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微生物及应用技术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活性鉴别
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通过高倍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2.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染色方法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
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普通光学镜下的酵母菌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酵
母菌细胞
1.菌种:酵母菌标准片、酵母菌菌悬液
2.染色液或试剂:革兰氏染色用碘液、0.1%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3.仪器和其他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一)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
1.酵母菌样片制作: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取一小滴革兰氏染色用碘液,将其滴于载玻片中央,然后滴加酵母菌悬液放入其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小心将其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2.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注意酵母菌细胞的形状和出芽情况,并绘制视野中看到的酵母菌形态结构图。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酵母菌标本片。
(二)死活酵母菌细胞的染色鉴别
1.涂片:视频
2. 染色:视频
3.镜检:视频
课程思政
生产中区分酵母菌活性的方法大家要多多练习,你会有许多不同感受与发现,科学的精神只有通过反复实验,不断的探索才能缔造,希望在微生物世界的探索者中有你们在座的身影。
谢谢观看。
实验六酵母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别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酵母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别一、实验目的• 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二、基本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常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进行分裂繁殖;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要在特定培养条件下才能进行。
•染料美蓝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分泌的还原酶,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酿酒酵母•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美蓝浸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
(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镜检。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再次镜检并对照,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滴加染液-涂片-加盖玻片-镜检-3min后再次镜检五、实验报告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思考题1、酵母死活细胞鉴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微生物大小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二、基本原理•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0.01mm(即10um)。
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
由于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不一样。
因此,需首先校正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酿酒酵母• 2 仪器: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 1 装目镜测微尺• 2 校正目镜测微尺•在40×镜下,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载物台,使目镜测微尺的0点与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然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试剂与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0.05%和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内容1.美蓝浸片观察酵母培养→制片→染色→镜检→30分钟后再镜检2.水-碘浸片观察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六、思考题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与显微直接计数法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I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一、目的要求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
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
用它采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
活细胞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而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活细胞染色后无色。
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因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三、器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siae);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
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豆芽汁琼脂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1)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II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目的要求1.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2.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即在母细胞的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器材1. 酿酒酵母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2. 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 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4. 显微镜5. 载玻片6. 盖玻片7. 接种针8. 烧杯9.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培养物:取少量酿酒酵母,接种于土豆平板培养基上,28-30℃培养3-5天。
2. 制备美蓝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染液上。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染液充分接触。
3. 制备水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水中。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水充分接触。
4. 显微镜观察:a. 将美蓝浸片和水浸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b.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大小、细胞核、芽体等特征。
c. 比较美蓝浸片和水浸片中酵母菌的形态差异。
5. 死活细胞鉴别:a. 观察美蓝浸片中酵母菌的染色情况。
b. 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五、实验结果1. 酵母菌细胞形态:a. 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
b.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
c. 细胞质均匀,无色或淡蓝色。
2. 出芽生殖方式:a. 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
b. 芽体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目的要求1.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光学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2.观察并掌握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其子囊、子囊孢子和假菌丝的形态;3.学习并掌握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的方法;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的染色方法及假菌丝观察的压片培养法。
二、实验材料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粟酒裂殖酵母(Sachizosaccharomyces pombe)2.染色液:0.1%美蓝染色液、孔雀绿染色液、沙黄染色液、95%乙醇等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等三、基本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的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二分裂殖;子囊菌纲中的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
酵母菌假菌丝的生成与培养基的种类、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态呈蓝色,还原态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时,活细胞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将美蓝由兰色的氧化态转变为无色的还原态型,从而细胞呈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由于细胞内还原力较弱而不具备这种能力,从而细胞呈蓝色,据此可对酵母菌的细胞死活进行鉴别。
四、操作步骤1。
水浸片观察:1)制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预先稀释至适宜浓度的酵母液体培养物,从侧面盖上一片盖玻片(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应避免产生气泡,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2)镜检:将制作好的水浸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注意观察各种酵母的细胞形态和繁殖方式,并进行记录。
酵母菌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子囊孢子的观察姓名:班级:生科二班学号:组别:二同组者:【目的要求】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3.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基本原理】酵母菌繁殖方式: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在PDF酵母合成培养基中)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麦氏培养基中)进行有性繁殖。
美蓝染色原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同时,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
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类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
在酵母菌种,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对不同种属的酵母要选择适合形成子囊孢子的培养基。
麦氏(Meclary)培养基(葡萄糖-醋酸钠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染色原理: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
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
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溶液与试剂: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5%孔雀绿,番红染液,95%乙醇。
3.培养基:麦氏(Meclary)琼脂斜面培养基。
4.仪器或其他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等。
【操作步骤】1.两种培养基的配置分别配置100ml麦氏培养基和200ml酵母合成培养基,其成分配比详见附录一。
实验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 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1. 酵母菌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用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并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2. 美蓝染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图1:酵母菌美兰浸片观察3min(10×40)图2:酵母菌美兰浸片观察30min(10×40)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 天左右的豆芽汁液体培养物(实验时需稀释20~50倍,分装至烧杯中给学生用)。
2. 溶液或试剂:0.1%和0.05%吕氏碱性美蓝溶液(或0.01%美篮水溶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胶头滴管、小烧杯、洗瓶等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美蓝浸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并用接种环将其混合均匀,酒精灯上灼烧清洗接种环。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并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2、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浸片和碘液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
酵母悬液、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训步骤
1、水-碘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取一滴酵母悬液放在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美蓝浸片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美蓝染色液,滴加一滴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将制片放置约3min 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1、染色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的气泡,影响观察。
2、盖片时斜着放不易产生气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