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少数民族高山峡谷旅游城市概念性总体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53.87 MB
- 文档页数:69
某旅游地产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述本旅游地产项目的名称为“xxx旅游度假区”。
项目位于某省某市,占地面积为xx公顷,是一处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客群为城市人群,重点打造绿色、低碳、健康的休闲度假场所,突出项目的环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项目包括山地旅游区、湖畔豪宅区、特色商业区、医疗康养区等。
旅游度假区除了配套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外,还将组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二、规划设计目标1. 环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是一个自然度假生活体验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
设计需突出“绿色、低碳、健康”的理念,注重环境整合,强化区域生态和城市设计内涵,达到城市、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利用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利用地形地貌和水资源,超出消费者目前的旅游数目,打造适合度假的旅游度假乐园。
体验区取地西南山坡,海拔高差12-50米,怡人的自然风光为游客提供全身心放松的体验。
3. 提供多样化旅游服务提供多样化旅游服务,包括溯溪、越野车、大观车旅游、开山拓民、水上娱乐、摘野果、全家康养等等服务,并提供专业导游的服务。
4. 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康体、医疗等,并不断创新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投资,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 强化品牌形象从设计的各个方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创造客户独具特色的环境,多方位展示“xxx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形象,创造出更多的品牌价值,提高品牌名声和影响力。
三、设计原则1.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该度假区是地区人民群众参观的地方,所有的设计要融入地域生态,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应用“美观”的设计理念,利用当地的土地、水和其他自然资源,寻求有效的开发利用。
2.创造性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在旅游设计中融入创造性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是最重要的原则。
《九寨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01-21一、基本思路按照突出当地特色、方便外部联系、合理配量资源、分层次开发旅游产品的旅游生产力布署原则,旅游发展总体布局要充分体现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高寒岩溶地貌景观的原生性特征和地质历史化过程,向游人展示我国科技人员保护这一珍贵自然奇观的艰苦努力和重要科学成就及其前沿方向,挖掘这一世界级自然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前景。
必须对九寨沟景区及其周边区,即对九寨沟县域的旅游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布局为“1-3-4-2”产品形体框架。
即突出一个旅游品牌、建设三个旅游城镇、新开发四个幅射片区、运作运好两旅游环线(图5-4)。
1、一个旅游品牌:九寨沟2、三个旅游城镇:两个旅游支撑中心(漳札镇、南坪镇)和一个副中心(玉瓦镇)3、四个新开发景区:神仙池――黑河、干海子、白河、勿角4、两条旅游环线:南环线、北环线一、旅游定位1、旅游环境定位现代旅游是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的,一般分为4个圈层的空间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城市中心区:以进城观光、文化、游乐、商贸、会议、会展旅游活动为主;――城郊扩散区:离城市中心区域半个小时车程以内,以城郊休闲活动、乡村农业旅游为主;――空间消费区:离城市1-1.5个小时车程的广阔地区,以城市人到外地租房、购房,买回空间、扩展消费为主,适宜发展避署、度假、老年休闲社区及城郊高档别墅建设,或者也可能开发成为政府机关单位第二办公基地;――旅游对象分化区:为离城市2――5小时以上车程的中远程特定区域,以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旅游活动方式,个性化、自主选择性旅游发展空间。
前三项是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附属物,而第四项则可成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
以成都市为中心,九寨沟和九寨沟县旅游定位正落在这一区域(图5-3),是发展多元化专项旅游产品的特定地域。
2、旅游发展方向定位:本着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环境综合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旅游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规划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目标地区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策略进行规划的过程。
旅游概念性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方针,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
一、目标地区的概况目标地区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旅游目的地,位于某某国家的某某省份。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目标地区的面积约为xxxx平方公里,人口约为xxxx万人。
二、旅游概念的确定1.核心理念:通过旅游发展,提升目标地区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2.旅游主题:基于目标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确定以下旅游主题:- 自然风光之旅:包括山水风光、自然保护区、湖泊等自然景观的游览。
- 文化探索之旅:包括古迹、博物馆、传统村落等人文景观的游览。
- 特色体验之旅:包括当地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的体验活动。
3.目标群体: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同时吸引国际游客,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游客。
三、发展策略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交通、酒店、旅游服务中心等,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住宿条件。
2.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强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品创新:结合目标地区的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市场营销推广:加大对目标地区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5.人才培养与服务质量提升: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四、发展重点1.重点发展自然景观旅游: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打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吸引游客前来欣赏自然风光。
2.重点发展文化探索旅游:加强对古迹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出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3.重点发展特色体验旅游:打造特色美食街区、民俗文化村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品味当地的特色文化。
一、景区认识(一)景区范围舞阳河风景区是国务院1988年审定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黄平旧州至镇远城东月亮湾长达95公里,是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东线生态旅游和风情旅游中心。
2003年7月26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所称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舞阳河为纽带,融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由镇远历史文化名城、铁溪、上舞阳河、下舞阳河、云台山、黑冲、杉木河、旧州历史文化古镇、飞云崖等景区组成,总面积625平方公里。
另外,去年试运行的高过河省级自然风景区也正准备被纳入到舞阳河国家风景区内。
(二)核心卖点1.苗疆古城——镇远2.会跳舞的河——舞阳河3.森林之漂——杉木河漂流、高过河漂流、飞云大峡谷4.神秘古国——旧州5.苗乡桃源——云台山(三)景点梳理与评价1.舞阳河(1)景区情况舞阳河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境内。
穿山越谷流经黔东南州黄平、施秉、镇远、岑巩和铜仁地区玉屏县出湖南新晃、黔阳等地汇入洞庭湖,全长400多公里。
从黄平旧州至镇远城东月亮湾长达95公里的河段为舞阳河风景区。
舞阳河景区分为上舞阳和下舞阳。
东起施秉县城西9千米处的观音岩电站,西止黄平县旧州镇的印地坝,水上旅游全程26千米,称为上舞阳。
此河段以自然生态称绝,原始植被郁郁葱葱,山峰险峻见奇,水道迂回曲折。
尤其突出的是位于上游没有污染它的水质特别好。
旅游航道两岸悬崖峭壁高达数百米,而多数航道宽仅数十米,且沿途极少人家。
施秉至镇远月亮湾的诸葛峡、龙王峡、西峡和东峡称为下舞阳,又称舞阳三峡,主水道长35千米。
下舞阳景区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峰丛溶柱、茂林修竹、峭壁水景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具有长江三峡之雄、蜀地峨嵋之秀、桂林漓江之美、阳朔胜景之幽而名冠天下。
(2)交通区位湘黔铁路在此过境,可在贵阳坐火车到镇远站下车,约5个多小时;亦可在贵阳长途汽车站乘到镇远(途经施秉)的客车。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某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
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
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
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
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
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
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
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
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
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
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
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
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
规划项目: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委托单位:规划单位:规划时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总论 (1)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条件分析 (5)第四章客源市场分析 (7)第五章战略规划 (7)第六章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 (9)第七章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 (13)第八章市场预测与营销规划 (14)第九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6)第十章接待与服务设施规划 (20)第十一章可持续旅游规划 (21)第十二章旅游支持与保障系统规划 (2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0)第十四章附则 (3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原名为太华山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位于慈利县西部的三官寺土家族自治乡,辖区有双坪、双垭、株垭、吴王坡、庆丰、青龙、射泉等自然村,总面积为56.19km2。
处于北纬29°20'59.69"~29°26'1.92",东经110°38'14.75"~110°43'48.22"。
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等级较高,且距离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仅仅10km,具有依托武陵源核心景区,形成旅游资源互补的优势。
但是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优秀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凸显资源的经济效益,因此编制《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已十分迫切而必要。
第二条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01.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旅游规划通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8971-2003)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规划的成功经验,并经专家、领导论证评审后编制完成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指导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 目标体系1.1 主要依据1.1.1 全国的背景全国旅游业规划与发展已列入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发展“十五”计划(2001-2005)。
国家旅游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精神,制定了旅游发展的十大总体目标:●鼓励度假旅游和休闲旅游;●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推介旅游产品分级体系;●规范服务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鼓励旅游管理中应用高科技;●对旅游业各部门进行综合协调;●依法管理旅游部门各种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管理技术现代化;●引进更有效的招商引资战略。
1.1.2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2002年12月13日由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
《意见》在总结贵州旅游业20余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实际,从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中,确定把贵州旅游业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充分发挥其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及保护和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和支柱产业的目标,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鉴于《意见》是今后一段时期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贵州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将依据《意见》明确的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及政策措施,在编制《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实施规划和行动计划。
1.1.3 《总体规划》与国家、省的法规政策保持一致●与国家旅游局的相关条例相一致;●遵循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五”计划,并与省的其它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国家、省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1.2 整体目标及基本目标《总体规划》的整体目标是,将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一个主要的支柱产业实现快速、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同时,将环境和文化资源作为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加以保护,绘制出将贵州省建设成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蓝图。
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体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促进县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定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旨在推动县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1.综合利用旅游资源。
充分挖掘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等,发掘其独特之处,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2.开展生态旅游。
积极保护县域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布局,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动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绿色生态的旅游目的地。
3.发展特色旅游。
根据本地资源特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等旅游业态,加强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提升县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线路的质量和运行效率,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2.健全旅游服务设施。
增加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旅游服务的综合水平,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
3.加强旅游安全保障。
加强旅游治安防控,完善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旅游景区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第四章、旅游品质提升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高,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2.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对旅游服务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推行旅游服务质量评级制度,对服务质量优秀的企业进行奖励和宣传,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3.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对县域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打造县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章、旅游产业发展1.培育旅游新业态。
第一章旅游业现状1.规划范围与现状三峡小峰旅游区(以下简称小峰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起黄花乡与分乡镇分界线,西到白马大峡谷,北到雾渡河烧香岩,南到小溪塔街太阳山。
规划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中部黄花乡境内,包括雾渡河烧香岩、夷陵区小溪塔街的金狮洞和太阳山三个景区,总面积约300 km2。
小峰旅游区所在的黄花乡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近郊,与小溪塔街道办事处、雾渡河、乐天溪、下堡坪、分乡、龙泉等乡镇以及远安、当阳等县(市)相邻。
省道宜秭(宜昌——秭归)公路、宜保(宜昌——保康)公路交叉穿境而过,乡政府与区政府所在地小溪塔距离12km。
黄花乡2001年由原黄花乡、上洋乡8个村、小峰乡21个村合并而成,现辖39个村,312个村民小组,12688户393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4户2499人。
全乡国土面积352 km2,其中森林管护面积25.8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
乡域内平均海拔550m,最高海拔1224m,最低海拔150m。
小峰旅游区区位优良,南接旅游名城宜昌市,北通昭君屈原故里和神农架林区,旅游区距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约30km。
本旅游区交通便利,省二级公路宜秭线(宜昌——秭归)、宜保线(宜昌——保康)穿境而过。
小峰旅游区始建于1990年,拟开发景点68处,已经开发巴人悬棺、情人泉、银谷度假村、白果树瀑布、马铃岩、夏令营、贵苑山庄、野人谷漂流、古龙溪漂流、三峡古兵寨等景点10处,已形成景区面积50 km2,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能力。
目前,小峰旅游区有接待能力的大小饭店68家,可供数千人食宿;有中小型会议室16个,最大会议室可容纳150人会务;有天然、人工游泳池3处,水域面积50000 m2;有大小停车场18处,最大的占地面积4000m2,最小的占地面积400 m2;固定资产已达8千万元人民币。
小峰旅游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寻悬棺古谜——探情人奇泉——观白果树瀑布一日游;访巴人——登兵寨——游天河——宿银谷两日游;探情人——访巴人——观马铃——住银谷——游古龙——宿贵苑三日游。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区位条件一、地理背景(一)地理位置、范围与面积仙女山森林公园地处重庆市武隆县境内,属武陵山脉,乌江北岸,位于国营仙女山林场侯家坝工区,地理位置坐标在东经107°43’6’’~107°46’40’’,北纬29°28’24’’~29°31’34”之间,东接白果乡,南接土坎乡,西邻双河、木根乡、涪陵市大木林场,北抵丰都县厢坝乡、丰都县三抚林场。
公园规划总面积8190公顷,南北长约17.6公里,东西宽约12.4公里。
园区到武隆﹑丰都等地的道路两旁5公里内区域属旅游规划控制区域。
(二)地质、地貌仙女山平均海拔1750米,最低海拔1560米,最高海拔2033米,相对高度50~200米,平均坡度2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构成的高台地,上万亩狭长平坝镶嵌其间,形成重庆东部最大的高山草原。
天生桥平均海拔高度780米,最低海拔607米,最高海拔1142米,相对高度200~500米,平均坡度70度,境内为岩层断裂剖面,形成特有的洞峡景观。
(三)气候、水文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呈亚热带中山气候。
雨量大、云雾多﹑湿度大﹑光照不足﹑无霜期短﹑积雪期长﹑冬季严寒积雪﹑夏季凉爽温和﹑春季雨雾绵朦。
年均气温低于11.2℃,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低于21℃,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月均温0.4℃,无霜期仅为200天左右,相对温度78%。
年降雨量高于1214.3毫米,年蒸发量为854.9毫米,低于降水量359.4毫米。
年平均日照为921.9小时,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下雪期,下大雪时积雪厚度可达15厘米。
二、交通条件仙女山有便捷的水陆外部交通条件,经涪陵到重庆主城区约250公里,由重庆机场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海外地区,陆路可直达成都地区,水路经大三峡与宜昌﹑岳阳﹑武汉﹑南京﹑上海联系。
目前重庆主城区沿长江水路经涪陵城转乘公路至仙女山约需4小时。
随着二,三年后渝涪高速公路的建成,从重庆经陆路至仙女山可缩短至2.5小时;由重庆经南川至武隆的高等级公路已规划修建,建成后重庆至仙女山的路程在2小时以内。
陈家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引言陈家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某省某市,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XX秒北纬,XX度XX分XX秒东经。
该区域地势险峻,山峦起伏,峡谷纵横交错,风景秀丽,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和开发潜力。
为了保护和发展该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制定本总体规划。
二、总体规划目标1. 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恢复和改善大峡谷的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大峡谷的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3. 传承与弘扬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大峡谷地区的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提高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4.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制定生态保护纲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生态监测和保护措施。
-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恢复植被覆盖,保护水源地和自然湿地。
- 加强对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的保护,建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2.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调查和评估大峡谷的旅游资源,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 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等。
-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徒步旅游、观光索道、漂流等,丰富游客体验。
-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3.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保护大峡谷地区的历史建筑、古迹和传统村落。
- 修缮和保护文化遗产,建立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文化遗产展览和教育活动。
- 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如传统节庆、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推动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4. 区域经济发展- 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鼓励投资兴办旅游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建设旅游产业园区,吸引投资,推动旅游产业集聚发展。
陵川县城总体规划阶段城市特色塑造常建忠【摘要】强调了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性,通过对陵川县现有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景观要素的挖掘和利用,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利用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形成"山环城,城依陵,居随势,楼掩翠,水润川"的城市风貌特色.【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7【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生态;环境;景观;视线;廊道【作者】常建忠【作者单位】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晋城 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如果以人们可感知的内容,来判断规划之成败的话,那么,视线、场所感、归属感、空间舒适程度等要比一个街区的用地性质更加重要,而且空间营造上非常成功的城市,不仅仅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会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激活城市的发展潜力,从而有利于塑造城市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精神。
这就有必要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体现城市设计的核心观点,对整个城市的空间特色作一个整体研判,利用好现有的三维空间资源,着力塑造基于区域特色的总体空间,为下一步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个好的三维空间基础。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隶属山西省晋城市,地处太行山脉南端,城市定位是以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山地特色小城市。
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陵川有着优异的自然生态基底,同时由于其高海拔的优势和独特的山川地貌特征,使得陵川县比周边城市的平均气温要低出许多。
这一点使陵川县作为“晋城市的后花园”和“中原地区的避暑山庄”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地位。
总体规划阶段为突显其城市特色,结合陵川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形成的布局特征,以及陵川县总体规划的用地功能布局、规划区现状和原有规划,充分利用基地“山抱、水楔”的自然景观,作了相关的探索。
1 生态景观架构陵川县城的生态景观架构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把握。
宏观层面:通过保护和控制环绕陵川县城的三大自然山体区域,来构筑陵川县城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同时通过河道的治理和滨河景观带的重点打造,调节陵川县的小气候和提升环境品质。
旅游概念性规划1. 简介旅游概念性规划是指针对某一地区或者景点进行的旅游发展规划,旨在确定旅游发展的目标、方向和策略,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某虚拟地区为例,详细介绍旅游概念性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2. 地区概况本规划针对某虚拟地区,该地区位于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山脉、湖泊、河流、古迹、民俗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开辟,将该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规划内容4.1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首先,需要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和评估,确定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不足,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4.2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目标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包括游客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旅游目的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目标游客群体和旅游产品的定位。
4.3 发展策略和措施基于资源调查、评估和市场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包括旅游产品开辟、宣传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人材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原则,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性。
4.4 旅游产业链整合通过整合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包括旅游接待、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地区旅游业的竞争力。
4.5 旅游管理和服务制定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和标准,提升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包括旅游景区管理、导游服务、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规范和标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增强地区旅游业的口碑和形象。
5. 实施步骤5.1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前期调查、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制定旅游概念性规划的详细方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米亚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29•【字号】川府函〔2017〕185号•【施行日期】2017.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米亚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7〕185号阿坝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米亚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的请示》(阿府〔2017〕3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米亚罗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米亚罗风景名胜区是以高山峡谷、雪峰海子为景观主体,以红叶温泉、嘉绒藏族文化为特色,供观光揽胜、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民俗风情体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
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041.7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
三、你州要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抓紧编制景区详细规划。
妥善处理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科学划定核心景区范围,明确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遗址遗迹,提升景区品质,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合理开发景区资源,实现景区永续利用。
四、你州要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进一步健全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法加强对景区规划实施和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并切实保护好景区的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类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总体规划》是指导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你州要加强对米亚罗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领导,督促景区管理机构抓紧制定景区保护和管理的实施细则。
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监督、检查。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7年9月29日。
《概念性规划和总规》1、概念性规划和总规,控规和详规等有何区别,概念性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规划,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
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概念性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规划区域的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规划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明确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特色和主要内容;提出规划区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强调策划的创新、个性和特色;提出相关要素发展的原则和方法等。
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规划区的旅游发展勾勒理想蓝图。
2、旅游规划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2x《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旅游(业)发展规划,另一大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按规划的范围和政府管理层次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概念性规划是属于一种对旅游宏观发展思路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种规划设计的思维方法,它淡化了设计的表象,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的文件,指导和协调旅游区的发展与建设。
概念性规划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更在乎理念的创新和前瞻性,是一种思维方法在规划上的应用,渗透于规划的各个环节之中,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工作。
概念性规划是介于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之间的一种新的提法,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
他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3、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