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子物理-1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46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带电粒子加速、辐射产生机理、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探信息处理, 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核技术由于能在微观层次改变物质性质或获取物信息,已成为许多领域研究微观层次的重要手段。
核技术的发展已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辐射源和辐射探种辐射谱仪、各种核医学和工业景象系统、各种核测控系统和各种物质改性和遗传变异技术、对社会、经济作用。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有关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事核技术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技术开发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较好的研究成果或实用的开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北京大学A+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3 清华大学 A4 兰州大学 A5 复旦大学A北京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430兰州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22507复旦大学:http:/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507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A+、A、B+、B各选部分代表院校)。
2008年录取分数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北京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各专业列表--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各专业列表--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复旦大学--现代物理所--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湖北大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浙江大学--理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招生目录系所名称物理学院招生总数46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35人。
招生专业及人数070201理论物理6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6070204等离子体物理2070205凝聚态物理16070207光学5070401天体物理2070601气象学1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082703核技术及应用7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考试科目系所名称物理学院招生总数46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35人。
招生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2) 人数:6研究方向01.微机应用与核电子学02.高能实验物理03.应用核物理04.理论核物理05.实验核物理06.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07.非平衡态统计物理考试科目报考本专业 01 - 06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③限考量子力学,考试科目④中经典物理、原子核物理任选一门;07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③限考普通物理,考试科目④限考经典物理。
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703普通物理 (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704量子力学4 805经典物理 (含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808原子核物理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简介北大技术物理系的前身物理研究室,是1955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北京大学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核科技人才的高等教育单位,一开始只有核物理学科,第二年增加了放射化学学科,1958年正式建系。
当时在胡济民、虞福春、朱光亚等前辈的带领下,每年培养输送约200名大学本科生。
由技术物理系培养的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核科技战线的骨干,其中11人后来成为院士。
技术物理系目前主要分布在加速器楼和技物楼,两个楼的基础设施和周围环境都十分适宜于从事教学科研。
目前有加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还有大量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实验设施,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核物理专业在学科建设上获得巨大发展。
冷原子实验方法与技术 00405634 张熙博周四5-6节(1:00至2:50)北京大学理教213
课程名:冷原子实验方法与技术
课程英文名:Ideas and Techniques of Cold Atom Experiments
教员:张熙博研究员,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
教学大纲
引子
1、独一无二的冷原子实验(共2学时)
1-1 什么是冷原子物理实验(1学时)
1-2 冷原子实验可以做什么(1学时)
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
2、用冷原子制备强关联/拓扑量子体系(共8学时)
2-1 光晶格中的拓扑量子气(3学时)
2-2 人工规范势中的冷原子(1学时)
2-3 高分辨率精密光学调控(2学时)
2-4 课堂讨论/机动安排(2学时)
3、在冷原子体系中观测强关联/拓扑量子效应(共8学时)
3-1 拓扑性质测量(2学时)
3-2 关联物性测量(2学时)
3-3 动态物性测量(2学时)
3-4 课堂讨论/机动安排(2学时)必要的技术
4、动态系统的反馈与前馈控制(共6学时)
4-1 反馈与前馈、常用基本电路(2学时)
4-2 信噪比与带宽(1学时)
4-3 高性能电路分析(2学时)
4-4 课堂讨论/机动安排(1学时)
5、精密光路分析(共8学时)
5-1 经典案例分析:Pound-Drever-Hall 激光稳频技术(2学时)
5-2 精密光路的设计与搭建(1学时)
5-3 实用光路技巧(1学时)
5-4 实验室参观(2学时)
5-5 课堂讨论/机动安排(2学时)
注1:总课时数为32学时。
注2: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与期末论文三部分构成。
北大原子核物理摘要:1.北大原子核物理的发展历程2.北大原子核物理的研究领域和成果3.北大原子核物理的知名学者和学术影响4.北大原子核物理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的作用5.北大原子核物理的未来发展展望正文:北大原子核物理是一门研究原子核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在物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在原子核物理领域的发展历程悠久,研究成果丰硕。
北大原子核物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 年代。
当时,北京大学物理系成立了原子核物理研究组,开始从事原子核物理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此后,该学科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如今,北大原子核物理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北大原子核物理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理论核物理、实验核物理、核天体物理等多个方面。
在理论核物理方面,北大学者们对核力、核结构、核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模型和观点。
在实验核物理方面,北大原子核物理实验室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开展了诸多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在核天体物理方面,北大学者们研究了恒星演化、中子星性质等领域的问题,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大原子核物理拥有一批知名的学者和学术影响。
例如,钱三强教授是中国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核物理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北大原子核物理领域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年轻学者,他们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为北大原子核物理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北大原子核物理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和学者保持密切联系。
这些合作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北大原子核物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还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专业介绍申博考博条件考博目录选拔方式考博经验启道考博分享一、北大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介绍-启道北大技术物理系的前身物理研究室,是1955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在北京大学设立的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核科技人才的高等教育单位,一开始只有核物理学科,第二年增加了放射化学学科,1958年正式建系。
当时在胡济民、虞福春、朱光亚等前辈的带领下,每年培养输送约200名大学本科生。
由技术物理系培养的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核科技战线的骨干,其中11人后来成为院士。
技术物理系目前主要分布在加速器楼和技物楼,两个楼的基础设施和周围环境都十分适宜于从事教学科研。
目前有加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还有大量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实验设施,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核物理专业在学科建设上获得巨大发展。
1981年第一批建立原子核物理博士点。
1985年第一批设立原子核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1988年核物理与核技术专业第一批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3年,核物理经单独评选进入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理科基地);核物理与核技术共同建立了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97年,原子核物理博士点按新的学科目录改名为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博士点;通过多年的努力,理论队伍取得有国际影响的突破,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
实验方向完成重大探测设备建设,进入LHC国际合作物理工作与兰州CSR 物理工作,取得阶段成果。
应用方向在自己的设备和技术基础上取得创新成果。
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水平接近国际水准。
完成队伍结构和体制的变革,形成一流的学术环境,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具体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理论核物理理论核物理拥有一支整体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目前的研究工作比较活跃,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放射性核束物理、核天体物理、中高能核物理、强子物质的状态方程、原子核集体运动、量子物理、带电粒子在周期弯曲晶体中的沟道效应及其在γ源和γ射线激光问题中的应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
《原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原子物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6学时 3.5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原子物理学属普通物理范畴,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着重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象和物理概念。
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的原子特性,原子层次的基本相互作用,为今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并适当涉及一些正在发展的原子物理学科前沿,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发现,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理解原子壳式结构,了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学习方法。
掌握原子能量级概念和光谱的一般情况。
理解氢原子的波尔理论,了解富兰克-赫兹实验。
了解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了解盖拉赫实验,理解原子的空间取向量子化,理解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了解不确定原则。
理解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和薛定谔方程。
了解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
理解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了解泡利原理。
理解原子磁矩及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了解顺磁共振和塞曼效应,掌握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了解康普顿效应,理解X 射线的衍射。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原子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关于原子结构的一切知识均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重这一点。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前言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
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注释:※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
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
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
“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必)数学分析(I)习题(必)高等代数(I)(必)高等代数(I)习题(必)几何学(必)几何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数学分析(II)(必)数学分析(II)习题(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高等代数(II)(必)高等代数(II)习题(必)计算概论(必)分析讨论班(限)代数讨论班(限)几何讨论班(限)普通物理(I)(限)二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II)(必)数学分析(III)习题(必)抽象代数(必)数据结构(必)分析讨论班II (限)代数讨论班II (限)几何讨论班II (限)基础物理(下)(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模型(必)概率论(必)复变函数(必)常微分方程(必)应用数学导论(限)大学生代数教程(限)研究型学习(限)三年级秋季学期拓扑学(限)数值代数(限)数理逻辑(限)微分几何(限)偏微分方程(限)实变函数(限)动力系统的计算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限)金融数学引论(限)应用随机过程(限)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限)数理统计(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信息科学基础(限)数值分析(限)最优化方法(限)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限)证券投资学(限)泛函分析(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测度论(限)抽样调查(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限)集合论与图论(限)计算机图像处理(限)寿险精算(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精算)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衍生工具)讨论班(必)黎曼几何引论(限)同调论(限)模式识别(限)算法设计与分析(限)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限)泛函分析(二)(限)交换代数(限)几何分析(限)随机分析(限)生存分析与可靠性(限)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限)数值代数II (限)并行计算II (限)有限元方法II (限)遍历论(限)低维流形(限)高等概率论(限)高等统计学(限)抽象代数II (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数据中的数学(限)辛几何(限)软件形式化方法(限)随机模拟方法(限)符号计算(限)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限)临床试验SAS高级编程(限)计算机图形学(限)代数拓扑初步(限)数字信号处理(限)时间序列分析(限)李群及其表示(限)密码学(限)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应用回归分析(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非参数统计(限)风险理论(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四年级春季学期毕业论文(1)(必)毕业论文(2)(必)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资产定价)讨论班(必)微分拓扑(限)代数数论(限)动力系统(限)计算流体力学(限)复分析(限)人工智能(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限)近代偏微分方程(限)现代信息处理选讲(限)高等统计选讲I (限)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限)同调代数(限)随机过程论(限)线性代数群(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低维流形II (限)偏微分方程选讲(限)差分方程(限)软件理论与方法选讲(限)近代数学物理方法(限)初等数论(限)微分流形(限)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限)流体力学引论(限)模型式(限)解析数论(限)几何研讨班(限)生物数学物理(限)代数几何初步(限)实分析(限)组合数学(限)其他秋季学期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其他春季学期普通统计学(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004 物理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热学(必)热学习题课(必)电磁学(必)电磁学习题课(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大气科学导论(限)基础天文(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必)大气科学导论(必)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近代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二年级春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原子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B)(必)量子力学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天体物理(必)数学物理方法专题(限)光学前沿(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必)原子物理习题(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B)(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习题(必)固体物理导论(必)天体物理专题(必)天文文献阅读(必)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光学与红外)(必)大气物理学基础(必)流体力学(必)大气探测原理(必)概率统计(B)(限)综合物理实验(一)(限)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限)生物物理导论(限)弦理论基础导论(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工程图学及其应用(限)核科学前沿讲座(限)卫星气象学(限)天气分析与预报(限)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固体物理学(必)固体物理习题(必)近代物理实验(I)(必)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I(高能与射电)(必)天气学(必)大气动力学基础(必)计算方法(B)(限)量子场论专题讨论班(限)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I)(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限)加速器物理基础(限)微机原理及上机(限)材料物理(限)天文测距导论(限)天体物理前沿(限)大气物理实验(限)云物理学导论(限)遥感大气探测(限)近海海洋学(限)大气化学导论(限)四年级秋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群论(限)高等量子力学(限)量子统计物理(限)量子场论(限)表面物理(限)粒子物理(限)等离子体物理(限)激光实验(限)量子光学(限)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限)原子、分子光谱(限)计算物理学(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限)科研实用软件(限)激光物理学(限)气候模拟(限)半导体物理学(限)超导物理学(限)材料物理(限)纳米科技进展(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春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强场光物理(限)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限)量子材料前沿讲座(限)固体理论(限)非线性物理专题(限)光学理论(限)非线性光学(限)光电功能材料(限)量子规范场论(限)李群和李代数(限)激光实验(限)广义相对论(限)介观光学导论(限)辐射物理(限)其他秋季学期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大气概论(通)公共物理学(公)纳米科学前沿(通)其他春季学期Java编程(公)演示物理学(通)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通)现代天文学(通)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公)理论物理导论(通)物理宇宙学基础(通)今日物理(通)0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年级秋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上)(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其他春季学期——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必)今日化学(必)普通化学(必)普通化学习题课(必)普通化学实验(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力学(必)定量分析(必)定量分析实验(必)有机化学(一)(必)有机化学实验(I)(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热学(限)热学习题课(限)中级分析化学实验(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电磁学(必)普通物理实验(必)有机化学(二)(必)有机化学实验(I+II)(必)生命化学基础(必)线性代数(B)(限)线性代数(B)习题(限)光学(限)光学习题课(限)中级有机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级有机化学实验(限)化学信息检索(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必)仪器分析(必)仪器分析实验(必)结构化学(必)高分子化学(必)遗传学实验(必)应用化学基础(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化学(必)物理化学习题(必)物理化学实验(必)化工基础(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色谱分析(限)中级分析化学(限)环境化学(限)放射化学(限)波谱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化工实验(必)化工制图(必)化学开发基础(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材料化学(必)高分子物理(限)中级物理化学(限)中级物理化学实验(限)生化分析(限)界面化学(限)理论与计算化学(限)生物物理化学(限)高等电化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化学动力学选读(限)材料物理(限)高分子物理(限)催化化学(限)立体化学(限)辐射化学与工艺(限)胶体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多晶X射线衍射(限)综合化学实验(二)(限)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限)表面物理化学(限)生物化学实验(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今日新材料(通)功能化学(通)魅力化学(通)化学与社会(通)大学化学(通)其他春季学期大学化学(通)011 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基础化学(必)基础化学实验(普化)(必)动物生物学(必)动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生物学思想与概念(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物理学(B)(1)(必)力学习题(必)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必)微生物学(必)微生物学实验(必)植物生物学(必)植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事业与人生(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学(B)(2)(必)量子力学习题(必)有机化学(B)(必)有机化学实验(B)(必)生物化学(必)生物化学实验(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计算概论(B)(必)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实验(B)(一)(必)物理化学(B)(必)物理化学实验(B)(必)遗传学(必)遗传学实验(必)生理学(必)生理学实验(必)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必)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限)免疫学(限)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基础分子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蛋白质化学(限)生物统计学(限)普通生态学(限)神经生物学(限)生物信息学方法(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实验(限)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限)感染与人类疾病专题讨论(限)计算神经科学(1)(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发育生物学(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免疫学(限)系统生物学选讲(限)药理学基础(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1)(限)生物数学建模(限)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限)计算神经科学(2)(限)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限)分子医学高级教程(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基础(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限)生物学综合实验(限)分子生物学专题(限)生物医药工程及管理(限)真核细胞DNA复制和Checkpoint控制(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普通生物学(B)(通)普通生物学实验(B)(通)生物进化论(通)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保护生物学(通)科学是什么(通)科学是什么:讨论课(通)其他春季学期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普通生物学(A)(通)普通生物学实验(A)(通)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地球科学概论(一)(必)计算概论(B)(必)普通化学实验(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普通物理学(B)(一)(必)地球科学概论(二)(必)结晶学与矿物学(必)地球科学前沿(必)二年级秋季学期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基础物理实验(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普通物理学(B)(二)(必)古生物学(必)普通岩石学(上)(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地图学(必)概率统计(B)(限)离散数学(限)程序设计语言(限)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基础(限)环境与生态科学(限)测量学概论(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岩石学(下)(必)构造地质学(必)地史学(必)固体力学基础(必)遥感概论(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脊椎动物进化史(限)自然资源概论(限)数据库概论(限)导航与通讯导论(限)城市与区域科学(限)地球灾害(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地球化学(必)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必)大地构造学(限)地球物理学基础(限)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限)古生物学前沿(限)古植物学及孢粉学(限)沉积学概论(限)环境矿物学(限)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限)计算数学(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限)网络基础与WebGIS (限)色度学(限)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限)GIS实验(限)地球重力学(限)岩石力学(限)弹性力学B (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GIS设计和应用(必)地震学(必)宇航技术基础(必)矿床学(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限)中国区域地质学(限)海洋地质学(限)遥感地质学(限)宝石学(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限)灾害地质学(限)构造地质学前缘(限)地层学原理与应用(限)矿物材料学(限)地球化学科学前沿(限)高温高压物质科学(限)地质样品化学分析(限)地震地质学(限)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限)软件工程原理(限)地学数学模型(限)物联网技术导论(限)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限)地球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限)地震学实验(限)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限)中高层大气物理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石油地质学(限)物理沉积学(限)岩石学前缘理论与方法(限)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限)岩浆作用理论概述(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限)操作系统原理(限)数字地形模型(限)数字地球导论(限)地理科学进展(限)遥感应用(限)遥感图像处理实验(限)电离层物理学与电波传播(限)空间天气学基础与应用(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其他秋季学期地球历史概要(通)地震概论(通)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通)其他春季学期太空探索(通)地震概论(通)地史中的生命(通)013 环境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一年级春季学期——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通)现当代建筑赏析(通)生态学导论(通)其他春季学期——016 心理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心理统计(I)(必)普通心理学(必)一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必)SPSS统计软件包(必)高级统计SPSS上机(必)二年级秋季学期实验心理学(必)实验心理学实验(必)认知神经科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二年级春季学期生理学(必)CNS解剖(必)发展心理学(必)心理学研究方法(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三年级秋季学期生理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学实验(必)认知心理学(必)三年级春季学期变态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实验(必)组织管理心理学(必)实验儿童心理学(限)人格心理学(限)教育心理学(限)职业心理学(限)婴儿心理学(限)感觉与知觉(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心理学研究方法(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心理咨询与治疗引论(限)其他秋季学期异常儿童心理学(限)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限)社会心理学(通)社会认知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限)爱的心理学(通)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其他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公)组织管理心理学(通)大学生健康教育(公)生活中的心理学(公)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朋辈心理辅导(公)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必)汉语语言修养(必)新闻学概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英语新闻阅读(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广播电视概论(必)广告学概论(必)编辑出版概论(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传媒法律法规(必)网络采编实务(限)传播学英语经典阅读(限)二年级春季学期传媒发展史(必)出版经营管理(必)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必)广告心理学(必)广告策划(必)广告视觉传达(必)市场营销原理(必)中国新闻传播史(必)基础采访写作(必)视频编辑(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纪录片简史(限)名记者专题(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电子出版技术(必)编辑使用语文写作(必)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必)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必)播音与主持(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必)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必)广告文案(必)品牌研究(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公共关系(必)电脑辅助设计(必)外国新闻传播史(必)高级采访写作(必)新闻与中国当代改革(必)网络传播(限)汉语修辞学(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限)英语新闻采写(限)三年级春季学期期刊编辑实务(必)出版案例研讨(必)视听语言(必)广播电视新闻(必)广告媒体研究(必)广告类型研究(必)市场调查(必)广告管理(必)媒体与社会(必)新闻摄影(必)新闻编辑(必)新闻评论(必)中国文化史(限)媒体与国际关系(限)媒介经济学(限)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限)CI研究(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实习(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广播电视研究(必)广告综合研究(必)媒介经营管理(必)中国文化与社会(必)其他秋季学期中国古籍资源与整理(公)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英语新闻阅读(通)新媒体与社会(公)其他春季学期中国图书出版史(通)汉语修辞学(通)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公)英语新闻阅读(通)影像与社会(通)021 历史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上)(必)中国历史文选(上)(必)中国历史文化导论(必)世界史通论(必)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必)中国历史文选(下)(必)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必)中国史学史(必)古希腊罗马史(必)中世纪欧洲史(必)美洲史(必)非洲史(必)外文历史文献选读(必)古希腊语阅读(I)(公)二年级春季学期史学概论(必)中国现代史(必)古代东方文明(必)欧洲史(必)亚洲史(必)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限)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上)(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外国史学史(必)《四库全书总目》研读(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限)中国近代经济史(限)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限)中国古代史专题(限)社会史研究导论(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限)蒙古古代史(限)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文献和研究(限)纳粹德国史(限)影像中的非洲历史与文化(限)外文历史名著选读(下)(限)英文历史学文献翻译(限)欧洲一体化研究(限)三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史田野方法(限)唐宋元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限)中华民国史专题(限)敦煌学导论(限)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限)中国古代民族史(限)中国经学史(一)(限)先秦史专题(限)魏晋南北朝史专题(限)隋唐史专题(限)近现代中韩关系史(限)简牍学概论(限)世界现代化进程(限)英国史专题(限)印度史专题(限)东北亚史(限)中外史学比较(限)现代国际政治史(限)20世纪欧洲史(限)美国对外关系史(限)日本史专题(限)古希腊语阅读(2)(公)拉丁文基础(2)(公)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通)中世纪西欧社会史(通)现代希腊语(2)(公)基础意大利语(1)(公)基础意大利语(2)(公)中国通史(古代部分)(通)基础拉丁语(2)(公)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通)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通)中国近代思想史(通)欧洲文艺复兴(通)欧洲启蒙运动(通)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通)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通)。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英文名称:Atomic Phys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学分:2.5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1.课程简介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
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
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
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
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一一理论一一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原子物理学作为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原子及其内部结构的性质和行为。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套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原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和中子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原子模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并能运用不同模型解释实验现象。
3. 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4. 掌握原子能级和谱线的性质,包括原子光谱、玻尔理论等。
5. 熟悉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包括核衰变、核反应等。
6. 掌握原子物理学实验方法与技巧,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7. 发展学生对原子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1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1.2 电子的轨道和能级1.3 中子的作用和性质2. 原子模型的发展2.1 道尔顿原子模型2.2 汤姆逊原子模型2.3 卢瑟福原子模型2.4 波尔原子模型3.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3.1 波粒二象性的解释3.2 不确定性原理的解释3.3 薛定谔方程的基本概念4. 原子能级和谱线4.1 原子光谱的特征和分类 4.2 玻尔理论对光谱的解释4.3 能级跃迁和谱线的产生5.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5.1 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5.2 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3 核衰变和核反应的基本过程6. 实验方法与技巧6.1 原子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6.2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6.3 实验安全和实验守则7. 原子物理学的应用7.1 原子能与核能的利用和开发7.2 原子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7.3 原子物理学对环境保护和能源问题的影响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组织讲座,通过PPT课件等多媒体方式,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案例和应用领域。
2. 设置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布置实验报告、文献综述等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信息检索能力。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一、专业简介北大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
几十年来,许多物理学主要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材均首先出自北大,并在全国广泛使用,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物理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北大物理学科是1991年评定的全国第一批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11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评估,历次被评为优秀基地点。
北大物理学专业具有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汇聚了一大批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知名学者。
物理学专业现有中科院院士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教授72名,博士生导师33名,副教授58名;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共五个二级学科,包括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方向;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物理学专业的教学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宽厚扎实、综合素质优秀、适合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应用开发以及相关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等多种领域工作的杰出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物理学专业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宽基础型、纯粹物理型或应用物理型等课程体系,并相应采用自助餐式的不同的课程菜单。
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化的体系,并滚动开设。
具体地,物理专业的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包括PHY-0-04x和PHY-0-05x系列的基础物理课(可混合选修)、PHY-0-06x系列的基础物理实验、PHY-0-071的电子线路基础课程和PHY-0-101至PHY-0-811系列的低年级选修棵。
第二层次包括PHY-1-01x系列的数学物理方法、PHY-1-04x和PHY-1-05x系列两种类型的物理专业基础课、PHY-1-06x系列的近代物理实验以及 PHY-1-1xy系列的高年级基础性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