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复律操作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4.96 KB
- 文档页数:1
同步电复律操作流程同步电复律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电击复苏技术,通常用于抢救心脏停搏的病患。
在进行同步电复律操作之前,需要先进行心电图监测,确定患者的心脏节律。
只有在病患的心脏出现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时,才需要进行同步电复律操作。
下面详细介绍同步电复律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检查设备的准备情况。
同步电复律需要使用专业的电击复苏设备,包括除颤仪和心电监护仪。
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检查设备的电量、线缆连接和监护仪的设置是否正确。
第二步,准备好操作人员和病患。
同步电复律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才能进行,因此要求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
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将病患的四肢固定好,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产生误伤。
第三步,降低病患的意识水平。
同步电复律需要对病患施加较大的电击,因此需要降低病患的意识水平,以避免病患的抵抗。
第四步,将除颤仪置于“同步”模式,设置合适的电击参数。
同步电复律需要将除颤仪置于“同步”模式,以确保电击时机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设置合适的电击参数,包括电流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第五步,准确测量病患的体表电阻值。
同步电复律需要准确测量病患的体表电阻值,以便在施加电击时适当调整电流强度。
通常使用除颤仪上的电阻测量功能进行测量。
第六步,粘贴电极贴。
经过测量后,需要在病患的胸骨右侧和左侧分别粘贴电极贴。
需要注意的是,电极贴需要紧密贴合皮肤,以确保电流能够有效传递。
第七步,进行同步电击。
经过以上准备工作后,可以进行同步电击操作。
操作人员需要在心电监护仪上观察病患的心脏节律,确保施加电击的时机准确。
第八步,观察病患的反应。
在施加电击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患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病患会出现意识丧失和短暂的心跳停止,但是随着施加电击的成功,心跳会逐渐恢复。
同步电复律是心肺复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好设备和病患,并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以确保施救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
电除颤操作流程电除颤亦称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1、遵医嘱除颤;2、迅速携除颤仪至病人床旁;3.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松开衣领,暴露胸部;4.开机将旋钮调至所需能量,双向波成人200J,儿童2——4J/kg;5、将导电糊涂抹至患者身上除颤部位;5.将除颤板从除颤手柄槽中取出,均匀涂上导电糊。
6.确定电极位置:右胸区域:锁骨下方,即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左胸区域:心尖部,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7.按下除颤板上充电(黄色)按钮进行充电,在显示器上显示并听见相应的声音提示后,大声提示:我要除颤,请离开。
8.在30秒内同时按下两个手柄上的放电(橙色)按钮完成一次除颤。
9.观察ECG,如有必要可遵医嘱重复除颤。
10.使用后将选择器开关旋至“断”。
11.清洁皮肤,整理床单位,助患者取于舒适的卧位。
12.清洁电极板,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并接上交流电使除颤仪充电备用。
13、洗手,记录。
二、电除颤技术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2、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
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以免烫伤皮肤。
若患者带有植入性起博器,应注意避开10cm.以上。
3、动作迅速,准确。
4、放电除颤时,注意患者与其他人、物绝缘。
5、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忌电极板对空放电或相向放电。
6、禁止用酒精浸湿纱布。
三、电除颤技术相关知识1、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心室颤动、心室扑动2、同步除颤的指征: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速、室上速。
3、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二次2~4 J/kg,第三次4 J/kg。
4、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同时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除颤。
5、电除颤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皮肤局部红斑,前胸和四肢疼痛、周围动脉栓塞等,偶有肺水肿,血压下降,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等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组成:(1)面罩(2)单向阀(3)球体(4)氧气储气阀(5)氧气储气袋(6)氧气导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
电复律操作流程步骤
电复律是指对患者进行电击复苏的一种心脏复苏方法。
其操作流程步骤如下:
1. 确认心脏骤停:在进行电复律前,必须先确定患者是否出现了心脏骤停。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有呼吸、有血压,则不需要进行电复律。
2. 准备两个电极贴片:准备两个大小合适的电极贴片,一般分别粘贴在心脏左右两个位置。
3. 进行电极贴片处理:将电极贴片的涂层撕掉,贴片中间的凸起部分与电极相连。
4. 给患者口服药物:在正常情况下,患者给予药物后机会较大。
电复律前需给患者口服药物,以减轻他们的疼痛感。
5. 配对电击器:在电极贴片上将电击器中的线连接到相应位置。
6. 调节电击器: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电击器的电流强度,如240 焦耳或更高,或根据其他推荐指南进行调整。
7. 发送电流:按下电击器上的发送按钮,向患者发送电流。
持续10-15分钟或直到患者心跳骤停恢复。
8. 监控患者反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和检查,观察反应情况,如有需要可以再次进行电复律。
一、电除颤原理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常规除颤仪:选一适当的电流,在2—3毫秒内经胸壁(胸外电除颤)或直接经心脏(胸内电除颤),使75—100%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处于除极化处于不应期,打断导致心律失常折返环或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心脏搏动,达到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AED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mdf)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及自检功能。
且与常规除颤相比,AED可提高存活率1.8倍,它能提供连续监测,快速识别和迅速反应功能,安全可,具有有效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功能。
二、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1)室颤(VF)的心电图特征: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0.5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0.5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
频率在250次/分以上。
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
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2)室扑(VFL)的心电图特征:P、QRS与T波不能分辨,代以较均匀、宽大、连续出现的正弦波,频率在200-250次/分(3)房扑(AFL)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锯齿状F波(扑动波),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律;频率250-300次/分。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2:1~4:1,心室率规律或不规律。
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4)房颤(AF)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
三、禁忌症(1)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1. 背景介绍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是一种通过施加定量电流来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或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疾病。
本文将介绍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
2.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症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之前,需要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电复律的适应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短,且无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但在抗凝治疗下无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等室性心律失常3. 心脏电复律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心脏电复律的准备工作步骤:•预测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判断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清空患者胃肠内容物、麻醉患者等•确保有必要的设备,如电复律仪、监护设备等•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4. 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心脏电复律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几个关键的程序:4.1. 检查患者状态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可以耐受该治疗。
4.2. 应用麻醉药物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需要给患者应用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可以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4.3. 电复律仪设置将心脏电复律仪设置到合适的模式和能量水平。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可以选择直流电或者经皮穿刺电。
4.4. 贴电极将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胸壁上,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并且保持电极的位置稳定。
4.5. 输送电流通过电复律仪将电流传输给患者,并且控制电流的时间和幅度。
注意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确保电复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6. 监测患者反应在进行心脏电复律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包括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4.7. 后续处理心脏电复律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处理。
电除颤的使用及操作操作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电除颤的操作流程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禁忌症⑴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⑶风湿活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⑹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高龄房颤者,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持续房颤者,心室率特别缓慢者。
⑻慢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已持续一年以上者。
⑼风湿性心脏病术后,一个月以内的房颤及甲亢症状未控制的房颤。
⑽最近发生过栓塞者。
(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心脏电复律术操作流程
操作准备
1. 确认患者身份和病史。
2. 将患者移至手术室或适当的操作环境。
3. 进行患者监护,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等。
4. 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操作步骤
1. 确保心脏电复律设备的正常运作。
2.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并确保舒适和稳定。
3.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4. 清洁患者胸部的皮肤,并进行消毒处理。
5. 确定心脏电复律仪的合适电流强度和能量设置。
6. 将电复律仪的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确保良好的电极贴附。
7. 在适当的时间点,按下电复律仪上的启动按钮,将电击释放到患者的心脏。
8. 观察心脏电复律的效果,注意患者的心律恢复情况。
9. 如果复律不成功,可重复步骤7和8,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电
击能量和频率。
10. 在复律成功后,继续观察患者的心律和生命体征,提供必
要的护理和监护。
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应熟悉心脏电复律术的操作技巧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 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和无菌操作的原则,预防交叉感染。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 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显示。
以上是心脏电复律术的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
范进行操作,并在操作前进行充分准备和确认。
操作过程中,注意
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电复律机也称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
心脏直流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除颤仪操作流程(一)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操作流程准备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要时)、急救药品除颤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开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选择能量成人单相:200J→300J→360J双相:150J→150J→200J儿童: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观察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整理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洗手,记录(三)注意事项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ON/OF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电除颤的操作流程电除颤:又称电复律,是用除颤器释放高能量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终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的方法。
适应症非同步除颤用于:室颤、室扑。
同步除颤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
禁忌症⑴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⑵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者。
⑶风湿活动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者。
⑷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心律失常者。
⑸房扑、房颤或室上性心律失常伴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⑹心脏明显扩大及心功能不全者。
⑺高龄房颤者,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持续房颤者,心室率特别缓慢者。
⑻慢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已持续一年以上者。
⑼风湿性心脏病术后,一个月以内的房颤及甲亢症状未控制的房颤。
⑽最近发生过栓塞者。
(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电复律操作流程步骤电复律操作流程步骤电复律是一种心脏除颤治疗方法,适用于室颤或室速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患。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复律的操作流程步骤。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病患情况在进行电复律操作前,需要对病患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病史、测量血压、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等。
1.2 准备设备准备好电击器和除颤贴片,并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氧气和呼吸机等辅助设备。
1.3 安全措施确保操作环境安全,如禁止吸烟和使用易燃物品等。
同时,还需要戴上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二、实施操作2.1 体位调整将病患放置在平坦的床上,并使其处于仰卧位。
同时,将头部稍微后仰以便于贴片粘贴。
2.2 贴片粘贴根据设备说明书的指引,在胸部前部和侧部贴上除颤贴片,确保贴片与皮肤紧密接触。
2.3 设备连接将电击器与除颤贴片连接,并确保设备处于待机状态。
同时,还需要将氧气和呼吸机等辅助设备连接好。
2.4 能量选择根据病患情况和设备说明书的指引,选择适当的电击能量。
通常情况下,初次电击能量为120-200焦耳。
2.5 操作步骤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向病患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取得其同意。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按下电击键或按钮,观察设备显示屏上的提示信息。
(2)如果提示需要电击,则立即按下电击键或按钮。
(3)在完成一次电击后,观察病患情况并进行心肺复苏等处理。
(4)如果需要再次电击,则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恢复正常心律或达到最大电击次数。
2.6 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设备连接正确、能量选择合适并且贴片粘贴牢固。
(2)在操作前应向病患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取得其同意。
(3)操作时需要保持专注和冷静,注意观察病患情况。
(4)在电击前应确保病患和操作人员处于安全距离,禁止触碰病患或设备。
三、操作后处理3.1 观察病情在进行电复律后,需要继续观察病患的情况,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处理。
3.2 记录和报告在完成电复律操作后,需要记录相关信息并向医生或护士进行报告。
心脏电复律操作流程
选择电复律紧急电复律
应与患者及家属签患者知情同意书如室颤,病情紧急,立即电除颤
术前1-2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术前应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防止复发
术前复查
心电图
术前有血栓史,血栓
者应用抗凝药物2周
术前禁食
4-6h,排空膀胱
建立静脉通路,固定稳妥
患者仰卧硬板床上,暴露胸前
将两个涂有导电糊或盐水纱布的电极板放置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
选择电量,按同步电钮放电,工作人员远离床旁
选择电量,按非同步电钮放
电,工作人员远离床旁
放电后立即观察心电图
持续心电监护24h 再次选择所需电量复律
成功恢复窦律没有恢复窦律
患者清醒后,卧床休息1-2d,继续服用抗心
律失常药物;有栓塞史者,继续抗凝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