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习题提示和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996.44 KB
- 文档页数:14
第9章使用AP Div布局页面一、填空题1、通过设置AP Div的()属性可以使多个AP Div发生堆叠,也就是多重叠加的效果。
正确答案:z轴2、如果要选定多个AP Div,只要按住()键不放,在【AP元素】面板中逐个单击AP Div的名称即可。
正确答案:Shift3、在【CSS规则定义】对话框的【定位】分类中,将【类型】选项设置为“()”,即表示AP Div,否则即为Div标签,这是AP Div与Div标签转换的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绝对4、可以按住()键,在【AP元素】面板中将某一个AP Div拖曳到另一个AP Div上面,形成嵌套AP Div。
正确答案:Ctrl二、选择题1、下面关于创建AP Div的说法错误的有()。
A、选择菜单栏中的【插入记录】/【布局对象】/【AP Div】命令B、将【插入】/【布局】面板上的(绘制AP Div)按钮拖曳到文档窗口C、在【插入】/【布局】面板中单击(绘制AP Div)按钮,然后在文档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并拖曳D、在【插入】/【布局】面板中单击(绘制AP Div)按钮,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按住鼠标左键并拖曳正确答案:D2、关于【AP元素】面板的说法错误的有()。
A、双击AP Div的名称,可以对AP Div进行重命名B、单击AP Div后面的数字可以修改AP Div的z轴顺序C、勾选【防止重叠】复选框可以禁止AP Div重叠D、在AP Div的名称前面有一个眼睛图标,单击眼睛图标可锁定AP Div正确答案:D3、关于选定AP Div的说法错误的有()。
A、单击文档中的图标来选定层B、将光标置于AP Div内,然后在文档窗口底边标签条中选择“<div>”标签C、单击AP Div的边框线D、如果要选定两个以上的AP Div,只要按住Alt键,然后逐个单击AP Div手柄或在【AP元素】面板中逐个单击AP Div的名称即可正确答案:D4、关于移动AP Div的说法错误的有()。
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习题(一)判断题1.领导是为了维持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的计划,使事物能够高效地运转,而管理则能带来变革,通常是剧烈的、积极的变革()。
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职位权力、参照权力和专家权力。
( )3.领导者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基于领导者个人特质,并且这些特质只存在于少数英雄人物身上。
( )4.勒温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民主型领导方式一般要比独裁型领导方式来得更有效。
( )5.如果高层管理团队是高度分散的,只是单个管理者的集合,而非一个团队,那么其整体特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就不大。
( )6.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领导角色理论中,他认为企业家的角色是10种角色中最显著一种角色,也是管理者权力最明显的表现。
()7.为了测量领导者属于哪一种风格,费德勒设计了最难共事者LPC问卷,并认为在LPC问卷上打分较高(64分及以上)的人,是属于关系取向型领导风格。
( )8.路径—目标理论以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为基础。
( )(二)填空题1.勒温总结了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2.布莱克和莫顿在提出管理方格理论时,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3.按照权变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分为两类:和__ .4.费德勒的权变模型指出组织的效率取决于两个变量的相互作用:和。
5.费德勒从三个维度对情境是否有利进行分析:,,和。
6.密歇根州立大学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其目的是区分和的管理者。
7.费德勒模型中的任务结构指。
8.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的关心程度。
(三)选择题1.提出权变理论的是。
A.吉沙利B.费德勒C.布莱克D.施米特2.管理方格图中,型对应的是领导方式。
A.任务型B.乡村俱乐部型C.中间型D.团队型管理3.王先生是果公司的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一年前被调到公司企划部任经理,考虑到自己的资历、经验等,他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试分析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王先生的领导风格最有助于产生较好的管理效果。
第九章查找一、选择题1•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 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 为()。
A .(n-1)/2B.n/2C.(n+1)/2D.n 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C.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D.表必须有序,且表只 能以顺序方式存储3. 用二分(对半)查找表的元素的速度比用顺序法() A. 必然快B.必然慢C.相等D.不能确定4. 具有12个关键字的有序表,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A.3.1B.4C.2.5D.5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A.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B.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6.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1))有关,在((2))时其查找效率最低(1) :A.高度B.结点的多少C.树型D.结点的位置(2) :A.结点太多B.完全二叉树C.呈单枝树D.结点太复杂。
7. 对大小均为n 的有序表和无序表分别进行顺序查找,在等概率查找的情况下,对于查找失败,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1)),对于查找成功,他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2))供选择的答案:A.相同的B.不同的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A .(100,80,90,60,120,110,130)B.(100,120,110,130,80,60,90) C. (100,60,80,90,120,110,130)D.(100,80,60,90,120,130,110)10. 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 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型调整以使其平衡。
第九章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1.【单选题】游览区域对旅游者着装有要求的,导游领队应提前()天向旅游者说明,提醒准备。
A.四B.三C.二D.一2.【单选题】不便于召集行前说明会的,导游()ft向旅游者发送电子邮件、传真,或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将文明旅游的相关注意事项和规范要求进行说明和告知。
A.领队B.地陪C.全陪D.旅行社3.【多选题】引导文明旅游的主要内容有()。
A.诚信善意B.法律法规C.风俗禁忌D.绿色环保4.【多选题】引导文明旅游的基本要求有()。
A.文武并用B.掌握知识C.分类引导D.率先垂范5.【多选题】导游领队人员在工作期间应做到()。
A.大声喧哗B.以身作则C.恪守职贵D.注重仪容仪表、衣着得体6.【多选题】导游领队应组织旅游者依序候机,优先安排()。
A.残障人士B.老人C.未成年人D.孕妇7.【判断题】导游领队人员对旅游者文明旅游的引导应诚恳、得体。
A.正确B.错误8.【判断题】在服务旅游者过程中不用包含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的内容。
A.正确B.错误9.【判断题】对于从事违法或违反社会公德活动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不可代表旅行社与其解除旅游合同。
10.【判断题】导游领队应提醒旅游者注意相关习惯、理念差异,避免言行举止不合时宜而导致的不文明现象。
A.正确B.错误11.【判断题】对无出境记录的旅游者,应特别提醒其注意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日常和当地特产。
A.正确B.错误12.【判断题】导游领队人员应有维护文明旅游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A.正确B.错误13.【判断题】对于旅游者因无心之过而出现与旅游目的地风俗禁忌、礼仪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应不予理会。
A.正确B.错误14.【判断题】)对于从事违法活动的旅游者,不听劝阻、无法制止、后果严重的,导游领队人员应主动向相关执法、管理机关报告,寻求帮助,依法处理。
A.正确B.错误15.【判断题】如需拍摄他人肖像或与他人合影,无需征得同意。
A.正确B.错误16.【判断题】避免不文雅的举止,可以无限制索要免费餐饮等。
第九章统计综合评价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统计综合评价:是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依据已有的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综合事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质量优劣等方面做出量的判断。
2. 功效系数法:是对多目标规划原理中的功效系数加以改进,经计算得到综合判断的分数。
3.德尔菲法:是借助专家的经验与主观判断的结果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逐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指标比较法:是将相邻两个指标进行比较,以其中一个指标作为对比的基础,确定另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将重要程度数量化,依次顺序比较,确定各指标权数的方法。
5.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准确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1.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2.性质相同3.同度量4. 权数5. 定量方法、分析法6.标准值、标准值7.消除量纲、阈值、不容许值、满意值8.正态分布、0、19.直接、所包含的信息10.分值、分值三、选择题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CD 2. A 3. CD 4. AB 5. AD6. A7. AD8. AB9. BD 10. ABCD2四、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变异系数法赋权是一种人工赋权法。
(×)客观2. 资产负债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比率和物耗率皆为逆指标。
(√)3.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权数之和一定为1。
(√)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要从同一方向说明总体。
(×)不一定5. 在对指标的无量纲处理时,如果指标是相对数,就不要进行无量纲处理。
(×)也要6. 在对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时,各科考试成绩的单位都是分,因此就不需要进行无量纲化操作。
1、关于python类说法错误的是:A 类的实例方法必须创建对象后才可以调用B 类的实例方法必须创建对象前才可以调用C 类的类方法可以用对象和类名来调用D 类的静态属性可以用类名和对象来调用答案:B2、如下类的定义,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lass A(object):passclass B(A):passb=B()A、i sinstance(b,A)==TrueB、isinstance(b,object)==TrueC、i ssubclass(B,A)==TrueD、i ssubclass(b,B)==True答案:D3、定义类如下class Hello():def __init__(self,name)=namedef showInfo(self)print()下面代码能正常执行的:A、h = Helloh.showInfo()B、h = Hello()h.showInfo(‘张三’)C、h = Hello(‘张三’)h.showInfo()D、h = Hello(‘admin’)showInfo答案:C4、导入模块的方式错误的是:A、i mport moB、from mo import *C、i mport mo as mD、i mport m from mo答案:D5、以下关于模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xx.py就是一个模块B、任何一个普通的xx.py文件可以作为模块导入C、模块文件的扩展名不一定是 .pyD、运行时会从制定的目录搜索导入的模块,如果没有,会报错异常答案:C6、多重继承的执行顺序,请解答以下输出结果是什么?并解释。
class A(object):def __init__(self):print('A')super(A, self).__init__()class B(object):def __init__(self):print('B')super(B, self).__init__()class C(A):def __init__(self):print('C')super(C, self).__init__()class D(A):def __init__(self):print('D')super(D, self).__init__()class E(B, C):def __init__(self):print('E')super(E, self).__init__()class F(C, B, D):def __init__(self):print('F')super(F, self).__init__()class G(D, B):def __init__(self):print('G')super(G, self).__init__()g = G()f = F()答案:GDABFCBDA7、编写程序,创建类Temperature,其包含成员变量degree(表示温度)以及实例方法ToFahrenheit(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和ToCelsius(将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其中,(华氏度-32)*5/9=摄氏度,摄氏度*9/5+32=华氏度答案:class Temperature:def __init__(self, degree):self.degree = degreedef toFahrenheit(self):return self.degree*9/5 + 32def toCelsius(self):return (self.degree -32) * 5/9n1 = float(input("请输入摄氏温度:"))t1 = Temperature(n1)print("摄氏温度= {0:.2f},华氏温度= {1:.2f}".format(n1, t1.toFahrenheit()))n2 = float(input("请输入华氏温度:"))t2 = Temperature(n2)print("摄氏温度= {0:.2f},华氏温度= {1:.2f}".format(t2.toCelsius(), n2))8、定义一个至少有两个方法的类: getString:从控制台输入获取字符串 printString:打印输入字符串对应的大写形式。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1. 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设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的桥梁。
外设输入给CPU的数据,首先由外设传递到输入接口电路,再由CPU从接口获取;而CPU输出到外设的数据,先由CPU 输出到接口电路,然后与接口相接的外设获得数据。
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实际上是与I/O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交换。
2. 简述输入输出接口的作用。
I/O接口电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单片机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匹配;(2)实现输出数据锁存;(3)实现输入数据三态缓冲;(4)实现数据格式转换。
3. 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在计算机系统中,CPU与I/O接口之间传输数据有3种控制方式:无条件方式,条件方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在无条件方式下,只要CPU执行输入/输出指令,I/O接口就已经为数据交换做好了准备,也就是在输入数据时,外设传输的数据已经传送至输入接口,数据已经在输入接口端准备好;输出数据时,外设已经把上一次输出的数据取走,输出接口已经准备好接收新的数据。
条件控制方式也称为查询方式。
CPU进行数据传输时,先读接口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判断接口是否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就绪,CPU将继续查询接口状态,直到其准备好后才进行数据传输。
在中断控制方式下,当接口准备好数据传输时向CPU提出中断请求,如果满足中断响应条件,CPU则响应,这时CPU才暂时停止执行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进行数据传输。
传输完数据后,返回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即DMA方式,它由硬件完成数据交换,不需要CPU的介入,由DMA 控制器控制,使数据在存储器与外设之间直接传送。
4. 采用74LS273和74LS244为8051单片机扩展8路输入和8路输出接口,设外设8个按钮开关和8个LED,每个按钮控制1个LED,设计接口电路并编制检测控制程序。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思 考 题1. 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参比电极包括标准氢电极(SHE ),标准氢电极是最精确的参比电极,是参比电极的一级标准。
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是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
参比电极电位恒定,其主要作用是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指示电极包括金属-金属离子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汞电极,惰性金属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
指示电极能快速而灵敏的对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活度或不同氧化态的离子的活度比,产生能斯特响应,主要作用是测定溶液中参与半反应的离子活度。
2. 直接电位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此法测定溶液pH 时,必须使用标准pH 缓冲溶液?答:直接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确定待测离子活度的方法,其主要依据是E=Φ参比— ΦMn+/M = Φ参比—ΦθMn+/M—nFRTln αMn+式中Φ参比和ΦθMn+/M在温度一定时,都是常数。
由此式可知,待测离子的活度的对数与电池电动势成直线关系,只要测出电池电动势E ,就可求得αMn+。
测定溶液的pH 时是依据:E = ΦHg 2Cl 2/Hg — ΦAgCl/Ag — K + 0.059 pH 试 + ΦL , 式 中ΦHg 2Cl 2/Hg , ΦAgCl/Ag ,K ,ΦL 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常数,将其合并为K ˊ,而K ˊ中包括难以测量和计算的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所以在实际测量中使用标准缓冲溶液作为基准,并比较包含待测溶液和包含标准缓冲溶液的两个工作电池的电动势来确定待测溶液的pH 值,即:25℃时Es = Ks ˊ+ 0.059pHs, Ex = Kx ˊ+ 0.059pHx,若测量Es 和Ex 时的条件保持不变,则Ks ˊ= Kx ˊ,pHx =pHs+(Ex -Es)/0.059 ,由此可知,其中标准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确定K ˊ。
3. 简述pH 玻璃电极的作用原理。
答:玻璃电极的主要部分是 一 个玻璃泡,泡的下半部是对H +有选择性响应的玻璃薄膜,泡内装有pH 一定的0.1mol ·L -1的HCl 内参比溶液,其中插入一支Ag-AgCl 电极作为内参比电极,这样就构成了玻璃电极。
腹有诗书气自华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奥肯定律(Okun ’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
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史记》《汉书》第九内容要点梳理《史记》:①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口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②《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
书里时有著者牢骚之辞,却增加了书的情韵。
后世论文的人也因此推尊《史记》。
③《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
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
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
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
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①《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
他详论《史记》的得失,大体确当不移。
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
②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
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
这正是辞赋的影响。
③班固首创断代史,删润旧文,“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
异同:①《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瞻而事详”。
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
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
②《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
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地位:《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
《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
第九章查找一、选择题1.若查找每个记录的概率均等,则在具有n个记录的连续顺序文件中采用顺序查找法查找一个记录,其平均查找长度ASL为( )。
A. (n-1)/2 B. n/2 C. (n+1)/2 D. n2. 下面关于二分查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必须有序,表可以顺序方式存储,也可以链表方式存储 C. 表必须有序,而且只能从小到大排列B. 表必须有序且表中数据必须是整型,实型或字符型 D. 表必须有序,且表只能以顺序方式存储3. 用二分(对半)查找表的元素的速度比用顺序法( )A.必然快 B. 必然慢 C. 相等 D. 不能确定4. 具有12个关键字的有序表,折半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A. 3.1B. 4C. 2.5D. 55.当采用分块查找时,数据的组织方式为 ( )A.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B.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不必有序,但块间必须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C.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内数据有序,每块内最大(或最小)的数据组成索引块D. 数据分成若干块,每块(除最后一块外)中数据个数需相同6. 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与二叉树的( (1))有关, 在 ((2))时其查找效率最低(1): A. 高度 B. 结点的多少 C. 树型 D. 结点的位置(2): A. 结点太多 B. 完全二叉树 C. 呈单枝树 D. 结点太复杂。
7. 对大小均为n的有序表和无序表分别进行顺序查找,在等概率查找的情况下,对于查找失败,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1)) ,对于查找成功,他们的平均查找长度是((2))供选择的答案:A. 相同的B.不同的9.分别以下列序列构造二叉排序树,与用其它三个序列所构造的结果不同的是( ) A.(100,80, 90, 60, 120,110,130) B.(100,120,110,130,80, 60, 90)C.(100,60, 80, 90, 120,110,130)D. (100,80, 60, 90, 120,130,110)10. 在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结点后造成了不平衡,设最低的不平衡结点为A,并已知A的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1,则应作( ) 型调整以使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