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最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23
腰椎间盘突出症低温双极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的新进展王冠羽【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射频消融技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第一代射频电极为实心金属单极电极.由于电极周围碳化增加阻抗,使电流减小,阻止了对组织的进一步摧毁,于是出现了增加电极针的方法,由两个电极组成双极电极针,无负电极板.消融时电流由正电极针流向负电极针,大大减少了负电极板对皮肤的烧伤,是一种实用、微创、安全、可重复、不影响腰椎稳定性且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in clinic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RF electrode is unipolar electrode of the solid metal. Carbonation around the electrode increases the impedance, which reduces the current to prevent the further destruction of the tissue,so increasing the electrode needle from bipolar electrode needle to two-electrode, and non-negative electrode plate,has occurred. During ablation the current flows from the positive electrode needle to the negative electrode needle, greatly reducing the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burns on the skin, which is a practical, minimally invasive, safe, reusable , promising new technology with no influence on lumbar stability.【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5【总页数】4页(P892-895)【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成形术;导管消融术【作者】王冠羽【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天津300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nation,LDH)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积累性劳损,腰椎失稳,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间盘病理性炎症变化(其中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的相互作用,如白细胞介素1、一氧化氮和上皮细胞膜蛋白基因),纤维环破裂,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椎管内容积变小,刺激压迫邻近腰脊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痛的一种病症[1]。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国外五大先进疗法治好了很多人,国内人却享受不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相对于中国治腰突的方法而言,国外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疗法和科技更加的先进,以下五大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在国外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认可,但是国内人却享受不到。
1、DST(椎间盘修复再生治疗)DST(椎间盘修复再生治疗)是于2010年美国,以脊椎外科医生为首的团队研发并开始的治疗脊椎疾病的疗法。
可改善椎间盘缓冲机能:由于老化、负重过多,椎间盘内的水分渐渐流失,最终丧失弹性功能,通过改善缓冲机能,使腰疼症状好转对身体负担小:当天治疗治疗时间约为30-40分。
治疗后1小时即可出院。
无需手术:尖端疗法,正在考虑手术的患者,或是做过手术没有好转的患者,可以选择此疗法。
2、PIDD经皮凝胶植入椎间盘减压术经皮凝胶植入椎间盘减压术是在欧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较先进的疗法。
局部麻醉后从后背将穿刺针插入病变的椎间盘内,注入凝胶,椎间盘内压力变小使突出来的髓核缩回的疗法。
注入的凝胶会成为椎间盘的一部分起到缓冲作用。
特别是正在考虑椎间盘摘除术(椎间孔镜手术、MED等),但是担心会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以考虑此疗法。
可改善椎间盘缓冲机能:注入的凝胶会成为椎间盘的一部分,可起到缓冲作用。
对身体负担小:治疗时间约为30~40分。
治疗后需要静养60分左右。
约1个半小时后即可出院。
是代替激光、臭氧治疗,或外科手术的新疗法:即使做过孔静手术或是其他外科手术仍没有效果,也适合凝胶植入治疗。
3、混合激光手术激光治疗+臭氧治疗混合激光手术是将PLDD(经皮激光汽化减压术)和PODD(椎间盘臭氧消融术)两种优点结合起来的治疗。
激光疗法的优点是将导致椎间盘内突出的盘内压力降低,臭氧疗法是消除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炎症。
混合激光手术就是将各自的优点合并,来发挥更大效果。
几乎没有伤口:治疗不需要开刀,只是插入很细的针,治疗后几乎没有伤口。
对身体负担小:当天出院,治疗时间约为20~25分。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进展何洪艳(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中医医院日照276500)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刺激或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属中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等范畴,多为风寒湿邪跌扑劳损而致气血凝滞,脉筋不利,并且与肾气不足腰膝不利有关。
作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进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351(2013)05-0049-03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由于腰椎间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椎间盘组织向后或后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外学者常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引起下腰痛的疾病很多,主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继发的疾病。
据统计,有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体验,下腰痛就诊患者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要占1/4,并且出现上升趋势[2]。
本病易发于青壮年,20~40岁之间的患者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80%,40岁以上的患者约占20%~35%,临床上以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为最多见,占90%以上。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皆由肾气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缺乏濡养,或风寒湿热邪闭阻经络,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督脉并与脊里,肾附其两旁,膀胱经夹脊络肾,行于腿的后面,胃经行于腿的前面,胆经行于腿的侧面。
中医腰腿痛之发病多由外感六淫病邪侵袭,风、寒、湿邪气侵袭人体,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肾精与骨髓失于濡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与前沿。
一、病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中的软骨组织向外凸出,压迫了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过度和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负重等。
2. 骨骼增生等引起的脊柱变形。
3. 腰部受伤或扭曲。
4. 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变等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紧张。
二、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 症状和体征: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局部压痛等明显症状,行走和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
2.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检查患者的脊柱情况,明确椎间盘的突出部位、大小和形态等。
三、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患病早期或轻度患者。
主要包括止痛、消炎、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措施。
物理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代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而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沿技术。
四、中国的前沿技术我国的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断进行着前沿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针刺、推拿、保健养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新进展和康复策略2024浙江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参考答案附后第1题:关于脊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脊椎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B.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C.椎体大小与人体的受力无关系D.腰椎受力较大第2题:关于椎间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椎间盘由两个部分组成B.椎间盘无缓冲震荡的功能C.椎间盘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D.椎间盘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第3题: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是()A.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B.腰椎活动能力不受影响C.下肢不适D.大小便异常第4题:下列哪一项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项目()A.腰椎X线B.腰椎CTC.磁共振检查D.血管造影第5题:腰椎间盘突出的药物治疗()A.非甾体消炎药B.肌肉松弛剂C.神经营养药物D.以上都正确第6题:下列哪一种药物不适常用的非选择性COX抑制药?()A.布洛芬B.塞来昔布C.阿司匹林D.吲哚美辛第7题:下列哪一项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辩证治疗()A.血滞血瘀型B.寒湿阻络型C.湿寒型D.肺虚型第8题: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治疗方法不正确的是()A.按摩治疗B.针灸治疗C.牵引治疗D.剧烈体育锻炼第9题: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B.软硬适中的床垫C.注意保暖D.补充钙质第10题:不属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治疗是()A.按摩B.推拿C.滚揉D.捶背答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中医药;腰椎间盘突出症;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作为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机制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变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过度的不良机械负荷或创伤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继而发生髓核突出。
属传统中医学的“腰腿痛”、“痹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LDH有一定优势。
现就中医药治疗LDH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中医认为肾虚是LDH发病之本,风、寒、湿、热以及气滞血瘀等致使经络阻滞是LDH发病之标。
肾藏精生髓,主骨;风寒湿热,跌扑挫伤,损伤腰部筋骨、肌肉、脉络,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导致腰腿疼痛。
许建安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肾虚邪客,内因肝肾亏虚、筋骨不健[1]。
曾朝辉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与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邪夹杂、肝肾亏虚等相关[2]。
2 治疗方法2.1.内服法谢江华等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突症66例,其总有效率高达9545%[3]。
戴锋以消髓化核汤为主方治疗LED患者42例,优良率为9048%[4]。
王冠军以独活桂辛方治疗组治疗LED患者42例总有效率为952%[5]。
刘学俭等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有效率9125%[6]。
陈焕龄等用腰骨痹痛汤,处方:丹参18 g,当归15 g,蜈蚣3条,乌梢蛇15 g,木瓜15 g,杜仲15 g川牛膝15 g,红花10 g,桃仁10 g,制乳没各7 g,三七5 g,土鳖虫10 g,续断12 g,骨碎补15 g,白术15 g茯苓20 g,甘草5 g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以西医常规保守疗法:牵引配合扶他林、腰痛宁、布洛芬口服治疗2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133例:优:69例,良:46例,可:16例,差:3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133例:优:26例,良:34例,可:41例,差:3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9%。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每年约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性和非融合性两大类。
椎间融合手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就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优缺点及新近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身体负重量最大的部位,一般认为机体从20岁以后椎间盘便开始退变,外伤及腰椎反复活动和负重等均能加速这种退变。
当退变到达一定阶段,纤维环产生薄弱区域,其内部的髓核便会突出。
椎间盘(髓核)突出时神经根及硬膜囊会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根痛及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神经根对机械压迫非常敏感,因为神经根没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2]。
突出物压迫和机械刺激还会影响椎管内小血管,致神经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功能障碍较单纯压迫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当椎间盘突出发生时,髓核还能引起神经根、硬膜和马尾神经的炎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确认。
新近的实验研究还表明,椎间盘突出会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这是因为正常的髓核封闭在纤维环中,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的某些成分便会与机体在神经根局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 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的概念首先由Cloward在1940年提出,即切除椎间盘,通过植骨或内植物将椎体间关节融合。
经过不断发展,椎间融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导致疼痛的椎间盘,并提供腰椎节段间坚强的融合固定,以维持腰椎的承重作用,同时可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2]。
手术治疗原则是充分减压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目的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压迫和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3]。
按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退痛,中医针灸疗法侧重疏导经气,调整阴阳,对本病有确切的疗效,笔者参照近几年有关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资料,现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普通毫针:王国华[1]等主穴取相应椎间孔(棘突下旁开1~1.2寸)、肾俞、气海俞及患侧环跳;根据经络辨证分型,足太阳膀胱型加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足少阳胆经型加风市、阳陵泉、阳辅、丘墟等穴混合型则取阿是穴、委阳、外丘等。
采用针刺重刺激手法,共治疗131例,总有效率为95.1%。
李占东等[2]取相应椎间盘突出部位的膀胱穴位大肠俞、关元俞、环跳为主穴。
按经络分型,太阳型配承扶、委中、承山;少阳型配风市、阳陵泉、悬钟;混合型配委阳、外丘、阿是穴。
治疗481例,治愈291例,显效136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8.5%。
贾超[3]等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临床治愈60例(66.67%),好转28例(31.11%),无效2例(2.22%)。
1.2火针:杨氏等[4]采用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主穴取腰夹脊穴、患侧秩边、阿是穴、患侧环跳、患侧大肠俞、肾俞、次髎;配穴:血瘀证患者加隔俞,寒湿患者加腰阳关,肝肾亏虚患者加太溪、命门,温热证患者加曲池、阴陵泉。
火针操作方法: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及其上下一个节段的腰夹脊穴、阿是穴予以火针点刺治疗,其他穴位予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表明火针能够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
傅氏[5]采用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个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治愈18 例,好转8 例,未愈4 例,总有效率达73.3%。
结论:火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3 电针王世广[6]采用电针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并与针刺腰央脊穴治疗34例对照观察,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定病变椎体上下各1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新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因此,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以便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1.全脊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出血和并发症等问题。
最新的研究表明,全脊椎手术可以将整个手术过程转为无创伤的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全脊椎手术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自体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干细胞治疗是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组织。
最新的研究表明,自体干细胞可以通过注射到受损的腰椎间盘中,促进间盘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
3.应力管理和康复训练: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最新的研究还关注到心理因素和康复训练的作用。
应力管理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这些方法通过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提升身体的功能水平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加强腰背肌肉和腰椎韧带的力量,提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
4.神经调控和电疗:最新的研究还发现,神经调控和电疗技术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神经调控通过植入神经模拟器或电极刺激来减少疼痛信号传递,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电疗则通过应用电流来改变组织的电位和生物学功能,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治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脊柱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我们将从中药内治法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成果,包括各种中药方剂的应用、疗效评价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中药内治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对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肝肾亏虚等因素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中药内治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效果。
在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祛风散寒药、补益肝肾药等。
这些药材能够针对病因病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缓解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药内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状况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个性化配伍药材,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通过选用适当的中药材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
它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主要症状为: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肌瘫痪等。
本文将近年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及其在现代治疗技术等方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1.中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1.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腿痛”或“痹证”的范畴。
病证具有本虚标实的临床特点。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风、寒、湿、热、闪挫、瘀血、气滞、痰饮等,而其根本在于肾虚[1]。
痹是气血闭塞不通所致的肢体痛,风寒湿气外袭、气血虚弱、运化乏力是其原因。
因此,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病延日久,则气血益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已。
1.2西医发病机制1.2.1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1.2.2 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1.2.3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1.2.4.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1.2.5 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重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1.2.6 诱发因素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单、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人体支撑、保护骨髓、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而腰椎是脊柱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症状表现多样化,患者疼痛、麻木甚至瘫痪等现象会大大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针对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成为当前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现代脊柱治疗中,内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医生们的热门选择。
相较于开放手术,内镜技术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无需开刀,创伤小、准确度高,同时可最大程度地保持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完整,更加人性化,可使术后恢复期向前倾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内镜手术又可分为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技术操作方式,本文旨在对这两种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研究,分析其疗效比较。
一、单通道内镜技术单通道内镜技术是指通过一根径向镜管(单通道内窥镜)到达病变位置,操作不超过一根工具。
它常用于单间盘病变,其操作过程已经经过了多次调整,越来越成熟。
单通道内镜下,医生将镜管置于患者最疼痛的部位,借助内窥镜的目视优势,在疼痛患处上完成小切口并逐渐扩大口径。
然后医生通过扩口向内窥视直达部分背侧椎管,通过疏通背侧椎管入口处,找到突出部分,缩小或取出游离到的间盘突出物。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十分注重手术技巧,以避免损伤神经和损伤脊柱结构。
单通道内镜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减少切口大小,降低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其次,它可以使手术效果更加准确和精细,对患者的神经和其他组织的损伤更少,术后血肿和疼痛也可以显著减少;再次,该技术可以短时间内消除疼痛和症状,手术后可以快速恢复。
目前研究表明单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功率高达94%-98%,治愈率在85%以上,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医学中被认为是最为先进和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二、双通道内镜技术双通道内镜技术是指通过两个径向镜管进行手术操作,以此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和空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该技术相较于单通道内镜,已经在患处机械因素不清,多发性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面得到了较广的应用,并被临床广泛采用。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可恢复椎间高度和脊柱活动度的人工髓核置换术和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等技术。
腰椎间盘可以分为正常、膨出、突出、脱出和许莫氏结节几种类型。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即活动度。
影响脊柱节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纤维环、韧带、小关节的作用,以及间盘的稳定作用,即所谓的三关节复合体。
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间盘镜技术,第二类是经皮穿刺技术。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椎的稳定性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地早,短期的治疗效果突出,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但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操作要求精细,技术要求较高,医生研究曲线长,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目前尚无确切报道。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于间盘突出初次发作,突出部位为偏中央型且不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人手术效果明显,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但对于极外侧型或是椎间孔狭窄的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效果不佳。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尤其是椎间隙感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损伤、切口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术后复发等,其中以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处理最为棘手。
另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髓核摘除术,目前可以归为这一类技术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两类。
一是用化学方法溶解髓核,如经皮臭氧腰椎间盘减压术、胶原酶溶解术等,以及经皮激光汽化冷凝技术。
二是用物理学方法使间盘内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消失,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等。
根据国际公认的脊柱稳定性理念,小关节和椎间关节(即三关节复合体)提供了稳定性。
椎间关节提供了53%的稳定性,在Ebam实验证明,在部分切除椎板和关节突后,每个三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降至原来的81%。
椎间盘修复最新突破方案摘要椎间盘修复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椎间盘相关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椎间盘修复的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椎间盘修复方案,包括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植入人工椎间盘和椎间盘自体重建等。
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有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
引言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其症状包括腰背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最终选择。
然而,传统的椎间盘修复手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椎间盘修复方案被提出,旨在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新兴的椎间盘修复技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种手术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内窥镜下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期的负担。
此外,内窥镜下手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然而,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手术难度较大,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同时,手术时间较长,对医生的要求也较高。
此外,由于内窥镜受限于视野和操作角度,手术范围和复杂度也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植入人工椎间盘植入人工椎间盘是一种新的椎间盘修复方法,通过取代受损的椎间盘组织来恢复脊椎的正常功能。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脊椎的负担,缓解症状,并保持椎间盘的运动性。
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以恢复患者的正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人工椎间盘可供选择,包括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椎间盘内部支架。
这些人工椎间盘具有不同的材料和设计,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和手术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损伤引起,表现为下腰部疼痛、肌肉疲劳和腿部放射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丰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病因病机观点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肝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寒湿瘀滞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说,肝肾不足会导致腰肌劳损、腰肌挛缩、腰肌失弛等症状,从而导致腰椎间盘变形或受压;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加重了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寒湿瘀滞则会导致软组织肿胀、气血凝滞,进而形成局部压迫和疼痛。
二、中医药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独活、巴戟天、细辛、枸杞子、菟丝子等。
其中,独活和巴戟天具有活血通络、温肾壮阳的作用,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和腿部放射痛;细辛和菟丝子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病变部位的局部炎症反应;枸杞子则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腧穴,调节经络气血,缓解肌肉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病变组织营养状态。
常用的腧穴有肾俞穴、大椎穴、劳宫穴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腿部放射痛和腰肌痉挛等症状,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3、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将中药制剂或草药直接应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吸收或局部刺激来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有膏贴敷贴、草药熏洗、草药熨热等。
研究表明,中药外治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个方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