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诊断书..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36
心脏病病历诊断书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XXXXX]
性别:男
年龄:52岁
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二、主诉
患者自述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
三、既往病史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3年,长期吸烟史。
四、家族病史
患者家族中无心脏病史。
五、症状描述
患者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持续时间约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
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症状加重。
时有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
六、体征检查
心浊音界正常,心音略低,未闻及杂音。
肺部检查正常。
七、辅助检查
1.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
2.心脏超声:左心室肥厚,室壁运动减弱。
3.血液检查:心肌酶谱轻度升高。
八、诊断结果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
九、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扩张冠状动脉药物等。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
3.控制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4.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十、医嘱建议
1.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液检查。
2.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
需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1.肢体导联Ⅰ: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电极位于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和V6导联与V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和腋中线;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7导联,电极位于左液后线V5同一水平;V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5同一水平;V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5同一水平;V3R、V4R、V5R电极位于右前胸V3、V4、V5相对应位置。
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10mm,记录纸速度一般为25mm/s。
【临床意义】1.正常心电图P波:电压<0.25mV, 时间<0.11s,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
P-R间期:0.12s~0.20s。
QRS间期:0.06s~0.10s。
QRS波形态与电压:aVR主波向下,R波<0.5mV。
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R V1<1.0mV,R V5<2.5mV。
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Q波时间>0.04s, Q波电压>1/4R波电压),但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V1导联可为QS型。
ST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向上偏移应<0.1mV;但V1~V3导联可达0.1mV。
T波:T波在aVR导联应倒置,Ⅰ、Ⅱ、V4~V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Q-T间期:不应>0.44s。
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110°,电轴右偏>+110°。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原理】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 test)是通过运动给心脏一定的负荷,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表现出来,采用心电图来显示心肌缺血的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属于多级运动试验,是让受检者在一定的斜度和转速的活动平板上行走,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逐级提高一定坡度和/或速度,直至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极限量或次极限量),根据运动前、中、后记录的心电图改变判断是否有心肌缺血或其他的心电心功能异常存在。
【临床意义】1.运动负荷试验根据病人心脏对不同程度的运动负荷承受情况,可以定量分析心功能状态,可以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并予以评估,因而可对有不典型胸痛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和无症状的隐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冠心病早期诊断。
2.对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判断心脏储备力、推测预后、指导康复治疗。
3.对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评估。
4.对可疑病态窦房结病变协助诊断。
5.评估先心病和冠心病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后的疗效。
6.协助制定病人或正常人的运动方案。
因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相互补充,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查之一。
【适应征】1.可疑冠心病需明确诊断者,如胸痛、胸闷、心悸等需查找病因者。
2.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检和诊断。
3.已诊断冠心病者,协助判断侵犯血管及分支病变,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
4.冠心病病人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或冠脉再通治疗(PTCA、冠脉支架、冠脉搭桥等)后的疗效随访或评价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储备力,了解血管再狭窄的可能。
5.急性心肌梗死半年后评价梗死后心功能、运动耐量,检出心肌缺血和危险性心律失常、协助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6.早期检出高血压。
7.了解和诊断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其治疗后的疗效随访。
8.心率慢,疑有 SSS可能的病人。
9.具有运动能力、需要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且已除外禁忌征者。
正常心电图报告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正常心电图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记录的心电图,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波形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下面将对正常心电图的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这三个波形在正常心电图中应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形态,反映心脏的正常电活动。
2. 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心电图上的R-R间期可以用来计算心率。
心率过缓或过快都可能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因此心率的测量对于评估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3. 心律。
正常心电图应当呈现出规律的心律,即R-R间期基本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速、心房扑动等,这些异常心律在心电图上会有明显的表现。
4. ST段和QT间期。
ST段和QT间期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和心室肌电活动的延长情况。
正常心电图中的ST段应当是平坦的,而QT间期在不同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正常范围。
ST段和QT间期的异常可能提示心脏疾病的存在。
5. 波形的振幅。
除了波形的形态,波形的振幅也是评估心电图的重要指标。
正常心电图中的波形振幅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振幅可能提示心脏肥大或心肌损伤等情况。
综上所述,正常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心率、心律、ST段和QT间期、波形振幅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练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和判断标准,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正常心电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引起大家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6T03:21:11.8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雷琳[导读]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临雷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心电图室 430021【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对心律失常检出情况。
结果:①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8.79%、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常规心电图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低于动态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鉴别出多种心律失常,可以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冠心病与癌症、脑卒中并称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进而加大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特征,常规心电图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诊断手段。
然而常规心电图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较差,动态心电图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因此,本研究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段为2017.3-2020.3,方法为便利抽样法,数量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
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蕊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16(1)2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息心电图(EGC)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60例常规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0例ST-T改变的患者中,ST-T出现动态性变化的患者中,冠心病的确诊率高达68.75%,无ST-T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率是31.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的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是72.22%,多支病变患者的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是6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对冠心病实行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临床上需要谨慎地对待.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王蕊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陕西榆林,719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J], 罗铭;
2.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J], 吴秀娟;杨桂兰;张
宏伟;王建平;夏鹏都
3.心电图ST-T改变诊断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J], 陈素霞; 韩英; 耿晓坤; 孙文静
4.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J], 袁冬梅
5.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诊断价值 [J], 郭源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朱晓晓心电资讯昨天如何快速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的心电资料?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心电与循环由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组织制订《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下称《规范》,以二级以上医院成人12 导联同步记录数字化常规心电图为标准,从心电图波形和节律两方面进行规范。
供全省心电学专业人员参考,并为浙江省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1 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1.1 正常心电图基本参数(1)必须保证心电图的波形及参数都正确无误,若计算机自动测量参数有偏差,应予以纠正。
(2)统一使用计算机测量单位,时间为ms,振幅为mV。
(3)正常QRS 心电轴在-30°~+90°。
(4)窦性P-P间期互差<160ms。
1.2 QRS心电轴偏移(1)QRS心电轴左偏:-30°~-90°,ⅠQRS 主波向上,ⅢQRS 主波向下。
(2)QRS心电轴右偏:+90°~+180°,ⅠQRS 主波向下,ⅢQRS主波向上。
(3 )QRS 心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180°),ⅠQRS、ⅢQRS 主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R/S 均<1)。
1.3 心脏转位(1)逆钟向转位:V1~V3 R/S 均≥1。
(2)顺钟向转位:V5~V6 R/S均≤1。
1.4 QRS 波群低电压(1)肢体导联:各肢体导联QRS电压绝对值<0.5mV 。
(2)胸导联:各胸导联QRS电压绝对值<1.0mV。
(3)左胸导联:V5、V6 QRS电压绝对值<1.0mV。
(4)全导联:符合上述(1)、(2)两条标准。
1.5 短P-R 间期(1)只要有1 个导联的P-R 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发布时间:2021-09-02T11:02:10.9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9期作者:王亚萍[导读] 通过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
王亚萍(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电中心;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通过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探讨动态心电图的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筛选了在我院进行诊断的80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诊断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对这80例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经过对80例患者诊断结果的研究,发现了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度、特意度和准确度的准确性都更高。
P<0.05,两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和效果更佳,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应用价值冠心病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较多,且发病时间长,治疗时间也比较长,治疗难度比较大。
有研究表明,冠心病之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大概占40%。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发病时不容易识别。
在临床诊断上,主要采取冠脉造影来诊断冠心病,这是该病症诊断上的金标准[1]。
这种诊断方式的缺点就是有创性,诊断费用较高,因而受到很大限制。
而常规的诊断方式是该病症诊断的一般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反映患者短时间内患者心脏的情况,不能够完全反应心脏异常时间歇特征。
而近些年来,动态心电图被逐渐应用于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次诊断方式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心脏的活动情况,准确地找出异常状况[2]。
因此筛选本院的80例患者,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研究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筛选了在我院进行诊断的80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其诊断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对这80例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诊断。
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一设备要求和维护1. 常规心电检查设备须采用6 导或12 导同步记录方式,取消单导心电图机用于日常心电图规范诊断,但可用于急诊心电图检查。
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常规心电检查网络化制度,促进心电图诊断质量的提高。
2. 定期保养,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仪器故障或配件缺失,应暂停使用并及时更换或检修。
二岗位要求1. 从事心电图检查的医技人员必须具有资质。
2. 心电图室轮转及实习人员必须在专业医技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心电图操作。
3. 专业心电图人员应掌握并熟练使用心电图设备的常用技术参数和设置,熟悉心电图机的基本维护和保养。
三检查前要求1. 心电检查的申请单需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或描述以及检查要求。
2. 认真核对,确保基本信息正确,注意临床的特殊要求。
四心电图描记要求1. 保证记录质量,尽可能清除影响心电图记录的因素(如有影响心电图诊断的特殊情况,需在检查报告予以注明)。
2. 正确安放导联,保证心电图有效记录时间≥10 秒,特殊情况应增加记录时间。
3. 一些特殊情况操作要求。
(1)P 波不清晰应调整增益或走速予以记录。
(2)II、III 和AVF 导联上P 波倒置或负正双相,且P-R 间期120ms时,须加做增快窦性频率后的心电图(如坐位或仰卧起坐等方法)。
以区别游走节律还是其他的异位节律。
(3)III 和AVF 导联有异常Q 波时,须加做深吸屏气后心电图,以排除横位心脏所致的异常Q 波。
(4)V1-V3 导联QRS 波群呈QS 型者,须在正常位置低一肋或低二肋之处加做心电图,以除外肺气肿、肺心病或心脏位置对心电图的影响。
(5)V1-V6 导联R 波递增不良或V1、V2 导联QRS 波群呈qrs 型者,需在V1、V2之间、V1 高一肋及低一肋、V2 高一肋及低一肋之处加做心电图,以排除局限性心肌病变,如小面积的心肌梗死等。
(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须加做后壁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如V6 导联R 波电压降低或伴Q 波较深、V1 导联R/S>1 或伴T 波直立、V1-V3 导联ST 段深压低伴T 波深倒置等,须加做V7-V9 后壁导联心电图,以除外合并后壁心肌梗死;如V1 导联ST 段弓背样抬高0.5-1mm,须加做V3R-V5R 右胸导联心电图,以除外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的规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制定了《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现将该手册发至全市,供全市心电图工作人员参考,并为下半年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山医院心电图室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管理手册的规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特制定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以保证科室内诊断标准及书写格式的统一,并以此作为本科室质量检查的标准。
第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掌握在-30 度~90 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P-P间期互差W 160ms时应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160ms , < 200ms 时:(1)无需与其他窦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请加诊断“心电图属正常范围内”。
(2) 如需与其他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度~90度:1导联主波向上,m导联主波向下,n导联R/S <1。
1、电轴左偏:-30度~90度:1导联主波向上,m导联主波向2、电轴右偏:90度〜180度:1导联主波向下,m 导联主波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90度〜180度):1、m 导联主波均向下。
(SIS n S m 现象:I , n , m 导联均呈R /S <I )。
4 、六个肢体导联均呈 R/S =1 ,则其 QRS 额面电轴为 0 度。
三、心脏转位:1 、注意胸前电极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 V1 导联 R/S>1 ,或 V1R/S<1 ,但 v2 导联>1 ;如 v1 导联 R/S<1 , V2 导联 R/S =1 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参考导联为 V5。
当V5或V6导联R/S<1 , V1 呈 QS 或 rs 时再作诊断。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心电图申请报告单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ECG-2201G 血压 /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症状临床诊断检查项目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检测记录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P 波时限(秒)<0.12 QT 时限(秒)0.32-0.44P-R间期(秒)0.12~0.20 QTc时限(秒)<0.45QRS时限(秒)0.06 ~ 0.10 心房率(次/分钟)60~100电轴(度)+30°~90°心室率(次/分钟)60~100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结论: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1.申请单(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5)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表示。
正常心电图报告单结论
心电图(ECG)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式,用于描述心脏的功能状态,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记录心电图图谱,通常包括:心率、节律、传导、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肌肥厚等参数。
在分析心电图图谱的过程中,结论是医生对患者心脏功能状态的描述。
根据我的专业分析,您的心电图报告单结论如下:
您的心电图变异性、特殊性的波形信号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明显异常波形记录。
心率及心律均规律,R-R间期正常。
心室壁肥厚及扩张等异常现象欠缺,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梗塞等病变也未发生。
因此,结论为正常心电图。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报告单结论只是对心脏功能状态的一个初步描述。
如果您还有心脏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接受心电图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确诊或排除可能存在的心脏疾病。
最后,请您注意:心脏健康需要平时的细心呵护,包括更加注意饮食、减轻工作压力、定期运动等。
同时,若出现心脏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保证自己的健康。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增加心脏工作负荷,诱发心肌出现相对缺血,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判断冠状循环功能。
【适应证】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鉴别诊断。
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3.评价冠心病病人的药物和介人手术治疗效果。
4.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筛选试验。
【禁忌证】1.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
4.中、重度的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5.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
6.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
7.急性心肌炎、心包炎。
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塞。
9.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0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
【试验方法】l二阶梯运动试验 Master等在20世纪40年代首先应用二阶梯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的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登梯运动。
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优点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缺点是运动量对大多数病人偏小。
运动过程中无法测量血压不能记录运动中的心电图。
运动量增加缺少足够的“温醒”作用。
假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已被淘汰。
2.踏车运动试验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运动前、中、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优点是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亚极量负荷,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其缺点是需要病人主观配合,不是全身运动,下肢容易疲劳。
3.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运动心电图试验,也是引起心肌耗氧量最高的运动方式。
让病人在活动的平板上走,根据所选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依次递增平板的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因其参与作功的肌群多,包括双下肢、躯干部和双臂,是最接近理想的生理运动形式,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的规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制定了《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现将该手册发至全市,供全市心电图工作人员参考,并为下半年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山医院心电图室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根据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管理手册的规定,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特制定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以保证科室内诊断标准及书写格式的统一,并以此作为本科室质量检查的标准。
第一部分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一、正常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必须保证心电图的图面及各项参数都属正常范围内,如参数有偏差应纠正。
2、正常心电图电轴掌握在-30度~90度范围内。
3、窦性心律P-P间期互差≤160ms时应直接诊断为正常心电图。
当P-P间期互差≥160ms,≤200ms时:(1) 无需与其他窦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在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时请加诊断“心电图属正常范围内”。
(2)如需与其他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相鉴别时,直接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二、电轴偏移:1、电轴左偏:-30度~90度: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Ⅱ导联R/S <1。
2、电轴右偏:90度~ 180度: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
3、电轴极度右偏:180度~270度( -90度~180度) :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下。
(SISⅡSⅢ现象:I,Ⅱ,Ⅲ导联均呈R/S <1)。
4、六个肢体导联均呈R/S =1 ,则其QRS 额面电轴为0度。
三、心脏转位:1、注意胸前电极安放位置的准确性。
2、逆钟向转位:V1导联R/S>1,或V1R/S<1,但v2导联>1;如v1导联R/S<1,V2导联R/S =1时,不要下此诊断。
3、顺钟向转位:参考导联为V5。
当V5或V6导联R/S<1,V1呈QS或rs时再作诊断。
四、低电压:1、肢体导联低电压:所有肢体导联电压均<5mm ,只要有1个导联的电压达到5mm就不作此诊断。
2、胸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电压<8mm。
如果们V1~ V4导联电压正常,仅V5~V6导联电压低于8mm,应作左胸导联低电压诊断,以提醒临床可能出现的左胸腔或胸壁病变。
3、全导联低电压:符合上述两条标准。
五、短P-R 间期:1、只要有1个导联的P-R 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
2、P-R 间期< 120ms,QRS异常,应分别诊断。
例:(1)短P-R 间期;(2)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
3、临床上即使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也不要诊断L-G-L 综合征。
六、ST 段改变:1、等电位线:(1) 以T-P 段为基准。
(2) 心率快,T-P段不明显以P-R 段为基准。
(3)基线不稳,T-P段不明显时可以2个QRS 波群起点的连线为等电位线,S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60ms 或80ms 计(根据心率调整)。
2、ST段抬高:应描述ST 段抬高的形态及幅度。
例:弓背向上型、下斜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
(1) 正常人ST段抬高于肢体导联不超过1mm,V1~V3不超过3mm,V4~V6不超过1mm。
(2) 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三月以上,梗死部位ST段仍呈抬高,临床无胸痛等症状,在描述ST段改变的同时可以提示室壁瘤形成。
(3) 如以J 点上移为特征的ST段改变可提示心室早期复极,但必须先描述ST段抬高再做提示,不能直接诊断心室早期复极。
此种心电图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心室率较慢时,以左胸导联为明显。
例:A、窦性心律B、ST段抬高,以J点抬高为主,提示心室早期复极。
(4) 心胸外科手术以后出现的ST 段抬高及其他不明原因的ST段抬高,以描述为主,并写上结合临床考虑。
3、ST段压低:应描述ST 段压低的形态及幅度。
例:水平型、下垂型、近似水平型、上斜型等。
(1) 在心室率增快时,ST段呈上斜型压低,压低幅度以J点后60ms ~80ms计,超过正常标准则应描述诊断。
(2) ST段压低的各种类型以R波垂直线与ST段延长段的夹角计:>90 度为下斜型,<90 度为为上斜型,等于90度为水平型。
(3) ST段的压低不作定性解释。
七、T 改改变:1、正常T波的形态:(1) 以R波力主的导联T波应直立,其顶端圆滑不高耸,两肢不对称,升肢斜降肢陡,幅度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
(2) Ⅲ导联的T波可以低平,双相,倒置,AVF 导联可以低平,但不能倒置。
(3) V1~V2导联的T波如为直立,其后V3 ~V6 导联T波不能出现倒置;V1~V2导联T波如倒置,V3导联T波可低平,V4~V6导联的T波不能出现倒置。
2、如果T波的形态不待合以上特点的均视为T波改变。
3:T波改变应描述相应导联T波的形态,如直立、负正双相或正负双相、低平、倒置、冠状T等,倒置应测量幅度,如T波倒置<2mm可直接写浅倒置。
4、T波高尖,基底部窄,对称,呈帐篷样,结合病史应提示高血钾。
5、T波高耸对称,伴QT延长,且同时伴有胸痛者,要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可能。
6、测量T波的高度或倒置的幅度时,应以等电位线为基准。
八、Q-T间期:1、T波的终点应以T波下降肢的延长线与等电位线交接点计。
2、测量QT 间期时,应自QRS 波群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不包含U波。
如TU融合,终点应测至T-U 结合处。
应区分TU波与钝挫T波:前者两峰间距>0.15 秒,后者< 0. 15 秒。
3、Q-T间期与心率有关,QT 延长应标注正常Q-T间期的上限(查表核对)。
4、校正Q-T间期(QTc):440ms。
> 440ms 示延长。
QTc计算公式:=QT/√R-R。
(即心室率60 次/分时的QT 问期) 。
九、U 波:意义不清1、正常U波应与T波方向一致,不高于同导联T 波的1/2。
如同导联T波直立,U波不可倒置。
2、U波明显增高,同时T波低平,Q-T延长,可提示低血钾。
3、U 波倒置应予描述。
十、房室肥大:1 、左心房肥大:(1) 具有引起左心房肥大的疾病史。
(2) V1ptf增大临床可见于:a、左心房肥大;b、心房内传导阻滞;C、急性心肌梗死;d、急性左心衰。
因此心电图出现V1ptf增大不一定是左心房肥大,如无相关疾病,在老年人中可提示心房内传导阻滞。
2、左心室肥大(1) 具有引起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史。
(2)符合左心室肥大的电压标准越多吻合率越高。
(3) 在没有相关病史时仅有单指标Rv5 >25mm,但<30mm时不下左心室肥大的诊断,如单指标Rv5 >30mm,或Sv1 +Rv5>40mm( 女性>35mm) 时可下左心室高电压的诊断。
(4) 在作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高电压诊断时应加注电压测值。
一般以V5电压为测量标准。
如左心室肥大心脏向左后移位,V5电压可不达标,往往V6电压高于V5,此时应以V6 电压为测量标准。
3 、右心房肥大:(1) 具有引起右心房肥大的疾病史。
(2) 没有相关病史,窦性心动过速时P 波高尖不要下此诊断。
(3) 没有相关病史,,单纯P波高达2.5mm时不作右心房肥大诊断,只作描述性P波高尖诊断。
4、右心室肥大(1) 具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疾病史。
(2) 具有心电图的相关特征:A、V1呈R型、Rs型、qR型、rsR’型(R’波不粗顿) ,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
B、顺钟向转位合并电轴右偏。
(3) 右心室肥大时仅出现V1、V2导联T波倒置不要诊断合并ST-T改变,只有同时合并ST段压低时方作诊断。
注:在作右心室肥大诊断时电轴右偏属于诊断标准,不属于独立诊断。
单纯顺钟向转位合并电轴右偏,在无确切引起右心室肥大疾病史时,如要考虑右心室肥大,应先作描述诊断,再作提示诊断。
例:窦性心律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提示右心室肥大5、双心室肥大:以事实心电图表现下诊断,可以出现正常心电图、单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
十一、心肌梗死:1、心肌梗死的定位:根据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所在导联定位:(1) 前间隔心肌梗塞:V1、V2(2) 前壁心肌梗塞:V3、V4(3) 前问壁心肌梗塞:V1~V 4(4) 侧壁心肌梗塞:V5、V6、Ⅰ、aVL(5) 前侧壁心肌梗塞:V3~V6(6) 下壁心肌梗塞:Ⅱ、Ⅲ、aVF(7) 后壁心肌梗塞:V7~ V9。
在下壁心肌梗塞时,如V1 出现R/S>1,应加做V7~ V9 导联。
(8) 下后壁心肌梗塞:Ⅱ、Ⅲ、aVF、V7~ V9。
(9) 广泛前壁心肌梗塞:V1~V6 。
(10)高侧壁心肌梗塞:如仅有Ⅰ、aVL异常Q波,而V5、V6无异常Q波,应加做高一肋的V5、V6,以除外高侧壁心肌梗塞。
(11)右心室心肌梗塞:V1 - V4R以ST 段抬高为标准,不要以Q波作为诊断标准。
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出现ST 段抬高应加做右胸导联。
(12)心房梗死:在心室梗死的基础上,出现P-R段的抬高或降低;P波宽大畸形并呈动态改变,提示有心房梗死。
2、心肌梗死的分期:(1)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内。
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如见ST段已下降,伴T波深倒置,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
(2)亚急性期:发病一个月后至三个月内。
(3)陈旧性期:发病三个月后。
(4)提示室壁瘤形成:发病三个月后梗死部位的ST 段仍抬高者,应提示室壁瘤形成,但不要直接下诊断。
例:1. 窦性心律;2.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3 、V2~V5ST段弓背抬高2mm,提示室壁瘤形成可能。
3、急性心肌梗死经介入等治疗后每个阶段的心电图可示不典型,应以实际心电图的表现下诊断,不要以临床诊断倒套心电图诊断。
4、其他有关诊断注意事项:(1)出现异常Q波,并伴有ST-T改变的,无其他检查项目作佐证的,可提示心肌梗死。
(2)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但无ST -T 改变的,应予吸气试验检查,以鉴别横位心脏。
(3)V1、V2导联呈QS,V3导联有良好的R波时必须将电极位置下移观察心电图。
如V1~V4导联呈QS,或R波递增不良,且无ST-T改变者,应将上述导联同时下移观察心电图变化,尤其应注意移行部位的心电图改变。
(4)V1呈qrs,且无其他导联印证相应诊断的应做高一肋间心电图,或做深吸气动作,以鉴别膈肌上移所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5)右束支阻滞V1呈qR型,但V2有良好的R波,Ⅰ及aVL导联无Q波的情况下,不要下前间隔心肌梗死的诊断,这与起始向量位左前呈水平展开有关。
十二、右位心:1、右位心者应先做一份标准导联心电图。
2、右位心者需再做一份右侧导联心电图,同时将左右手电极互换,以免遗漏伴随诊断。
3、右侧导联心电图必须重标导联,并标明左右手反接。
第二部分心律失常诊断书写要求一、在窦性心律时出现各种激动起源异常的心律失常,只要窦性心律能1:1下传的,数据报告中的心率以窦性心率计,出现以下情况应校正:1、窦性心律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时应校正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