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虚词 词性 用法 例句

高中语文虚词 词性 用法 例句

高中语文虚词 词性 用法 例句
高中语文虚词 词性 用法 例句

小学语文词性练习

一、选择题。(3分/题,共45分) 1. 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 宝贵光荣骄傲战友 B. 制造报答提高寻求 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 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2. 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 副,连,代,连,动 B. 副,介,代,介,名 C. 名,连,名,介,动 D. 名,介,名,动,名 3. 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 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 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 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4. 下列词语不都属于形容词的一组是() A. 诚实善良弯曲顽强 B.飞快兴奋幸福笔直 C. 高好缓慢伟大 D.制造美丽优秀卑鄙 5. 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 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 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 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 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6. 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7. 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 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8. 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 春回大地群山绿 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一汪绿水慰平生 D. 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9. 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 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 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 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 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10. 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 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 好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 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 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11. 下面各组中划线的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 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部分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

高中必修教材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1) [而、何、乎、乃]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荆轲刺秦王》) 臣左受拔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荆轲刺秦王》)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荆轲刺秦王》)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抗之(《荆轲刺秦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 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赵强而燕弱(《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张衡传》) 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 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滕王阁序》) 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承接关系。 ①所连接的词语有时间上的相承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语文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补课教学案——词性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书本、桌子、车辆、纸张、 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 时间: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处所: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 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 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 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敢、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值得、必须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有语病的句子正确的句子 老师有布置作业吗吗?老师布置作业了吗?老师布置作业了没有? 你有去超市吗?你去过超市吗?这道题老师讲过吗? 昨天有下雨吗?昨天下雨了没有? 3.助动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或者状语。可以修饰名词(红花),也可以修饰动词(勇敢前进)。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若字用法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若字用法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若字动词用法 动词,像,好像。 ①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我不忍心看它恐惧颤栗的样子,好像毫无罪过的人走向受死刑的地方,所以才拿羊来替换它。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促织》) 译文:形貌好像土狗一样,梅花纹翅膀,方头……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若字代词用法 1. 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凭借(您)这样的所作所为,去追求这样的欲望,,就好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若字连词用法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译文: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

面北朝拜称臣呢!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译文:带一万人或者一个州郡投降的人,封万户侯。 3.连词。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至于一般的平民,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随之而失去了本来的善良之心。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若字复音虚词用法 1.【若夫】①至于说到。用作发语词。②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译文: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要凭借什么呢? 2.【若何】怎么样。 ①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闲:安静,安宁。) 译文: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

小学语文1-6年级常考题型详细总结

小学语文1-6年级常考题型详细总结 01 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 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1)多音字组词。 (2)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3)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 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

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1)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2)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3)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4)选字填空。 (5)区别形近字组词。 (6)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7)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 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 (1)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2)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3)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02 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法

小学语文词性的分类及用 法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史上最全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 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 2、指示代词——之、其 3、疑问代词——焉、何 (二)副词: 1、范围副词——则、犹 2、时间副词——既、已、且 3、语气副词——其、何、遂 (三)介词:于、以、为、因 (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 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 二、词类分析: (一)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汝”)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尔”)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④复数:属、辈、侪、类、徒 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④辅助性代词:所、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2017小学语文重要复习资料词性

2017小学语文重要复习资料:词性 2017小学语文重要复习资料:词性 词性: 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词性分类: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 认识"等。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 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 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及翻译训练(参考答案)

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及翻译训练(而、何、乎、乃)答案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安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剑阁险峻高大,一个人把守,万人攻不破。 ③任重而道远。(《论语》) (他)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而”应是表递进)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反省自己。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因为古人思考探求得非常深刻而且周密的缘故。 ③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 现在您让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并且封给他肥沃的土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接着",或不译。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道理的,怎么可能没有疑惑呢?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亚父)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斩破他。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选拔有能力的人并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可是"" 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光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疲惫而无所得。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如果"" 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 ③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 读书人如果贪恋安逸的生活,那他就不配做一个读书人了。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劝学》)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③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项脊轩志》) 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 ④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我便小心翼翼地爬起身来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语文语法词性练习题

词性练习题 一、(一)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 2.队员们精疲力尽。()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4.输得精光。() (二)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2.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2.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五)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2.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二、区别下面的同形词,指出它们各自的词性: 1、弟弟比他小三岁()

你比不上他() 2、你让妹妹一点儿() 他让老师批评了一下()3、这孩子好聪明() 这是个好孩子() 4、墙壁挺白的() 他白来了一趟() 5、说到曹操() 曹操就到()

三、“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四、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非常()这里()前后()小()哪里()终于()已经()不()赋予()轰隆()得()大()忽然()简直()才()半夜()除了()很多()勇敢()思想()啊()或许()只好()二万()迅速()进来()仅仅()立刻()热爱()十几棵()喜欢()大约()次()哗啦()下去()斟酌()怎样()起来()晚上()亩()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2.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欲+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代+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敌: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以+名,名词活用为动词仇: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将+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原:推究 3.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4.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意动用法,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意动用法,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病:意动用法,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5.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古典诗文 2012-09-24 0600 5d56b7b40102e01b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 1 .而,é r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②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 ④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 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 (2)代词。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 (3)动词,如,如同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察今》().——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中文语法词性和句式

中文语法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 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 一、实词和虚词 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 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 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 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 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 三、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 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 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 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 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 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 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四、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 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 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 五、数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 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 3、分数、25‰、几分、几成 4、小数:0?2 5、12?34 5、倍数:一倍… 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

小学语文词性,短语练习

彭老师家教部《小学阅读与写作》课堂练习(五)语文语法知识练习 ——词性、短语 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 2.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A.名词动词连词B.名词形容词介词C.代词副词介词D.动词动词介词 3.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B.小青在上海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D.我和你一起走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A.①他在学校里②他在阅览 室学习B.①这座房子朝南②他朝北走去了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②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中“和”的词性相同的是()A.他早点吃的是牛奶和面包B.范进向他作揖,坐下C.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7.下列词语中,与“卧薪尝胆”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偃旗息鼓惩前毖后温故知新巧妙绝伦B.尊师重教惟妙惟肖赴汤蹈火心旷神怡C.趋吉避凶理屈词穷潜滋暗长随机应变D.走马观花饮水思源扬眉吐气粉身碎骨 8.选出下列短语在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山川大地②声音响亮③经济特区④渐渐消散⑤顾全大局⑥雄伟壮丽⑦结构坚固⑧竞选州长A.①③/ ②⑥⑦/ ④⑤⑧B.①③⑥/ ②⑦/ ④⑧/ ⑤C.①⑥/ ②④⑦/ ③⑤/ ⑧D.①⑥/ ②⑦/ ③④/ ⑤⑧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 导读:(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苏轼《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性

词性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多以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中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有与无对应是存在性动词。(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五,文言虚词整理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群聚而笑之/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夜,缒而出/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项王按剑而跽/东面而视/弃甲曳兵而走/悚然而听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墙往往而是/客逾庖而宴/呱呱而泣/渔父莞尔而笑/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朝济而夕设版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不言而化/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处涸辙而相欢/怀帝阍而不见/而能与世推移/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侣鱼虾而友麋鹿/二败而三胜/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夫赵强而燕弱/劳苦而功高如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忽奔腾而砰湃/而庭阶寂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⑷连词,表承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正襟危坐而问客/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择善而从之/毕礼而归之/拔剑切而啗之/夫人朝夕退而游焉/或百步而后止/爽籁发而清风生/木遭之而叶脱/物过盛而当杀/渔父见而问之/而控于地而已矣/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6) 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 (7) 连词,表因果。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8) 连词,表目的。则思谦冲而自牧/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9) 代词,你,你的。而母立于兹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皆出于此乎/月出于东山之上/虎兕出于柙 (2) 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长于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尤倍重于三十年前/急于星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完整版)初高中语文衔接词性、短语练习

初高中语文衔接词短语训练题 F列实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名词 B、动词C形容词D代词 1、简洁() 2、关心() 3、知识() 4、知悉() 5 、以前() 6、积极() 7、友好() 8、友谊() 9、渴望()10 、愿望()11、火线()12、火红()13、专家()14、大家()15、底层()16、关闭()17、企图()18、咱们()19、意图()20、目的()21、限制()22、怎样()23、放假()24、特征()25、寒冷()26、成绩()27、成功()28、坚决()29、坚持()30、疑问()31、怀疑()32、使用()33、效用()34 、约束()35、拘束()36、这里()37、热爱()38、可爱()39、多少()40、兴趣() 41、兴奋()42、决定()43、决心()44 、那些()45、存在()46、失望()47、亲切()48、限度()49、它们( 二、下列虚词各属于哪类词?按提示将ABCD填入下列括号中 A、副词B介词C、连词D助词 )50、伟大() 1、简直() 2、关于() 3、顿时() 4、以及() 5、罢了 ( ) 6、假如() 7、曾经( 8、屡次( )9、所以(10、极为 ( ) 11、索性()12、虽然()13、根据()14、一再()15、着()16、其实()17、自从()18、对于()19、立刻()20、被()21、即使()22、终于()23、按照()24、况且()25、把() 三选择 1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2、“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蛋圆形的镜子,一()雪白的毛巾,或者一 ()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囝帽。”填入句中空格内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A. 面款顶 B. 只方个 C. 面方顶 D. 块款种 3、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 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 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4、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古诗文阅读 2013-08-02 08:22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示例 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 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

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 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 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 ⑧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结构)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 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 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 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 ⑤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 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 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 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 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⑩径匈奴,匈奴得之 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1.示例 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 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处所)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 ⑤至于颠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据) ⑥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表状况) ⑦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表态度) ⑧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比喻)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西望武昌诸山()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④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⑤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和为动用法) 1.示例 (1)动词用作名词 ①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伏兵。(《左传·曹刿论战》)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措施、制度(《后汉书》) ②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动词前有“之”或“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搜捕行动。(《五人墓碑记》)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差失、错误(《学记》)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景物(《游褒禅山记》) ③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动词前有数词

小学语文“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小学语文“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供大家学习! 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本人是2012年7月1日建的博客。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我感觉,在唱歌时若唱成"de"反不如唱成"dì";音顺耳。邓丽君在演唱时将"的";一律唱成"dì";,就觉得非常好听。 二、地--助词,注意:读音为"de" 1.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2.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面。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词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4.与思考或知觉有关的若干动词的接尾词。如:有些博友日志的背景是黑色,而字的颜色太暗,看着太费力或根本看不见,博主可晓得?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怎么用,其实有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简记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或者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