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11
染色体变异及其在遗传发育中的作用染色体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它们携带着人类所有遗传信息。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是由DNA和核蛋白复合物组成。
染色体变异指的是染色体上发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人类出现一些疾病,但也可能会对进化和适应性做出重要贡献。
染色体变异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异常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结构异变和染色体不平衡。
异常染色体数目指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出现异常,举个例子,唐氏综合症就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三份引起的。
染色体结构异变指的是DNA分子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出现了错误,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染色体不平衡则指代的是染色体上两个拷贝之间有缺陷或者过多的基因,引起一些相应疾病的出现。
一些染色体变异是有益的,它们可能对好的遗传方面做出贡献,比如说就算没有失调综合症,人类在正常身体情况下还会拥有一部分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而这些基因则有可能在概率上降低癌症的发生频率。
但是,更多的染色体变异对于人类来说则是不幸的,它们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遗传疾病,比如唐氏综合症和克汀病。
与染色体变异相关的遗传学领域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分子遗传学。
在这一领域中,科学家们利用我们在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本质和可能的影响。
通过对染色体变异的分子机制研究,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开始更好地诊断一些遗传疾病,让患病者或未来可能患病的人更加放心和理解。
总体上,染色体变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遗传学现象,也是遗传学中最为庞杂的一个分支。
通过不懈的研究和努力,我们不但更好地理解了它的本质和可能的影响,还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进展,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一领域的各种问题。
而也正是这样的科研探索,才能够让发展进程不断前行,帮助人类获得更加美好和健康的未来。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三章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答案)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特点: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2.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3.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性状变异的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结果: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5.影响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概念和类型(1)概念: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都称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类型:2.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实例: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有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步骤:①培养根尖:将一些蚕豆或豌豆种子放入培养皿,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在培养皿上覆盖2~3层潮湿的纱布。
②低温诱导:在蚕豆幼根长至 1.0~1.5 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其中的两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诱导培养36 h。
③固定细胞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5 mm,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
④XXX装片: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
⑤观察装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月第课时编写人:审批:______班_____组姓名:___________ 组评:__________ 师评:_________ 【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教材P43-46页的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合作探究时先自己思考一定时间,再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讨论。
【学习目标】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及影响因素。
2、简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数目变异的类型。
【学习重难点】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自主学习】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起因于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________的变异。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______________ 。
2、类型:①__________: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少。
如_______________(填什么遗传病)。
②__________:染色体重复(增加)了某一片段。
③__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段的位置颠倒了180°④__________: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__________染色体上或者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区域。
3、正常情况下,染色体发生断裂的频率是______的,而当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诱导时,染色体机构变异的机会增加。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__,在________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________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或减少,也叫做。
一类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也叫做,这种方式又分为和。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什么我们经常都会看到染色体这个词语,但是染色体是什么?染色体变异也是经常出现的词语,染色体变异是什么?其实染色体变异跟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关系的,并不仅仅是跟医学或者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那么染色体变异是什么呢?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
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
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由不同的表现,差别比较大。
妈网百科总结以上的信息,可以将染色体变异归纳为:生物类别:真核生物。
主要原因:染色体缺失,增添,易位或倒位。
发生时期: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
产生后果:遗传病,极少数为有利变异。
常见病例: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
有利应用:三倍体植株(如无籽西瓜)培育等。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的其中一种。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很多人类疾病,对染色体结构变异加以了解,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期,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有自然条件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
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最新精选苏教版生物《生物:遗传与进化》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巩固辅导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A、干扰减数分裂的进行B、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抑制着丝点的分裂D、使细胞连续进行染色体复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图a~d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错误的是( )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图B、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b图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d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受到一些辐射等外界因素的诱导B、基因重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片段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中心体无法复制,导致纺锤体无法形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
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异常9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B、异常的9号染色体可为C和wx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C、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D、图2中的亲本杂交,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甲、乙表示发生在染色体上的变异。
下列叙述正确的( )A、甲图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乙图所示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C、乙图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D、甲图所示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2N=22)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图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提高识图能力2.通过比较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培养对比分析能力3.通过图解果蝇的染色体组,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培养理性思维4.列举自然界中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区分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评价任务】1.通过分析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阅读教材P47图3-18,模拟染色体的各种变异,总结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指向目标1)2.尝试对比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指向目标2)3.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果蝇染色体组的组成,尝试总结染色体组的概念,并区分二倍体、多倍体。
(指向目标3、4)【学法建议】1.“染色体变异”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变异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异常造成的,所以细胞分裂是染色体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需要你课前回顾旧知识,完成学前准备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2.本主题重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难点是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请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动脑动手,辨析各个概念。
3.学历案中的A组基础巩固为合格标准,B组为能力提升,可根据需要选择完成。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思考染色体会不会变异?变异后的染色体会不会改变生物个体的性状?2.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思考染色体是如何分配到子细胞中的?3.搜集几个自然界中染色体变异现象的实例,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便于和同伴交流。
二、课中学习引入:伴随着激昂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历程。
你知道这首曲子是谁指挥的吗?图片:他就是享誉世界的“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本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是一位先天智力障碍(21三体综合征)患者。
病因: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具有什么关系?生: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会发生什么变异?变异后的染色体会不会改变生物个体的性状?引出课题: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活动一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目标1、2)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P47边做边学:“模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再小组讨论:分析图3-18,使用合适的材料(或教师提供毛绒条,代表染色体),模拟染色体的各种变异,总结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右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分别是:1.缺失如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2.重复3.倒位4.易位利用PPT图片动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1)这些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主要起因是什么?生:染色体断裂形成片段,以及片段不正常地重新连接。
小组合作:利用发放的彩色纸,标出变异后染色体上的基因。
深入思考问题:(2)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什么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这些变异对生物体有什么影响?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生物体。
通过PPT图片,比较易位和交叉互换,思考问题:(3)辨析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含义易位发生在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的之间。
(4)你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吗?(检测目标2)出示图片:微核,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得出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
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吗?生:不能。
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异的?活动二染色体数目变异(检测目标3、4)从正常人体染色体组成,引出21号染色体多出1条,成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
你知道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哪些类型的变异吗?利用只有4对染色体的果蝇为例。
出示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片。
利用磁性教具展示雌果蝇的染色体,教师模拟操作显示个别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1)非整倍性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例如: 21三体综合征。
(2)整倍性变异: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什么是染色体组呢?2.染色体组出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尝试将这些染色体分组。
结合教材P48,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根据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说说果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具体说说谁和谁是同源染色体?生: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Ⅹ和Ⅹ是同源染色体,Ⅱ和Ⅲ是非同源染色体。
(2)果蝇的Ⅱ、Ⅲ、Ⅳ、Ⅹ染色体,是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的判别依据:(1)不含同源染色体;(2)所含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3)含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遗传信息。
(3)果蝇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生:两个。
(4)尝试分析一下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46 条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且形态功能各不相同,这23条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人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引出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1)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3)单倍体: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等于配子染色体数的变异的个体。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多倍体是如何形成的?单倍体是如何形成的?无子西瓜是怎样形成的?……【检测反馈】【检测目标1】课后检测1。
【检测目标2】课后检测4。
【检测目标3】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12条,是三倍体。
下图表示该三倍体正常体细胞的是(A)A B如何判断染色体组数?相同形态的染色体的数目(相同基因的数目),即染色体组数。
【检测目标4】课后检测6。
【作业及学后反思】1. A组基础巩固为合格标准,请所有同学完成;B组为能力提升,可根据需要选择完成。
2.请自主梳理本主题知识体系,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学会主题内容的,你觉得还有什么内容比较薄弱,需要老师提供何种帮助,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请写在学案区域。
【板书设计】染色体变异一、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二、数目变异:1.类型:非整倍性变异:21三体综合征整倍性变异:多倍体、单倍体2.染色体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教后反思】本节课为扬州市新华中学举办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全省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而设计,后来又在江苏省教科院组织的“牵手苏北农村”活动中进行展示。
本课的教学尝试按照崔允漷教授倡导的“学历案”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法建议】、【学习过程】、【检测反馈】、【作业及学后反思】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本人体会与反思如下:1.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课程主线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学习的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
生物学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学生获得的持久能力和品格,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依托在校期间的生物学课程习得和巩固,是基于每一节课中的有效学习来实现的。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科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在本节课中,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通过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变异的实例,让学生正确看待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病症。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
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本节课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运用发现法,让学生自主构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
2.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学历案,顾名思义,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
何为学历案?崔教授给予学历案的定义是: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情景下,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
它是教师设计的、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用的文本,是通向学生目标达成的脚手架;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计划、学习的认知地图、可重复使用的学习档案,是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的载体,也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因为学历案记录着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业表现。
可见,我们从教师教的视角书写教案,转向站在学生学习的视角编写学历案,以“何以学会”为中心,真正体现学习的过程,从而解决“我教了,你不会”的问题。
3.构建互动高效的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构建有效的课堂,而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动态生成。
建构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重点是教师要能组织起学生有效的认知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经验、培养能力。
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看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能力体现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教师是否能建立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仅获得信息,还能够生成知识,真正具有参与的满足、合作的意识、交往的快乐、思考的欲望和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教师采用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通过设计若干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课前准备了毛绒条、彩色打印的学具,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交流展示,教师进行及时评价,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逐步变成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究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最好的教师应该能敏锐地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以教学机智,把握教学"意外"。
何为"意外"?就是课堂上学生突发奇想的提问、质疑,在我们的预设之外。
叶澜教授曾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守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在互动中激活资源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激发自身的灵感;2)通过转变角色激活学生资源;3)在师生对话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对教材进行二次课程开发,编制合理有效的学历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努力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充满教学机智和教学激情,根据课堂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让学生瞬间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都进入课堂,让教学过程努力成为生动、发展、富有个性化的动态创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