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
高考历史中国史考点训练4:明清时期明代君主专制1.(2020·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
【答案】A2.(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
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
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的内阁【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答案】D3.(2017·全国Ⅱ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A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B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D项错误。
考点3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2018·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2)清末新政——城镇乡地方自治(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民自治)【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乡约制度的内容及建立主体等方面来概括,根据“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得出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根据“建立民间组织”“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一是极力维护封建统治,为此建立了完备的内务府制度;二是设置关公马腾及大臣,加强对地方行政机关的中央管理;三是发布一系列专制制度,例如《律令制度》、《章程制度》以及《诏令敕行制》等;四是强化宗法制度,规定文官慎言,禁绝君主反面言论;五是严格官案惩治,加强对文官的查禁制度;六是采取严厉的审查制度,要求官员上奏审批文件;七是加强宗教管理,限制宗教活动;八是制定法令管治,强调服从君权绝对的思想。
概括明朝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它们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明成祖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地方宗族“宋制”,将权力集中掌握在中央。
他把国家统一分为六部,采取一种标准化的税制来实施中央统治,他还把公文归入六部,实行“黄门机关”,把每个州的官员都列入六部,这是实行中央集权的典型措施。
此外,明朝在宗法制度方面还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以朱允的《元朔正统》为代表。
《元朔正统》的宗教制度从祖先崇拜转移到尊崇皇帝,把皇帝的君主地位贯彻到宗教当中,也就是所谓的“藩属”,也就是庙宇中供奉皇帝的偶像,这样,皇帝的权威既受到保护,又得到宗教上的支持。
清朝接棒了明朝,也继承了明朝的中央集权和宗法制度,但清朝又在这两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首先,清朝在统治政策上,重新设立官吏制度,规定封建贵族不得拥有太多的权力,大大减少了官中实权,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君主手中。
其次,清朝时期建立了“封建势力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大大限制了封建贵族的权力,把外来文化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以便保护本土文化,坚持宗法制度,维护皇权。
由此可见,明朝与清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皇权,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同时也实行了宗
法制度,封建势力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君主专制得以维护,持续了很长时间,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考点0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备考策略】对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考点的复习备考,应注意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本讲内容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总结规律。
重点复习明清时期的历史概念,如内阁、军机处等,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的具体表现及封建社会发展到晚期的特征。
【重要考向】一、废宰相设内阁二、军机处的设立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废宰相设内阁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废除丞相制度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过程1380年,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责。
(1)奠基: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很少参与决策)。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3)发展: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取得票拟权。
(4)全盛:明神宗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导致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无独立决策权、行政权,完全依附于皇帝;内阁大学士随时因皇帝个人爱憎而升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作用。
相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图示巧记】丞相与内阁首辅【典例】1.(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二模)明初进行官制改革,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这一改革A.有利于政令畅通政权稳定B.削弱了长期以来士族阶层统治C.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的活力D.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明初进行官制改革,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令畅通政权稳定,故选A;材料信息与削弱士族阶层的势力无关,排除B;明初进行官制改革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利于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排除C;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排除D。
襄阳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四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编制人:邬文霞审定人:张利宝
一、考点清单
1、内阁
2、军机处
二、自主学习
1、内阁制
(1)形成过程:_________废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___________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______________。
(2)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_____。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____________。
2、军机处
________年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设置___________(上传下达),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______________,使得____________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三、知识拓展
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当时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
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
关于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过程
内阁的创立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选拔翰林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万历时,“部权尽归内阁”。
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皇权(受限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康熙: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皇帝(集权)。
雍正:设置军机处,处理政务。
四、针对训练
1、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2、《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
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
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3、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6、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7、黄仁宇曾说“一人乾纲独揽,如果没有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对政务的练达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权力的痴迷,根本无法做到。
”因此,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皇帝负担过重,内阁的雏形开始出现。
势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
其所寻求的“制度补偿性替代”是( )
A.设立殿阁大学士 B.成立内阁 C.直接掌管六部 D.启用宦官
8、于下列古代行政机构或官职的职能表述正确的是( )
A.秦朝游徼在地方负责管理司法和治安 B.唐朝节度使只能负责地方军事
C.明朝内阁掌握票拟权,属于决策机构 D.清朝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意旨
9、老师们在研讨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0、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统治
心存感激,永不放弃!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风雨中,我们也要有抬起头,直面前方的勇气。
因为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