臭气太冲。
(合谷,十二井,水沟,内关,太冲) 【中脏腑脱证】人中内元,气,神脱了。
(水沟,内关,关元,气海,神阙) 7,眩晕【实证】北风太猛冲内关。
(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虚证】山里北风伤肝肾。
(足三里,百会,风池,肝俞,肾俞)8,面瘫攒四百车洋白鱼,捆抡地仓了。
(攒竹,四白,颊车,阳白,鱼腰,昆仑,地仓,颧髎) 9,不寐神僧照印堂,四神安眠。
(神门,申脉,照海,印堂,四神聪,安眠) 10,感冒何故有太阳,缺大风。
(合谷,太阳,列缺,大椎,风池) 11,哮喘【实证】肺吐痰烈,吃则定喘。
(肺俞,膻中,列缺,尺泽,定喘)【虚证】山里高荒,太远太稀,肺肾定喘。
(足三里,膏肓,太渊,太溪,肺俞,肾俞,定喘) 12,胃痛内关走三里,中脘痛。
(内关,足三里,中脘)13,呕吐同胃痛 14,泄泻【急性】阴陵泉上巨虚,天输水分。
(阴陵泉,上巨虚,天枢,水分)【慢性】公孙天神住山里。
(公孙,天枢,神阙,足三里)15,便秘天水丰隆,归来支沟。
(天枢,水道,丰隆,归来,支沟) 16,痛经【实证】三次交战,中计痴了。
(三阴交,中极,次髎) 【虚证】山里三叫,气海痛。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7,崩漏【实证】公孙在大观园三叫吟。
(公孙,关元,三阴交,隐白)【虚证】山里三叫气海崩漏。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18,缺乳膻中乳根少泽。
(膻中,乳根,少泽) 19,遗尿大观园三次交战,中计光输。
(关元,三阴交,中极,膀胱俞) 20,瘾疹何故委曲割腕输血。
执业医师针灸速记歌诀一、十四经脉速记歌诀(一)十二经脉歌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列缺与鱼际,太渊经渠与寸口,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眼眶下方横,再从四白入下颌,大迎颊车耳前升,犊鼻通里迎香分,足三里犊鼻穴前巨,梁丘丰隆膝眼存,再进三寸三里穴太,头维四五并角孙,再入大迎三穴接天,水突气舍连胸乡,缺盆气户连俞府,下寻极泉腋下过,进肩髃巨骨向外分,天鼎扶突接禾髎。
手少阴心经: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偏历及温溜,神门腕上锐骨获,听宫耳前珠上生,欲觅耳聋瘖变音。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承泣颧髎下关近,昆仑委中申脉接,殷门附分到秩边,委阳浮郄相并列,承筋承山相次行,飞扬跗阳至昆仑,再与申脉并相接。
五处眉本细搜寻鱼腰阳白参角内上二七从正营目系内足睛主脐腰部数循上项泥丸会阴谷最后落地是阴申初肾足少阴舌旁正当中外丘育太溪存京骨仆参附分黄活踝斜交三阴交,陷谷庭道别内外踝能诸肿至阴暴厉至喉咙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肓俞脐旁二寸良石门通关元募中央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紫宫玉堂膻中周荣隔下三寸关元中下二寸中极育蓓长江黄海间血室章门季胁渊液腹维海底关门幽门荡谷上巨阙幽门相表里间使大陵通劳宫中冲中府云门期门章门在中间募在膈下巨阙旁二寸陷中当脐旁二寸期门章门旁四寸五里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脾枢箕门胃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太白公孙隐白大都太冲经渠阳池液门厉兑窍阴侠溪阳辅申脉金门仆参昆仑曲泉养老至阴束骨足通谷厉兑申脉交可病患.。
针灸45个必背口诀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针灸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针灸知识和技巧,以下为大家总结了45 个必背口诀。
一、经络穴位口诀1、任督二脉走正中,十四经脉紧相连。
2、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5、心经穴位九穴真,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小肠经穴十九中,少泽前谷后溪隆,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中,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连天窗逢,天容颧髎听宫终。
二、穴位定位口诀7、尺泽肘中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8、孔最腕横纹上 7 寸,太渊掌后横纹桡侧端。
9、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0、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1、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2、合谷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3、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4、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处。
15、曲池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三、针刺手法口诀16、进针手法要轻柔,缓慢刺入防疼痛。
17、提插捻转要适度,得气感应细心求。
18、补泻手法分阴阳,徐疾轻重各有方。
19、烧山火能补虚寒,透天凉可泻实热。
20、迎随补泻看经脉,顺经为补逆为泻。
四、针灸配穴口诀2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2、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3、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24、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25、上肢取曲池,下肢阳陵泉。
26、酸痛取阿是,昏厥人中苏。
五、针灸禁忌口诀27、孕妇针刺要谨慎,腰骶腹部穴位禁。
28、小儿囟门未闭合,头部穴位莫深针。
29、大醉大怒与过劳,饥饿过饱皆不宜。
30、皮肤破损有炎症,避开病灶防感染。
六、常见病针灸治疗口诀31、感冒风池和大椎,头痛太阳加印堂。
32、牙痛下关与颊车,面瘫地仓透颊车。
针灸学歌诀汇总针灸学歌诀汇总如下:
1. 经穴总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少商鱼际及太渊;
尺泽孔最列缺处,经渠尺泽在臂前;
大椎陶道三四间,肺俞身柱在肩端;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在乳上动脉边;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间;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一寸连;
鱼际掌侧横纹头,太渊掌后纹下安;
鱼际直上横纹处,少商穴在大指端。
2. 十二经脉歌诀:
手太阴肺中府始,少商穴止于拇指端;
手阳明经商阳始,少泽穴止于食指端;
足阳明经厉兑始,至迎香于鼻翼端;
足太阴经隐白始,至大包于腋窝端;
手少阴心起于极泉,神门穴止于掌中端;手太阳经小海始,至听宫于耳前端;
足太阳经至阴始,束骨穴止于脚趾端;
手少阳经天井始,至耳门于耳前端;
足少阳经光起始,止窍阴于脚趾端;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终止于中指端;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于小指端;
足厥阴肝经大敦始,止于蠡沟于脚内踝端;足少阴肾经涌泉始,止于俞府于胸前正中线。
井荥输原经合歌-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胱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原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为“十二原”。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则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郄穴: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
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上(只有梁丘在膝上)。
郄穴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阴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十五络穴歌
肺络列缺大偏历,脾络公孙胃丰隆。
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
心包内关三焦外,胆络光明肝蠡沟。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络脉在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腧穴,称为络穴,共十五个络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脉分出部,任脉之络穴在上腹剑突下,督脉之络穴在尾骨尖下,脾之大络大包穴在腋中线直下第六肋间隙。
其主治病证单用可治本经脉、本络脉病,与原穴相配可治表里两经病、表里脏腑病。
任脉鸠尾
督脉长强
脾之大络大包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
均分布在腕踝关节上下。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以八脉交会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包括: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跷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跷脉)。
十二经脉流注口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肺
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中焦的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各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从而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都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下合穴主要用求治疗相应的腑病。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气会膻中血膈腧。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称为八会穴。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的八会穴来治疗。
具体为:脏会——章门——肝经,腑会——中脘——任脉,气会——膻中——任脉,血会——膈俞——膀胱经,筋会——阳陵泉——胆经,脉会——太渊——肺经,骨会——大杼——膀胱经,髓会——绝骨——胆经。
六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少腹三阴谋。
六总穴指历代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六个经验效穴。
《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说明头项、面口、肚腹、腰背部的病症,不论是虚实寒热,发病的急暴缓慢,都可以据情选用,或再配其他穴位治疗。
后人在此基础上,更增添其他内容。
“心胸取内关,少腹三阴谋”,与四穴总歌押韵,在治法中常用到,亦可同时背诵。
十二经募穴歌
大肠天枢肺中府,关元小肠巨厥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肝胆期门日月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
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十二募穴。
若六腑有病,相应的募穴会有反应,可诊断六腑有疾。
同时,募穴在临床上可用于治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