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新老路基结合处综合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373.11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新老路基衔接处理措施软土地基的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
在进行新老路基衔接处理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新老路基之间的衔接处稳定、牢固、耐久。
首先,进行新老路基衔接处理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实验研究,了解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能力以及变形特性等。
这有助于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其次,为了增加新旧路基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衔接处设置加固梁、预埋钢板、锚杆或者使用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加固。
这个措施将增加新老路基之间的侧向抗滑能力,减少不均匀沉降。
另外,对于软土地基,可能存在较大的沉降。
在进行路基衔接处理时,需要对衔接处进行补强加固,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可以在软土地基上设置增厚的公路路基,并在底部加设加固层,以增加路基的整体承载力。
此外,还可以采取预压和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以减少沉降量。
在进行新老路基衔接处理时,还需要考虑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和排水条件。
若软土地基水分过高,可以通过降低路基表面高度,增加地基排水设施等方式改善排水条件。
同时,还可以在路基表面增加防渗措施,如铺设防渗地膜,以减少水分对软土地基的影响。
此外,在软土地基的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中,需要注意新老路基之间的平滑过渡。
可以使用沉降量较小的填料进行填筑,以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同时,可以设置过渡带,将新旧路基之间的高差过渡平滑地连接起来,以提供舒适的行驶条件。
最后,对于软土地基的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还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
通过对路基沉降、变形等参数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安全运营。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在处理新老路基衔接时,需要考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摩擦力、沉降特性、水分排水条件等因素。
通过加固衔接处、增加路基承载能力、改善排水条件、平滑过渡连接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加宽扩建工程中的新老路基衔接问题。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老路交汇处的路基、路面、桥梁、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
其中,新老路交汇处路基工程是该项目的关键部分,对于确保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新老路交汇处路基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单位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 施工人员组织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个工种的施工人员。
3. 施工机械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需求,配备各类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摊铺机、水泥搅拌车、混凝土搅拌站等。
4. 施工进度安排按照工程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施工图纸及资料: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
(2)施工材料:根据工程需求,提前采购各类施工材料,确保材料质量。
(3)施工设备: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4)施工场地: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畅通。
2. 施工工艺(1)路基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推土机进行土方开挖,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路基填筑:选用优质填料,采用分层填筑、压实的方法进行施工。
(3)路基压实: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路基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路基排水:设置排水沟、检查井等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5)路基防护:采用砌筑防护墙、设置边坡植被等措施进行路基防护。
(6)路基平整:采用推土机、平地机进行路基平整,确保路基表面平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7)路基路面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沥青稳定碎石作为基层材料,采用摊铺机、压路机进行施工。
(8)路基路面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采用摊铺机、压路机进行施工。
3. 施工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试论道路桥梁改造工程中新老路基衔接处理摘要: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改造工程日益增多。
在改造过程中,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针对道路桥梁改造工程中新老路基衔接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道路桥梁;改造工程;新老路基衔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道路桥梁都面临老化、承载能力下降的问题。
因此,对旧的道路桥梁进行改造工程成为必要的措施。
在改造过程中,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旨在探讨道路桥梁改造工程中新老路基衔接处理的问题,并分析其相关技术要点。
一、新老路基衔接处理的重要性在道路桥梁改造工程中,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不仅是一项技术难题,更是一项关乎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大问题。
新老路基的衔接处理,如同桥梁的关节,既要稳固,又要灵活。
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路基不均匀沉降、滑坡、开裂等,进而影响道路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这些问题的出现,轻则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重则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对新老路基进行有效地衔接处理,是改造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新老路基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比如,新路基的压实度、含水量等因素可能影响到老路基的稳定性;而老路基的变形、承载力等又可能对新路基的施工造成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进行综合处理。
例如,可以采用适当的填筑材料,对新老路基进行分层压实;或者通过设置过渡段,减小新老路基的沉降差;还可以通过加固、排水等措施,提高新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这些技术措施的选用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环境、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
二、新老路基衔接处理的原则1.稳定性原则新老路基的衔接必须保证整体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增加路基压实度、加强排水设计等,以降低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浅谈路基拓宽中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处治技术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很多原本的公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通行需求了,所以需要对公路进行拓宽改建。
拓宽改建的路基质量决定着拓宽后的公路使用寿命,引起新旧路基结合处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因为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另一种就是路基填土的强度不足。
在结合时两者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或者时局部应力的集中,导致路面呈撕裂状的裂缝。
为了能够有效的对路基结合处的问题进行处治,以中山市的公路网建设为例,从多个方面来对路基结合处治技术进行研究。
一、路基拓宽新旧路基结合處容易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新旧路基的衔接处理不当在进行路基拓宽时,新旧路基的衔接位置一直是拓宽工程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如果在施工衔接的过程中,没有对路基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很有可能导致路面的表层水分渗透到路基位置,使路基的变形和沉降问题加速发生;如果新旧路基在衔接时,衔接位置的强度不同,而且还没有对衔接位置进行适当的加筋加固,很有可能导致新旧路基的衔接面出现滑动的现象,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纵向裂缝的产生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新旧路基之间的沉降存在差异,旧的公路路基建成时间比较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路基已经被路面的荷载压实的比较稳定。
而新建的路基因为建成的实践比较短,在投入使用之后,经过路面荷载的压迫,肯定会出现路基的大幅度变形和沉降。
新旧路基的结合处因为两者的变形和沉降不同就会导致公路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出现纵向裂缝。
(三)新旧路基两者的刚度和强度不同新旧路基因为两者建立在不同的时间,所以施工时所用到的材料,以及压实技术都是不同的,两者的土体结构肯定会有差异。
旧路基因为建成时间比较早,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施工,填筑土层也早都被路面荷载压实,不会出现路基结构的变形而影响整个刚度和强度的变化。
但是新路基却不同,新路基因为建成的时间比较短,路基中的土层仍然存在着压实的空间,所以在投入使用与旧路基结合时,必然会被再次压实,出现刚度和强度的变化。
公路改扩建的新旧路基结合部处理分析发表时间:2020-05-12T03:48:21.424Z 来源:《建设者》2020年4期作者:赵寅王帅[导读] 为今后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一句,以确保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质量。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公路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拓宽改建工程越来越多。
在公路拓宽改建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路基价款,新老路基结合的问题。
为保证新老路基共同承受路面结构和行车荷载作用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新老路基结合部路面的开裂,路基失稳等病害的发生,需要对新老路基结合部采取相应的处治技术。
本文主要对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方法、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极其所产生的无危害、新老路基的稳定等,以寻求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为今后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一句,以确保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质量。
一、我国公路改扩建的现状我国已建成公路大部分为双向二车道或四车道,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张,大部分公路将不能满足交通需求,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加车道数。
根据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需求,近期将需要对原先建成的公路进行拓宽改建。
那么现有公路如何改建,是旧路价款还是另辟新线,很有研究价值。
由于近距离新建公路,投资规模大、占用土地对,切易造成路网分布不均。
因而在现阶段,我国公路的改扩建大多采用老路加宽的处理方案。
老路加宽方案就是在现有公路的一侧或两侧加宽几条车道的建设方案。
二、新老路基拓宽处理的目的与要求1、减少新拓宽路基的沉降量和新老路基的沉降差;2、处理好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低级,必要时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以解决新老路基的沉降差所产生的发射裂缝;3、采取特殊措施,加强新老路基结合强度,以此减轻新老路基因材质、质量及路面结构层的差异等产生的危害。
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产生的问题分析 1、新老路基沉降的差异新老路基地基压缩固结时间不同。
老路低级经多年荷载作用,沉降变形已基本稳定,而新路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通车后都将有较大的沉降变形发生,因此,新老路基下的地基间将产生不均匀变形。
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施工指南(终) 背景与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突飞猛进。
越来越多的城市各类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投入使用,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路基结合部处治就是一个热点问题。
因为在路基结合部做不好,将直接导致路基裂缝、坍塌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应运而生。
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有两种方式,即“硬质连接”和“软质连接”。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硬质连接硬质连接是指,在新、老路基结合处建设独立的衔接地段,进行下压式桩或机械支撑法将两块路基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连接牢固,能够有效的防止新老路基位移。
同时,硬质连接的建设成本也较为低廉。
缺点则是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容易发生裂缝,影响连接的牢固性。
硬质连接施工步骤1.清理在结构层之间的接缝上清理掉老化沥青及沉积物,确保两端的结构层的搭接无阻碍。
同时要注意保证结构层内的水分不会被挤压至接缝处,造成新老结构层的脱离和增生。
2.边界线处理在新老结构层接缝处各自拉线,为次生施工提供参考,从两段结构层的接缝处向外各拉出300-400mm的边缘线。
3.固化材料将固化材料铺在新、老结构层接缝处,保证固化材料渗透到结构层中。
材料要快速喷涂,并拉毛,促使材料均匀渗透到结构层中,防止可能出现的空隙和裂缝。
4.合适的桥梁建立合适的桥梁,在固化材料上开挖桩孔或者基础沉箱,进行下压式桩或机械支撑法将两块路基连接在一起。
软质连接软质连接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新、老结构层连接在一起,但连接的方式相对于硬质连接而言要柔软许多。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承受道路荷载产生的变形,同时也能够适应某些不同的地震标准。
缺点则是硬质连接牢固性较弱,容易产生大范围的裂缝软质连接施工步骤1.清理先将老板基的构筑物清理干净,由于软质连接需要实现虚拟的无缝连接,所以应该在新、老板基的接缝处保证更加清洁,没有油污、浮土等可能影响软质材料固化的物质。
新老路基结合部地基处理技术1 概述如果新老路基结合部地质条件不良,或者拓宽路基是高填路堤、位于陡坡地段时,天然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对新老路基结合部地基进行处理。
参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中对路面工后沉降要求(表1),可以路基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结合部容许差异沉降为控制指标,如表2所示,如不满足表2的要求时,应针对差异沉降进行地基处理。
表 1 容许工后沉降表 2 公路拓宽工程中的新老路基结合部容许差异沉降注:新老路基顶面不协调变形应满足表2-1的标准。
1、拓宽部分地基处理方法的选取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拓宽部分的地基状况地基的土质以及不良土层的构成(厚度、排水层等)条件。
(2)拓宽道路的性质拓宽改建道路的等级、对不协调变形的要求,拓宽路基的高度和宽度,是否与周围挡墙、桥涵等构筑物连接。
(3)施工条件工期、材料供应、施工机具的作业条件等。
(4)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①对老路基和其他邻近建筑物的扰动,按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在老路基适当位置布设观测点,进行稳定和沉降监测;②施工中的噪音、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点及局限性道路拓宽改建工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原理及适用条件如表3所示。
在实际拓宽改建工程中应根据上述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后选择最优的地基处理方法。
表 3 结合部不良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2、拓宽部分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步骤和流程图拓宽部分地基处理的设计步骤:(1)根据拓宽路基的宽度和高度确定地基的处理范围;(2)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3)按与新建路基相同的方法验算新老路基稳定性和沉降量;(4)按本《指南》提出的方法验算新老路基的不协调变形;(5)如(3)、(4)不能满足,更改地基处理方法,或者调整设计参数或材料性能,再重新计算;(6)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如不满足要求,采取补救措施,重复步骤(5);(7)施工条件、机具、材料的控制和选择。
新老路面搭接处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新老路面的搭接处理新旧路面高差H≤68cm(1)先清除旧路路肩、边坡草皮、树根、腐殖土等杂物及松散的路基填料。
新旧道路衔接部位的路基土含水量过大,必须迚行晾晒处理。
清除边坡表层法向厚度50cm的填土,幵沿旧路边坡坡面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旧路坡面开挖内倾3%,台阶宽度不小于,台阶高度不小于,按照路基设计及觃范的要求,自下而上逐层填筑新建路基,每层压实度必须满足下表中的设计觃范要求。
主线路基不同部位压实度要求(2)旧路路面采取低填浅挖路基方式施工(当路基填筑高度H≤68cm时,清除表土厚度30cm后超挖深度为(118-H)cm,回填透水性材料厚度为80cm。
)。
实际处理方法为:旧路面破除厚度至新路面标高下148cm,分层回填级配碎石80cm至上路床顶。
为便于渗入到原路面内部水份的排除,新建路基的上路床采用碎石填筑,与旧路路基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m。
集料要求为骨架密实型,当用重型击实标准设计时,压实度应不小于96%,CBR值不应小于80%。
(3)为减小新旧路基间的差异沉降,按设计要求在原地面及路床顶面以下30厘米各铺设一层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栺栅,贯通整个新建路基范围,幵伸入旧路基2m,在新建路基内弯折2m。
土工栺栅的纵(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5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
(4)土工栺栅铺设完成后,即可分层迚行路基填土和级配碎石回填。
新旧路面高差68cm<H≤148cm(1)先清除旧路路肩、边坡草皮、树根、腐殖土等杂物及松散的路基填料。
新旧道路衔接部位的路基土含水量过大,必须迚行晾晒处理。
清除边坡表层法向厚度50cm的填土,幵沿旧路边坡坡面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旧路坡面开挖内倾3%,台阶宽度不小于,台阶高度不小于,按照路基设计及觃范的要求,自下而上逐层填筑新建路基,每层压实度必须满足下表中的设计觃范要求。
主线路基不同部位压实度要求(2)旧路路面采取低填浅挖路基方式施工(当68<H≤118cm时,清表30cm 后超挖深度为(118-H)cm,回填透水性材料厚度为(148-H)cm;当118<H≤148cm时,清表后不迚行超挖,回填透水性材料厚度为30cm 。
新旧路基衔接处理措施在城市或乡村规划和道路建设中,往往会遇到新旧路基衔接的问题。
新旧路基衔接处理措施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以及行车安全。
本文将从路基平整度、水平衔接、纵向衔接和施工工艺等方面探讨新旧路基衔接处理的措施。
一、路基平整度新旧路基衔接处理的首要问题是平整度,即新旧路基之间的接口不能有明显的高低差。
为了确保路面的平整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土质改良:如果旧路基的土质较差,可以在旧路基上进行土质改良,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填筑辅助层:对于新旧路基间存在明显高差的地方,可以填筑辅助层,以减小高差,提高平整度。
3. 检测平整度:在进行新旧路基衔接之前,必须进行平整度检测,保证新旧路基之间的高差不超过设计要求。
二、水平衔接新旧路基之间的水平衔接也是新旧路基衔接处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道路水平衔接的平稳度和舒适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线性过渡:在新旧路基之间设置线性过渡段,将两个路基之间的高差逐渐过渡,以减小水平衔接时的颠簸感。
2. 弹性材料:在新旧路基之间使用弹性材料填充,可以起到缓冲和吸震的作用,减轻车辆经过衔接处产生的冲击力。
3. 路面标线:在新旧路基的过渡段设置标线,引导行车,并提醒驾驶员注意水平衔接处的平稳过渡。
三、纵向衔接纵向衔接是指新旧路基在纵向上的衔接,主要解决两个路基之间的纵向坡度过渡问题。
以下是纵向衔接的处理措施:1. 斜坡衔接:通过设置斜坡,在纵向上逐渐过渡两个路基之间的高度差,减小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
2. 软化过渡:在纵向衔接处使用柔性材料填充,起到缓冲和过渡的作用,使车辆在纵向上平稳过渡。
3. 设计合理坡度:在规划和设计新旧路基衔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纵向坡度,避免造成车辆行驶不畅或行驶不安全。
四、施工工艺除了路基平整度、水平衔接和纵向衔接的处理措施外,施工工艺也对新旧路基衔接处理起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施工工艺:1. 合理施工顺序:在衔接处理时,应优先进行旧路基的修复和加固工作,确保旧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