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下鼻甲的处理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
全组鼻窦开放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重症全组慢性鼻窦炎,经系列非手术治疗或局部手术治疗无效者。
2慢性全组鼻窦炎并多发性鼻息肉,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禁忌证】1病变局限在部分鼻窦或保守治疗有效者,忌行大范围手术。
2少年儿童不宜行广泛鼻窦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1从前向后法(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均可。
主要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兼顾术者的技能水平,选择对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①患者准备:患者仰卧,4%氯己定头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
②鼻腔检查:使用血管收缩药后,彻底检查双侧鼻腔,并根据鼻窦CT扫描提示,着重检查术侧中鼻道的解剖和病变情况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重要解剖定位参考标志。
检验患者内镜表现与CT表现是否相符。
(3)基本步骤①切除钩突:是从前向后术式的起始步骤,钩突切除是否完整,决定了术野是否宽敞、上颌窦口能否顺利暴露及手术能否顺利实施。
以剥离子或镰状刀钝面轻压钩突与鼻腔外侧壁相接处的黏膜,确定大致的切口位置。
用镰状刀自中鼻甲前端根部钩突附着处插入,沿钩突与鼻腔外侧壁的附着缘,自前上向后下弧形划开黏骨膜,直至钩突的后下附着缘处。
持剥离子沿切口将钩突向内侧剥离,使其仅与上、下两端与鼻腔外侧壁相接。
用不同角度的筛窦钳将钩突上、下两端与鼻腔外侧壁分离后咬除。
②开放/切除前组筛窦:不同角度的筛窦咬钳从前向后开放/切除前组筛窦尽可能保留和避免损伤黏膜,至中鼻甲基板后,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清除眶纸板和中鼻甲根部残余气房。
③开放上颌窦上颌窦自然孔的定位:用30°或70°内镜寻找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孔。
上颌窦自然孔通常位于筛漏斗后下,对应中鼻甲下缘前中1/3交界处,被钩突尾部遮蔽,钩突切除后才能充分暴露,有时该孔可被息肉或水肿黏膜覆盖而不易找到。
此时可用剥离子或带角度的吸引器,或弯曲探子,沿钩突切缘外侧筛漏斗形成的沟槽自前上向后下滑行,或沿下鼻甲前上与鼻腔外侧壁结合处上方,轻压中鼻道鼻腔外侧壁的黏膜,多可找到狭窄呈漏斗状的上颌窦自然孔。
经鼻内镜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中经鼻内镜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临床上已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45例行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治疗,对照组45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及分析6个月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使用糖精试验对比术后3、6个月鼻腔黏膜纤毛功能。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术后3、6个月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MTR)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与试验组相比均降低(P<0.01)。
结论:经鼻内镜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术后能保留了鼻黏膜功能,符合临床生理功能,值得推荐。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临床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传统上以手术治疗为主,理想的手术方式应在解决鼻塞的同时改善下鼻甲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痛苦[1-2]。
为探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更好的手术方式,作者对所在科室近3年(2011-2013年)收治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别采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3~6个月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进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90例患者,都以鼻塞为主要症状,伴随有程度不一的头痛,经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疗,无疗效,鼻内镜检查提示有下鼻甲肥大,鼻甲表面呈暗红色结节状,用1%麻黄素收缩下鼻甲,黏膜收缩效果不明显,鼻窦CT检查提示为单纯下鼻甲骨性肥大或者为黏膜肥厚,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病均已排除。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姓名:王先生年龄:45岁性别:男
主诉:
患者主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等。
初步诊断:
慢性鼻炎。
治疗方案:
鼻内窥镜下行中鼻甲切除术。
手术经过:
1、患者由麻醉科医师给予全身麻醉,拟行鼻内窥镜下手术。
2、在流线型手术室内使用高级鼻内窥镜将鼻腔扩张,通过镜头清晰得到了中鼻甲。
3、麻醉医师配合下,用高级电刀切开中鼻甲上方的黏膜,保证准确切开。
4、继而在切开部位用剪刀仔细将中鼻甲切除,同时进行出血控制,观察到较少出血。
5、术后应用胶原海绵应妥善放置于鼻内窝。
6、结束手术后患者转入清醒室观察,治疗师进行常规处理。
7、检查无异常后出院,医嘱在术后3天内严禁出口食品和大力运动。
手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准确定位,切除了中鼻甲,出血情况良好,手术成功。
术后诊断:
1、慢性鼻炎,中鼻甲肥大;
2、中鼻甲切除术后阈下寄存微量管限制位。
总结:
中鼻甲切除术是比较常见且安全的手术,其优点是切除幅度较小,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不畅、过敏反应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并且由于其微创性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避免了患者长期住院和痛苦的可能性。
但是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手术风险,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手术中出现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愈合情况。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8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1T09:45:46.38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李茜[导读]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录的80例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下鼻甲黏膜硬化法手术治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相关生理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率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促进治愈,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肥厚性鼻炎;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早期疗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耳鼻喉疾病的发病概率日益增高。
慢性鼻炎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已渐渐成为影响人们学习生活的一类常见疾病[1]。
其中常常伴有肥厚性鼻炎的并发症状,给患者带来各种生理及生活上的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下鼻甲黏膜硬化法,治疗过程中有一定风险,且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先已渐渐被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所取代[2]。
该手术可以有效治疗病灶,降低感染,同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高效安全,因此,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的方法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医疗方法,现已被广大医护人员接受及推广,常常用来治疗相关耳鼻喉疾病,疗效显著。
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录的80例患有慢性鼻窦炎合并肥厚性鼻炎的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并分别采取下鼻甲黏膜硬化法与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分析高洋,胡道彩,高琼(沭阳县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江苏 宿迁 223600)0 引言临床中使用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不佳[1]。
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被广泛应用到该疾病临床治疗当中,该术属于微创手术,操作便捷、治疗效果良好的特点,可有效缓解患者鼻通气效果,鼻腔黏膜功能以及形态不受影响[2]。
此次研究鼻内镜鼻窦手术与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分析其临床效果,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
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18-65岁,平均(39.64±10.26)岁。
实验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19-68岁,平均(40.12±9.79)岁。
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属于双侧鼻窦炎,伴有或是不伴有鼻息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鼻塞流涕、嗅觉功能衰退,部分患者存在头痛现象,患者不存在哮喘或是鼻过敏史,存在双侧下鼻甲肥大以及无骨性增生情况,未进行过鼻部手术既往史,在近6个月以上采取保守治疗,临床疗效不佳。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在术前7日给予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泼尼松,于早晨空腹服用,每次30 mg,每日1次。
全麻后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视患者疾病情况对病变鼻窦进行逐次开放。
实验组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在内镜鼻窦术完毕后使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全面的对双侧下鼻甲的上、中、下几个点实施消融,若存在息肉样病变部位则将其切除后再使用等离子刀头进行止血,最后再对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下鼻甲手术适应证讨论王向阳;石丽亚;莫志蜂【摘要】@@ 慢性鼻炎的鼻腔通气障碍主要是由于下鼻甲"肥大"引起的,但是下鼻甲肥大还是肿大目前尚未定论.下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黏膜结缔组织增生,用血管收缩剂后黏膜无明显反应;下鼻甲肿大则对血管收缩剂很敏感.【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01【总页数】2页(P21-22)【作者】王向阳;石丽亚;莫志蜂【作者单位】10008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五官科;10008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五官科;10008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五官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鼻炎的鼻腔通气障碍主要是由于下鼻甲“肥大”引起的,但是下鼻甲肥大还是肿大目前尚未定论。
下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黏膜结缔组织增生,用血管收缩剂后黏膜无明显反应;下鼻甲肿大则对血管收缩剂很敏感。
早在19世纪为了解决鼻腔堵塞问题,Jarvis最早记载了下鼻甲全切除手术,此后Jones、Holmes等学者不断改进、完善手术,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成为改善鼻腔通气的主要手段。
但Spielberg认为完全切除下鼻甲造成的干痂多、臭鼻、萎缩性鼻炎等后遗症弊大于利,建议应停用全切除手术,这是争论的开端。
直到近年来鼻微创外科手术的进展进一步冲击了传统的手术术式。
1 下鼻甲的病理生理1.1 下鼻甲的生理功能为适应下呼吸道的生理要求,维持两侧鼻腔阻力,调控空气流量,保持正常呼吸;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起到过滤和清洁作用;下鼻甲黏膜下有丰富的血窦和腺体,分泌大量的黏液,提供足够的热量,保持鼻腔黏膜一定的湿度,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并使纤毛运动得以维持。
生理性鼻腔阻力由鼻腔形态和体积而定,下鼻甲作为鼻腔外侧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理性鼻腔阻力[1]和维持鼻-鼻窦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鼻甲的解剖功能的改变直接影响鼻腔侧壁的功能[2]。
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对中下鼻甲处理的临床意义戴翥【摘要】目的:探讨在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的鼻窦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随访半年后鼻窦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粘连、中鼻道粘连和窦口粘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采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时同时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疗效可靠,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粘连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Objective Discuss the middle turbinate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sinusitis treatment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Choose to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Manholes,in Febr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3 line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94 cases of sinusitis patients,group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47 cases,control group pure functional use nasal endoscopicsurgery,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handle middle turbinate and nasal septum at the same tim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sinusi-tis relapse rate after six months follow-up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statistics analysis(P>0.05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nasal septum adhesion , the incidence rate of na-sal adhesion and sinus adhesion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 Using nasal endoscopic sinus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dealing with nasal septum and inferior turbinate reliable curative effect ,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happening sit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urgery adhesion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use in clinic.【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538-539)【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窦炎;中下鼻甲处理【作者】戴翥【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深圳 518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鼻窦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可高达10%左右,以往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呼吸道的感染、呼吸道发生变态反应、鼻腔鼻窦的解剖学异常等因素相关[1-2]。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摘要】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显著,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即可感受到较大的改善。
手术效果持久性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手术后症状能够明显减轻并持续较长时间。
手术并发症情况较少且轻微,相对安全。
针对不同的病例,该手术都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效果。
该手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手术在治疗该疾病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持久性分析,并发症,适用病例,治疗方法对比,生活质量,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慢性肥厚性鼻炎疾病背景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鼻黏膜长期的炎症和增生。
患者常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嗅觉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腔过敏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空气污染、饮食习惯等。
1.2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介绍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方法。
该术式利用先进的鼻内镜技术,通过激光或电刀等工具对鼻腔内的下鼻甲进行部分或完全切除或调整,以达到改善鼻通气功能,减轻鼻部炎症反应的目的。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的优势在于可以精准地切除或调整鼻腔内的组织,保留正常的鼻黏膜,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由于手术视野清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操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成型术,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明显的改善,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的减轻。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持久性。
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鼻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术在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b组患者则接受内窥镜下改良下鼻甲成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后粘膜恢复时间和术后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
1.2 治疗方法1.2.1 b组患者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体位,在常规消毒、包头和铺巾后行下鼻甲黏膜局部浸润麻醉后在采用wolf鼻内镜手术器械并在电视监控系统下进行操作。
使用15号小圆手术刀片经肥厚部下鼻甲游离缘沿下鼻甲长轴由前向后作一楔形切口,术者根据患者鼻甲肥厚情况和鼻腔大小来决定楔形切口的大小,切开患者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将楔形切口间的下鼻甲组织作条索状切除。
1.2.2 a组:采用下鼻甲剪切除部分下甲。
余与b组相同。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 (1)显效:手术治疗后,患者鼻腔通气良好,下鼻甲大小和黏膜色泽完全恢复正常,患者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可见到患者的中鼻甲;(2)有效:手术治疗后,患者鼻通气较术前明显好转,患者下鼻甲与鼻中隔、鼻底间距<3mm,黏膜表面不光滑且黏膜色泽暗红色;(3)无效:手术治疗后,患者鼻腔通气与术前比较无任何改善,患者体征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笔者认为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显效率与治疗有效率之和。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后黏膜恢复时间、术后伴随症状(嗅觉下降、头痛、术后换药不适感)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术后粘膜恢复时间和术后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a 组患者(p<0.05);b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所需时间长于a组患者(p<0.05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p<0.05),详见表2。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体会发布时间:2023-01-05T01:33:53.29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9期作者:董英超[导读] 探究慢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董英超吉林市润德耳鼻喉科医院吉林吉林132011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鼻-鼻窦炎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吉林市润德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对象,电脑流水号法分组,对照组(单号)38例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研究组(双号)38例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手术;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慢性鼻-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鼻窦黏膜,临床患者表现为鼻塞、面部肿胀、流脓涕,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头晕症状,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慢性鼻-鼻窦炎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手术虽然能达到治疗目的,但术后容易复发,效果欠佳。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逐渐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开始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本次研究以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对象,探究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来源于吉林市润德耳鼻喉科医院收治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
(1)纳入标准:经过鼻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表现为鼻塞、黏膜水肿等,首次手术,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鼻部过敏史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沟通障碍患者[1]。
鼻内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手术75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下鼻甲手术方式对鼻腔黏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1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术;2下鼻甲黏骨膜下肥厚组织切除术;3下鼻甲黏膜下电凝固减容术。
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痊愈637例(84.2%),显效119例(15.8%),总有效率为100.0%。
术后6个月复查:痊愈595例(78.0%),显效145例(19.1%),无效16例(2.9%),总有效率97.1%。
术后12个月复查:痊愈575例(76.0%),显效124例(16.4%),无效57例(7.6%),总有效率92.4%。
左右侧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功能性下鼻甲手术减少了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及激光、微波治疗等对黏膜功能的影响,对患者的手术后鼻腔功能影响较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炎;下鼻甲肥大;外科手术传统的下鼻甲手术是肥厚性黏膜连同骨质一并切除,切除范围原则上不超过1/3的下鼻甲,对鼻黏膜功能有影响[1]。
我科自2001年开始,根据解剖下鼻甲和鼻腔的生理功能,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内窥镜下功能性下鼻甲手术,现将完整临床数据和1年随访记录的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病房从2001年6月至2010年5月证实确诊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78例和行鼻中隔矫正术后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患者78例,共756例,其中男576例,女180例,年龄12~75岁,平均35.7岁。
病例包括下鼻甲息肉和明显的桑椹样改变患者。
1.2手术方法及适应证下鼻甲黏膜切除术:在内镜下切开或剪开前端下鼻甲至黏骨膜下,切口长约0.5~0.7 cm,呈L形,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中隔面,游离缘及尽可能多的外侧面,剪开下鼻甲骨前端,伸入直止血钳,松动,骨折下鼻甲骨后,取出部分肥大骨质,切口不需缝合。
适用于下鼻甲骨质增生为主者[2]。
下鼻甲黏膜组织切除术:在上述手术中发现下鼻甲骨质不增生或切除骨质后仍有较多增生软组织,必须扩大切口呈“L”型,保留表面黏骨膜瓣,切除肥厚软组织,术中观察下鼻甲距鼻中隔和鼻底距离均不小于0.5 cm,不大于1.0 cm;然后利用黏皮瓣覆盖创面,目的是切除部分下鼻甲并使黏膜上皮尝试尽量完全覆盖创面,必要时可缝合1针[3]。
鼻内镜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常明章;周剑勇;严飞鹏;吕洁瑜;熊国平【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6例9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中鼻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鼻甲的不同的病态特点予以不同处理,并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 56例92侧患者中,34侧中鼻甲息肉样变,4侧中鼻甲肥大.20侧中鼻甲骨质增生.22侧泡性中鼻甲,12侧反向偏曲中鼻甲,术后随访6个月至1.5年,并定期门诊内窥镜复查,治愈73侧,好转17侧,无效2侧.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应根据中鼻甲的病变程度、范围和类型进行个性化处理,尽量保留中鼻甲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对中鼻甲的不必要的干预.【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016)001【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鼻内镜;中鼻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作者】常明章;周剑勇;严飞鹏;吕洁瑜;熊国平【作者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江门,529000;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江门,529000;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江门,529000;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江门,529000;江门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江门,5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9随着鼻内镜的应用,对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鼻腔鼻窦的手术方法更加科学。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腔鼻窦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保留或切除一直存在争议[1]。
如何能在尽量保留和恢复中鼻甲功能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处理中鼻甲是鼻科工作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分析我科近 2年来 56例9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中鼻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跟踪,认为个性化处理中鼻甲对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6例9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中鼻甲病变患者中,男45例 ,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8.5岁。
下鼻甲肿大的治疗方法
我们可能都会出现下鼻甲肿大的情况,这种情况给我们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让我们羞于出门,很多人都想最快时间把下鼻甲肿大病症治好,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治疗吗?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治疗方法:
1.美国低温等离子消融术——高效无痛治疗鼻甲肿大,疗效显著、确切武警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引进国际先进的美国杰西低温离子消融疗法,实现对给鼻甲肿大的逆转治疗,给广大鼻甲肿大患者带来健康福音!此疗法在尽可能保护鼻甲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鼻甲减肥,改善饮鼻甲肿大引起的鼻塞,呼吸不
畅。
作为目前技术条件下,已知的对鼻甲粘膜损伤最小,而又对鼻甲肿大有明确治疗效果的手术方式,武警南京医院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正成为越来越多鼻甲肿大患者的第一选择。
2..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腔手术多发性
或复发性息肉行常规手术治疗。
建议你做常规手术,手术后
3、手术后要定期复诊,定期到医生处了解术腔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术腔的清理,将新生的肉芽或者囊泡去除,以保证手术效果,这种复诊时间有的甚至要持续半年时间。
2、需要坚持局部用药,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复发率。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疗下鼻甲肿大,我们都可以根据以上方法对下鼻甲肿大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我们不要在过于忧患下鼻甲肿大的问题了,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