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 格式:docx
- 大小:16.25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订婚礼仪对象处到一定程度,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
这时,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商定好给女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
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
“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
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
“串门儿”时,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还摆上几桌酒席。
“过彩礼”后,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
解放后,订婚仪式一度从简。
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照张订婚像,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
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
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还要给未来的“儿媳”“99”元或“999”元作为“见面礼”,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
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元的,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
女方也有给男方金戒子的。
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彩礼由介绍人经手。
(除聘礼外,赠送首饰和钱,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
)以后,如果一方不同意了,要“退亲”(即“退婚”),那么有关彩礼问题就要按“退亲”习俗办:如果是男方提出“退亲”,“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及财物不得索要;若为女方提出,“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及财物必须如数退回。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红白喜事礼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不论是婚礼、寿宴还是丧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这些礼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尊重。
下面将针对红白喜事礼仪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循中国传统礼仪。
红事礼仪
婚礼
婚礼是人生大事,参加婚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1.礼金:在婚礼中,亲朋好友送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表示对新人的
祝福。
2.穿着:参加婚礼时,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礼服或旗袍。
3.祝福语:可以说“恭贺新婚”、“百年好合”等吉祥话语来祝福新人。
庆寿宴
庆寿宴是对长辈寿辰的祝福,礼仪要点如下:
1.压寿礼:赠送寿礼时需要注意尊重和谦逊,不要过于昂贵或过于简
单。
2.敬酒:庆寿宴上通常要进行敬酒表示敬意,要注意敬酒顺序和敬酒
姿势。
3.敬茶:在长辈面前,应该学会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白事礼仪
丧礼
丧事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丧礼礼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朝仪:在丧礼上要遵循适当的哀思和朴素的礼仪,表示对逝者的尊
重和哀思。
2.吊唁:参加丧礼的亲友需要进行吊唁,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
3.制片:在丧事中要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情感。
总结而言,红白喜事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以礼仪之道相待,和睦共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
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
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
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
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
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
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
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
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
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
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
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
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
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
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
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
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传统婚礼礼仪介绍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婚庆礼仪(6篇)婚庆礼仪(精选6篇)婚庆礼仪篇1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
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酒杯,它的属意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
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
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
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今天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色禮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欢庆一样。
在 850 – 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
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它。
所以白色通常是是礼服的首选颜色,也更代表了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为什么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式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
那时因为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
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婚戒起源结婚戒指起源于古埃及。
当时订婚和结婚戒指同属于契约的一部分。
结婚戒指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表示新娘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
古埃及曾一度出现戒指热。
现代流行在婚礼上互换戒指。
婚前戴右手无名指,婚后戴左手无名指,意为左手连心,可以心心相印。
新娘手花的持法随着轻快而庄严的进行曲,缓缓地步上红毯,走道两旁的目光里满满是支持与祝福,而在红毯的另一端,有着最甜蜜最真诚的誓言和满心欢喜的他在等待。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礼仪
1.聘礼:男方送给女方的嫁妆,包括金银珠宝、绸缎等贵重物品。
2.纳采:男方派遣亲信前往女方家中,向女方家长提亲的礼仪。
3.问名:男方在婚礼前,以向女方家长询问女方本名的方式,表示尊
重女方家庭的礼仪。
4.定亲:双方家长商定婚礼的日期和场所,并举行拜天地、献礼等仪式。
5.合婚:新婚夫妇完成婚礼后,举办饮食宴会和迎亲等节目。
婚礼过后,新婚夫妇正式成为夫妻。
6.送迎:男方家人在婚礼当天发送开始,由媒婆带着新娘直接进入官中,成为新抚的夫人;而女方家人则在新娘离开家的当天将新娘送至新房,双方共同祝愿百年好合。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臵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臵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18 .6:30结婚典礼开始(奏乐) 来宾入席主持人入席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入席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奏乐)。
门口至主桌需铺红地毯,进场需四名花童拖起婚纱,创造气氛。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新人结婚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因此每个环节都应当做好。
接亲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清晰相关的习俗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式婚礼习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传统礼仪【三书】根据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具体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是:“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诞生年月日和姓名,预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进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
不选六是由于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结婚接亲留意事项一、接亲时间不是越早越好当过伴娘的人肯定知道,婚礼当天要很早就起来预备,等着新郎率队来接亲。
那么接亲时间是越早越好吗?其实不是的。
1、依据婚礼吉时推算婚礼时间通常都是经过测算的吉时,依据婚礼当天的流程,接亲时间也就可以一步步推算出来了。
比方说,婚礼时间是17:28,接亲单程需要2个半小时,加上堵门、嬉戏、敬茶等时间,始终往前推算就可以知道几点必需动身了。
2、找人算出门进门吉时有些比较讲究的地方,会请人一并把女方出门和进男方家门的时间都算出来,依据算好的吉时来支配一天中的流程。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尽量留足时间,避开特别状况。
二、哪些人不能接亲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一大帮人一起去接新娘。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接亲人员的讲究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要求是婚姻美满的夫妻,但也有地方说要未婚人士。
传统婚礼礼仪仪式延承古礼的传统婚礼,为各种婚嫁礼仪中最简单、却也是别具意义的一种。
但由于现代新人多数缺乏这方面学问,或时间上不许可,所以选择以传统婚礼做为结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削减的趋势。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传统婚礼仪式,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愿;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福将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传统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当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动身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利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赐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挡住新郎有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请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期久」。
七、盖头纱:新郎赐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告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由于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盼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欢乐的日子。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中国传统文化之婚嫁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嫁礼仪一直被视为最为神圣和重要的仪式之一,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婚姻和家庭的尊重与重视。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之婚嫁礼仪。
一、礼节宗旨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婚姻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婚嫁礼仪的主旨在于提升西门庆的婚姻地位,促进家庭和睦。
此外,礼仪还具有祭祀祖宗,传承血脉和培育后代的意义。
二、礼仪程序1.定婚:经过双方家长的协商后,男方家长会送一份定情礼物给女方家长,表明双方已经求得彼此的认可,双方正式订婚。
2.聘礼:男方家长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中送聘礼贺礼,表明男方希望得到女方的归入。
3.婚礼:婚礼是整个婚嫁礼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婚礼中,新娘会穿上嫁衣,戴上喜帽,进行三拜九叩的拜礼。
4.迎娶:在之后的迎娶环节中,女方的家人会送给新娘一些嫁妆和妯娌们送到男方家中。
5.接新娘:新娘抵达新娘家后,男方会请红娘出来在门口为新娘揭开喜帽,然后新娘在门口等候三分钟的镜对,最后才进入新房。
三、礼仪风俗1.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幸福的颜色,所以在婚嫁礼仪中使用红色,就寓意着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2.龙凤:中国传统文化把龙和凤视为吉祥亲神之物,因此在婚礼中会有龙凤簪和龙凤被褥等婚床布置。
3.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婚礼中也少不了对联,代表新娘和新郎始乘千里,终是一生。
四、礼仪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和家庭被视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嫁礼仪不仅关乎单个的婚姻,更是涉及到了整个家庭、亲戚朋友和整个社区。
从婚姻的定下来一直到新娘进门的整个过程,表达了对婚姻的祝福、朴素纯洁的嫁娶风俗、家对家的社会交往等多种含义,代表了中华民族婚姻家庭观念的传承。
婚礼礼仪有哪些婚礼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因此婚礼礼仪也尤为重要。
一个完美的婚礼需要许多因素的配合,其中礼仪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婚礼的各类仪式,以及如何正确执行这些礼仪。
1. 红盖头仪式红盖头仪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新娘将会戴上一顶由红色头巾、红色嫁衣和金色的珠子组成的头饰,象征着新娘即将嫁入豪门。
在此时,新娘通常会感到压力和紧张,因此需要亲友的安慰和鼓励。
2. 迎亲仪式迎亲仪式是一个让新娘进入新家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仪式中,新娘会被祖父母和父母送到新家。
在新娘到达新家之前,宾客已经会聚在新郎家里,并向新娘准备嫁妆、红包等礼物。
当新娘进入门口时,新郎的父母会用红布来挡住新的儿媳妇,目的是让新娘献出红包,顺利进入新家庭。
3. 敬茶仪式在敬茶仪式中,新人会向长辈或亲友敬献茶水。
这个仪式是传统的中国婚礼中最具有仪式感和感人肺腑的环节之一。
它象征着新人对长辈和亲友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这个仪式中,新人会戴上婚纱或正装,以向长辈表达他们对这个环节的庄重和敬意。
4. 合影仪式在婚礼仪式中,合影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新人和所有来宾会进行合影留念。
在合影之前,新人需要准备好婚纱、礼服等特别的服装和装饰品,以使自己更加出彩。
这个环节也是新人与来宾交流、互动的时段之一,同时也是留下美好回忆的重要机会。
5. 敬酒仪式敬酒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的标志性环节,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婚礼中最盛大和热闹的一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新人会向所有来宾表示感谢,他们齐心协力地为婚礼助一臂之力。
在敬酒的过程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新婚夫妇必须要热情地挥杆敬酒,并引领来宾为他们祝福。
敬酒环节也是新人与来宾沟通、交流的重要机会,也是共同分享幸福和美好的时刻。
总之,婚礼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因此婚礼礼仪也尤为重要。
在婚礼中,红盖头仪式、迎亲仪式、敬茶仪式、合影仪式、敬酒仪式等等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环节。
结婚风俗礼仪中国传统的结婚风俗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在婚礼进行之前要准备,聘礼、回礼、安床、嫁妆、上头、梳头、吃圆。
婚礼当天也有固定流程。
第一是迎亲,男方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接亲。
第二是找红鞋,新郎要在新娘房为新娘找结婚穿的红鞋。
第三是敬茶,两位新人要在新婚之时向双方父母敬茶。
第四是撑红伞和撒米,新娘出门时要在伴娘陪同下伴娘要为新娘撑红伞,并且同时往路旁撒米。
第五是绕吉祥路,新人上迎亲车后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行驶再回婚礼现场。
第六是过门,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男方长辈。
第七是进行婚礼,就是摆酒席。
第八是敬客,新人向客人敬酒。
第九是入洞房。
第十是回门,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
传统婚礼习俗需注意事项婚礼对于新人来说尤为重要,一下事项要注意1.安床: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向祖先告知明日自己将举行婚礼,并依男女双方的八字,来安排新床的位置祭拜床母。
2.翻床:新房中的床铺,布置好以后,可请自己亲戚的小男孩在床上翻滚。
最后在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来求得未来日子美满。
现代的婚礼发展现代社会进步飞快,提倡自由恋爱,一切从简。
80,90的父母辈的婚礼也是相对简单。
听父母讲他们那时候就是做身新衣服,请客人吃吃喜糖,就算结婚了,不收礼也不用回礼。
80,90这一辈结婚时虽然有在酒店办酒席,但相对来讲也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请什么婚庆公司,主持礼仪啥的。
其实结婚也不用太过繁琐,开心就好。
二、结婚的礼仪规矩结婚礼仪有哪些1、入场步伐配合新郎与新娘在入场的时候,两人步伐要一致,两人迈腿的顺序也要一样,同时新郎的身体要比新娘靠前15公分左右。
结婚礼仪有哪些2、新郎新娘挽手姿势新人在入场的时候,新郎应该轻轻握拳,把手放在肚子的部位。
新娘挽着新郎的手肘位置,记住不能改变自己的姿势。
结婚礼仪有哪些3、新娘捧花姿势新娘的拿捧花的时候,握花的那只手弯曲,轻轻握住捧花,然后将捧花放在肚脐的部位。
古人结婚文化礼仪结婚是人生大事,自古以来仪式花样百出,看一看,蛮好玩味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古人结婚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古人结婚的礼仪1、纳采指男方相中某个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假如女家考查后觉得可以谈一谈,男方才能预备礼物前去求婚。
2、问名是在求婚之前,双方了解状况,一般是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当然,媒人也会将男方的状况告知女方的。
3、纳吉,这是正式结成姻亲关系的标志,当双方觉都有意思后,男家会占卜一个好日子,通过媒人通知女方,并在吉日备礼到女家作客,确定缔结婚姻。
4.、主婚人妇夫今年必需命不犯天罡与河魁。
5、纳征,这是伴随在整个过程中的,正式结婚前男家更是会向女家送一份聘礼,就是纳征,又叫纳币。
6、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
7、新婚夫妇今年必需命不犯禁,不犯命岁星。
8、新人梳头穿衣必需在吉时,面必需向特定方向。
9、新人坐床必需在特定房间,面必需向特定方向。
10、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11、女客必需有子有女,丧夫者、孕妇等六种人必需回避。
12、关心挑盖头的女宾相,最好选择特殊属性的人。
13、迎新的队伍遇到水井,怪石、庙要用红地毯掩盖。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
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古代结婚“三本书”古代结婚,需要“三本书”:聘书、礼书和迎书。
聘书是用来定亲的文书。
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于女家的书柬;礼书是在男家送聘礼时用的文书,里面列明聘礼的内容;迎书是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给女方的文书。
现代结婚需要结婚证、婚前协议等文件,古代也有文件,白纸黑字写下的婚约。
古代结婚六步走古代结婚必需经过六个礼数,经过“六礼”,婚姻正式成立。
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
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进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预备合婚的仪式。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
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我国传统婚礼礼仪知识。
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1.红双喜
中国人的婚礼上,大红双喜字随处可见。
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好事成双、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是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2.龙凤呈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中龙凤的话语,而在中式传统的婚礼上,龙和凤凰的图案是经常出现的。
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
《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3.中式婚礼服装
在婚礼当天,新娘子都会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众位亲友的面前。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新娘子一般要着汉服,因为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4.花朵
鲜花朝气蓬勃的象征,在中国的婚礼上,一般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而这些花朵的颜色是白色的,恰恰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
在中国这些花朵虽是白色,但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
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5.鞭炮
中国人办喜事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都喜欢热热闹闹,用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
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6.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用红豆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又名相思豆,在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
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7.祝福食物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二、中国传统婚礼仪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
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三、中国传统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
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
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
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
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
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
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
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
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
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
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
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
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