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 格式:docx
- 大小:15.72 KB
- 文档页数:2
腹部损伤一、急救护理1、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因素。
2、疑有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
3、对开放性腹部损伤者,妥善处理伤口、及时止血、包扎固定。
已脱出的内脏器官,切记自行回纳腹腔,以免加重腹腔污染。
二、术前护理1、按外科术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搬动伤员,以免加重腹痛;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
3、禁食、水、禁灌肠:因腹部损伤病人有可能有胃肠道穿孔或肠麻痹,故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禁灌肠,放指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加重腹痛和病情。
4、病情观察(1)定时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
(2)观察腹痛性质、程度、时间、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肝浊音界有无缩小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等。
5、药物应用:遵医嘱静脉输液,应用抗菌、止血药,必要时输血、抗休克治疗。
明确诊断前,慎用镇痛药;开放性腹部外伤者,肌肉注射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U(注射前需做皮试)。
6、心理护理:同情、理解病人,耐心解释病情,介绍治疗过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三、术后护理1、按外科术后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与活动: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协助病人翻身和床上活动,鼓励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3、饮食护理:禁食、禁水,行胃肠减压至肠功能恢复,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及普食。
4、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
(2)保持切口干燥,如有渗血或渗液时应及时更换;密切观察有无切口感染征象。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并记录。
(3)并发症观察:如术后3-5天腹部出现触痛、体温升高、脉速、排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尿频等,应警惕有肠间脓肿、膈下脓肿及盆腔脓肿形成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5、药物应用: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维持体液平衡;需长时间禁食的病人,应及早考虑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机体防御和修复能力。
医院腹部损伤患者护理常规【概述】腹部损伤约占各种损伤的0.4%~1.8%,在平时和战时都较多见。
(一)分类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开放性损伤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无腹膜破损者为非穿透伤;其中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为贯通伤,有入口无出口者为盲管伤。
闭合性损伤可能仅局限于腹壁,也可能伴有内脏损伤。
各类损伤根据有无内脏损伤分为单纯性腹壁伤和腹内脏器伤,腹内脏器伤又可分为实质脏器与空腔脏器损伤。
(二)病因开放性损伤常由火器或利器所致,闭合性损伤常由挤压、碰撞、爆震等钝性暴力引起,较少见的医源性损伤可由内镜、刮宫、穿刺等引起。
(三)临床表现1.腹壁损伤一般单纯腹壁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较轻,可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局限性腹壁肿胀、压痛,有时可见皮下瘀斑,其程度和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
2.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破裂肝、脾、胰、肾等实质性器官或大血管破裂后,发生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
腹痛呈持续性,脾损伤后一般腹痛和腹膜刺激征不严重,但肝破裂伴有肝内胆管断裂时因含有胆汁的血液刺激腹膜,或胰腺损伤胰管断裂胰液溢入腹腔刺激,腹膜刺激征和腹痛较严重,最重处多为损伤部位。
3.空腔脏器破裂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空腔脏器破裂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
除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血、呕血等)及全身性感染表现外,最为突出的是腹膜刺激征。
通常胃液、胆汁、胰液刺激最强,肠液次之,血液最轻。
胃肠破裂可有气腹征,肠麻痹可引起腹胀,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腹部开放性损伤的诊断要考虑是否为穿透伤。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应包括以下4点:1.有无内脏损伤多数伤者根据临床表现即可确定内脏是否受损,但仍有部分伤者的诊断较难。
为了防止漏诊,必须做到:①详细了解受伤史;②重视病情观察,包括脉率、呼吸、体温和血压的测定,注意有无休克征象;③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的程度和范围,是否有肝浊音界改变或移动性浊音,肠蠕动是否受抑制,直肠指检是否有阳性发现等;④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下降,表示有大量出血。
腹部闭合性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小儿腹壁薄弱,防御能力差,腹腔器官柔嫩,在直接暴力下易受损伤。
轻者仅损伤腹壁,重者实质性器官破裂导致内出血,空腔脏器破裂后发生腹膜炎,最常见的为实质性器官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最常见的是脾、肝的损伤。
【护理常规】1.术前(1)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腹部体征是否明显,观察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监测患儿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是否继续下降,复查B超了解血肿吸收情况。
(2)饮食与营养:立即禁饮食、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
(3)需要手术者尽快做好手术准备,积极抢救。
(4)静脉输液的护理: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输液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必要时输血以纠正患儿血容量不足。
(5)体位与活动:避免过多搬动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休克患儿应处于平卧位,烦躁患儿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如非手术治疗,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待腹部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3~5 周后患儿可下床轻微活动,经B超复查血肿被吸收后,患儿可恢复正常活动,6个月内患儿应避免剧烈活动。
(6)疼痛的护理:治疗期间不宜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注意患儿疼痛范围是否扩大。
2.术后(1)病情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观察患儿腹部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继续出血情况,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等,及时补充血容量。
(2)饮食与营养:禁饮食,行胃肠减压。
待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可进食流食,如无腹痛、腹胀,逐步改为半流食,逐渐过渡到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体位和活动:麻醉清醒后,可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术后2~3d后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
(4)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5)管道护理: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6)脾损伤患儿需复查血小板计数,尤其术后1周,防止出现高凝状态。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防止肠粘连,1个月内应避免过量活动。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术前干预措施包括严密监护,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体位观察期间病人应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包括大小便也应不离床)。
如做特殊检查.应护送病人,轻抬轻放,病情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病人应绝对禁食,给予胃肠减压,可减轻腹胀,减少肠液外瘘,应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色、量。
同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观察期间禁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禁止灌肠,防止受伤的肠管破裂后灌肠加重病情。
根据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关心病人,解除紧张、焦虑情绪以配合治疗。
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应终止观察,进行手术。
在手术前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对休克病人做好抗休克,及时补充血容量。
八、术后干预措施1.在术后密切观察手术过程和麻醉情况,以及各种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和注意事项。
2.麻醉清醒后,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吸引和引流。
3.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并及时记录。
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少尿、无尿、高热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术后病人应禁食,并继续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
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者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5.协助病人咳嗽、排痰,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九、健康教育1.平时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2.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腹痛、腹胀。
3.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急性腹膜炎一、概念二、临床特点三、医疗目标四、护理目标五、护理问题/关键点1.疼痛管理。
2.维持体液平衡。
3.预防潜在并发症。
4.缓解病人的恐惧。
六、评估1.了解病人的紧张焦虑程度。
2.了解病人腹痛发作的部位、性质、时间长短、程度、范围等,有无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发病是否突然发作或逐渐加重。
七、术前干预措施1.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情况,了解有无休克及呼吸功能障碍。
护理学基础知识:腹部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护理学的五大科目中,每一种疾病,为了更好的恢复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相适应的护理措施,各个护理措施因疾病而异。
今天要带学习的就是外科护理学中的腹部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
说到护理措施,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几个大的框架,包括环境、饮食、药物、治疗、观察等等,然后就是一些对症护理。
老师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该疾病的术后护理,我们一起来学习。
腹部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1、体位:全麻未清醒者置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待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血压平稳者改为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病人加强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和维护。
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3、禁食、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
从进少量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普食。
4、用药: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必要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
术后继续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5、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手术后病人常翻身,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
6、腹腔引流护理:术后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引流管应贴标签注明其名称、引流部位,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
普通引流袋每日更换,抗反流性引流袋可2~3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伴有腹胀、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是否滑脱。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急救腹部创伤伤员的急救与其它脏器伤的急救一样,应先注意检查有无立即威胁生命的情况存在,并应迅速予以处理,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呼吸道阻塞和呼吸道机能障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开放性气胸,明显的外出血等立即威胁生命的情况时,应迅速予以处理。
四肢如有骨折,在搬动前应初步固定。
休克发生前应积极预防休克,如冬保暖、夏防暑、保持伤员安静,止痛(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吗啡等止痛剂)和补充液体,当休克发生后,必须快速输血、输液,以尽快恢复血容量,使血压回升,输入的静脉最好先用上肢,因为在腹部伤中,可能有下腔静脉系统的血管损伤,用下肢输血有增加内出血的可能。
当发现腹部有伤口时,应立即予以包扎。
对有内脏脱出者,一般不可随便回纳以免污染腹腔。
可用急救包或大块敷料严加遮盖,然后用军用碗(或用宽皮带作为保护圈)盖住脱出之内脏,防止受压,外面再加以包扎。
如果脱出的肠管有绞窄可能,可将伤口扩大,将内脏送回腹腔,因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肠坏死而不是感染。
脱出的内脏如有破裂,为防止内容物流出,可在肠破口处用钳子暂时钳闭,将钳子一并包扎在敷料内,随伤员后。
如果腹壁大块缺损,脱出脏器较多,在急救时应将内脏送回腹腔,以免因暴露而加重休克。
在急救处理同时,应用抗菌素如破伤风抗毒素等疑有内脏伤者,一律禁食,必要时可放置胃肠减压管抽吸胃内容物。
有尿潴留的伤员应导尿作检查,并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
急救处理后,在严密的观察下,尽快后送,后送途中,要用衣物垫于膝后,使髋膝呈半屈状以减轻腹壁张力,减轻伤员痛苦。
护理措施1、观察期间及手术前护理(1)观察要点:①定时测定生命体征。
考试大网站收集②定时检查腹部症状和体征。
③动态监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
④密切观察有无急性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
(2)体位:卧位休息,不要轻易搬动病人,在病情稳定后,改半坐卧位。
(3)禁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禁饮食期间静脉输液,防止体液失衡。
腹部损伤护理计划单概述本护理计划单旨在提供针对腹部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计划,旨在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目标1. 保持患者腹部创口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2. 缓解患者腹部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3. 促进患者腹部伤口愈合;4.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安抚,帮助患者面对腹部损伤带来的困难。
护理措施1. 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注意观察伤口排泄物,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给予适当的伤口护理药物,如抗菌药膏;-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或化学物质。
2.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 根据医嘱给予合适的疼痛缓解药物;- 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坐位,缓解腹部压力;- 提供物理和心理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或放松训练。
3. 腹部伤口愈合促进- 饮食指导,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有益于伤口愈合;- 遵循医嘱进行活动限制,避免过度用力;- 定期更换翻身体位,避免伤口长时间受压;- 确保患者术后按时服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4. 心理支持- 倾听患者的情绪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肯定患者的努力和进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和自我照顾,提高自尊心;- 提供康复资讯和资源,帮助患者了解腹部损伤和护理过程。
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体温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2. 观察伤口出血、渗出液、红肿等情况,及时处理;3.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意愿,保护患者的尊严;4. 遵循医嘱,按时给予药物治疗和检查。
以上为腹部损伤护理计划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嘱,护理措施可进行个性化调整。
请随时报告患者的进展和护理效果,以便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干预。
一、概述腹部损伤是指腹部器官或组织受到外力作用而造成的损伤,常见的腹部损伤包括肝、脾、肾、肠、膀胱等器官的破裂或损伤。
腹部损伤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损伤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措施1. 生命体征监测(1)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监测尿量,保持尿量在每小时30-50毫升,如出现尿量减少或无尿,应及时报告医生。
2. 体位(1)术后6小时内,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2)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3. 疼痛管理(1)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2)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等疼痛管理技巧。
4. 饮食与营养(1)术后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逐步进食。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
(3)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营养支持。
5.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定期更换引流管,防止感染。
6. 切口护理(1)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3)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
7. 抗生素使用(1)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 功能锻炼(1)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2)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进行腰背肌、腹部肌肉等锻炼。
(3)加强下肢肌肉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
9.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做好家属沟通,协助患者度过心理难关。
10.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用药等。
(2)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多数腹部损伤同时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而致死亡,空腔脏器受损伤破裂时可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临床上常以肝、脾破裂和肠破裂多见。
腹部开放性损伤:多系利器或火器伤所致,均有伤口与外界相通。
腹部闭和性损伤:伤后腹壁完整,但可合并内脏损伤,绝大多数是因为钝性暴力作用于腹部或下腹部引起。
(二)临床表现
闭合性损伤:一般伤情不重无明显临床表现,如肝脾破裂主要表现为内出血。
出血多者有明显的腹胀和移动性浊音甚至休克。
如胃肠等空腔脏器破裂时表现为腹膜炎体征,由于血容量减少及毒素吸收也可出现休克。
开放性损伤:外伤后实质性脏器破裂造成出血,空腔脏器破裂造成腹膜炎。
(三)观察要点
术前
1、严密监护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
2、采取合理的体位。
3、注意局部症状,如腹痛的范围、性质。
术后
1、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监测病人手术切口、皮肤情况。
3、观察各引流管道是否通畅、有效引流。
(四)护理措施
术前
1、严密监护,15--- 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体位病人应绝对卧床,不能随意搬动病人(包括大小便也应不离床)。
如做特殊检查,应护送病人,轻抬轻放,病情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3、四禁病人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应严格执行四禁,即:
﹙1﹚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2﹚禁饮食。
﹙3﹚禁服泻药。
﹙4﹚禁止灌肠,以免造成炎症扩散。
4、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5、根据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腹腔感染。
6、如经观察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应终止观察,进行手术。
7、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对休克病人做好抗休克,及时补充血容量。
8、紧急配血,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术后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并及时准确记录,如发生血压下降、少尿、无尿、高热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积极处理。
2、体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吸引和引流。
3、饮食术后应禁食并继续胃肠减压,直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管,然后逐渐恢复流食、半流食,肠道手术者进食时间应酌情推迟。
4、协助病人咳嗽、排痰,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肺部感染
等并发症。
5、如有腹腔引流管必须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质、量性状,如引流出新鲜血每小时大于100ml,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6、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五)、健康教育
(一)平时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饮食。
(二)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腹痛、腹胀。
(三)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