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的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绿色食品概述本章要点1.绿色食品的概念以及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区别和联系2.绿色食品产生的国内外背景3.有机农业与其他可持续农业形式的关系第一节绿色食品的概念根据农业有关部门的定义,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描述。
绿色象征生命和活力,而食品是维系人类生命的物质基础。
为了突出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国际有机农业的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国际上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还有有机食品(农产品)、生态食品(农产品)、生物动力学农产品等。
应该说,绿色食品和这些同类食品的生产要求大部分是相同的,包括a.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确保食品的安全性;c.强调第三方认证。
但在具体的生产和认证要求方面,绿色食品和这些食品还存在差别。
比如我国的A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化学品,AA级绿色食品不允许使用化学品,但目前我国认证的绿色食品中绝大部分为A级绿色食品,而有机食品等是不允许使用化学品的;绿色食品强调基地的生产环境条件和最终产品质量的检测,而有机食品除了强调这两者外,还特别重视对于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体系以及产品可追踪性的检查和认证;绿色食品以产品为认证对象,而有机食品的认证对象是土地和生产者。
因此,不能将绿色食品与国际上的同类食品完全划等号,在阅读本教材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保护环境和保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并提高生命质量是全球的共同使命。
发展绿色食品,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人手,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改革传统食物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实现农业和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增进人民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幼儿园绿色食品安全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新宠,而在幼儿园教育中,绿色食品安全教育更是备受关注。
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阶段获取饮食知识和培养饮食习惯的重要场所,如何做好绿色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幼儿园绿色食品安全教育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绿色食品的概念和特点1. 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危害,不使用、不滥用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保持产品的天然品质和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和自然环境无任何负面影响的农产品和食品。
2. 绿色食品的特点包括安全、营养丰富、口感好、质地鲜、色泽明亮、品质优良等,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二、幼儿园绿色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幼儿园绿色食品安全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饮食的依赖性非常强,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饮食来获取,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通过绿色食品安全教育,可以使幼儿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和引导儿童选择绿色食品,了解绿色食品的好处,懂得如何饮食结构搭配,可以增加儿童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和了解,帮助他们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三、做好幼儿园绿色食品安全教育的几点建议1. 制定科学的饮食保健方案。
根据幼儿不同的芳龄特点,制定科学的饮食保健方案,合理搭配绿色食品,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 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
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和绿色食品安全知识,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于绿色食品安全教育的认知水平,增强其教育能力。
3. 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集体活动、课堂教学、亲子互动等,使绿色食品安全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绿色食品(green food)一、绿色食品定义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二、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这种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而不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自我保护行为。
三、发展历程1、世界绿色食品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之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
可见,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业(也叫做“石油农业”),会对环境、资源以及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危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辛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所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害其他生物的种种情况。
该市大量用DDT喷洒树木,树叶在秋天落在地上,蠕虫吃了树叶,大地回春后知更鸟吃了蠕虫,一周后全市的知更鸟几乎全部死亡。
卡逊女士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道:“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品已经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经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可能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可能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察觉。
”卡逊女士的论断无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旨在限制化学物质过量投入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有机农业”思潮影响了许多国家。
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有多少种类?
粮油、水产、果品、饮料、茶叶、畜禽蛋奶产品等。
另一类是生产资料,主要是指在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品,比如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等等
网上对绿色食品种类的划分标准不同,还有一种划分方
以下5类。
绿色食品
渍、干制水果及制品、腌制、干制蔬菜、蛋品、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色拉、食用果胶、加工过的坚果、菌类干制品、
食物蛋白;二是咖啡、咖啡代用品、可可、茶及茶叶代用品、糖、糖果、南糖、蜂蜜、糖浆及非医用营养食品、糕点、代
及其制品、饮用冰、冰制品、食盐、酱油、醋等调味品、酵
品,未加工谷物及农产品(不包括蔬菜、种籽),花卉,园艺产品,草木,活生物,未加工的水果及干果,新鲜蔬菜,种籽,动物饲料(包括非医用饲料添加剂及催肥剂),麦芽,动物栖息用品;四是啤酒、矿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水果饮料及果汁,固体饮料,糖浆及其他饮料用的制剂;五是含酒精的饮料(除啤酒外)。
绿色食品的概念与生产技术1. 绿色食品概念“绿色食品”是国家批准的食品质量证明商标,商标的拥有权归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国内农产品基地、加工企业生产的食品营养和质量安全符合绿色食品既定标准,通过申请程序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查批准,可以获得“绿色食品”商标使用权。
绿色食品的内涵是按照有利于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循特定的生产技术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出来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这种特定的生产技术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根据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要求不同,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划分为三类:即无公害食品、保证对消费者身体无害;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国外的有机食品,其生产全过程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2.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生产投人品使用规定和产品包装、贮运、加工等四个环节。
2.l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绿色食品生产对基地环境的选择要求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而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特别要远离化工厂、矿区及矿场加工区、能释放大量粉尘烟尘、有害气体和排放有害废水、废渣的工业企业。
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土壤、水、空气质量必须通过监测,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标准,才可认定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己经通过绿色食品基地环境监测合格的,也必须采取经常性的环境质量保护措施,禁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能产生污染源的工业企业建到基地周边和基地内,否则不能继续作为绿色食品基地。
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每隔6年要重新监测一次,合格的继续组织生产,不合格的淘汰。
2.2 主要栽培管理技术绿色食品栽培管理技术最终要体现两个目标,一个是产出品外形美观,营养指标上乘,商品率高。
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概念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营养不均衡的食物。
它鼓励消费者选择以有机方式种植、生产和流通的食物,肉类食品可尽量以自由放牧、无激素添加剂的方式进行种植,水果、蔬菜也应该以有机肥料进行培养,并且避免使用药物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来防治病害。
最重要的是,绿色食品概念的强调政府、商业部门及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尊重及责任共享,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和健康,以改善生活质量。
- 1 -。
一、什么是绿色食品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现代工业与农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使得食品的生产及加工过程出现了各种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因素。
这些现象促使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同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随之提高,如何获得安全、营养的高质量食品已经成为食品科学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
1、定义: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
它是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2、优势:食品既是保证人体活动增强体质的主要能源,又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因素,与普通食品相比,绿色食品强调其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而不是简单地禁止生产过程中化学物质的使用。
绿色食品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对最终产品的有害成份含量和卫生指标进行测。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标志现如今,当我们到市场上选购食品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上,会看见有的上面写着中、英文的“绿色食品”几个字,并且还画有一个圆图形。
这些标志都是绿颜色的,标注方式统一规范,人们称之为绿色食品标志。
尽管这些食品的价格有的比同类的普通食品略高,可是购买者趋之若鹜,一些商场还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卖店。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许多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并非绿色,却统统称为绿色食品呢?绿色食品标志是商标吗?是否任何食品生产企业只要申请都可以被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商品为什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作用的有效发挥与消费者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在此,我们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有关问题作些介绍和分析。
第一节绿色食品概述一、解释下列概念1.绿色食品: 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2.AA级绿色食品: 生产环境符合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适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并允许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A级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的环境符合NY/T391—2000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是指有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5.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7.天然食品添加剂:①.以物理方法从天然物中分离出来,经过毒理学评价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②. 由人工合成的,其化学结构、性质与天然物质完成相同,经毒理学评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8.化学合成添加剂:由人工合成的,其化学结构、性质与天然物质不相同,经毒理学评价确认其食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9.生物源农药: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10.矿质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11.有机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素类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绿色食品概念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这是绿色食品工作运行方式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核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标志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作为商标注册人享有专用权,包括独占权、转让权、许可权和继承权。
未经注册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安全、优质、营养”体现的是绿色食品的质量特性。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遵守相同的原则和标准。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
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
为了与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
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
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
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绿色无公害食品1、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再发展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2、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
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3、有机食品: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
绿色食品标准访问:549 次最后更新:5/9/2009 绿色食品概念一个定义: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发展绿色食品的两个根本目的一是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保护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二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的三个根本特征一是强调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三是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的四个条件一是产品和原料的产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是包装储运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
提纲一、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二、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特点三、绿色食品标准的作用一、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义(二)、绿色食品标准的性质(三)、产品依据标准分级管理(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义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二)、绿色食品标准的性质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对于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三)、产品依据标准分级管理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二、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特点(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五)、绿色食品其它相关标准(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总悬浮微粒;农田灌溉水:PH值、重金属(汞、镉、砷、铅、铬)、氟化物、粪大肠菌群;渔业用水:重金属、色臭味、漂浮物质、PH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畜禽养殖用水:重金属、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氟化物、氰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第一节绿色食品的概念一、绿色表明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的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色并非颜色,绿色食品并非都是绿颜色的。
绿颜色的也不一定是绿色食品。
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生产方式取代带来严重污染的高投入、高产出的旧生产模式,特别指农业生产。
建立节约资源生产系统;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清洁生产;提高食物质量;增进人体健康;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三、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绿色食品标准构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和标签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必须有符合标准的特定生产环境、生产资料、操作规程、生产管理等,还必须接受特定的监测与检测。
四、经专门机构认证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初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终审。
经一系列严格考察、监测、检测与审核,对合格者认证为绿色食品。
五、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在绿色食品上必须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六、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严格控制产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确保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的优良品质。
绿色食品还必须符合同类食品营养指标。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第二节课程概论一、课程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了解绿色食品的发展历史和意义、掌握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监测与检测、申报程序与标志管理,并学会合理开发和利用绿色食品。
二、课程内容绿色食品的发展;绿色食品理论基础;绿色食品的生产环境;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包括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绿色食品的监测和检测;绿色食品的申请和标志管理。
第二章绿色食品的发展第一节绿色食品的由来一、绿色食品产生的背景1.绿色食品是生态环境恶化后的明智选择(1)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土壤与水体中残留,严重污染了环境,接着污染了生物和食品,最终进入食物链的末端损害人体健康。
美国环境保护署曾对已注册的360种农药进行重新评审,其中70多种被认为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全世界对农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1987年为200亿吨,到2000年增至218亿吨。
上个世纪,有200多种动物在地球上绝迹,600多种濒临灭绝,其中3/4是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是乱用、滥用农药的结果。
在农药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中,最最典型的是DDT、六六六。
从20世纪40年代使用DDT起,到1987年共生产3150万吨,到目前为止,有2/3的DDT 仍残留在生态系统中。
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全世界广泛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药物已浸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而且在植物表面构成一种有害的薄膜,已对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害。
除此之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祸患几个世代都无法察觉。
已被证实对人类有致畸胎性的农药有:有机汞类杀菌剂、有机氯类杀虫剂,还有西维因、敌百虫、2,4-滴除草剂、五氯酚钠等。
(2)片面依赖化学肥料增产忽视有机肥使用,土壤中有机质减少,限制了微生物的活动,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萎缩,造成环境与食品污染。
大量施用氮肥与磷肥易造成硝酸盐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
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等) 对污染物降解与转化起主导作用,是土壤净化主要贡献者。
BioremediationBacteria degrade organic matter in sewage.细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Bacteria degrade or detoxify pollutants such as oil and mercury细菌能将污染物降解或解毒,如油和水银硝酸盐污染人体内硝酸盐70%-80%来自被硝酸盐污染的蔬菜。
硝酸盐在动物体内外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可直接使动物缺氧中毒、患亚铁血红朊症,严重可致死。
亚硝酸盐可与胃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强酸性条件下结合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
少吃火腿肠、腌制食品!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引起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造成湖水中的“水华”或海水中的“赤潮”环境污染事件。
对渔业、养殖业危害极大,并对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3)过分强调农业机械措施机械化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等后果,所以现代农业又推崇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
(4)对石油能源过度依赖与能源短缺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物质造成了对石油能源的过度依赖。
如能以新型农药(如生物农药) 代替化学农药将会使农业生产更加自由。
(5)过分推崇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系统、物种和天然基因乃至人类健康与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外呼吁替代农业的出现,一系列农业模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替代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出现了,而我国则发展了绿色食品工程。
2.绿色食品在“食品安全”呼吁声中因运而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由于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而导致的疾病有50多种,致癌因素中与饮食有关的占35%。
食品污染直接危害人类甚至下一代的健康,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向我们敲响警钟。
近年世界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疯牛病、二恶英、瘦肉精、非典、毒奶粉、苏丹红疯牛——1996年,英国政府承认国内发生了严重的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可能传染给人。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疯牛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恐慌。
据估计,英国为此次灾难损失了300亿美元。
牛吃了被疯牛病病原体(朊病毒)感染的动物肉或骨髓制成的饲料会得疯牛病。
人吃了带有病原体的牛肉,也可能感染,人脑组织将变成海绵状而失去功能。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亚病毒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致病因子,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该蛋白内含有核酸。
其致病作用是由于动物体内正常的蛋白质PrP c改变折叠状态为PrP sc所致,而这二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没有改变。
二恶英1999年,比利时发生了“二恶英”事件,二恶英是多氯甲苯和多氯乙苯类有机化合物的俗称,主要来自焚烧和化工生产,毒性很大,是砒霜的900倍,被称为“毒中之王”,还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为头号致癌物质。
瘦肉精2001年,浙江省有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病原因是食用了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
2006年,上海、广州、杭州、桐庐等地发现食用有瘦肉精的猪肉及内脏发生群体急性中毒事故8起。
非典2002年底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非典病例,2003年2月发病进入高峰。
4月以后北京有较大疫情。
在此期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出现病例。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典病毒已找到,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
研究表明,非典可能是由于人类捕食携带SARS病毒的果子狸引起的。
毒奶粉头大,嘴小,浮肿,低烧。
罪魁祸首是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仅1%、2% 。
第一阶段(0-6月)婴儿奶粉,蛋白质应在16%以上,第二阶段(7-12月)应在12%以上。
3.绿色食品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后的必然选择(1)数量消费型——质量消费型(2)高热量食品——高蛋白食品——营养、安全食品(3)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安全二、绿色食品的产生1. 在绿色浪潮中伴随着“绿色产品”的产生而产生(1)衣:绿色服饰,一个浪漫的梦(2)食:绿色食品,一个新的美食话题(3)住:绿色建材和绿色家电营造的家(4)行:绿色汽车,驶向21世纪(5)用:绿色包装告别“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产生环境污染或者环境污染最小化,有利于节约能源和资源。
白色污染危害(1)土地板结(2)被海鸟及海洋哺乳动物误食,据报道每年海洋中死于废弃塑料的海鸟和哺乳动物,数目之多令人触目惊心(3)难降解,长期危害(4)影响景观如何解决塑料的难降解问题?(1)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2)开发可降解塑料高填充碳酸钙、填充淀粉、淀粉改性塑料、化学合成或用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直接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2.国外有机、生态食品产生(1) 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是现代农业模式(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可持续农业、替代农业等)的产物。
(2)新农业模式共同点:避免或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维护生态平衡,重视传统农业技术,运用农业措施与生物技术控制病虫害。
替代农业区别于带来严重污染的旧农业模式的新农业模式的统称。
基本宗旨:模仿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化学投入、持续引导环境向良性发展。
可持续农业把质量、产量、效益和环境结合起来,在不破坏资源与环境条件下,允许合理的化学投入。
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求。
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在尽量减少人工管理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保护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土壤侵蚀,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减少环境压力,实现持久性发展。
再生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使农作制度、农户家庭以及耕地都能得到长期恢复和再生。
研究对象是整个食物系统,从生产、加工、保存,到分配、利用和销售各个环节2.国外有机、生态食品产生(3) 1911年,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教授F.King写了《农业四千年—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持续型农业》,对以后的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起到了启蒙作用。
(4)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农业”(Biological Farming)发展战略。
随后,很多国家提倡在食品生产中树立食品“安全”思想,生产无污染、安全食品。
此后,许多国家相继生产开发生态食品或有机食品。
(5) 1972年有机农业国际联盟(IFOAM)在德国设立,成为全球推广有机农业的中心。
30年来,在IFOAM的推动下,有机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6)日本于1971年成立了有机农业研究会,开始对一些农产品使用“有机”(或者“自然”)标志。
(7)德国、美国、瑞士、瑞典、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绿色食品比较发达。
(8)奥地利、瑞士、瑞典、英国、卢森堡及德国等国家的绿色食品市场业最为发达。
(9)目前全球有机种植面积每年以10%-20%的发展速度递增。
(10) 发达国家有机食品贸易额每年以25%-30%的发展速度递增。
3.国内绿色食品的产生(1)中国绿色食品在农垦系统产生①1989年,农业部研究制定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规划和2000年设想,提出提高农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问题,决定发展一个拳头产品,即为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