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风险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58.50 KB
- 文档页数:44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七章 其他风险管理知识点:声誉风险管理规划● 定义: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沟通预案,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并及时调动内外部资源以缓解致命风险的冲击● 详细描述:(1)声誉危机管理需要技能、经验以及全面细致的危机管理规划, 以便为商业银行在危机情况下保全甚至提高声誉提供行动指南。
(2)声誉风险管理最佳的实践操作是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确保各类主要风险被正确识别、优先排序,并得到有效管理。
(3)商业银行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沟通预案,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并及时调动内外部资源以缓解致命风险的冲击(4)声誉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预先制定战略性的危机管理规划。
2)提高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危机现场处理。
4)提高发言人的沟通技能。
5)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持续沟通。
6)管理危机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7)模拟训练和演习。
例题:1.在声誉危机管理中,制定战略性的危机沟通机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指定危机管理负责人员,评估内外沟通机制B.确保可供使用的沟通资源和技术手段,保障危机时刻的信息传递C.严格管制敏感信息,避免错误或无准备的评论传播D.熟悉危机处理的最佳媒介方式E.在内部明确危机管理原则,并尽可能告知所有利益持有者正确答案:A,B,D,E解析:严格管制敏感信息,减少错误的产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2.声誉危机管理需要技能、经验以及全面细致的危机管理规划,以便在危机情况下,为商业银行提供保全甚至提高声誉的行动指南。
声誉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制定战略性的危机管理规划B.提高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C.危机现场处理D.提高发言人的沟通能力E.模拟训练和演习正确答案:A,B,C,D,E解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银行机构带来资金损失、客户流失等,只有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防范风险3.声誉危机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七章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考点1全面风险管理(一)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地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二)要素及特点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
所谓“全面”,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以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考点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按照风险事故的来源,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范围,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既存在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其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风险管理第七章 其他风险管理知识点:国别风险● 定义: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详细描述:(1)主要类型转移风险、主权风险、传染风险、货币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间接国别风险七类。
其中转移风险时国别风险最主要的类型之一(2)基本做法:1)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2)董事会承担监控国别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3)建立清晰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流程①国别风险识别国别风险存在于授信、国际资本市场业务、设立境外机构、代理往来和由境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外包服务等经营活动中②国别风险计量和评估能够覆盖所有重大风险暴露和不同类型的风险;能够在单一和并表层面按国别计量风险;能够根据有风险转移及无风险转移情况分别计量国别风险③限额管理监测与报告国别风险应建立与暴露规模相适应的监测机制,在单一和并表层面上按国别监测风险,监测信息应当妥善保存在国别风险评估档案中(3)国家风险的评估指标1.数量指标2.等级指标3.比例指标1)外债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该比率反映一国长期的外债负担情况,一般的限度是 20%~25 %,高于这个限度说明外债负担过重。
2)偿债比例。
该比例是一国外债本息偿付额与该国当年出口收入之比,它衡量一国短期的外债偿还能力,这个指标的限度是 15%~25 %,超过这个限度说明该国的偿还能力有问题。
3)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与当年出口收入之比。
该指标衡量一国长期资金的流动性,一般的限度为 100%。
高于这个限度说明该国的长期资金流动性差,因而风险也较高。
4)国际储备与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之比。
这一指标衡量一国国际储备偿付债务的能力,一般限度为 20%,如果这项指标低于 20%说明该国国际储备偿还外债的能力不足。
5)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储备之比。
该指标反映以一国国际储备弥补其国际收支逆差的能力,一般限度是 150%,超过这一限度说明风险较大。
第七章银行风险管理•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课后测试测试成绩:7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1、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因疏忽未对特定客户履行分内义务或产品性质或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称为().(3。
33 分)A流程风险B系统风险C人员风险D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风险正确答案:D2、根据《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等方式向客户充分揭示其投资产品的风险和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其风险知情权。
(3.33 分)A抄写风险提示B开展宣传营销C抄写收益承诺D强调产品风险正确答案:A3、下列商业银行降低贷款组合信用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
(3。
33 分)A将贷款集中到个别高收益的行业B将贷款分散到收益正相关的行业C将贷款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和区域D将贷款集中到少数低风险的行业正确答案:C4、在对商业银行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时,下列各项不属于对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的是()。
(3.33 分)A客户企业管理者的素质B客户企业的效率比率分析C客户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分析D客户企业的行业特点分析正确答案:B5、下列哪项不属于造成商业银行代理业务中操作风险的外部事件?()(3。
33 分)A委托方伪造收付款凭证骗取资金B通过代理收付款进行洗钱活动C行业竞争激烈D由于新的监管规定出台而引起的风险正确答案:C6、某企业由于财务印章被盗用,导致该企业在开户行的巨额存款在几天内被取走,给该行造成不良影响,对该银行而言,此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应归于()类别。
(3。
33 分)A实物资产的损坏B信息科技系统事件C内部欺诈事件D外部诈欺事件7、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3.33 分)A商业银行B客户违约风险C信用等级D违约概率正确答案:A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的做法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有()。
(3。
33 分)A根据宏观形势和借款人风险变化趋势,加大贷款质量分类的监管B拨备覆盖率或贷款拨备率明显不低于监管要求,应增提拨备,增强风险抵补能力C坚持“账销案存原则,”健全已被核销贷款的保全和追收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D建立健全押品管理系统,加强对押品的保管、监控、检查和重估E商业银行应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经营管理状况2、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办法有()。
第七章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重点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1)内部控制的要素;(2)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包括18项指引);(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4)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5)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
本章考试的题型主要关注客观题和简答题,近3年平均分值为10分左右。
2015年重点关注COSO《内部控制框架》关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要求与原则,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要求;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包括18项指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这四个方面内容主要考主观题。
2015年教材主要变化2015年教材本章内容与2014年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1)新增“第一节内部控制概述”;(2)新增“第二节内部控制的要素”;(3)第四节新增“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删除“审计委员会与外聘审计师”;(4)第五节删除“公司治理”。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一、COSO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框架(★)成立于1985年的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Organization)委员会为美国全国舞弊报告委员会提供支持。
该组织包括美国会计协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COSO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大型和小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南。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COSO委员会的上述定义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提供了一些深入的见解,并特别指出:(1)内部控制是一个实现目标的程序及方法,而其本身并非目标;(2)内部控制只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3)内部控制要由企业中各级人员实施与配合。
1992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2003年和2013年又进行了增补和修订,简称《内部控制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