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20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古代埃及:1、“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定期泛滥,促进灌溉农业的发展。
(2)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3)尼罗河水流平缓,是一条宝贵而又可靠的交通运输线,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2、发展历史:(1)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小国,标志着尼罗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2)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开疆拓土,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4)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被波斯所灭。
(5)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3、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1)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独揽国家行政大权,主宰国家经济,控制国家军队和司法。
(2)为了使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神圣化,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
还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陵墓——金字塔。
4、文化成就:(1)建筑: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①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②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③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即“灵魂不死”。
④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2)文字: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
它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3)天文历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与回归年的天数仅有1/4天误差。
后来的罗马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此。
(4)医学: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一、埃及——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国家(位于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
1.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北部,尼罗河的下游的三角洲。
2.建立:公元前3500年前后,形成小国。
公元前3100年(距今5113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3.古代埃及国王称为法老,自诩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⑴.金字塔: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⑵.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斯” sphinx)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近旁,
是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
5.文字:象形文字
6.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
此。
7.木乃伊:证明了古代埃及医学发达。
8.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9.人种:白种人
二、古巴比伦
1.地理位置:西亚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2.建立: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很多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
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文字:楔形文字
5.太阴历:星期的来历。
6.人种:苏美尔人
7.腓尼基字母文字:古代希腊人在这些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
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教学用具PPT 4.标签古代埃及,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