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苏教版必修2改)
- 格式:ppt
- 大小:7.28 MB
- 文档页数:25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简述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区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3、收集染色体变异在育种应用的事例。
【教学重点】
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2、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3、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教学媒体】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结判断染色体组的方法】:
、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总数/ 染色体形态数
【教师讲解】在这个流程中我们使用到了一种化学药品------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呢?作用的时期?作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秋水仙素常用于人工诱导产生多倍体,在经过选育,获得优良品种。
【板书设计】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非整倍性变异
2、整倍性变异
A、单倍性变异
B、多倍性变异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后记】
贴近学生的生活“无籽西瓜”,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以及生物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三章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含答案)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特点: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2.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3.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性状变异的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结果: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5.影响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概念和类型(1)概念: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都称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类型:2.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实例: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②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1)原理:用低温处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植物分生组织细胞,有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步骤:①培养根尖:将一些蚕豆或豌豆种子放入培养皿,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在培养皿上覆盖2~3层潮湿的纱布。
②低温诱导:在蚕豆幼根长至 1.0~1.5 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其中的两个培养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 ℃),诱导培养36 h。
③固定细胞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5 mm,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冲洗2~3次。
④XXX装片:取固定好的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个步骤。
⑤观察装片: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及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3)区分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4)建立知识网络,提高知识归纳总结能力。
(2)举例说明生物的性别决定的类型;(3)尝试分析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规律并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1)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讲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学会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
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提高效率。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染色体的概念。
(2)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4)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难点:(1)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2)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形成原因。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1.让学生阅读有关染色体组的内容,感知染色体组的概念。
2.用举例的方法讲清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学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
明确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定义和类型。
充分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
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认真完成预习案(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2)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和讨论法。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主要起因染色体断裂以及断裂后的片段不正常的重新连接。
2.类型(连线)3.遗传效应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影响因素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或一些化学物质诱导。
5.对生物影响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时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组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数目变异(1)概念: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或者以个别染色体的方式增加或减少。
(2)类型①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②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3.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单倍体育种①过程图②优点:a.后代是纯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多倍体育种①原理细胞有丝分裂――――――――→内外环境骤变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不能分配到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发育多倍体植株②方法:用低温处理或用秋水仙素处理。
③处理对象: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④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⑤优点:茎秆粗壮,果实、叶片、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有所提高。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1)实验原理①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使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蚕豆根尖培养→取材→制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