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1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干冰人工降雨、木材制成桌椅、瓷碗打碎、水结冰、汽油挥发等。
2.特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只是形状、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如:蜡烛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4.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炸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第1 页共1 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胆矾的研碎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要点诠释】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要点诠释】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1、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实例冰→水→水蒸气、酒精挥发、石蜡融化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时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
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例题:1、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判断以上选项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牛奶变酸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D、蒸汽锅炉爆炸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5、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官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例题:1、酒精是一种()的液体,具有()。
第一讲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二者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和凝固、糖块融化、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铁水铸成铁锅、汽油挥发、矿石粉碎、衣服晾干、菠萝榨汁、蔗糖溶解、冰雪消融、电灯发光等现象)。
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三态(固体,液体,气体)变化,形状的变化,其本质不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辅助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但不是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根本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物质的变化本质不发生变化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变色等火药爆炸、二、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易”等字词。
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如“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四、课堂练习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3•确山县三模)诗词是中华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
下列诗词中明显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B.白玉为床金做马C.铁杵磨成针D.千锤万凿出深山2.(2023•邓州市一模)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B.钻木取火C.火上浇油D.滴水成冰3.(2023•潍坊模拟)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水滴石穿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4.(2023•包河区二模)《天工开物》记载非盐生产过程,描述为“返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化学研究的对象2、化学发展简史3、化学的作用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5、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重难点分析:化学发展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包括自然界中的物质,以及研究和创造的物质。
【例题】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练习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纳米铜的性质B.C60的组成C.单晶硅的结构D.无人机的研发【练习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合成新药物B.防治环境污染C.设计电脑程序D.开发新能源【练习3】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
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练习4】化学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化学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B.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C.地壳的结构和运动规律D.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知识点二化学发展史【问题】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古代: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器、铁器、铜器、纸、火药等。
(2)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有特殊功能的产品;“绿色化学”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