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强. 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 中山大学吴柏林教授,广告心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165.64 KB
- 文档页数:4
当代中国广告的意识形态摘要:当代中国广告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是在既有的意识形态之中慢慢摆脱其束缚,逐渐显露其商业文化的本性。
当代中国广告的意识形态功能有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
当代中国广告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观念及广告为推行它而做的努力,受制于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
关键词:中国;广告;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既是一种观念体系,处于整体的社会关系之中,同时又是一种控制工具,使人受到影响而“采取一致的行动”,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广告理所当然地属于思想观念系统,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广告又执行着意识形态功能,它总是要把自己的意识表达为被大众一致赞同的意识,从而使其所具有的思想观念成为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
一、当代中国广告的意识形态观念广告作为商业活动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环节,而且是商业社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因此,商业社会的广告便带着商业社会的印记,有着明显的商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
当代中国的广告自1979年复苏以来,伴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走过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们也发现和感受到了广告的商业性质。
而当代中国的广告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体现在广告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总的来说是在既有的意识形态之中慢慢摆脱其束缚,逐渐显露其商业文化的本性的。
1.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当广告在中国媒体上重现身影的时候,虽然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商品经济重新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很多人仍然像过去那样抵制广告,反对广告。
为消除当时人们对广告的偏见,学界和广告界开展了对广告的正名的活动,力图在学理上解决广告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合法性问题。
在对广告的正名活动中,所采用“资本主义广告”和“社会主义广告”这些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符合当时人们刚刚从传统体制下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认识和思维习惯,也容易为社会所接受。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26期总第674期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房地产广告语分析摘 要:广告语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广告语所描述的产品却与广告语的描述不尽相同。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意象图式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语料——房地产广告语,通过对其语言表达的剖析,探究房地产广告语是如何吸引消费者购买房屋的。
本文认为,房屋消费者在阅读房地产广告时,脑海中会构成语义三角,形成一定的概念,然而此概念多数处于一定范畴的中心位置,而房屋的实际情况却位于其边缘位置,因而导致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房屋后感觉受到欺骗。
关键词:广告语;房地产;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作者简介:刘佳,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一、 引言我们的生活中不乏各种各样的广告语,这类语言表达又可称为广告词,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
根据大众对于广告语的理解,广义的广告语指商家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如App、报纸、社交媒介等向公众介绍商品信息、普及商品用途等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较短的广告语仅有几个字符,而篇幅较长的广告语则包含标题和正文。
狭义的广告语指通过宣传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而非具体实物的宣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广告语比比皆是,不乏语言优美的文案。
然而部分商家为了达到营销的目的,利用虚假宣传欺瞒消费者。
例如,房地产广告语有别于其他物品的广告语,它不仅仅用于售卖房屋,更是一种人文艺术的体现。
通过阅读房地产广告语,消费者可以适当了解部分房屋结构、当地环境、人文教育、风土人情等信息。
一般来讲,房地产广告语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联想其所描绘的环境,通常会使用一些十分优美的文案,语言表达深入人心,会在人们的心中营造出一幅景色宜人的风景画,然而真正的房屋情况确实与广告语描述的一样吗?优美的广告文字所表示的意象和真实的环境到底有多少差别呢?本文将借助意象图式理论对此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经典术语,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体验过后而形成的认识结构,且每个人的这一结构并不同,人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事物本身相联系,进而理解其基本构成。
2017房地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根系,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店铺搜集整理的2017关于房地产的论文参考文献荐读,欢迎阅读查看。
2017房地产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1]黄新伟.德中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2]徐涛.及物性视角下的房产广告研究--以合肥近两年房产广告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5)[3]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02)[4]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6]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7]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8]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9]贾晓旭.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10]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03)[11]李海英.人际意义视角下的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12]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02)[13]李爱民.房地产广告的语言修辞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14]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5]雷启立.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3(06)[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7]高航.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及语言特色[J].修辞学习.2002(02)[18]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06)[19]李妙晴.改编电影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电影文学.2007(15)[20]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3)[2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22]王伟强.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2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参考文献二:[1]杨玲.《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日本地震新闻报道中的介入资源对比分析-评价理论视角[D].西北师范大学2012[2]陈瑞平.从认知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美及其磨蚀[D].西北师范大学2012[3]李宁.乏词结构的构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4]任立婷.中美英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情态附加语的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5]李晓红.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不同投入量听力任务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6]付惠英.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7]郭俊霞.汉英被动句对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3[8]林琳.主位结构与主位推进视角下的英译版报告[D].燕山大学2014[9]皮文华,邱力生.我国房地产产业地位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09(27)[10]龚辉文.国外房地产税收政策发展近况[J].涉外税务.2009(08)[11]郑邦荣.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推动房价理性回归[J].上海商业.2009(07)[12]申玮.英语情态动词Might细粒度语义排歧及语境特征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4[13]李燕.英语主情态动词属性特征及其对语义排歧的贡献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4[14]刘旭.英语二级情态动词Could的语义排歧和规则提取[D].燕山大学2014[15]贺嘉.英语宾语从句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16]项颖芳.多模态禁烟广告语篇中互动意义的构建[D].浙江工商大学2015[17]蒋琳敏.以英语为参照的汉语放置义句式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18]吴星.中美报纸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英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19]马文芸.从语境关系顺应看性别话语风格的相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0[20]杜榕.对《纽约时报》中美国华人报道的历时批评性话语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21]邹伟,吴群,曲福田.不动产保有税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9)[22]陈娟娟.关联理论视角下对文学篇章中隐喻诗意效果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23]翟雯婷.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Anyway的语用功能[D].西北师范大学2011以上就是“2017关于房地产的论文参考文献荐读”内容了,希望看完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力量,对同学的生活有所启示,更多内容在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
第23卷Vol.23第1期NO.1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Hubei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2011年2月25日Feb.25,2011一、引言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海德格尔曾经预测过的“世界图像时代”,有研究表明人们获取的60%到70%的信息来源于图像形式。
房地产广告作为推广宣传房产的工具,对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甚至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房地产广告进行了深入探讨,仅是从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就包括了语言特色、修辞、语用、语义、文化、社会角度等。
但是很少有人对其中的广告图片进行分析,而笔者认为房地产广告中的图片是房地产广告作为多模态语篇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从多模态语篇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了杭州《钱江晚报》中2010年7月到9月的杭州楼盘广告作为研究语料,以Kress和Van leeuwen建构的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采用理论研究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探讨房地产广告是如何通过语言和图像等符号构建和体现互动意义,以调动观众的情感并激发其购买欲望。
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语篇分析方法———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为研究语言文字之外的图像、颜色等多种社会符号提供了新视角。
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式(multi-modal)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简而言之,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
(Kress&van Leeuwan,2001)Kress和van Leeuwen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将图像也看作社会符号的前提房地产广告语篇中的互动意义解读——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卢晓丹(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新媒介时代,语篇日趋多模态化。
多模态视角下中文房地产广告中语用预设的欺骗性
舒思成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模态房地产广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该文以2015年潇湘晨报7月到9月和网上随机抽取的一些房地产广告为语料,探讨了多模态视角下中文房地产广告中语用预设的欺骗性,旨在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发现多模态房地产广告的欺骗性体现在谐音词、炫富词、夸张和语义歧义上,房地产广告商利用语言预设的特点以及多模态房地产广告图片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从而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总页数】3页(P204-206)
【作者】舒思成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多模态视角下的意义建构——以洛阳房地产广告研究为例 [J], 王磊;郑书云
2.认知语用视角下幽默语篇中语用预设的动态生成机制 [J], 杨姗姗;曹凤龙;姚蓓;王淑娟;
3.认知语用视角下幽默语篇中语用预设的动态生成机制 [J], 杨姗姗;曹凤龙;姚蓓;王淑娟
4.房地产广告语篇中的互动意义解读——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 [J], 卢晓丹
5.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预设动态性研究 [J], 王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寓广告中意识形态渗透手段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作者:仲夏阳,孙志祥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05期摘要:多模态话语普遍存在于广告语篇中,因此,对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论文以China Daily上的一则英文公寓广告为语料,对广告中的图片采用视觉语法的分析方法,对广告中的文字说明则以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式为出发点进行意识形态分析。
该研究揭示了语篇生产者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运用各种符号对消费者进行情感、态度、观念上的控制,旨在增强受众对不同层面意识形态渗透手段的认识,提高受众批判性视觉阅读能力与语言阅读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1.05.19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的广泛使用,人们的交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已不再是以单一的文本形式呈现,而是与图像、色彩、声音、动画等其它非语言符号共同呈现。
传统的话语分析方法却忽视了这些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Kress & Leeuwen[1]、Halloran、Jewitt[2]、Royce等)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剖析语言符号,全面透彻地分析一些新的语义表达方式的意义[3]。
然而,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较晚。
从理论方面来看,李战子首次引入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4];胡壮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了多模态化和意义的多模态构建[5];朱永生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指出了今后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6]。
从实践角度来看,研究者们主要通过对多模态文本进行解读,探讨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是如何构建的,且研究对象呈现多元化,如网络话语[7]、演讲和报告[8][9]、电影语篇[10]、外语教学中的多模态话语[11]。
将广告应用于多模态研究的文章较少,励松青[12]、胡丹对广告图文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但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广告中社会符号意义的构建,而不是广告中的意识形态问题[13]。
19881、真正的流行,不是群众的歇嘶底里,而是独特表现的个人风格及追求创意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内涵的外露,一种鉴赏的品位;88年春季,由冬眠中醒来吧!解放你的僵化与迟疑,前来享受春装花开的盛宴!玫瑰的浪漫复古的情怀轻快蓬展的短裙性感裸露的双肩是您全新的选择欢迎前来试穿。
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美术指导:杜秀纹文案:许舜英2、真正的流行,是在群众盲目的追寻中,保持冷静的自我风格,并呼吸世界的风潮,与自我的美学经验深刻对谈。
真正的流行,是重新诠释大众的流行,是把街道变成你的伸展台,使你的身影与品味,一再被抄袭......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美术指导:杜秀纹文案:张恒荣3、标题:秋天的华丽收藏文案:十月的台北节庆中,秋装却使人置身维多利亚时代,在蛰伏与冬装厚重线条之前,我们贪恋着秋的身影......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美术指导:杜秀纹文案:张恒荣4、白蛇千年不移的情愫,散发爱的勇敢与生命的执着,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神采,Sunrise永恒探索的民族美学自觉。
已巳蛇年,春节时Sunrise与你一起感应传统节庆的美与传奇。
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美术指导:杜秀纹文案:张恒荣5、标题:寻找中国流行的自我文案:素雅纤细的姿态......省思的心情......合身的线条中斜襟绕缠流动着中国的韵致......八O年代末中国创意美学走向世界舞台在Sunrise中兴百货的春装展示中与您一起感受。
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美术指导:杜秀纹文案:张恒荣1989年1、文案:焚烧过很多漫画书......专门限制行动......小时侯很想走出她的阴影,母亲于今只微弱成电话里残续的叮咛多想把她的身影永远留驻把对她的爱,在中兴百货感恩的礼物里具体实现。
执行创意总监:许舜英艺术指导:林建宏文案:张恒荣2、标题:中国不见了文案:在世界创意的版图,中国消失了;在国际流行的舞台,中国缺席了;在民族生活的美学,中国不见了;中国的文化自尊,已经沉睡百年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上杰作稀少;在流行文化的领域国际上完全没有属于中国人创意的伸展台,中国不见了,多么令人忧心。
从Fairclough的语篇三维观解读房地产广告的意识形态何湘君【摘要】房地产广告是一种常见的商务语篇形式,迎合大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宣传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推销房产的目的. 本文通过运用Fairclough的语篇三维观,对三则房地产广告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揭示广告背后的意识形态.%Real estate advertising is a very common business discourse form, catering to the public'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demand, influencing people's concept of consumption and stimulating people's consumption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elling housing estates. This article aims to uncover the ideology hidden behind the advertising by having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ree real estate advertisements with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Discourse theory.【期刊名称】《湖南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2)005【总页数】4页(P117-120)【关键词】房地产广告;批评性语篇分析;语篇三维观;意识形态【作者】何湘君【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35;F713.8;H052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消息爆炸时代,地球村这个称号已经名副其实。
房地产发展参考文献房地产发展参考文献「篇一」[1] Michailidis, G. and Taqqu, M.S.. 2006, Estimating heavy-tail exponents through maxself-similarity, Preprint math/0609163.[2] Handcock, M.S. and J.H. Jones, 2004,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65-75.[3] Clauset, A., M. Young and K.S. Gleditsch, 2007,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51-58.[4]周春山,罗彦.近10年广州市房地产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B]. 土地利用,2004.[5]许晓辉.上海市商品房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01): 80-86.[6]王德.Hedonic住宅价格法及其应用[J].规划方法,2005.[7]刘定惠,杨永春.基于GIS与Hedonic模型的成都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29): 1-6.[8]野口悠纪雄.土地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曹振良,高晓慧等.中国房地产发展和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9-301.[10]王子明.泡沫与泡沫经济非均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11.[11]谢经荣.房地产泡沬形成、吸收与转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 8.[12]Hamilton, C.Whiteman, The Specification Test for Speculative Bubbles[J]. C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August: 32-34.[13]Abraham, J.M.Hendershott. Bubbles in Metropolitan Housing Markets [J], Journal ofHousing Research, 1996,7(2): 191-207.[14]毛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判定及预控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 (2):74-77.[15]周建军.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9 (4): 93-96.[16]胡洁,潘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指标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 (9): 188-190.[17]何塞娇.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与测度[D].浙江工商大学,2008.[18]欧阳琦?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19]范东君.FDI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 (2):82-88.[20]徐国祥,王芳.我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谱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10): 18-24.[21]王宏新,厉召龙.我国房地产业的调整与复苏周期:1987?2009[J].产业经济,2010(6): 38-44.[22]Koh Winston T H, Marianoa Roberto S, Pavlov Andrey D, Phang Sock Yong, TanAugustine H H, Wachter Susan M. Bank lending and real estate in Asia: market optimismand asset bubbl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5): 1103-1118.[23] Ebrahim M S,Hussain 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asset valuation: The special case ofreal estate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 150-162.[24]Roehner B M. Spatial analysis of real estate price bubbles: Paris, 1984 -1993[J]_ Regional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9, 29(1): 73-88.[25]Saito H. The US real estate bubble? A comparison to Japan[J]. Japan and the WorldEconomy, 2003,15(3): 365-371房地产发展参考文献「篇二」[1]黄新伟.德中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2]徐涛.及物性视角下的房产广告研究--以合肥近两年房产广告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5)[3]周秋荣.浅谈个人集资建房现状与发展前景[J].消费导刊.2009(12)[4]李桔元.互文性的批评话语分析--以广告语篇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6]叶起昌.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7]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8]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9]贾晓旭.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视角[D].浙江工商大学2013[10]曾蕾.动态多符号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03)[11]李海英.人际意义视角下的中美房地产广告对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12]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02)[13]李爱民.房地产广告的语言修辞艺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14]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15]雷启立.身份、市场及其他--从上海房地产广告看消费意识形态的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03(06)[1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7]高航.房地产广告的创意及语言特色[J].修辞学习.2002(02)[18]郑邦荣.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推动房价理性回归[J].上海商业.2009(07)[19]皮文华,邱力生.我国房地产产业地位的理论分析[J].商业时代.2009(27)[20]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03)[21]胡瑾,曾蕾.学术会议英语演讲语篇多模式语言符号意义构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3)[22]王伟强.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2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24]龚辉文.国外房地产税收政策发展近况[J].涉外税务.2009(08)[25]邹伟,吴群,曲福田.不动产保有税资源配置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09)。
浅谈汉字类标志在房地产宣传策划中的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房地产宣传策划越来越成为各大房地产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类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在房地产宣传策划中的应用不断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汉字类标志的特点、在房地产宣传策划中的应用以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浅谈汉字类标志在房地产宣传策划中的应用。
一、汉字类标志的特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所代表的意义丰富、深刻、富有历史渊源,因此在符号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字类标志由于具有以下特点,也成为了现代商业宣传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符号语言。
1、表意性强。
汉字每一个形体都具有具体的概念和意义,使得其在传递信息时非常准确和直观。
2、文化内涵丰富。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汉字类标志可以不仅仅是简单的商标,更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更高的传播效果。
3、易于辨识。
汉字类标志通过对汉字的构造、色彩、布局等方面的设计,在保留汉字的本身特点的同时,有了更高的辨识度和视觉效果。
二、汉字类标志在房地产宣传策划中的应用房地产企业的宣传策划需要结合企业的品牌、经营理念、产品等方面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传递信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在宣传过程中,汉字类标志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也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1、强化品牌形象汉字类标志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可以很好地代表企业的品牌形象。
有些房地产企业的名称就采用了汉字,通过巧妙地设计汉字类标志,从视觉上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特性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突出产品特点房地产企业宣传策划的目的之一是吸引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
在宣传中,汉字类标志可以通过设计突出房地产产品的特点、产品属性等,增强客户对产品的感性认知和记忆,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传递经营理念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理念往往代表着企业对待客户、对待社会的态度和理念。
浅谈意识形态广告作者:杨琴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意识形态广告以其鲜明的风格和对社会敏感性话题的讨论,冲击着传统的广告界,引发了人们关于这种意识形态风格的探讨。
文章从意识形态广告的内涵、表现方式、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意识形态广告在我国台湾地区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其在内地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意识形态广告文化背景消费文化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9-066-02意识形态广告公司与中兴百货的合作被视为广告界的奇迹,两者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长达16年的合作中,创造了销售业绩增长了22倍的奇迹,有力地证明了意识形态广告作品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意识形态广告风起云涌,不仅成为我国台湾地区流行文化的代表,大多数广告公司包括台湾奥美也不自觉中向着意识形态广告冲击。
而一水之隔的内地,意识形态广告也大势涌入成为广告界谈论的话题;其中不乏趋之若鹜将意识形态广告奉为标杆顶礼膜拜的,也不乏对其采取批判态度而大肆否定的。
这样的背景注定了意识形态广告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一、意识形态广告的内涵所谓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意识形态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权威性,被广泛体现在各种艺术形态中。
在物质极度丰富的现代社会,广告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商品艺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引导时代潮流。
意识形态参与到这种传播形式中,对广告的灵魂大作手术,创造一种全新的广告创作方式——意识形态广告。
9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7年1月Jan. 2007第18卷第1期VOL.18 NO.1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商务语篇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层面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广告语篇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覆盖广、受众多,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化语篇;同时,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日常行为,甚至价值观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房地产广告也是如此。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启动及住房的商品化房地产广告应运而生。
这些广告不仅成为人们获取楼盘产品信息的重要来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居住方式、社会关系和生活理念[1]。
由此,作为商务语篇的中文房地产广告已经超出了推销楼盘产品的商业范畴而进一步通过蕴含于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影响人们。
本文拟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语法系统对四则含有相似主题的中文房地产广告进行分析,以揭示潜藏于这些广告中的意识形态。
二、批评性语篇分析视角及其分析框架批评性语篇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Fowler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王伟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内容提要:本文以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Fairclough的语篇三维观为基础,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及物性角度对四则中文房地产广告进行分析,以揭示蕴含于这些广告之中的意识形态。
研究表明,房地产广告在推销楼盘产品的同时,也在努力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关键词:房地产广告;意识形态;批评性语篇分析中图分类号:F713.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7)01-0098-04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ion of discourse and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of functional grammar, aims to reveal the ideologies embedded in four Chinese real estate advertisements.It points out that the advertisements, while promoting the products advertised, attempt to cater for people’s emotional needs and to shape people’s lifestyl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life to some extent.Key words: Chinese real estate advertisements; ideology;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等提出的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2]。
批评语言学主张运用西方社会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y)分析大众化语篇,如广告、新闻报道等。
其主要目标就是分析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分析语言和语篇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及意识形态如何通过语言发挥作用”[3]。
批评语言学中的“意识形态”(ideology)和“批评”(critical)这两个概念均为中性含义。
“意识形态”是指“对现实(包括客观物质世界,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的建构,这些建构表现在语篇实践的各个形式/意义层面,并有助于占社会主导地位的各类关系的产生、再生或者转化”[4],不包含任何“虚假”、“欺骗”和“歪曲”的意义;“批评”一词也不包含“挑错”、“抱怨”的意义,而是指“评论”和“评价”[5]。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批评语言学家不断丰富批评语言学理论,并对早期的批评语言学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将批评语言学更名为“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analysis)[6]。
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Fairclough将语篇的概念拓展为“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仅限于纯粹的个人活动或是对社会情景变量的被动反映”[7]。
“语:2006-10-19,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助教,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商务语言 研究中心成员,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语言教学。
2007年第1期浅析中文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99篇”概念的拓展意味着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范围不仅包括作为终端产品(end product)的文本(text),还包括语篇的生成(production)和接受(consumption)过程,从而将对分析的层面从一维的文本研究上升到三维的社会宏观语境的考察。
基于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视角,Fairclough提出了语篇的三维观(three-dimensional conception of discourse)和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三维模式,即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三个步骤[8]:第一、描述(description),对语篇的终端产品,即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第二、阐释(interpretation),借助于对语篇描述的结果,研究语篇的生成过程及作者通过语篇与读者互动的过程,即对语篇的生成和接受过程进行阐释;第三、解释(explanation),在第二步的阐释基础上,将语篇置于其生成和接受的社会语境中,考察决定语篇的社会结构和语篇对社会结构产生的效果,即进一步揭示蕴含于语篇之中的意识形态。
在语言层面上,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运用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提出的功能语法对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9]。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是经验元功能(experiential metafunction),它是指“我们使用语言讨论(描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事件、状态和实体”[10]。
根据在经验表述中使用的不同过程,Halliday用描写小句的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法系统将经验元功能分为六种类型 [11]。
本文主要涉及五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存在过程、言语过程。
物质过程是指一个“动作者”(actor)发出动作(doing)并影响到另一个参与者“目标”(goal)。
心理过程是指“情感”(affection)、“认知”(cognition)和“感觉”(perception)这三类心理活动。
这一过程包括引起心理变化“现象”(phenomenon)和可能产生心理变化的“感觉者”(senser)。
关系过程指的是两个物体(thing)间的关系,或一个物体的属性。
存在过程指的是某物(人)的存在情况。
言语过程是指人们通过言语交流的过程。
每一种过程中还可能包含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的环境成分(circumstances)[12]。
三、房地产广告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在这一节当中,作者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三维模式为出发点,借助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对四则中文房地产广告进行分析,以揭示蕴含于这些广告背后的意识形态。
案例1 .Houses in Love房子恋曲——东方新世界[阳光恋曲]小户型全新倾情推出1)他的房子和她的房子紧靠在一起,相同的户型,不同的朝向。
2)太阳从她这边升起,他那边落下。
3)同样的清晨和黄昏将两所房子包围。
4)因为房子,他开始留意她。
5)他发现她从不向左走,但万佳超市是她回家的必然一站。
6)他发现她从不远离热闹,但在东方时尚商业街,总有一杯咖啡与她静坐良久。
7) 他还发现,他爱上了她,在东方新世界……厖(摘自2002年5月14日南方都市报;句前标号为作者所加,以下广告同。
)该广告正文共包含七句话,十一个过程,其中包括四个物质过程,三个心理过程,三个关系过程和一个存在过程。
表1. 案例1及物性分析在正文的前三句话当中,广告作者通过运用两个关系过程和两个物质过程将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描绘为居住在同一社区、选择相同户型的业主。
两位主人公对于居所的选择反映了他们相近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第三句话中的“动作者”成分 “同样的清晨和黄昏”营造了楼盘产品“东方新世界”温馨的生活氛围。
在第四句话中,广告作者通过将“感觉型”心理过程中表示原因的“环境成分”“因为房子”置前,突出“房子”在二人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在第五至第七句话中,广告作者使用了三个“认知型”心理过程,即“他发现”。
这些心理过程中的“现象”成分均为与女主人公“她”有关的描述,包括对生活便利的追求,如“万佳超市是她回家的必然一站”;对闹中取静、轻松闲适的优雅生活方式的享有,如“她从不远离热闹,但在东方时尚商业街,总有一杯咖啡与她静坐良久”。
广告作者基于对上述“现象”的描述,将男主人公“他”的心理过程从第四句中的“感觉型”“留意”过渡到第七句中的“情感型”“爱上了她”,并由此暗示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具有相似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此外,在故事最后,广告作者再一次突出了“环境成分”“在东方新世界”以强调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广告推销的楼盘产品。
由上述分析可见,广告作者在推销“东方新世界”这一楼盘产品的同时,也在努力迎合产品潜在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其中包括对轻松、便利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对与自身具有相近的生活态度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异性的向往。
因此,广告作者将楼盘产品这一商品概念置换为未来温馨家庭的栖息地和闲适优雅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人们面对的不再是一座座无生命的楼盘,而是“家”这个社会最小单位的衍生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则广告力图迎合渴求爱情并在城市的喧闹中享受宁静生活的“单身贵族”的情感诉求。
案例2.海龙湾・枫林彼岸——源在水岸边的幸福1)撩人的江风,又一次燃起心底沉睡的激情。
2)不记得最后一次拥抱是在什么时候。
3)繁忙的背后,浪漫竟在渐渐隐退。
4)直到遇见海龙湾,足足500米长的江堤,润湿的江风吹起了心底沉睡已久的激情。
5)每一个闲适的傍晚,总第18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100他会牵上我的手:来,我们去江畔走走。
6)谁说他是没有耐心的人?7)徐徐的江风里,他的浪漫无人可及。
(摘自2004年4月16日南方都市报。
)该广告正文共包含七句话,九个过程,其中包括一个物质过程,五个心理过程,一个关系过程和两个言语过程。
表2. 案例2及物性分析广告正文包括的五个心理过程中有三个为“情感型”心理过程,如“撩人的江风,又一次燃起心底沉睡的激情”、“浪漫竟在渐渐隐退”和“润湿的江风吹起了心底沉睡已久的激情”。
这三个情感型的心理过程描述了广告中叙事者“我”的心理活动即在“心底沉睡已久的激情”从“渐渐隐退”到被重新“燃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