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外后视镜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8
AUTO TIME75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时代汽车 浅谈汽车外造型设计中A 柱、外后视镜与水切的限制刘璟 何新源 覃祖定 韦东林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7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造型设计方面发展飞速,从以前的抄袭、借鉴变成现在的独立创新,拥有各自特色。
但是造型设计不仅需要艺术之美,工程限制也是必须考虑的。
本文根据多个项目开发经验从车辆A 柱与外后视镜、水切的限制讨论造型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汽车;前期开发;约束条件;造型设计;视野1 引言“汽车造型设计开发是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美学、色彩学等互相约束的一门设计学科”[1]。
随着2019年国内经济发展放缓,汽车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各大自主品牌都不断加速新车型开发期望以此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车型开发时间的压缩,造型创意与工程限制的冲突就变得越发剧烈并且问题的反复循环也反作用于项目导致开发时间的延误。
本文就是着眼于限制中的前方视野这一点浅谈其对造型的影响,进而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造型设计前期阶段在A 柱、外后视镜视与水切需要注意的事项。
2 造型设计中A 柱、外后视镜视与水切的约束条件对于造型区域而言A 柱的趋势决定了前挡、C 点的位置。
水切位置则是决定侧面钣金与车窗比例的关键。
但是对于总布置工程师来说则是A 柱决定了车辆A 柱障碍角的大小,对前方视野影响巨大。
水切则是影响着外后视镜的布置高度、侧面视野,见图1。
2.1 A 柱障碍角GB11562对于A 柱障碍角的定义如图2所示(由于大部分车型两根A 柱相对车辆中央纵向铅垂面对称,故本文只讨论驾驶员侧A 柱障碍角)。
根据国标3.19描述可知,在A 柱障碍角测量时只需要考虑S1截面的内沿-既前挡玻璃的黑边花点边界;S2截面的外沿-既后视镜镜座后边界或者玻璃导碍角0.1°;后视镜镜座后边界、玻璃导轨后边界往车前移动1mm约减小A柱障碍角0.05°(部分车型由于A 柱H 点相对位置改变该数值略有变化,但是趋势一致)。
基于CATIA的乘用车外后视镜设计方法赵志星;周龙;方钰【摘要】后视镜作为主动安全装置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的重要保证.以HFC1510车型后视镜为例,论述乘用车外后视镜的正向布置和设计方法,利用CATIA三维软件的辅助计算,设计出满足法规及视野要求的镜片尺寸.对后视镜镜头在车身上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使其满足扭头角度、A柱障碍角及旋转轴心的法规要求,同时对镜片沉入镜壳的尺寸,镜片的旋转角度等参数值进行设计,再此基础上校核后视镜的视野满足法规,确立了车用车外后视镜的设计流程及方法.【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后视镜;间接视野;位置布置;结构设计【作者】赵志星;周龙;方钰【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5CLC NO.:U463.85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1-7988 (2017)02-101-0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认识和需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的安全行驶,与驾驶员获取外界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密切相关。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百分之八十的信息是靠视觉系统获得的,因此确保良好的视野是预防汽车事故的重要条件。
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定义视野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按照视野的获得方式可分为直接视野和间接视野。
汽车后视镜是汽车获得间接视野和主动安全的重要装置之一,外后视镜一般设在汽车两侧,内后视镜一般布置在驾驶室内前风挡上部,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两侧和后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能观察汽车左右上、下车人员和两旁的行人、车辆以及其他障碍物情况,以确保行车安全。
本文主要结合HFC1510车型,详细的阐述了后视镜的布置和设计过程。
外后视镜结构设计规范检查外后视镜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两侧,用于驾驶员观察车辆周围情况的装置。
它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一系列规范检查,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外后视镜结构设计规范检查的一些建议:1.尺寸和位置要求:外后视镜应具备足够的尺寸,以提供驾驶员良好的视野范围。
汽车制造商和道路交通管理机构会制定相关尺寸要求和位置规定,设计者应遵守这些规定。
2.结构强度要求:外后视镜需要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应对意外碰撞和振动等外力。
设计者应使用合适的材料,确保外后视镜可以经受正常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力的作用。
3.抗风阻设计:外后视镜与风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需要考虑减小风阻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形状和材料选择,可以减少风阻,降低燃油消耗。
4.抗震设计:外后视镜会受到道路震动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平整的道路上。
设计者需要合理安排外后视镜的悬挂和连接方式,以确保其在震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视野要求:外后视镜应提供良好的视野,以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辆周围情况。
设计者应考虑驾驶员的不同身高和视线角度,以提供适宜的视野范围。
6.可调性要求:外后视镜应具备可调节的功能,使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外后视镜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最佳的视野效果。
7.防雾和防晒设计:外后视镜应考虑防雾和防晒的设计,以保证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和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驾驶员仍能清晰地看到后方情况。
8.照明设计:外后视镜上的灯光设计要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以提供正确的视觉辅助和信号传递功能。
9.可维修性和更换性:外后视镜的设计应便于维修和更换。
设计者应考虑到外后视镜可能会被意外碰撞和损坏,使其易于拆卸和安装。
10.环境友好性:外后视镜的材料和制造过程应符合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外后视镜结构设计规范检查的一些建议,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这些规范将确保外后视镜的性能和安全性,提升驾驶员的行车体验和道路安全。
工学学士学位论文汽车后视镜注塑模具设计2009年6月工学学士学位论文汽车后视镜注塑模具设计本科生:导师:申请学位级别:工学学士工程领域:机械工程所在单位:机械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09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Dissertation for the Bachelor Degree of EngineeringPlastic Injection Mould Design of a Rearview Mirror of an AutomobileCandidate:Supervisor: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Bachelor of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Field:Mechanical Engineering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rch,2009University:汽车后视镜注塑模具设计摘要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由于我国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程塑料的高速发展。
今后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仍将继续高于模具工业的整体发展速度。
随着CAD/CAE/CAM软件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中的CAE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设计的课题是“汽车后视镜的注塑模具设计”。
通过对其的工艺性分析,了解其生产技术要求,结合生产的实际环境和制造工艺性等,对其进行了注塑模具设计。
包括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分模面的设计、型腔设计、型芯设计、具体结构设计、零件工艺性分析、标准件的选用。
详细介绍了分型面、型腔布置、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加热、冷却系统、顶出机构、脱模机构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过程。
在设计中采用了新的设计思想和新的设计流程,即在整个设计周期内使用使用相同的三维实体模型,以及使用一个基于知识库的三维辅助设计系统,从而降低了成本,缩短生产了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视镜标准尺寸规格表一、引言视镜是车辆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尺寸规格对于驾驶员的视野和驾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视镜标准尺寸规格表对于确保车辆制造商和驾驶员在使用视镜时具有一致的标准非常重要。
二、内后视镜尺寸规格1. 长度:内后视镜的长度应在180mm至250mm之间,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后方的交通状况。
2. 宽度:内后视镜的宽度应在50mm至100mm之间,以便驾驶员能够获得足够的视野范围。
3. 高度:内后视镜的高度应在80mm至120mm之间,以确保驾驶员能够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同时不会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三、外后视镜尺寸规格1. 长度:外后视镜的长度应在120mm至180mm之间,以提供足够的视野范围,同时不会增加车辆的气动阻力。
2. 宽度:外后视镜的宽度应在80mm至150mm之间,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后方的交通情况。
3. 高度:外后视镜的高度应在50mm至100mm之间,以避免阻碍驾驶员的前方视线。
四、左右后视镜尺寸规格1. 长度:左右后视镜的长度应在80mm至120mm之间,以提供足够的视野范围,使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车辆两侧的情况。
2. 宽度:左右后视镜的宽度应在40mm至80mm之间,以便驾驶员能够获得足够的视野范围,并避免增加车辆的宽度。
3. 高度:左右后视镜的高度应在30mm至60mm之间,以确保驾驶员能够观察到车辆两侧的情况,同时不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
五、总结视镜标准尺寸规格表是车辆制造商和驾驶员在使用视镜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上述规格,内后视镜的长度应在180mm至250mm 之间,宽度应在50mm至100mm之间,高度应在80mm至120mm之间。
而外后视镜的长度应在120mm至180mm之间,宽度应在80mm至150mm之间,高度应在50mm至100mm之间。
左右后视镜的长度应在80mm至120mm之间,宽度应在40mm至80mm之间,高度应在30mm至60mm之间。
轿车外后视镜的结构功能及设计要求作者:肖河容董永衡赵胜东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16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轿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
外后视镜作为轿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外后视镜操作简便,实用性强,且可以提升整车的美感。
外后视镜的性能对整车驾驶体验至关重要。
以下主要结合外后视镜的结构功能,和设计要求方面做解析,为外后视镜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后视镜结构功能设计要求Function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Ca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Xiao Herong Dong Yongheng Zhao Shengdo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cars have entered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The outside rearview mirro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r is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improve the beauty of the whole car. The performance ofthe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is critical to the driving experience of the vehicle. The following,mainly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does the design analys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Key words: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esign requirements1 引言外观上,从上世纪的桑塔纳、捷达等造型简陋、工艺粗糙的后视镜向现在越来越多车型所讲究的美观、精致的方向发展。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3第 14 章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14.1概论14.1.1指南的主要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把握内外后视镜校核需要做得法规校核包括那些内容;2)把握内外后视镜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
14.1.2指南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2)内外后视镜校核解析3)内后视镜的前方视野校核14.2内外后视镜校核14.2.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1)相关标准a)GB/15084-2022 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欧洲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法规b)ECE462)相关术语a〕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做一个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位置座椅 R 点向上 635mm,做垂直于该平面的直线段,在直线段和平面的交点的两侧各 32.5mm 做两个点,即驾驶员眼点。
如图 14.1:b〕双眼总视野: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
如图 14.2:图 14.1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4图 14.23)技术要求a〕国标内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需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 20220mm 视野范围,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后延长到地面;在测试视野时,允许遮阳板,头枕,后风窗刮水器,S3 类制动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四周对开门的后窗立柱等部件遮挡局部视野〕当阻挡局部投影在汽车纵向基准面垂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在规定的总视野的 15%以下,遮挡程度是在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头枕在最低位置。
如图 14.3:欧标内后视镜:跟国标内后视镜的法规校核一样。
b〕国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为 2500mm 的视野区域,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左侧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 后延长到地面,如图14.4:欧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4000mm 的视野区域,1.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测点的平面沿Y的负方向1000mm,并从驾驶员眼点后4000mm 后延长到地面;2.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220mm 后延长到地面;如图14.5:c〕国标右外后视镜:对于M1 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22kg 的N1 类车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需能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4000mm 的视野范围,其左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右侧最外测点的平面为基准,从驾驶员眼点后20220mm 后延长到地面。
汽车内后视镜设计指导汽车内后视镜设计指导1、简要说明1.1前言作为最主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要安全运行,于驾驶员接受信息正确与否、信息输入装置的多少和快慢有着重要影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有80%的信息是靠视觉得到的,确保良好的视野是预防汽车事故的必要条件,所谓的视野是驾驶员行车时的视线范围,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来定义和使用不同的视野概念。
一般情况下,按视野获得方式分为直接视野和间接视野直接视野是驾驶员在驾驶位置时,直接透过前风档玻璃、车门玻璃和后风档玻璃所能直接、清晰的看到的道路范围的大小。
间接视野即驾驶员通过内外后视镜看到的车辆后方情况的清晰图象,图象所反映的范围即为得到的视野。
后视镜是驾驶员间接视野的主要保证,因而后视镜的合理布置与设计是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轿车后视镜系统的开发要点、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与其他相关零部件的关联性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该设计指南的介绍,为XX公司后视镜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并规范XX 公司轿车后视镜系统的开发工作。
后视镜系统现阶段的开发过程是:公司根据整车造型需要,确定可行的产品外形(A面满足工艺和法规视野要求),定义具体的连接和紧固方式和产品具体的功能定义、性能参数、主要材料定义。
由后视镜生产厂家根据产品外形数据和功能定义和性能参数来完成镜体的内部结构设计。
产品开发过程中我方负责后视镜产品形面设计,结构布置以及功能定义、性能参数定义,以及产品最终数据校核和确认。
产品开发外形面数据专利权归我公司所有。
1.2产品分类1.2.1分类汽车后视镜按照功能主要分为内后视镜、主外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下视镜等。
A.内后视镜按照功能分为普通内后视镜、普通防眩目内后视镜、电致变色自动弱光内后视镜。
B.外后视镜按照功能分为普通手动调节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外后视镜、电动调节电加热除霜外后视镜、电动调节电动折叠外后视镜。
曲率半径测量
后视镜顺着撞击方向偏移的转动轴或旋转中心,
为50mm的圆柱体,该圆柱体至少应切到后视镜连接到车辆上的连接件所连接的表面部分。
尺寸的计算方法为:
安装要求
当车辆满载,且外后视镜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小于
辆未装后视镜时测得的最大宽度200mm。
Ⅴ类后视镜安装:当车辆满载时,不管后视镜处于何种调节位置,其部件或支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800mm;
后视镜的调节要求
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外后视镜:
试验1:应使球型撞击后视镜的反射面。
试验2:应使球型撞击到后视镜反射面的背面。
安装在固定件上保护壳体的弯曲试验程序
保护壳体水平地置于试验台上,并夹紧调节件。
在保护壳体的最大尺寸方向且离调节件
宽的固定挡块覆盖在该壳体的整个宽度上,使之不能转动。
在另一端,也在该壳体上放置一块与上述作用相同的挡块,以便按规定在上面施加试验。
27FORTUNE WORLD 2012.09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张杰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3.对后视镜后视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3.1确定驾驶员眼点位置将驾驶员座椅R 点位置垂直向上635毫米找到两眼点连线中心点,左右各偏移32.5m m,即为两眼点位置(两眼点位置相距65毫米)。
3.2模拟做出反射线,以确定各条视线范围在后视镜镜片边缘上,提取一组点,将眼点与这组点两两相连,这些连线可以看做是驾驶员的视野线,再做出这些视野线的反射线,这些反射线就构成了驾驶员的模拟后视野区域。
3.3与法规视野做比较将反射线充分延伸至模拟地面,并将法规要求视野区域也做在同一数模里,在数模俯视图状态做比较,确认后视镜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4后视镜视野障碍物校核后视镜除了满足视野范围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障碍物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对于内后视镜坐椅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等零件对内后视镜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面积的15%。
对于外后视镜门把手等零件对于后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的10%。
4.结束语通过对三维软件的运用(目前主机厂多用C A T I A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外后视镜进行分析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大大的节约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当然对于外后视镜的模拟仿真分析不仅限于后视野分析,还有CFD空气流阻分析,N V H振动噪音分析,C A E强度分析,SE装配工艺性分析。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后视镜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使后视镜的设计开发满足顾客的要求。
参考文献:[1]《G 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2]2008版欧洲汽车ECE-R46标准2000K 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