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美术下第一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教学时数: 1课时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数: 1课时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一课了解纹样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纹样是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而形成的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第2课弘扬真善美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第1课了解纹样第2课设计纹样第三单元为生活增添情趣第1课插花第2课摆件巧安排第3课漂亮的手工灯饰第4课装饰画第四单元美好宜人的居住环境第1课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第2课装点居室第3课关注社区居住环境第五单元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引导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展示梵高作品《星月夜》,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谈起,再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幅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感受。
内涵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教师引导:我们应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一些内在的深层意愿和理念表达。
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展示梵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幅作品的感受。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美术的作用和价值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1.2 教学内容:美术的定义和分类美术的作用和价值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1.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美术的作用和价值。
3. 示范:展示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让学生初步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4. 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练习,巩固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手段。
第二章:素描2.1 教学目标: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2.2 教学内容:素描的定义和分类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2.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素描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素描的作用和价值。
3. 示范:展示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让学生初步体验素描的过程。
4. 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巩固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手段。
第三章:色彩3.1 教学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色彩的基本调配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表现能力3.2 教学内容:色彩的定义和分类色彩的基本调配和使用方法色彩的表现和运用技巧3.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色彩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作用和价值。
3. 示范:展示色彩的基本调配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搭配的过程。
4. 练习: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练习,巩固所学的调配和使用方法。
第四章:图案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图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4.2 教学内容:图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图案设计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图案设计的创作方法和步骤4.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图案设计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研究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研究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一组织教学二启发引导阶段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新授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
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物资资料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义2主要教学手段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几种美术表现言语形式建筑、雕塑、绘画、园林四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教学目标:1.经由过程本课观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研究以审美感受为根蒂根基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观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研究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接纳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利性、灵动性和独特征获得发展。
第一单元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
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
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
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
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总课题: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表述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课堂教学一组织教学二启发引导阶段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新授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
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弘扬真善美》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与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此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中感受《马踏飞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能想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吗?相同: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纺织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车间内女工生产的场景。
画家着重描绘了前景的五个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笔触,着力表现他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把前景上红、绿、白、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调。
画面后景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第1单元
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意蕴;
技能目标:能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油画的创作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意蕴吗?我们如何正确的理解美术作品的意蕴?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3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几幅作品的意蕴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作品所蕴含
的意蕴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用你们手中的工具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评论技巧,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学习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欣赏的过程。
引导学生对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绘画技巧。
2.2 教学内容: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学习线条的表现力和构图技巧。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练习,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创作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立体创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学习立体创作的方法和原则。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雕塑的乐趣。
引导学生进行立体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
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中的设计作品,如标志、广告等,让学生了解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
第五章:摄影与影像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拍摄方法。
培养学生的影像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曝光、对焦等。
学习摄影的拍摄方法和创作原则。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摄影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摄影的乐趣。
引导学生进行影像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八年级下美术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能够:•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并能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和形态;•掌握色彩基础知识,了解各种颜色的特点和搭配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会用艺术语言表达生活和情感;•培养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线条表现物体轮廓和形态;•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方法;•用艺术语言表达生活和情感。
教学难点•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教学准备•教师备好彩色笔、铅笔、橡皮、画册等绘画工具;•准备优秀作品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线条的表现教学目标•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和形态。
教学内容•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种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轮廓和形态,讲解使用线条的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帮助学生建立对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2.激发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轮廓和形态,激发他们对线条表现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讲解方法:通过讲解使用线条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和形态。
4.练习:让学生在铅笔和纸的基础上,练习使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和形态。
5.辅导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辅导和指导。
教学评价•能够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能够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和形态。
第二课时:色彩的表现教学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方法;•了解各种颜色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内容•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方法;•分析各种颜色的特点和用途;•辅导学生进行颜色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图片和录像,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方法: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搭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3.分析特点:分析各种颜色的特点和用途,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颜色的表现效果。
4.辅导练习:辅导学生进行颜色的搭配和运用,让他们尝试运用颜色表现生活和情感。
5.辅导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辅导和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题是“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验和创作,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理念,并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情感与理念。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理念,并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分析和体验艺术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艺术作品、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收集相关的素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与理念,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艺术创作。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4.归纳小结: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更多的创作尝试。
六、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将黑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用于展示课题、重点和难点。
2.在课题区域写上“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的大标题。
3.在重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难点区域写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5.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一个“创作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创作作品。
七、作业设计本课的作业设计应该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具体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观察身边的事物,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创作一幅作品表达你的情感与思想。
最新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情感的抒发和
理念的表达》教案1
教学内容: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所创造的视觉艺术形象,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它的深层,还蕴含着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蕴。
教学目标:
欣赏艺术作品,感受作品的意蕴。
查阅美术资料,结合所学,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表达理念。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音乐等。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导,激发兴趣。
展示玛丽莲·梦露的丝网版画,和的传统年画。
让同学选择哪一个比较喜欢?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播放古代书画和现代艺术。
播放音乐古典书画和现代流行艺术,让同学说出自己的所爱,并说明原因。
试着表达作品的情感和理念。
3、解释艺术流派。
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和《洪荒风雪》。
先放出作品,问问同学们,画的是什么?感受到什么情感,和明白作品的传达的理念吗?
在说出作品的名字,介绍作品的内容。
展示的艺术流派和西方的艺术流派,比较不同。
4、分享情感和表达理念。
展示《面包》和《亲吻婴儿》、《浪子回头》。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让同学自己回答作品的情感和理念。
5、课后拓展。
(1)、让学生们主动查询资料,去寻找艺术流派的分类,和其作品。
(2)、选择书中几件作品,说说你所发现的作品意蕴。
八年级下美术第一单元教案——了解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一、教学目标1.了解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的历史背景和概念。
2.通过比较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与特点。
3.绘制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加强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
二、教学重点1.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的概念。
2.比较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分析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
3.绘制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1.分析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中的艺术表现方法。
2.在绘制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中运用到不同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对于这种绘画风格的认知。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对于这种绘画风格的看法,并猜测其历史背景和概念。
2.学习a.讲解历史背景及概念讲解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的历史背景和概念。
这种绘画风格的出现与发展,总体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对于艺术表现的不同需求和风格特点。
b.比较分析通过展示不同的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分析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以及其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利用不同的手法来展现艺术表现,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他们的主题、思想或情感。
c.绘画作品创作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考虑如何结合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自己的感觉和体验,创作一幅符合自己想法的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
3. 巩固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4. 作业通过课堂讲解与作品创作加深学生对于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提高绘画水平、加强对于艺术的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引导和作品展示,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还原与变形的绘画风格的历史背景、概念和艺术表现方法。
同时,在绘制还原与变形的绘画作品时,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展现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力。
通过反思和探索,学生能够提高对于艺术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和欣赏各种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包括中国古代画、西方绘画、雕塑等。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作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评价美术作品。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评价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学习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提高绘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2.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写实、抽象、夸张等。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创作灵感。
2.3 教学活动:演示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或拍摄生活中的素材。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三章:雕塑与立体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雕塑和立体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雕塑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不同流派。
探索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木雕等。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立体艺术的素材和灵感。
3.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创作背景。
演示雕塑技巧,让学生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寻找立体艺术的素材和灵感。
引导学生进行雕塑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设计技巧,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第一课时设计思路本单元为欣赏·评述领域,通过欣赏与评述、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体验与评价等系列活动,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去体会作品内在的深层意蕴,从而更好地认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学习活动注重体验与交流,以期使学生感同身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理性认知。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第二课时设计思路本单元为欣赏·评述领域,通过欣赏与评述、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体验与评价等系列活动,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去体会作品内在的深层意蕴,从而更好地认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学习活动注重体验与交流,以期使学生感同身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理性认知。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感悟。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欣赏,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
使学生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
教学难点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感悟。
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第一课时设计思路本单元一共六个部分,设计了五个教学课件,本课课件是欣赏评述部分,在后面有四个实践单元。
第一单元教案设计总课题: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表述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启发引导阶段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三新授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
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
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
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
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
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
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你觉得还可以借助什么?比如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画家为什么选择母亲的背影?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还比如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
你能看出是立体的么?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主题?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第二课弘扬真善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1.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
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欣赏作品的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如2004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尖锐地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
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会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的作品,通过讨论,说明感性知觉要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中要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起,通过老师或学生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再提升到对作品意蕴的探究和领悟上。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作品,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从作品内容、作品特点、作品主题、深层意蕴、个人理解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检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时感悟其它的美术作品,强化学习要求。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