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64
【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验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因负重、外伤、慢性劳损以及感受风寒湿等原因,而使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相应的神经根、血管或脊髓受压而发为本病。
祖国医学属于'腰痛'、“痹证'等范畴,中医认为是由于肾精亏损,或用力不当、跌仆闪挫、血瘀内阻,或风寒湿内浸、阻遏经脉、湿浊瘀结而致。
方一独活寄生汤加减【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药】:党参15g,熟地黄15g,当归15g,白芍20g,独活10g,桑寄生15g,怀牛膝10g,杜仲15g,秦艽10g,肉桂6g,防风10g,丹参30g,炙甘草10g。
【加减】:腰痛甚者加鸡血藤15g、全蝎10g、蜈蚣2条;麻木明显者加黄芪25g;兼瘀血者加桃仁10g、红花10g,或元胡索10g;湿邪偏重者加防己10g、苍术10g;寒邪偏重者加炮附子10g或干姜10g;热偏重者熟地黄改用生地黄15g,白芍改用赤、白芍各15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1天。
【编按】:独活寄生汤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
方中以独活为君,善于祛除在里之伏风,故可祛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防风祛风胜湿以止痹痛;秦艽胜湿止痛,可搜除筋肉之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党参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养血又兼活血,将其中川芎更以丹参,增强补血活血作用;肉桂温暖下元,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
34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
方二身痛逐瘀汤加减【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药】:全当归15g、桃仁泥10g、广地龙15g、净红花10g、左秦艽10g、淮牛膝10g、五灵脂10g、泽泻3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制香附10g、元胡索20g、炙甘草10g。
【加减】:疼痛剧烈,寒偏盛加制川乌、草乌各10g,去秦艽;如肢体麻木,夜卧抽筋,患肢不能伸直者,加蕲蛇15g、木瓜30g;如病程缠绵日久,伴腰膝酸软乏力者,去乳香,五灵脂,加山萸肉20g、熟地20g、角胶20g。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出现腰痛后,别再乱投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在出现腰痛的人群中,约10~15%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而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该病的患病率出现了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可。
详细介绍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介1.1 病因(1)过度负重:在腰部未进行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让腰部承受较大的压力时,易造成髓核突出。
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举动的运动员,易因为腰部过度负重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部外伤:腰部发生急性外伤时,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下,会累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造成已经发生退变的髓核突出。
(3)腹压升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腹部压力突然升高,继而引起腰痛。
(4)腰姿不当:腰部呈屈曲位时,如果忽然旋转,腰部超出其能承受的能力或一时无法适应外力的传导,则易引起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汽车驾驶员,因为长时间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6)脊柱畸形:先天性或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因为椎间盘宽度不一,且常出现扭转,导致纤维环承受的压力不一,因此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受血糖代谢异常的影响,会造成椎间盘周围动脉血流受阻,血流量减少,代谢降低,则易引起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孕期因为腰椎代偿性前凸,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导致椎间盘退变风险加大。
1.2 症状表现“痛、酸、胀、麻、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表现。
(1)腰痛:为首发症状,约97%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症状,且常反复发作。
之后出现腿痛,腰痛与腿痛可同时发生。
(2)坐骨神经痛:常发生于腰4~5、腰5~骶1间隙,疼痛具有渐进性、放射行特点,常会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后方、小腿、足背部。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一)辨症分型治疗1.跌仆闪挫,气血瘀滞证:主症:腰背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若病久者,病势稍缓,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止,遇劳或闪挫,病势剧增,或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沉弦;若新病者,为急性跌仆闪挫所致,病势剧烈,痛处如锥刺刀割,或腰痛微热,轻则扶腰跛行,重则行动不能,面部苦痛皱眉,舌淡紫或无变化,脉弦、紧或沉涩。
(1)跌仆闪挫日久未愈,瘀血阻滞经络。
治法: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壮筋汤化裁。
酒当归12g,川牛膝9g,川续断9g,赤芍药9g,青皮g,五加皮9g,酒川芎6g,血竭6g,炙甘草6g。
(2)跌仆闪挫初期,积瘀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化裁。
净桃仁6~9g,草红花6~9g,当归尾12g,酒熟地黄12g,赤芍药9g,酒川芎9g,川杜仲9g,川牛膝9g,威灵仙9g,炙甘草6g,血竭6g。
加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3~6g,元胡9~12g,肉桂2g;腹痛便秘者加生大黄3~9g(后下)。
2.寒湿内侵,阻遏经脉证:主症:腰背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行动缓怠。
遇寒湿则加重,得温燥则稍缓,虽静卧,休逸疼痛亦难明显减轻,甚或加重,其病史一般较长,且渐渐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沉缓或濡缓。
偏于寒者,痛处剧烈,筋脉拘急;偏于湿者,身重,肌肤不仁。
上证寒湿郁久,可化为湿热,则兼见痛处觉热,遇热遇湿则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此为寒湿之变证。
治法:补肝益肾,散寒除湿。
方药:独活寄生汤化裁。
独活9g,桑寄生12~30g,秦艽9g,全当归9g,赤芍药9g,防风9g,川杜仲9g,淮牛膝9g,酒熟地黄18g,潞党参9g,茯苓9g,生白术15g,北细辛3g,桂枝9g,炙甘草6g。
加减:病久有瘀血而舌青紫或瘀斑,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6g,或酌加通络之品,如地龙6g,木瓜9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
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腰突,又称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圆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病变。
患者常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以下是一例通过中医治疗腰突的成功案例,为大家介绍中医以及针灸对腰突症的疗效。
患者刘先生,42岁,因长期久坐而引起的腰疼问题持续近一年,尤其在劳累之后疼痛加剧。
经过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明显的L4-L5腰椎间盘脱出。
由于家族中存在病史,刘先生对手术治疗持怀疑态度,希望通过中医方法来缓解症状。
针对刘先生的病情,中医师采取了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
首先,根据刘先生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确定了治疗方案。
其次,通过经络刺激和穴位按摩来调节刘先生的气血循环,缓解腰部疼痛。
同时,中医师还采用了中药熏蒸和拔火罐等疗法,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特别注意了刘先生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刘先生属于肾虚型腰突,需要补肾强筋。
因此,中医师建议刘先生多食用一些补肾益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中医师还教授了一些腰腿保健操和按摩方法,供刘先生在家中进行日常保健。
经过连续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刘先生的腰痛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感觉腰部肌肉放松了许多,腰腿疼痛也明显减轻。
于是,他继续配合中医师的指导进行了第二个疗程的治疗,并坚持了中医养生方法。
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腰突症状完全缓解,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再受疼痛困扰。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在腰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对症治疗的重要性。
中医连续的综合治疗,通过调理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气血状况,有效缓解了腰突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
中医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能够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促进康复。
对于一些对手术治疗有顾虑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成为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选择。
总之,中医治疗腰突案例表明,对于一些初期腰突症状较轻的患者,中医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中医师通过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疼、恢复正常生活。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医案稿子一:嗨,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讲讲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神奇医案。
有个大哥,那腰间盘突出折磨得他呀,路都走不利索,疼得直咧嘴。
去看了不少西医,各种检查做了一堆,药也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见好。
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位老中医。
这老中医一看,先把了把脉,又问了问大哥的日常习惯,然后笑着说:“别愁,能治!”先是开了几副中药,让大哥按时喝。
那中药味儿啊,可不好闻,但大哥为了能好,硬着头皮喝。
接着,中医又给他来了几次针灸,那细细的针往穴位上一扎,大哥一开始还挺害怕,结果几次下来,感觉还挺舒服。
然后,中医还教大哥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让他每天坚持练。
没过多久,大哥的腰慢慢就不那么疼了,走路也有劲儿了。
他逢人就夸这中医厉害,说中医真是博大精深!你说神奇不神奇?中医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咱一个健康的身体!稿子二:亲人们,今天咱聊聊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那些事儿。
我认识一个阿姨,腰椎间盘突出可严重了,疼起来觉都睡不好。
她跑了好多医院,西医都说只能手术,可阿姨害怕呀。
这时候,有人给她推荐了个中医。
阿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
中医大夫仔细瞧了瞧,说:“大姐,您别担心,咱中医有办法。
”先给阿姨做了推拿按摩,那手法,又轻柔又有力道,阿姨说感觉身上的筋都被捋顺了。
随后,又给阿姨敷上了自制的中药膏,热乎乎的,可舒服了。
还开了中药让阿姨回家熬着喝,叮嘱阿姨一定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
阿姨就照着中医说的做,一天天地,这腰啊,还真就慢慢好起来了。
现在阿姨又能跳广场舞啦,见人就说中医救了她的命。
中医真的太牛啦,不用开刀,就能把这难缠的病给治好。
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厉害!。
悦读自我·防治Family life guide -49-安琼 (盐源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之前提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人的印象多是认为,这种疾病一定是发作于老年人,所以自己不用担心。
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长时间的坐班学习,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后,如果患者没有不适的症状,不用特别治疗,只需要日常做好保养,避免久坐弯腰提重物等不良习惯,避免椎间盘突出或增大而引起神经的症状。
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利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通过药物、中医推拿和休息就能够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症状反复出现,经过非药物治疗后没有达到效果,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疼痛不适症状也非常严重。
这时就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了,但是利用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今天我们就对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来了解一下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谓是一项困扰诸多患者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会让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会造成下肢疼痛,疼痛轻的患者还能够继续行走,严重的患者就需要卧床休息,连行走都非常的困难。
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一遇到天气变化,患者就会非常疼痛,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化,着凉后人体受到寒气侵袭,造成腰椎突出发病部位严重疼痛。
如果这种急性疼痛没有彻底的治疗,就会转入慢性病,让患者反复感受到疼痛,一遇到天气变化就会有诸多的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被称为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由于纤维环失去了弹性,产生裂缝所导致的,这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要想有针对性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就需要综合了解患者的腰椎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利用推拿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借助针灸疏通经络,减轻对腰部神经根的压迫,让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这样有利于神经的恢复。
而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脊髓或马尾受压症状者,例如患者存在大小便功能障碍,则不能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最好采取手术进行治疗。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中医骨伤科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等。
比如,是否长期弯腰劳作、久坐不动,或者有过腰部的外伤史。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是否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等。
触诊则是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有无压痛,以及压痛的位置和范围。
中医还会运用特殊的手法进行检查。
比如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通过让患者平卧,抬高患肢,观察是否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
中医骨伤科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弯腰负重、久坐久站,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劳损,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外伤也可能导致。
比如剧烈的运动损伤、腰部受到撞击等,直接损伤了椎间盘和周围的组织。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养。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病变。
风寒湿邪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导致腰部疼痛。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剂,如身痛逐瘀汤;如果是寒湿凝滞型,常用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方子,比如独活寄生汤;肝肾亏虚型则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中药热敷,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加热后敷在腰部,通过皮肤渗透,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1 诊断标准:(1)多数病人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2)下腰部疼痛或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3)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4)病变棘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的放射痛;(5)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6)患侧腰5或骶1神经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7)腰椎平片和CT检查提示。
⒉证候分类及辩证治疗2·1 气滞血淤 证候特点:多有明显外伤史。
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淤,行气通络止痛。
处方:立安散(《伤科汇纂》)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元胡、肉桂、茴香、杜仲、乳香、没药、丹参、桃仁、苏木各10 g,三七6 g (研细冲服)、川芎8g、木香5 g等。
按语:腰脊损伤,淤血阻滞,气血失畅,故腰部剧痛,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脉涩均为淤血之症。
方中当归、元胡、肉桂通行气血止痛;木香、茴香行气止痛;当归、桃仁、苏木、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活血化淤,行气通络止痛之功。
2·2 风寒湿痹 证候特点:多无明显外伤史。
多说不出发病原因,系逐渐感到腰腿部重着疼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时向下肢放射,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皂独附姜汤加减。
常用药物:皂刺、薏苡仁各30 g、姜黄、苍术、桑寄生各15 g,独活、制附子、防己、牛膝、地龙、土鳖虫、川续断各10g,肉桂6g等。
按语:肾气本虚,风寒湿三邪气杂至,寒湿留着腰部,寒主收引,湿性凝滞,故腰腿重着,转侧不利。
苔白腻,脉沉缓均为寒湿留着之象。
本方以皂刺为主,具有良好的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制附子、独活、肉桂、姜黄、苍术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通络;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牛膝、地龙、土鳖虫祛风活络,通痹止痛;薏苡仁、防己健脾除湿。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案1.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2.腰间盘突出有何中医治疗方法,什么方法3.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办法?4.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哪几种?5.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好?6.腰间盘突出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法腰间盘突出有什么治疗方法椎间盘突出症。
再次手术疼痛消失后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四、这类患者发生第三次椎间盘突出后才来中医针灸医师求治而治愈,但如果手术前就来做推拿手法治疗,疗效更好,操作更容易。
五、推拿整脊疗法是首选,结合艾灸、足疗、拔火罐的综合疗效最佳。
六、推拿整脊疗法以及艾灸拔火罐的综合原理是改善颈椎、胸椎、腰椎、胸廓的气血循环和弹性,心肺功能改善,随后肝肾、脾胃功能也相应改善,五脏六腑形成良性循环,属于整体提升脏腑功能的全面疗法。
不容易复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多见,可以出现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后者一直放射到下肢甚至脚内侧,属于慢性疾病,容易急性发作。
二、该疾病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紧张、过劳、脊椎病和气血瘀滞。
三、此病的治疗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按照主流医学的要求去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此手术的优点是简单、安全、成熟、高效,一次即可解决问题,1周左右住院时间即可出院,借机可以休息、功能锻炼。
但手术的弊病是局部治疗,并非根本治疗,因此,手术后疼痛消失但腰部仍然僵硬,活动不灵活。
且有患者再次发生发,且整体活动灵活、不再僵硬、不再疼痛,感到年轻了十岁。
严重者1-2个疗程治愈,轻者1-2次治愈。
甚至不再腰椎部位治疗而是在胸椎胸廓部位治疗而手到病除,令人兴奋!七、这说明中医并没有失传,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确实值得感谢古代先贤传下来的中医推拿手法智慧,感谢坚守者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而避免了手术的弊病。
八、如果是车祸出现严重肾破裂特别是脾脏破裂,那么必须立即去医院做急诊手术是首选!必须认清中西医的优缺点、互补性和如何选择,而不是走极端诽谤中西医特别是中医。
九、善意提醒:标准医学术语叫做腰部或腰椎椎间盘、胸部或胸椎椎间盘和颈部或颈椎椎间盘,而不该省略“椎体”的“椎”字,因为是“椎间盘”而不是“键盘或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腰椎间盘突出,也被称为腰椎间盘脱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椎间盘的突出或脱出,导致神经根受压,引发明显的下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学中,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药处方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中药处方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
一、方剂一:桑螵蛸丸【方剂组成】桑螵蛸丸由桑叶、螵蛸、白芨、炙甘草为主要药材组成。
【方剂功效】桑螵蛸丸具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可消除湿寒邪气,舒筋活血,并有镇痛的效果。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制成丸剂,每次口服丸剂6-9克,一日3次。
注意避免寒凉食物和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二、方剂二:温肾通脉丹【方剂组成】温肾通脉丹由巴戟天、枸杞子、淫羊藿、仙茅等中药组成。
【方剂功效】温肾通脉丹具有温补肾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腰背部的寒湿疼痛,加速病变部位的康复。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8-10克,开水冲服,一日3次。
同时要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休息。
三、方剂三:姜黄丸【方剂组成】姜黄丸由姜黄、生姜、白芍、丹参等中药组成。
【方剂功效】姜黄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效果,可以改善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炎症反应,缓解腰背痛症状。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制成丸剂,每次口服丸剂6-9克,一日3次。
同时要避免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不利于腰椎健康的习惯。
四、方剂四:桂附地黄丸【方剂组成】桂附地黄丸由桂枝、附子、地黄等中药组成。
【方剂功效】桂附地黄丸具有温肾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缓解椎间盘突出引发的寒痛症状,促进腰椎的康复。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末,每次取5-8克,开水冲服,一日2次。
同时要避免寒冷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
总结:中药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桑螵蛸丸、温肾通脉丹、姜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等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适合的药方。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背疾病,常见于肝肾亏虚型患者。
中医骨伤手法和中药治疗是中医传统治疗的重要手段。
中医骨伤手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并恢复腰椎功能;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肝肾,加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联合应用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
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疗程及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其他并发症。
通过病例分析可以看出,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效果,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也为患者康复带来希望。
展望未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不断创新中不断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多可能。
【关键词】关键词:中医、骨伤手法、中药、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联合治疗、效果评价、疗程、注意事项、案例分析、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脊柱神经根及其周围的结构,引起相应的症状。
这种疾病常见于中青年人群,多数与坐姿、站姿不正、劳累过度、受凉、受风、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腰椎骨折、脊柱侧弯等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证”范畴,又称“腰痹”,其病因主要为肝肾亏虚。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是以补肝肾为主。
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腰椎周围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循环,加速损伤修复,从根本上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
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治疗方式。
1.2 中医治疗特点中医治疗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病因是长期的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脊柱和腰部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腰椎间盘损伤和退行性改变,最终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多由肝肾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痛等证候。
中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取了综合施治的方法,常常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通过调整全身气血、脏腑功能、神经系统的状态来治疗疾病。
本文将从中医骨伤手法和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和效果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医骨伤手法的治疗原理中医骨伤手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的刺激和推拿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循环,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神经系统的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手法,促进腰部局部的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疼痛并促进椎间盘的恢复。
1.1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骨伤手法的主要手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推拿局部穴位、经络和肌肉,以舒筋活络、活血化淤、调畅气机,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减轻疼痛、消肿止痛。
1.2 拔罐刮痧拔罐刮痧也是中医骨伤手法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可以有效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促进椎间盘的恢复。
通过拔罐和刮痧可以加强患部的刺激,促进气血的疏通,有利于减缓患部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1.3 摩法捶打二、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和效果2.1 补肾益气、活血化淤中医认为肝肾是藏精纳气的脏腑,肾主骨,肝主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肝肾亏虚引起,通过补肾益气、活血化淤的中药治疗方法可以调整肝肾功能,促进全身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2.2 理气活血、活络神经2.3 化痰软坚、滋养筋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以采用化痰软坚、滋养筋骨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的刺激和调理,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气血状况,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多数发生于第4、5腰椎之间和腰5舐1之间的椎间盘。
当椎间盘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者,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一侧腰部疼痛,经臀外侧、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下放射痛,病程较长,影响劳动。
2 .发病时部分病员有腰部扭伤史,先出现腰痛,三四天或一两星期后,疼痛转至一侧臀部,并向下肢后外侧扩散,此时腰痛转见减轻。
部分病人则无明显外伤史,而逐渐发生一侧腰腿痛。
个别病人两侧下肢均感疼痛。
3 .病情严重者常发生脊柱侧弯,站立时姿势IE偻,不能直立及后仰,行走困难,甚至扶杖亦不能行走。
夜间因痛影响睡眠,或不能直腿平卧,仅能屈膝侧卧。
4 .检查时,患侧的大肠俞、居醪、环跳、委中、阳陵泉或承山周围有压痛。
嘱病人仰卧位,作直腿抬高试验时,疼痛愈重者,抬高程度愈低。
病程已久的患者,病侧下肢肌肉多见萎缩,小腿及足背外侧可有痛觉减退,或自觉麻木畏冷。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虽然疼痛严重,但无发热或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髓、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多无障碍。
诊断时应与腰椎结核或其他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之疾病作鉴别。
【治疗】一、推拿疗法病人俯卧,医生于腰部、环跳、居醪、承山等痛点作按压、拿捏、揉摩等手法,然后作扳腿、斜扳等手法(见腰麻推拿)。
隔日或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
二、腰麻推拿对于病程长、疼痛重的病人,可于腰麻下作推拿。
腰麻推拿操作方法:按常规作好单侧腰麻,30分钟后开始推拿。
1病人仰卧,由医生及助手分别拉病人两足及两侧腋窝部作对抗拔伸,每次持续1分钟,作2~3次。
6 .将双下肢依次作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在抬腿最高位置,将踝关节用力背伸3~4次。
7 .病人侧卧,医生以一侧手臂托住位于病人上侧之大腿,另一手扶住病员腰部,转动能关节2〜3圈后,将髅关节在外展30°位置下作向后过伸2次[即“扳腿”。
8 .病人仍侧卧,一人用两手掌推住病员上侧之上胸部,另一人用两手扶住病员上侧之骼骨翼部,两人同时作相反方向之动作,迅速而协调地将上胸部向后推,将臀上部向前推(即“斜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损伤引起,表现为下腰部疼痛、肌肉疲劳和腿部放射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丰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病因病机观点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寒湿瘀滞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肝肾不足会导致腰肌劳损、腰肌挛缩、腰肌失弛等症状,从而导致腰椎间盘变形或受压;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加重了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寒湿瘀滞则会导致软组织肿胀、气血凝滞,进而形成局部压迫和疼痛。
二、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独活、巴戟天、细辛、枸杞子、菟丝子等。
其中,独活和巴戟天具有活血通络、温肾壮阳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和腿部放射痛;细辛和菟丝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病变部位的局部炎症反应;枸杞子则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腧穴,调节经络气血,缓解肌肉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病变组织营养状态。
常用的腧穴有肾俞穴、大椎穴、劳宫穴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腿部放射痛和腰肌痉挛等症状,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3、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或草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吸收或局部刺激来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有膏贴敷贴、草药熏洗、草药熨热等。
研究表明,中药外治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个方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