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1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的原理,专注于研究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功能、相互作用、代谢过程和食品品质的变化。
2. 研究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研究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酶活性等。
- 碳水化合物:探讨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脂质:研究脂肪酸、甘油、磷脂、固醇等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 核酸:分析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结构,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生物化学反应:- 探索酶促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调控。
- 研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因子。
- 分析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代谢途径:-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等。
- 脂质代谢: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氧化。
- 氨基酸代谢:涉及氨基酸的合成、分解和转化。
- 核酸代谢:包括DNA和RNA的合成、修复和降解。
(4)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如抗氧化剂、抗炎剂、益生元等。
- 分析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5)食品加工与营养:-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压力处理等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探讨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二、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化学组成上,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分析。
- 生物化学家开始关注酶的作用和食品腐败的过程。
2. 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研究重点转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如色谱、电泳、光谱分析等。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生物化学专业介绍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它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两大部分。
实验课程是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掌握课程内容、理解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增强实践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技能及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注重学生基本科研态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验自主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食品生物化学专业,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篇: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知识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基本成分及其生化反应的学科。
它探索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食品的认识,为食品安全和营养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食品基本成分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中,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组织结构、调节代谢等作用。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中,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提供额外的热量和提高血糖水平。
3.脂肪:脂肪是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的高级生物物质。
在食品中,脂肪是人体的能量贮存物,是细胞膜、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的主要组分,还能合成激素和维生素。
4.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以促进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食品中,维生素种类繁多,每一种维生素都有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
5.矿物质:矿物质是无机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形态构造的必需成分。
在食品中,矿物质非常重要,包括钙、钠、钾、铁、锌等。
二、生化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在食品中,蛋白质是一个很重要的组分,其中包含大量的氨基酸。
而蛋白质经氢离子作用而酸化,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氢氧化物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2.糖的代谢反应: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在人体中,糖的代谢反应包括糖酵解和糖原合成。
3.脂肪的氧化反应:脂肪是人体的能量贮存物,但当人体的能量需求变大时,脂肪就会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酸解食品中的维生素:有些维生素在酸条件下会被破坏,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酸的作用。
总之,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食品,了解食品的基本成分及其生化反应,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食品生物化学的应用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根底学科。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根底学科。
它是以生物化学为根底,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
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根底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开展的运用。
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把握生命科学的根底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开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全然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明白?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明白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将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要紧概念、全然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全然原理往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么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爱好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全然理论应用到指导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发觉、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明白、理解、把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明白———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有机体内部发生、开展和消亡机制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讲明和解释,能理解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食品生物化学绪论1.食品生物化学定义: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营养价值及食品在贮藏加工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参与人体代谢的规律,研究食品原料采摘或屠宰前品质形成的规律,确定食品组分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水分1.速冻是保存食品的良好方法,速冻应确保食品在-5~0℃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0min,-18℃是冷藏食品最理想的温度。
第二章矿物质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1)矿物质成分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酸性、碱性的无机离子适当配合,加上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3)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k+,Na+,Ca2+,Mg2+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件。
(4)无机盐与蛋白质协同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体液的渗透压恒定主要由NaCl来维持。
)(5)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
f.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3.成酸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酸元素(Cl,S,P)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
大部分的谷类及其制品、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呈酸性。
4.碱性食品: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如蔬菜、水果。
5.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第三章糖类1.复合糖: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
如糖蛋白、糖脂。
2.目前已证实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寡糖主要有寡果糖、乳果聚糖、低异聚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氨基葡萄糖。
3.淀粉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
分子式(C6H10O5)n.4.(复合糖)糖蛋白的结构:一类由糖和多肽或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是糖同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
5糖蛋白的生理功能:(1)具有酶或激素活性。
(2)具有转运金属离子和激素的作用。
(3)参加血液凝结作用。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110课程名称:食品生物化学适用专业: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72一、课程性质《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加工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于考试课。
《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生物物料的化学组成、性质、功能及其在人体内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核酸、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糖、脂、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食品色素和风味物质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掌握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
2. 熟悉维生素、辅酶的种类、结构和生理功能。
3. 理解生物体中各种主要代谢基本过程、代谢部位。
4. 熟记主要的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代谢相关的关键酶等。
5. 了解各种代谢反应与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如疾病的病因及治疗、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从而进一步领会各种代谢反应。
6. 学会总结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规律,综合分析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代谢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习设计大致的研究过程。
先修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普通微生物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其营养质量和观质量的变化,理解食品各营养成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
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物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一章糖定义:糖类物质是含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及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分类: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寡糖:能水解成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以双糖存在最为广泛,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是其重要代表。
多糖: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以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最为重要单糖一、结构可根据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为戊糖(5个碳原子)和己糖(6个碳原子),根据C、O双键的位置分为醛糖(碳链末端)和酮糖(碳链中间)果糖D核糖2脱氧核糖链状结构与化学组成:纯净的葡萄糖,其成分是碳、氢和氧,相对分子质量180,分子式为C6H12O6。
链状结构如下图:环状结构:葡萄糖不仅以直链结构存在,还以环状形式存在证据:1)不能和亚硫酸氢钠作用;2)有变旋光现象3)只能和一分子的醇加成。
二、单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旋光性、甜味、水溶性化学性质:1、酸的作用(图)戊糖与强酸共热,因脱水而生成糠醛。
己糖与强酸共热分解成甲酸、CO2、乙酰丙酸以及少量羟甲基糠醛。
糠醛与羟甲基糠醛能与某些酚类作用生成有色的缩合物。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2、酯化作用(图)醇糖与酸作用时生成脂,生物化学上较重要的糖酯是磷酸酯。
它们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3、碱的作用弱碱作用下,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三者都可通过烯醇化而相互转化。
(图)强碱溶液中很不稳定,分解成各种不同的物质4、形成糖苷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很易与醇及酚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通称糖苷。
5、糖的氧化作用与费林试剂反应(图)6、还原作用在钠汞齐及硼氢化钠类还原剂作用下,醛糖还原成糖醇,酮糖还原成两个具有同分异构的羟基醇。
7、糖脎的生成8、氨基化作用单糖分子中的OH基(主要是C-2、C-3上的OH基)可被NH2基取代而产生氨基糖,也称糖胺。
9、脱氧作用单糖的羟基之一失去氧即成脱氧糖寡糖一、双糖二、三糖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三糖仅有棉子糖,多糖一、淀粉——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储存形式二、糖原——动物淀粉四、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中最广泛的骨架多糖,植物细胞壁和木材差不多有一半是由纤维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